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得说一下,这些天毒娘拔楼凶猛,很多东西都被毒娘吞了,因此而影响阅读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一画一仙境 朋友说;
“人人都有一个胃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胃吸收的东西是不同的。所以有相同有不同,社会机制对于人来言有公平也有不公平。。我们的二元分别机制注定会让我们从公平中找到不公平,从不公平中找到公平”
说的很好。其实人和人都是不同的,人人都有一个胃,但胃也不相同,有人的胃容量大,吃饭吃得多,有人胃容量小,吃饭吃得少,有人胃很健康,有人就有胃溃疡。虽然都是胃,但就算在生理性上,也有巨大的不同。
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实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但仍然值得说一说。事实上,大家不难明白,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因人因地制宜”,或者说胃小的少吃,胃大的多吃,大家都吃饱肚子最好了。但因为“智慧是稀缺的”,智慧生物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对论的水平更是极为稀缺的,所以在认知生物本身和这个世界时,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主观幻觉、认知偏差和固有偏见,在这一点上,我们智人也不例外。虽然智人自称万物之灵,但众所周知。很久以来人类在认知世界时都是“主观想象大于客观事实”的。
这也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未来的经济学,也许会成为所谓的“精细经济学”。所谓“精细”经济学,也称为“个体”经济学,或者个人经济学,就是用通过深入事实而采集的大数据来形成对经济现象的理性认知,然后再依赖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具体、深刻、实时和准确的把握经济现象,包括每个人的经济需求。当然了,大数据改变的不单单是经济学,不单单可以改变经济学的现有认知,同时也可以改变许多东西,包括对人本质的认识。
另一个方面,未来的精细经济学,或者叫做“大数据”经济学是对既有经济学原理的深化。大数据经济学不会改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可能带来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再认知和再诠释,包括更好的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现在人们在大数据上,面对的最大难题不但有技术性的,比如说CPU的运算速度还不够快,处理大数据的新型数学算法还没有成熟起来。同时也有社会方面的,包括大数据如何与既有的经济与社会循环“有机嵌合”到一起?这又包括很多问题,比如说大数据收集个人隐私是不是对个人私权的侵犯?会不会再次带来“正义和道德观的崩塌”?
启蒙运动告诉我们人性“本私”,这就曾经带来一场历史上旧有文化的崩塌,因为旧有文化往往重视“善恶之分”,而对“公私之别”,特别是公私两者何为第一的问题模糊化了。当启蒙运动竖起理性主义大旗,逐步树立了所谓“理性人”假设(即所有理性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后,引发了波及人类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
但这种变革并不是深入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的,受限于旧有科技的水平,每一个人还是都有“私人空间”的,你完全可以做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而不会被“社会”发觉。但当大数据经济学开始普及后,你的每一天的一切都可能将被收集到服务器里去,包括你每天打了几个喷嚏,上了几次厕所,说了几句脏话,等等等等,从理论上讲都可以被谷歌阿里或者政府收集起来。这种没有隐私的社会生活到底是好还是坏?恐怕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没有事前诸葛亮,现在还是没人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