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仪纯皇后吧 关注:2,042贴子:36,707
  • 10回复贴,共1

【试论】天上掉下个“令妹妹“ 令妃的出现为乾隆后宫带来了什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孝仪镇楼,欢迎姐妹们补充


1楼2017-03-08 13:23回复
    先整理令妃的生平大事件(上位)
    魏贵人(乾隆十年)→ 令嫔(乾隆十年)→令妃(乾隆十三年)→ 令贵妃 (乾隆二十四年)→皇贵妃 (乾隆三十年)→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孝仪纯皇后(乾隆六十年追封)
    令妃是乾隆后宫上位最完整的一位,也是乾隆后宫中上位最快的一位。
    令妃的发迹是在乾隆十年,到乾隆四十年去世,在后宫三十年。后再祭文中也说“缅卅载而宛如昨日”
    令妃的上位颇具色彩,也充满了疑问。如今的猜测令妃是通过选秀进宫为宫女的,因乾隆在诗中写是孝贤玉成的令妃和自己,许多人把令妃认为是孝贤的宫女,但史书并无记载,所以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肯定的是令妃和乾隆是孝贤促成的。
    令妃是否是宠妃,从上位速度和生育(六子)上看令妃肯定是一位宠妃深的皇帝的喜爱。自然有的人不会看生平,认定的是史书记载,历史对于孝仪的记载也并没有用到“宠”字。这也说明了在古代女人地位的之底,书上一个宠就会被现在的人就认为了不起了 ,不过我现在并不在意令妃是否有宠,而是她的经历,她身上太多的疑问,平凡而又传奇。
    令妃在乾隆后宫应该算承上启下的人,见证了府邸后妃一个个的离去,也见识了日后嚣张跋扈的妙龄惇妃等。
    ”令妃见证了三十年乾隆后宫的传奇,后宫女人的起起落落。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那么这位“天上掉下个令妹妹”给乾隆后宫带来了什么呢?使得她在后宫步步高升满身荣耀。


    2楼2017-03-08 14:14
    收起回复
      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还是要把这句话拿出来,这句话是乾隆写给孝仪的,前一句是孝仪和乾隆是孝贤促成的,后一句是死后依然陪伴在(乾隆)身边。
      乾隆用了“玉成”,释义:成全、促成。这里存在两个问题,是孝贤主动促成孝仪和乾隆,还是乾隆看上孝仪后孝贤主动促成了孝仪和乾隆。所以说孝贤和乾隆谁是主动的一方?
      仔细看乾隆用的“玉成”这个词语,最终我偏向的是乾隆看上孝仪后,孝贤洞悉也可能看见了后主动就促成了孝仪和乾隆。
      而这个时候的孝仪呢?哦。。不。。。应该还是魏姑娘,还是没有没有话语权的。
      【柳枝绿时春飞燕,絮飘天涯心结伴。朱笔玉成相思鸟,丹心更难咏情澜。天公上界九万间,赐下美姻一线牵。良图今生景光好,缘情体物岂能全。】
      大家都知道“玉成”是指成就一件美好的事情,再次证明了孝仪在乾隆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美好”
      不管是“令”“令懿”“孝仪”都是美好的意思。


      3楼2017-03-10 10:15
      收起回复
        上面说到不管是“令”“令懿”“孝仪”都离不开美好的意思。
        “美好”拆开就是美和好。
        孝仪的美如今只留下一些画像了,也只能从画像中找寻,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留下,但是从画像中还是能看到清秀的面容,白皙的脸蛋。消瘦的身材,柳叶长眉,一双妙目,挺翘的鼻子樱桃小嘴。青涩似乎又带点紧张又似乎冷然的深情。也许还算不上顶级大美女。但是这种美必定在乾隆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孝仪的好呢?就只能在乾隆的诗句中找到了。
        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户已勤懿孝纯
        这句还有个小小的信息,“领袖”和祭文中“念夙昔翊宣壶教”。都说明了孝仪是有才气和见识的人。
        乾隆的对孝仪的形容都是用尽了美好,这些美好对于孝仪而言是什么呢?
        祭文中的的一句话:
        “始犹力疾而不言,继期勿药之友顾”
        孝仪初病的时候没有告诉外人,希望不用吃药就好
        是害怕别人担心还是不想让外人看见生病憔悴的样子?也许孝仪想在众人面前永远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吧。
        “乍间乍沉,唯厪再三之视”
        “转延转笃,仍希万一之生”
        最终,孝仪是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脱俗的倩影,高尚的品格。生命却已凋谢,乾隆的再三视看和希望都换不回孝仪的生命了。


        5楼2017-03-11 09:00
        收起回复
          我这个帖子是带有主观分析不带个人情绪的。。。。。。
          再啰嗦一个话题,孝贤为啥要促成孝仪和乾隆,在多少年促成的
          这个问题应该很好理解,乾隆有意,孝贤顺其推舟,两全其美。
          如果要延伸讨论
          皇帝想要一个小宫女还要皇后来促成吗?
          如果是孝仪在孝贤宫里学规矩也称不上促成的,学规矩的女子肯定不止一个,为啥单独感谢孝贤促成孝仪呢?难道是因为孝仪是帝母+皇后?
          在这场促成被动和主动关系里面,都忽略了魏姑娘的思想,当然也不知道她什么思想。天下的女人都想嫁皇帝吗?呵呵。。。当时魏姑娘不过十几岁的小姑娘,对爱情有没有期待呢?对于被促成和皇帝的姻缘她是什么看法?是喜?是忧?当然她唯一的选择是只能接受。
          乾隆十年孝仪受封,所以孝贤有可能是在乾隆十年促成孝仪和乾隆。乾隆十年孝仪十九岁,此前乾隆应该就看上孝仪了,所以孝仪起步就是贵人。
          缅卅载而宛如昨日。仙踪遄往,行五旬而尚靳一年
          乾隆在祭文中也说了,在一起三十年,差一年就到五十岁
          乾隆对于和孝仪生活的时间记得很是清楚。一起生活的三十年还如昨日一般。还是那句话,乾隆对于孝仪带来的美好记忆太深了。
          孝仪十九岁受封,乾隆三十五岁。孝仪应该在十三四岁进宫,乾隆三十左右。


          8楼2017-03-13 10:31
          收起回复
            关于画像,就像现在拍照一样,有些人有镜头恐惧,一看镜头就紧张,画像应该也是一样的。
            后宫画像很多存在补画,也不知道画的时候是不是就是对着本人。
            孝仪的画像在别的帖子也说过,孝仪的画像很冷肃淡然。
            俗语说相由心生,孝贤皇后长得并不是特美,但是画像端庄大方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个贤后形象还是很符合贤良淑德的。反差例子惇妃一看就不是善主子,尖嘴猴腮狐狸眼刻薄相和历史上打死宫女的形象也是符合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画师故意画成这样的。
            回到孝仪身上,客观讲,从乾隆后宫画像上看,孝仪的五官脸型是最精致的,但我依然认为她没有纯惠的明艳动人,就在脸上神情上,从见到过的纯惠画像上都能看出纯惠的嘴角微微上翘,像是一直带着笑容。
            早期孝仪的画像,尤其是一楼这张画像,孝仪的表情怎么看都不像是高兴,眼神冷冷的,嘴唇紧闭着。也许是因为当时年纪太小紧张,或者就是其他了。
            孝仪的画像还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我觉得这点和历史上颇为符合,为什么呢,孝仪在历史上记载都不多,很多人都觉得她只是一个运气特别好而不被皇帝那么宠爱的女人,运气是什么?后宫女人的运气是皇上给的,孝仪的所有一切都是皇帝给的,包括她所谓的好运气。从乾隆的一些是诗词祭文中孝仪是一位低调谦恭的爱侣。正符合了相由心生,


            11楼2017-03-14 10:51
            收起回复
              孝贤皇后晚年的画像确实很压抑。
              孝仪晚年的画像

              看的出脸上水分流失了,但是五官依然精致,脖子修长,褪去了少女时期的婴儿肥,五官更立体了。
              孝贤皇后不到三十多岁的画像

              看着就感觉苦啊,心理精神的压抑,脸上气色也不好。这张图嘴有点歪了


              14楼2017-03-14 12:20
              收起回复
                孝仪为什么前十年没生孩子呢,历史没告诉我们,现在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17楼2017-03-17 11:48
                收起回复
                  从“令”开始说孝仪
                  封号出自:《诗经·大雅·卷阿》:“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令闻:美好的名声;令望: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法。
                  历史上用“令”做封号的也只有孝仪纯皇后
                  “令”这个字不似纯、嘉、娴等这些封号易懂,一般情况下“令”多用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令妃”的令出自诗经,令是美好的意思。
                  不管这个封号是乾隆亲定的,或者不是,都能证明这个封号颇为用心。
                  更为巧合的是令妃的十五阿哥永琰登基之后改名为颙琰,和母亲同样出自诗经“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令妃的封号是不是乾隆亲定历史并无记载,但是永琰的名字是乾隆改的,是不是可以认为乾隆很喜欢这首诗经(侧面证实了令妃的封号是乾隆亲定的)当然这些也是存在争议的。
                  “令妃”承了美好之名,是否享美好之命呢
                  首先作为孝仪本人,一个女人
                  不必去说爱或者真爱这些虚无的东西,
                  一个出身不高贵的女孩子进了深宫,有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是出人头地混出头还是埋没在深宫中
                  孝仪很幸运的成为了前者,她嫁的是皇帝,她由贵人、 嫔、 妃 、 贵妃、 皇贵妃走了出来,孝仪用了三十年的时候走过来了,最后追封皇后享受后人的祭奠。
                  孝仪一路走来,依仗的是什么,是依靠皇帝,如果没有乾隆的心甘情愿就没有孝仪的步步高升。
                  孝仪陪伴了乾隆三十年,生儿育女,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后宫女人,可以说孝仪是十分的幸运百分的幸福了。
                  在没有留下宠之名的历史下,孝仪就这样自然而然的陪伴着乾隆,自然而然的晋升,自然而然的为乾隆生儿育女,就这样自然而然的顺利,一个女人太顺利的一生,是背后一个男人的给予和情愿。
                  作为一个母亲:
                  女孩到女人再到母亲,孝仪都是用时间去体验和享受了,孝仪一生为乾隆生了六个孩子,四子二女。七公主的出生,初为人母的喜悦,失去孩子的悲痛,看着儿女渐渐长大成家的欣慰,孝仪全都经历过。
                  七公主九公主也许漂亮可爱也许伶俐乖巧,永琰也许懂事聪明也许活泼帅气,永璘必定是调皮捣蛋了,永琰后来怀念的母亲膝下之欢乐必定也是孝仪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永琰常看玉几和几案想念到母亲,也许曾经孝仪就是在玉几或者几案前,儿女环绕打打闹闹说说笑笑。
                  看着孩子长大、成人、成家这应该就是孝仪作为母亲的骄傲
                  何况永琰是下一代帝王
                  永琰写了很多诗怀念慈爱美好的母亲,承担了照顾幼帝的责任。以母亲的身份来看,孝仪也是成功和满足的。
                  所以孝仪的一生真真是应了“令”一生,美好之名,美好之命。


                  19楼2017-03-17 16:22
                  收起回复
                    好像还没扯到正题呢


                    22楼2017-03-18 09:16
                    回复
                      令妃是处女座,处女座的人有洁癖追求完美


                      25楼2017-04-06 15: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