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773贴子:87,753,506

回复:万物皆有道性的科学证明:量子纠缠 道教圣号咒语的超远距感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符咒的四大要诀
符:就是书符,代表灵界公文和法规。
咒:就是咒语,代表灵界密码与歌诵号令、说服作用。
印:就是手印,代表灵界的权威和印信。
斗:就是步罡斗,分五行、七星、八卦等各种不同罡步,是代表不同作用威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2-19 22:52
回复
    一道符的构成有五个主要部份组织而成:
    点符头:符咒开笔最为重要,就如同人的眼睛一般。
    主事符神:每道符的功用各有不同,什么事就该找什么主事之神符,如同现今使用者权威或教授。
    符腹内:此道符功用要用于何事作用、斩妖除邪或镇宅,在此处即可明了。
    符胆:为一道符的精华所至﹝生魂及灵魂﹞,符能不能灵验全在此诀。
    符脚:﹝觉魂﹞为请兵将镇守之意,符脚变化很多,全看此道符本身用途而定,叉符脚也有口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2-19 22:53
    回复
      先睡觉去咯,明日再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2-19 22:54
      收起回复
        @清上958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2-20 10:46
        回复
          以符、咒、诀、步四大功能为主体,都以形而上的鬼神世界为前提,面对鬼神世界而施行的;主要靠存想和气法。存想,又名存思,简称为"存",若存想专精,则称为"精思",是道教最普遍、最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在道教徒的修炼中、法术中、斋醮科仪中,都运用"存想"的方法,往往成为全程法术、科仪的关键。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2-20 10:47
          回复
            道教斋醮之法的产生、形成与完善,是道教发展历史的折射投影。论道教思维方法,不能不讨论存想。因为存想是道教思维方法的实质所在。气法的修持与运用是道教的重要特点。存想原是气法的一种,以后成为服气和发放外气的意念引导方法。靠存想,符、咒、诀、步面对的鬼神世界才能在法师眼前发威功效;靠气功的内气外运,符、咒、诀、步才能和外物兼容并企图控制对方的意识型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2-20 10:47
            回复
              道教斋醮之法的产生、形成与完善,是道教发展历史的折射投影。论道教思维方法,不能不讨论存想。因为存想是道教思维方法的实质所在。气法的修持与运用是道教的重要特点。存想原是气法的一种,以后成为服气和发放外气的意念引导方法。靠存想,符、咒、诀、步面对的鬼神世界才能在法师眼前发威功效;靠气功的内气外运,符、咒、诀、步才能和外物兼容并企图控制对方的意识型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2-20 10:50
              回复
                从道教斋醮祀神仪式中,蕴含着道教的神学理论、哲学思想、祀神观念、信仰习俗,及道教文化的诸多层面,开拓道教文化研究领域,推动宗教学的仪式研究,丰富宗教学的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研究道教符咒,有助于正确认知与评价,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准确把握道教文化的现实意义所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02-20 17:47
                回复
                  如果认识到意识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那么就不难理解人们发现的“有感知的水”,“祈祷治疗”,“念咒感应”“孪生兄弟姐妹感应”“夫妻感应”“巴克斯特效应”(见附注),“因果轮回”等等实证科学无法解释的和灵界有关的现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2-20 17:51
                  回复
                    道家的“万物皆有道性”,修炼以达天人合一,认为“万物皆有灵”,都应该是修行者细微观察宇宙得出的结果。.意识超越我们可以看见和感觉到的四维时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够看到微观,那么就可以看见意识的存在。道家的开悟,或许正是到了这个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7-02-20 17:52
                    回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预言和期望,一个新的世界观的时代就要来临,科学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和宗教的界限很快会消失。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7-02-20 17:55
                      收起回复
                        加1s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7-02-21 23: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