五、后记
说来也惭愧,我本无意做这个公式测定,我最初做的是基于一个自己脑补出来的线性带上限的暴击率模型尝试最优化各个输出位人物的加点。后来基于@七弦剑歌在某个贴(地址不就在上面某层吗)中无意透露出的信息,我相信很多人都独立地对于这组数据进行了拟合,独立地得到了这样一个伤害公式。于是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公式,那时这个公式还相当不完善,防御位的数据与公式不符、暴击的情况没有、伤害波动的范围和精度没有发现。不过这个公式给了我一丝希望:我能感觉到,这个公式是靠谱的,我能根据这个公式来优化队伍中肉盾的加点、优化队长的加点;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同样地得到一个暴击率的公式,来更加靠谱地确定我队伍中各个输出位的加点。于是,在各种测试、各种信息的整合中,各个公式渐渐被完善了。说是测试,其实也只是几件微小的工作,刷地下室练级、刷各种材料,顺便记录一下数据罢了。
更加重要的是,我认为,脱离了数据谈什么暴击流、闪避流,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如果有生之年真能测出这个准确的公式的话,那么就可以肯定地告诉萌新,你们去打h竹林,这个等级,这个闪避,有多少几率能闪过大旋风,大概打几次能过,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嘛,反正这张图也已经被吊打了,反正打不过可以练级嘛,也就这样吧。
本来昨天就想趁着元宵节把这些数据发出来当贺礼的,但昨天喝了点假酒,于是就这样吧。感谢在测试中作出贡献的各位。最后我想说的是,当年我入坑的时候的全人物解析等资料还是提供了很大帮助的,不过现在的这个贴吧攻略组名存实亡,实在是令人惋惜。
说来也惭愧,我本无意做这个公式测定,我最初做的是基于一个自己脑补出来的线性带上限的暴击率模型尝试最优化各个输出位人物的加点。后来基于@七弦剑歌在某个贴(地址不就在上面某层吗)中无意透露出的信息,我相信很多人都独立地对于这组数据进行了拟合,独立地得到了这样一个伤害公式。于是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公式,那时这个公式还相当不完善,防御位的数据与公式不符、暴击的情况没有、伤害波动的范围和精度没有发现。不过这个公式给了我一丝希望:我能感觉到,这个公式是靠谱的,我能根据这个公式来优化队伍中肉盾的加点、优化队长的加点;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同样地得到一个暴击率的公式,来更加靠谱地确定我队伍中各个输出位的加点。于是,在各种测试、各种信息的整合中,各个公式渐渐被完善了。说是测试,其实也只是几件微小的工作,刷地下室练级、刷各种材料,顺便记录一下数据罢了。
更加重要的是,我认为,脱离了数据谈什么暴击流、闪避流,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如果有生之年真能测出这个准确的公式的话,那么就可以肯定地告诉萌新,你们去打h竹林,这个等级,这个闪避,有多少几率能闪过大旋风,大概打几次能过,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嘛,反正这张图也已经被吊打了,反正打不过可以练级嘛,也就这样吧。
本来昨天就想趁着元宵节把这些数据发出来当贺礼的,但昨天喝了点假酒,于是就这样吧。感谢在测试中作出贡献的各位。最后我想说的是,当年我入坑的时候的全人物解析等资料还是提供了很大帮助的,不过现在的这个贴吧攻略组名存实亡,实在是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