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仪纯皇后吧 关注:2,042贴子:36,708

【试论】天上掉下个“令妹妹“ 令妃的出现为乾隆后宫带来了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孝仪镇楼,欢迎姐妹们补充


1楼2017-03-08 13:23回复
    先整理令妃的生平大事件(上位)
    魏贵人(乾隆十年)→ 令嫔(乾隆十年)→令妃(乾隆十三年)→ 令贵妃 (乾隆二十四年)→皇贵妃 (乾隆三十年)→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孝仪纯皇后(乾隆六十年追封)
    令妃是乾隆后宫上位最完整的一位,也是乾隆后宫中上位最快的一位。
    令妃的发迹是在乾隆十年,到乾隆四十年去世,在后宫三十年。后再祭文中也说“缅卅载而宛如昨日”
    令妃的上位颇具色彩,也充满了疑问。如今的猜测令妃是通过选秀进宫为宫女的,因乾隆在诗中写是孝贤玉成的令妃和自己,许多人把令妃认为是孝贤的宫女,但史书并无记载,所以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肯定的是令妃和乾隆是孝贤促成的。
    令妃是否是宠妃,从上位速度和生育(六子)上看令妃肯定是一位宠妃深的皇帝的喜爱。自然有的人不会看生平,认定的是史书记载,历史对于孝仪的记载也并没有用到“宠”字。这也说明了在古代女人地位的之底,书上一个宠就会被现在的人就认为了不起了 ,不过我现在并不在意令妃是否有宠,而是她的经历,她身上太多的疑问,平凡而又传奇。
    令妃在乾隆后宫应该算承上启下的人,见证了府邸后妃一个个的离去,也见识了日后嚣张跋扈的妙龄惇妃等。
    ”令妃见证了三十年乾隆后宫的传奇,后宫女人的起起落落。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那么这位“天上掉下个令妹妹”给乾隆后宫带来了什么呢?使得她在后宫步步高升满身荣耀。


    2楼2017-03-08 14:14
    收起回复
      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还是要把这句话拿出来,这句话是乾隆写给孝仪的,前一句是孝仪和乾隆是孝贤促成的,后一句是死后依然陪伴在(乾隆)身边。
      乾隆用了“玉成”,释义:成全、促成。这里存在两个问题,是孝贤主动促成孝仪和乾隆,还是乾隆看上孝仪后孝贤主动促成了孝仪和乾隆。所以说孝贤和乾隆谁是主动的一方?
      仔细看乾隆用的“玉成”这个词语,最终我偏向的是乾隆看上孝仪后,孝贤洞悉也可能看见了后主动就促成了孝仪和乾隆。
      而这个时候的孝仪呢?哦。。不。。。应该还是魏姑娘,还是没有没有话语权的。
      【柳枝绿时春飞燕,絮飘天涯心结伴。朱笔玉成相思鸟,丹心更难咏情澜。天公上界九万间,赐下美姻一线牵。良图今生景光好,缘情体物岂能全。】
      大家都知道“玉成”是指成就一件美好的事情,再次证明了孝仪在乾隆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美好”
      不管是“令”“令懿”“孝仪”都是美好的意思。


      3楼2017-03-10 10:15
      收起回复
        好帖子,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10 14:53
        回复
          上面说到不管是“令”“令懿”“孝仪”都离不开美好的意思。
          “美好”拆开就是美和好。
          孝仪的美如今只留下一些画像了,也只能从画像中找寻,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留下,但是从画像中还是能看到清秀的面容,白皙的脸蛋。消瘦的身材,柳叶长眉,一双妙目,挺翘的鼻子樱桃小嘴。青涩似乎又带点紧张又似乎冷然的深情。也许还算不上顶级大美女。但是这种美必定在乾隆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孝仪的好呢?就只能在乾隆的诗句中找到了。
          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户已勤懿孝纯
          这句还有个小小的信息,“领袖”和祭文中“念夙昔翊宣壶教”。都说明了孝仪是有才气和见识的人。
          乾隆的对孝仪的形容都是用尽了美好,这些美好对于孝仪而言是什么呢?
          祭文中的的一句话:
          “始犹力疾而不言,继期勿药之友顾”
          孝仪初病的时候没有告诉外人,希望不用吃药就好
          是害怕别人担心还是不想让外人看见生病憔悴的样子?也许孝仪想在众人面前永远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吧。
          “乍间乍沉,唯厪再三之视”
          “转延转笃,仍希万一之生”
          最终,孝仪是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脱俗的倩影,高尚的品格。生命却已凋谢,乾隆的再三视看和希望都换不回孝仪的生命了。


          5楼2017-03-11 09:00
          收起回复
            说这张保姆脸像令妃,是眼瞎嘛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3-11 22:18
            收起回复
              我这个帖子是带有主观分析不带个人情绪的。。。。。。
              再啰嗦一个话题,孝贤为啥要促成孝仪和乾隆,在多少年促成的
              这个问题应该很好理解,乾隆有意,孝贤顺其推舟,两全其美。
              如果要延伸讨论
              皇帝想要一个小宫女还要皇后来促成吗?
              如果是孝仪在孝贤宫里学规矩也称不上促成的,学规矩的女子肯定不止一个,为啥单独感谢孝贤促成孝仪呢?难道是因为孝仪是帝母+皇后?
              在这场促成被动和主动关系里面,都忽略了魏姑娘的思想,当然也不知道她什么思想。天下的女人都想嫁皇帝吗?呵呵。。。当时魏姑娘不过十几岁的小姑娘,对爱情有没有期待呢?对于被促成和皇帝的姻缘她是什么看法?是喜?是忧?当然她唯一的选择是只能接受。
              乾隆十年孝仪受封,所以孝贤有可能是在乾隆十年促成孝仪和乾隆。乾隆十年孝仪十九岁,此前乾隆应该就看上孝仪了,所以孝仪起步就是贵人。
              缅卅载而宛如昨日。仙踪遄往,行五旬而尚靳一年
              乾隆在祭文中也说了,在一起三十年,差一年就到五十岁
              乾隆对于和孝仪生活的时间记得很是清楚。一起生活的三十年还如昨日一般。还是那句话,乾隆对于孝仪带来的美好记忆太深了。
              孝仪十九岁受封,乾隆三十五岁。孝仪应该在十三四岁进宫,乾隆三十左右。


              8楼2017-03-13 10:31
              收起回复
                这是啥意思?乾隆看上了孝仪?孝贤看出来就去促成?他们夫妻俩都不考虑孝仪的感受?怎么能把孝贤皇后说得如此为虎作伥?
                为什么不设想成乾隆孝仪两情相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3-13 15:35
                收起回复
                  关于画像,就像现在拍照一样,有些人有镜头恐惧,一看镜头就紧张,画像应该也是一样的。
                  后宫画像很多存在补画,也不知道画的时候是不是就是对着本人。
                  孝仪的画像在别的帖子也说过,孝仪的画像很冷肃淡然。
                  俗语说相由心生,孝贤皇后长得并不是特美,但是画像端庄大方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个贤后形象还是很符合贤良淑德的。反差例子惇妃一看就不是善主子,尖嘴猴腮狐狸眼刻薄相和历史上打死宫女的形象也是符合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画师故意画成这样的。
                  回到孝仪身上,客观讲,从乾隆后宫画像上看,孝仪的五官脸型是最精致的,但我依然认为她没有纯惠的明艳动人,就在脸上神情上,从见到过的纯惠画像上都能看出纯惠的嘴角微微上翘,像是一直带着笑容。
                  早期孝仪的画像,尤其是一楼这张画像,孝仪的表情怎么看都不像是高兴,眼神冷冷的,嘴唇紧闭着。也许是因为当时年纪太小紧张,或者就是其他了。
                  孝仪的画像还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我觉得这点和历史上颇为符合,为什么呢,孝仪在历史上记载都不多,很多人都觉得她只是一个运气特别好而不被皇帝那么宠爱的女人,运气是什么?后宫女人的运气是皇上给的,孝仪的所有一切都是皇帝给的,包括她所谓的好运气。从乾隆的一些是诗词祭文中孝仪是一位低调谦恭的爱侣。正符合了相由心生,


                  11楼2017-03-14 10:51
                  收起回复
                    孝仪的画像不错啊?乾隆的后宫女人看画像确实是多姿多彩。
                    心写里孝仪的神态透出的是清新的青春气息,和她封嫔封妃时二十左右的年纪也正相符。
                    相比二十岁的孝仪,画像时只有二十五六岁孝贤反倒看上去过于老成,仿佛乾隆皇帝的大姐姐,即没有年龄相仿的贵妃的温柔含羞神态,也没有纯妃的明艳靓丽的姿色。心写里同样也在花季年龄的孝贤实在是让画师画的只剩一点端庄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14 11:54
                    收起回复
                      是的,我还是觉得孝贤太惨了。她的画像不是老成,而是憔悴无神啊。想想她的性格,没生儿子的时候憋屈,儿子死了又不敢哭,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拖着脆弱的身体直到病死。想想实在是让人难过。其实做乾隆的妃子,是没有生育压力的,谁生儿子谁生女儿都是凭运气,皇帝也不会有什么期待。但皇后不一样啊,尤其是遇到一个丈夫一心想要嫡子的皇后,她身上肩负着生育重任啊,生不出儿子基本就完了,不过她也确实在儿子死绝了之后自己也死了。这才是残酷封建社会的生育工具啊。
                      至于嫔妃们,捡运气的小妾而已,生了孩子自然好,没生也不会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皇帝的压力,皇帝找她们主要是为了喜欢睡,而不是为了嫡子,因为她们也生不出嫡子。再加上宫女上位的那些,都是内务府世家的女儿,既然是内务府世家,从小就明白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给皇帝服务的,首要主子就是皇帝,随时预备成为皇帝的女人,皇帝看不上自己,自己才会再有别的出路。所以进了宫基本上就牢记了这个宗旨,有什么好害怕的。


                      13楼2017-03-14 12:02
                      收起回复
                        孝贤皇后晚年的画像确实很压抑。
                        孝仪晚年的画像

                        看的出脸上水分流失了,但是五官依然精致,脖子修长,褪去了少女时期的婴儿肥,五官更立体了。
                        孝贤皇后不到三十多岁的画像

                        看着就感觉苦啊,心理精神的压抑,脸上气色也不好。这张图嘴有点歪了


                        14楼2017-03-14 12:20
                        收起回复
                          雍正封王时就搬到宫外府邸居住,孝敬皇后作为嫡福晋自然是王府的女管家,成为皇后之后上无婆婆伺候,下无贵妃和谐(雍正贵妃年氏低调乖巧并且很早去世,不如乾隆贵妃高氏高调穿皇后规格衣服,和皇后一起接受命妇行礼),也无生子压力,传说中的无宠皇后,所以也不要经常伺候、面对雍正,乐的清闲。
                          而孝淑皇后嫁给嘉庆没两年,养婆婆和亲婆婆均去世,公公乾隆虽然不好伺候,但也不用像婆婆那样日日伺候再侧,妥妥的嘉庆宅子的女主人,性格急躁折腾下人嘉庆还经常宽容劝勉她。当皇后之后日子虽然不好过,但也不是嘉庆在打压她,而且子女双全,贵妃又还很年轻,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熬死公公乾隆。
                          孝贤皇后嫁给乾隆时,侍妾富察氏已经怀孕,当了皇后之后,上要伺候婆婆孝圣皇后,伺候乾隆皇帝,下要和谐妃嫔,照顾庶子女,也要关心乾隆私生活,为他调教女子进献,更多年承受生嫡出阿哥的压力,后又承受两个儿子连续夭折之痛。并且后宫老二高氏行事不够低调,不仅在册封礼上和她一起接受命妇行礼,穿皇后规格衣服和她一起入画,帮她担心生不出嫡子,还和她一起帮乾隆担心天不下雨。
                          补充一下我刚才回复@乾隆贵妃高佳氏 所提到的资料依据


                          15楼2017-03-14 12:22
                          收起回复
                            乾隆继位前至少有十二个妻妾,雍正八年,乾隆二十岁时,就已经有一个福晋,十个侍妾(阿哥官女子即阿哥侍妾),加上后面入宫的侧福晋那拉氏,至少有十二个妻妾。
                            雍正八年九月
                            原懋嫔已溘逝
                            四阿哥 下官女子十人
                            十月
                            四阿哥 下官女子九人
                            富察皇后过门时,乾隆就已经拥有了六个侍妾(使女即阿哥官女子)
                            雍正五年八月
                            四阿哥福金出现 家下女子八人 使女六人
                            ————————————————————
                            所以孝贤嫁给乾隆时,乾隆家里已经有了六个小妾和一个大着肚子的小妾
                            孝贤的经历,注定她没法做一个娇羞的新妇,一下子就面对这么多人,怪不得她会面相老成。


                            16楼2017-03-14 1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