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吧 关注:3,809贴子:47,985
  • 9回复贴,共1

从英西战争看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提前崛起的可行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即位时,英格兰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前任女王玛丽一世不遗余力地恢复天主教,造成了国内宗派林立,人心涣散。在外交上,玛丽一世孤注一掷地投靠西班牙,而且不顾英格兰人民的反对,介入了西班牙的对法战争,致使英格兰丢掉了在大陆上的唯一堡垒——加莱。伊丽莎白登基时,与法国的战争还在继续。在财政方面,早在亨利八世时期,国王为应付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不惜发行劣币以增加收入,使英格兰的财政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境地。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货币进一步贬值,财政混乱不堪。玛丽一世时期的对法战争更加剧了这种局面,到玛丽去世时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三百万英镑的巨债。但是在伊丽莎白统治前期,英格兰在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着举足的发展,可以说是都铎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大有崛起之势。
1568年由于尼德兰问题和圣胡安德乌罗亚港事件英格兰与西班牙交恶,1580年又因葡萄牙王位继承问题西班牙腓力二世武力合并葡萄牙,这让英西关系更加恶化,1585年英格兰与尼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直接导致英西正式战争。
在英西战争之初英格兰各种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打击西班牙一度获得战争主动权,让西班牙人尝到了苦头,但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失利后英格兰伤了元气加上法国方向亨利三世被刺杀,形势再度对西班牙有利此后演变成一场国力大比拼,尽管英格兰表现可圈可点但终究被拖垮。英格兰崛起的步伐被推迟到了1688年。
虽然英西战争是一场国力的较量,但英格兰也不是没有赢得可能,倘若赢了英格兰或许有提前崛起的希望,在这来扯扯。(注:该贴是我结合了一些资料和我个人意见的看法,我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如有什么错误疏漏之处还望指出,轻喷)



IP属地:河南1楼2017-02-13 18:42回复
    看一下英西战争爆发前的历史背景
    伊丽莎白的前十年由于加莱丢失,法国更具威胁,英格兰的外交策略是利用各种手段维持着与西班牙的友好,但1566年尼德兰革命爆发,次年阿尔发公爵率西班牙军队前去镇压。这支军队是参加意大利战争的主力,它的到来意味着西班牙军事重心的重大转移。在伊丽莎白和枢密大臣看来,这构成了对英格兰的极大威胁。尼德兰与英格兰只有英法海峡相隔,最近的地方离伦敦只有100海里,如果让阿尔发成为尼德兰的主人,他随时可以利用尼德兰的财富和船只进攻英格兰。正如在1586-1587年英格兰议会上议员们一致认为的:“如果低地国家被西班牙王国征服……低地国家将加封他为英法海峡的伊俄勒斯和尼普顿(风神和海神)。”
    1568年9月16日,霍金斯与德雷克率领的一支商船队停泊在墨西哥东海岸维拉克鲁斯的外港圣胡安德乌罗亚躲避暴风雨 ,并请求当局批准在港内修理船体。但于次日进港的西班牙总督麾下的舰队突然在23日晨向霍金斯的船队开火,四艘英格兰商船在无防范中被捕获。仅有霍金斯的“宠臣”号和德雷克的“胡迪斯”号侥幸逃脱回到英格兰。当霍金斯要求西班牙方面赔偿损失时却遭对方抗议,并指责他非法入侵其殖民地。
    同年12月一艘装载着价值20万镑军资给驻荷兰总督帕尔马的西班牙运输船为躲避恶劣天气和法兰西胡格诺教徒海盗的追踪,驶入英格兰的普利茅茨港,西班牙方面请求英格兰能派船护送,但到次年3月底,英格兰方面扣押该船,以示对圣胡安德乌罗亚港时间的报复。这样一来,西班牙与英格兰进入了半公开式的武力冲突局面。由于英格兰国力弱于西班牙,伊丽莎白女王不敢贸然对西班牙宣战。而腓力二世认为只要对尼德兰的战事不结束,就不希望对英格兰展开全面战争。
    至1580年到1583年的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腓力二世武力合并葡萄牙及其海外势力西班牙的实力大为增强。与此同时,尼德兰局势恶化,阿拉斯同盟的成立使尼德兰新任总督帕马的军队有了向北方反叛各省发动进攻的基地。法国内战于1580年再度爆发,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被破坏。在此期间伊丽莎白想尽办法拉拢法国将法国拖入对西班牙的战争,最终获得成功,使法国在1582年6月派出舰队前往特塞拉岛支援与腓力二世对抗的支持安东尼奥的葡萄牙残余势力。
    1584年奥兰治被暗杀,这为帕马完全征服尼德兰提供了可乘之机。与此同时,法国形势恶化。同年5月,阿朗松因病早逝,瓦洛亚王朝后继无人。按照谱系和法律,胡格诺派领袖、那瓦尔国王、波旁家族的亨利将成为法国王位继承人。这一形势迫使法国天主教联盟和吉斯家族于同年12月21日与腓力二世秘密签订了茹安维尔条约,接受腓力二世为他们的保护者,腓力二世保证每月给他们50,000克朗,帮助他们夺取王位。1585年6月,亨利三世最终向天主教联盟屈服。这样,不仅尼德兰,而且法国都面临被西班牙吞并的威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最终破坏了。伊丽莎白被迫更为积极地支援尼德兰反叛者。最终1585年8月,英格兰好尼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规定:伊丽莎白派一支由5,000步兵和1,000骑兵组成的部队支援反叛者,这支军队费用由她本人支付;同时,联合省同意把弗拉辛和布里尔让与伊丽莎白,作为她的卫戍城市,以保证她的军事开支的最后归还;如果敌方舰队进入英法海峡,联合省应派战舰援助伊丽莎白,战舰数量应与她的战舰数量相等。同年12月,莱斯特伯爵率军队开往尼德兰,英国最终陷入与西班牙的公开战争。



    IP属地:河南2楼2017-02-13 18:44
    回复
      再看一下英西战争过程
      英西战争分多个阶段,笼统的,宣战前的冲突(1568年-1585年)与宣战后的全面较量(1585年-1604年),再细分一下1568年-1581年英格兰稍占上风,1582年-1585年西班牙略占上风,1586年-1588年英格兰明显占上风,1589年-1595年西班牙稍占上风,1596年-1597年英格兰明显占上风,1597年-1604年西班牙略占上风
      从英格兰的角度看,观整个英西战争,英格兰打的可圈可点,在战争期间英格兰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对板鸭不断劫掠骚扰,取得不错的成效,如纽芬兰远征和圣多明各、卡塔赫纳、古巴、弗洛雷斯的军事行动。
      在1588年格瑞弗兰海战英格兰凭借舰船快速机动和舰炮射程等优势挫败西班牙第一次无敌舰队的攻势加之其后天公作美使无敌舰队损失惨重,一度解除本土遭入侵的危机还对尼德兰及法国产生重要影响。使其一度获取战场主动权。
      伊丽莎白为扩大战果进一步削弱板鸭海军力量,于1589年派遣德雷克等人组成的远征舰队进攻里斯本,但遭遇挫折,使主动权再次落到板鸭手上,其后三次冒险远征仅有1596年加的斯远征取得一定成效,对板鸭经济造成深重打击,即使到战争末期英格兰和盟友尼德兰依然让板鸭在英吉利海峡和比斯开湾讨不到便宜,那么为何英格兰到最后未赢呢?
      我认为除了国力上的差距,还有就是伊丽莎白和参加四次远征的执行者的问题,在击败第一次无敌舰队后,英国先后组织四次远征目的皆在于削弱西班牙海军实力顺便打击西班牙经济,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是正确的。但问题就出在执行者身上。


      IP属地:河南3楼2017-02-13 18:45
      回复
        1589年第一次远征由诺里斯和德雷克指挥,这次远征英国有三个目的,一是歼灭在西班牙北部2个港口(桑坦德和圣塞瓦斯蒂安)的无敌舰队残余;二是占领里斯本,扶植葡萄牙安东尼奥反叛(非主要目的);三是占领亚速尔,中断西班牙和美洲的财路(非主要目的)。但他们一出海便把女王的命令抛之脑后,直接去了靠近里斯本的克鲁那,在克鲁那大肆掠夺,浪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给在里斯本的西班牙人提供了准备迎敌的机会,导致围攻里斯本惨败,10万英镑的花销打了水漂。而且,由于1589年7月法王亨利三世被刺杀导致的欧洲局势变化,英国近期内不可能再组织另外一支远征队了。形势再度对西班牙有利。


        IP属地:河南4楼2017-02-13 18:48
        回复
          1595年第二次远征由霍金斯和德雷克指挥还有巴斯加维尔助战,直扑中美洲,他们先是到达了加纳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海域,由于港口戒备森严,未敢轻举妄动,只好放弃绕到别处补给淡水,但却一无所获。霍金斯和德雷克打算进攻西印度群岛。毕竟西印度群岛宛如自家后院一样熟悉,但自1588年以后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域的防御体系不同往日,远征舰队先是在波多黎各登陆失败,损兵折将,特别是霍金斯病亡给远征的队伍造成士气上的严重打击,之后德雷克将进攻矛头转向巴拿马,转战途中曾对多米尼加和牙买加等地进攻但均被守军顽强击退。唯一的亮点是占领了诺尔德迪埃斯堡俘获大量船只以泄失利之愤。由于天气原因和西班牙有所防范,再加上许多远征人员沈欢痢疾,舰队无力再战,1596年德雷克只好下令返航,1月27日德雷克发着高烧,身若炭火,时而昏迷,次日被病魇夺取生命,终年50岁。远征舰队残部在4月底返回英格兰。


          IP属地:河南5楼2017-02-13 18:52
          回复
            1596年第三次远征由霍华德、沃尔特·罗利等人指挥,这次为防止西班牙派出军队援助爱尔兰叛军,首要任务是尽最大努力在西班牙港口摧毁其船只和供应。这次远征比上一次稍强点,最起码给西班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这次重创让腓力二世延期支付阿伯特大公驻荷兰派遣军的军费150万杜卡特,国王自己只能偿还45%,西班牙国内许多银行和商行纷纷破产倒闭。金融恐慌、经济危机接踵而至。还对腓力二世身心健康构成重大打击,病情日益加重。但指挥官们又开始自作主张,在占领加的斯后,几乎所有官兵都忙于抢劫,女王的命令又一次被抛在脑后。未很好的达到削弱西班牙海上力量的目的。倒是飓风帮了一把,同年十月西班牙趁英国海防空虚之际派出第二只无敌舰队进攻英国结果在比斯开湾损失惨重,导致形势再次回到1588年格瑞弗兰海战后的局势。


            IP属地:河南6楼2017-02-13 18:55
            回复
              1597年第四次远征也是最后一次远征由萨福克伯爵和沃尔特·罗利等人指挥,这次远征仍予以西班牙决定性打击为目的,目标直指西班牙的费罗尔港和亚速尔群岛的特塞拉岛。最终以有利条件缔结和平条约作为结束。如果这次行动能成功那么英格兰尚有翻盘的希望,兴许还能为英格兰崛起做个铺垫,但是远征舰队行动很是不利,先后遭遇强烈的逆风和猛烈的暴风雨袭击舰队遭受重大打击,再者远征指挥官们仍把获取利润作为首要目的,直接驶向亚速尔。结果非但没有获利反而损失惨重。英国海军和经济遭受重大打击,这次行动让伊丽莎白心灰意冷结束了官方参与的海上冒险活动。英国只能继续耗下去,直至奥斯坦德之围再也耗不下去了只好与西班牙签和


              IP属地:河南7楼2017-02-13 18:56
              回复
                如果说伊丽莎白能抛弃犹豫不决和远征的指挥官能较好贯彻女王的命令,那么结局如何呢,私以为赢面很高,像第一次远征输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指挥官们为了眼前利益而将女王命令抛之脑后和英军没有携带围攻炮和火炮。要是成功了,战场主动权将继续在英格兰这边,且西班牙恢复海军力量的时间将会大大延迟。可以参考1596年第三次远征,尽管是半成功的。或许伊丽莎白的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出于长远的考虑:假如没有一个坚实的战略,她不愿英格兰卷入昂贵的、不一定成功的冒险,因此她不愿在对付强大的军队或舰队作战时浪费珍贵的资源。而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腓力三世在战略上是偏执的,屡次筹建无敌舰队结果几乎每次都遇上飓风袭击损失惨重,也为英格兰神助攻。西班牙实力虽强于英国但从战争过程来看也并非不可战胜,毕竟两国差距没有大到像太平洋战争美日之间那样,何况还有尼德兰战场的相辅相助以及法国的牵制。


                IP属地:河南8楼2017-02-13 18:57
                回复
                  虽说英国也没输掉战争打了个平手,但国力损耗太大,而且有为他人做嫁衣的赶脚。而西班牙也在战争中消耗的疲软再加上尼德兰的溃伤以及国内问题,当年那股令整个欧洲震颤的锋芒被削弱了,从战争结果英格兰达成的目的来看,战争期间英格兰虽然通过海上劫掠和对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域重要岛屿的打击封锁打击了西班牙的经济也为英格兰带来一笔收入,财政这块由于长期战争消耗加上爱尔兰的九年战争泥潭的打击英格兰财政亏空,到伊丽莎白去世英格兰欠下数百位债款。且英格兰在海外也没捞到几块地,英格兰在北美的殖民地被推迟到1607年建立。唯一可圈可点的是在1600年英格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了
                  再从英国各种援助的尼德兰战场来看,英格兰从1568年开始就在支援尼德兰叛军,多次联合尼德兰战胜西班牙人,取得过一些辉煌的战绩,同时在海上英格兰时不时对西班牙人的打击也有力支援了尼德兰战场,而到1604年英西战争结束时尼德兰独立已成定局。从这一方面来看英格兰也不能算输了,但也谈不上赢毕竟英格兰实在打不下去了,就像是一个累瘫的且伤痕满满的拳击手。
                  西班牙在统治者腓力二世到腓力三世在战略上是偏执的,英格兰方面则考虑到自身实力不如西班牙采取联合纵横,同时以攻为守以求最大限度削弱西班牙赢得战争胜利。但无论西班牙怎么损失惨重英格兰怎么胜利西班牙总是能恢复实力重新打回,最终英格兰疲软无力持续战争,西班牙因在尼德兰和英格兰及法国长期的战争大伤元气也想结束战争,最终双方签订伦敦条约,双方互相让步。


                  IP属地:河南9楼2017-02-13 19:00
                  回复
                    再多说几句,影响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崛起步伐的还有宗教问题并进一步引发英格兰同爱尔兰的九年战争,这一事情严重阻碍了英国和爱尔兰的发展。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对宗教政策是温和的,但1568年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由于国内发生叛乱而被迫逃到英格兰北部,寻求伊丽莎白的庇护。玛丽的不期而至让伊丽莎白惶恐不安,因为她的到来破坏了英格兰脆弱的宗教平衡。接着1569年英格兰北部发生反对伊丽莎白的起义,庇护五世乐观估计了这一形势,错误地认为英国重建天主教信仰的时候到了,他于1570年将伊丽莎白开除教籍,之后伊丽莎白对天主教徒的迫害加剧,使英格兰和爱尔兰民族的关系更加恶化。1594年与爱尔兰的九年战争终于爆发。爱尔兰的游击战给英格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它被称为“英格兰国库的漏斗”。伊丽莎白不得不出售国有地面以及官职。1603年英格兰的债务再次达到三百万英镑,与伊丽莎白统治开始时相差不多。不过詹姆士一世后来在和平时期欠债的速度远超过伊丽莎白。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他的第一个命令中向爱尔兰道歉,才结束了这场战争。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使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仇恨、敌对和不信任一直遗传至今。
                    在百年战争之后到光荣革命之前英格兰有三次在欧洲露头一展身手的时期,分别是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克伦威尔时期,但每一次都虎头蛇尾,而英格兰国运也随之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直至光荣革命的到来。


                    IP属地:河南10楼2017-02-13 1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