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吧 关注:1,462,006贴子:16,390,802

[栏目组]镜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镜,照形、取影之物,可通阴阳,转肇弊喜镬。镜子,是人们生活中常见之物,始于公元三千余年前,千年的演变间,镜与文化、宗教不断交融,也产生了不同的意义,今天的这篇贴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镜子的故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2-21 21:57回复
    镜子的历史要比我们想的要久远,在世界史上,第一面有照形取影之用的“镜”出现在埃及,是由黑曜石或者青铜、金银之类的材质打磨抛光制成,一世纪时已有可照全身的铜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2-21 22:04
    收起回复
      国外的就不多谈,主要讲讲古代中国以及其周边国家的镜文化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2-21 22:06
      收起回复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2-21 22:08
        回复
          额,忘了说,按照本人的尿性一般不会先说什么鬼怪,大多都会先放一些干货科普一些历史脉络,以及相关文化演变,毕竟有些东西不是空穴来风的,所以不喜欢开头科普部分的朋友们请过两天再来逛逛。还有一点,本贴资料大部分来自网络,如果有专业知识的错误请指出(本人工科出身,非文史专业,所以有些错误是真的不知道)谢谢支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2-21 22:15
          回复
            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正处青铜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青铜冶铸实践中,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 系,并能人工的控制铜、锡、铅配比。古书《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即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最后一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就是制作铜镜用的配比。“鉴”即是镜,含锡较高,是因为铜镜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银白色泽,还需要有铸造性能以保证花纹细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2-21 22:16
            回复
              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开“透光镜”之谜,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2-21 22:17
              回复
                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被称为“魔镜”的铜镜。体现了光学和力学原理的铜镜,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铸件。透光镜因在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21 22:20
                回复
                  之所以称为之透光镜,是因为当光线照射在镜面时,镜背的花纹会映现在镜面对面的墙上。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这种铜镜在铸造过程中,镜背的花纹图案凹凸处由于厚薄不同,经凝固收缩而产生铸造应力,铸造后经研磨又产生压应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弹性形变迭加地发生作用而使镜面与镜背花纹之间产生相应的曲率,从而导致出现这种透光效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2-21 22:21
                  回复
                    上海历史博物馆藏有两面西汉时期的透光镜,圆形,直径7.4厘米,重50克,镜缘比较宽厚。镜背铸有文字和图样,一面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另一面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镜面微凸,既可映照人面,又能在阳光照射下将镜背上的图文完整地映到墙上,仿佛光线从镜背穿透镜体再映射到墙上。经过研究认为,透光这一现象是镜面存在许多微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所造成。图文处镜面微凹,非图文处镜面微凸。凹处光线会聚,而凸处光线发散,在映象中出现与镜背图文相应的亮部和暗部,从而在墙上形成镜背图文。镜面的这种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有人认为是铸造成因,研磨透光;又有人认为是淬火处理所形成。无论通过铸造研磨或淬火处理等方法均能制成透光镜。透光镜的出现表明汉朝在铜合金的冶炼、铸造和加工等方面已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2-21 22:22
                    回复
                      圈带铭文镜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是西汉铭文镜中一个主要门类。此类镜以环状铭文带为主要装饰纹样,分单圈铭文镜与重圈铭文镜;按铭文内容可分为昭明镜、日光镜、清白镜、铜华镜、日有熹镜、君忘忘镜等。其中最常见者当为昭明、日光二镜,多为汉尺六寸以下的小镜,数量最多,流传最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2-21 22:39
                      回复
                        当然,还有许多有意思的镜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接下来就来讲讲一些真正的魔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2-21 22:42
                        回复
                          接下要讲的第一面魔镜是小说《鬼吹灯》中所提及的“秦王照骨镜”的原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2-21 22:45
                          回复
                            有一成语,秦镜高悬,其释义为: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该词出自《西京杂记》卷三,书中所言:高祖 初入 咸阳宫 ,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捫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臟,歷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2-21 22:49
                            回复
                              这面秦镜便是小说中可视生人经脉脏腑的秦王照骨镜的原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21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