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新欣来说,抗韩可能是心中永远的遗憾,2004年奥运会预选赛,他那批国奥队员就是被韩国队挡在了大门外。
所以当看到里皮带队克韩,他无比激动。谈到里皮上任后带给球队的变化,王新欣说他最大的感触有三点:第一是战术布置,更多是以我为主来建立体系,同样追求地面配合;第二是对人员的使用,他更倾向于用攻守平衡的球员;第三是在定位球战术上,有更充分的准备。
12强赛对阵韩国的两场比赛是由两个不同教练执教的,很多人都因此用里皮的胜利去评价高洪波的战术,对此王新欣说:“两个教练所面对的对手虽然一样,但高导打的是客场,他肯定要考虑第一场比赛不能输,他的战术布置更多是想限制对手发挥,所有的阵型和人员安排都是根据对手的情况来布置的;里皮教练则是因为这场比赛必须要赢,所以他排出的阵容,就是摆明了要进攻,我必须要拿分,因此他的准备就是如何把我们的进攻打出来。而在实际比赛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通过层层推进打出来的套路,比如下半场吴曦差点打进去的那粒进球,就是很漂亮的配合。因此,一个教练是针对对手来布置战术和阵容,一个是针对自身,也很难说哪个是绝对正确的,就是理念不同吧。”
客战韩国,高洪波教练用的是532阵型,赛后很多人都对这个阵型有争议,在王新欣看来,高洪波这个战术打法应该是在详细研究了韩国队人员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定是用了很多心思,比如他想通过5后卫的体系,对韩国队的两个边路进行限制,尤其是要限制孙兴慜,同时在防守上要形成层层保护,至少三个层次,两个边路,然后左右两个中卫,加上一个拖后中卫,这样对手一旦进攻,能够三层相互协助。但可能是时间短的原因,实战中,后面五个人都没有形成很好的站位,经常是一条线,结果造成了对手一下子就能够突破整条后防线。“其实高导的战术如果能够全都被执行到位,是很好的,只是凭借目前中国球员的实力,想要在压力那么大的国际大赛中把阵型打好,确实有难度。”在王新欣看来,今时今日的韩国队比他以前踢的韩国队实力有了更大的提升,以前韩国队还是讲究一高一快踢法简单传统,但是现在的韩国队脚下传控和灵活跑位都更接近欧洲球队,而长沙这场比赛韩国队少了一个孙兴慜,对于整个队伍的进攻影响几乎是致命性的。
里皮两场比赛都采用了四后卫,这应该是建立在他对于中国球员能力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看了两场国家队的比赛之后,感觉队员在场上犯的低级失误少了很多,不那么过分紧张了,不能说咱们的水平就一下子高到哪里去了,但确实踢得更像一个整体了,而且也的确是在追求现代足球,别看咱们传球次数和控球率都比韩国少那么多,但是我能够看出来,里皮还是追求传控,没有因为我们控球不如对手就放弃,这点坚持得很好。”
王新欣认为,里皮让每个球员都去做了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其实中国队不管强也好,弱也好,我们的球员终究是有自己的能力和擅长的一面,与其去为了战胜对手做不可预测的改变,还不如就把自己会的都踢出来,至于结果就让过程来给出答案。里皮这次用了王永珀、张稀哲、郑智、包括尹鸿博,王新欣觉得这几个人虽然以往都不算是绝对主力,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脚下技术,也都有一定的攻防能力。“里皮用人,给我感觉就是不会用那种只精一样的,如果说进攻和防守中间有一条平衡线,里皮使用球员的攻守实力都不会距离这个平衡线太远。”除了攻守平衡外,这些球员都有罚定位球的技术,从整个比赛过程来看,里皮也看出来通过运动战进球的难度要大于定位球,所以他对定位球战术肯定是进行了比较认真的演练。无论何种情况,都会有人能够高质量地主罚定位球。在里皮启用的这批球员中,有谁是让王新欣觉得眼前一亮的呢?“冯潇霆那就不用说了,他是整场比赛发挥最好的,几乎是完美。但是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梅方,我觉得他的进步让我惊讶,照着这个速度下去,等到有一天冯潇霆退了,他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队后防线上的领军人物。”很多人也看不懂为何里皮会在下半场换上尹鸿博,王新欣说:“因为里皮看上了尹鸿博传威胁球的能力同时,还看上了他在河南建业踢8后卫的经历。没错,就是8后卫,河南建业整个防守体系非常严密,在我跟建业交手的过程中,我感慨他们的伊沃和尹鸿博这样攻击属性非常强的球员,做起防守来,真把自己当后卫用,所以我戏称他们踢8后卫。当时姜至鹏那条边路的压力非常大,对手常常2打1,而尹鸿博每一次有威胁的向前传球,都能够逼退对手两个压上的球员,然后对手拿到球打反击,他也能够高速退防协助姜至鹏,虽然他有点紧张,但是我觉得里皮对他的使用是很妙的一步棋。”
接下来国家队要打伊朗了,应该如何继续这种赢球态势呢?“我有过打伊朗客场的经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头大,伊朗客场老难打了,那个阿扎迪球场至少能坐7-8万人,关键全都是男的,你知道如果全是雄性生物聚集在一起,那就不是足球,感觉就像是随时要打群架,所以想要踢好客场,首先要在心理上对他们的主场气势有个准备,要放开胆子去踢,别被他们唬住。
所以当看到里皮带队克韩,他无比激动。谈到里皮上任后带给球队的变化,王新欣说他最大的感触有三点:第一是战术布置,更多是以我为主来建立体系,同样追求地面配合;第二是对人员的使用,他更倾向于用攻守平衡的球员;第三是在定位球战术上,有更充分的准备。
12强赛对阵韩国的两场比赛是由两个不同教练执教的,很多人都因此用里皮的胜利去评价高洪波的战术,对此王新欣说:“两个教练所面对的对手虽然一样,但高导打的是客场,他肯定要考虑第一场比赛不能输,他的战术布置更多是想限制对手发挥,所有的阵型和人员安排都是根据对手的情况来布置的;里皮教练则是因为这场比赛必须要赢,所以他排出的阵容,就是摆明了要进攻,我必须要拿分,因此他的准备就是如何把我们的进攻打出来。而在实际比赛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通过层层推进打出来的套路,比如下半场吴曦差点打进去的那粒进球,就是很漂亮的配合。因此,一个教练是针对对手来布置战术和阵容,一个是针对自身,也很难说哪个是绝对正确的,就是理念不同吧。”
客战韩国,高洪波教练用的是532阵型,赛后很多人都对这个阵型有争议,在王新欣看来,高洪波这个战术打法应该是在详细研究了韩国队人员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定是用了很多心思,比如他想通过5后卫的体系,对韩国队的两个边路进行限制,尤其是要限制孙兴慜,同时在防守上要形成层层保护,至少三个层次,两个边路,然后左右两个中卫,加上一个拖后中卫,这样对手一旦进攻,能够三层相互协助。但可能是时间短的原因,实战中,后面五个人都没有形成很好的站位,经常是一条线,结果造成了对手一下子就能够突破整条后防线。“其实高导的战术如果能够全都被执行到位,是很好的,只是凭借目前中国球员的实力,想要在压力那么大的国际大赛中把阵型打好,确实有难度。”在王新欣看来,今时今日的韩国队比他以前踢的韩国队实力有了更大的提升,以前韩国队还是讲究一高一快踢法简单传统,但是现在的韩国队脚下传控和灵活跑位都更接近欧洲球队,而长沙这场比赛韩国队少了一个孙兴慜,对于整个队伍的进攻影响几乎是致命性的。
里皮两场比赛都采用了四后卫,这应该是建立在他对于中国球员能力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看了两场国家队的比赛之后,感觉队员在场上犯的低级失误少了很多,不那么过分紧张了,不能说咱们的水平就一下子高到哪里去了,但确实踢得更像一个整体了,而且也的确是在追求现代足球,别看咱们传球次数和控球率都比韩国少那么多,但是我能够看出来,里皮还是追求传控,没有因为我们控球不如对手就放弃,这点坚持得很好。”
王新欣认为,里皮让每个球员都去做了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其实中国队不管强也好,弱也好,我们的球员终究是有自己的能力和擅长的一面,与其去为了战胜对手做不可预测的改变,还不如就把自己会的都踢出来,至于结果就让过程来给出答案。里皮这次用了王永珀、张稀哲、郑智、包括尹鸿博,王新欣觉得这几个人虽然以往都不算是绝对主力,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脚下技术,也都有一定的攻防能力。“里皮用人,给我感觉就是不会用那种只精一样的,如果说进攻和防守中间有一条平衡线,里皮使用球员的攻守实力都不会距离这个平衡线太远。”除了攻守平衡外,这些球员都有罚定位球的技术,从整个比赛过程来看,里皮也看出来通过运动战进球的难度要大于定位球,所以他对定位球战术肯定是进行了比较认真的演练。无论何种情况,都会有人能够高质量地主罚定位球。在里皮启用的这批球员中,有谁是让王新欣觉得眼前一亮的呢?“冯潇霆那就不用说了,他是整场比赛发挥最好的,几乎是完美。但是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梅方,我觉得他的进步让我惊讶,照着这个速度下去,等到有一天冯潇霆退了,他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队后防线上的领军人物。”很多人也看不懂为何里皮会在下半场换上尹鸿博,王新欣说:“因为里皮看上了尹鸿博传威胁球的能力同时,还看上了他在河南建业踢8后卫的经历。没错,就是8后卫,河南建业整个防守体系非常严密,在我跟建业交手的过程中,我感慨他们的伊沃和尹鸿博这样攻击属性非常强的球员,做起防守来,真把自己当后卫用,所以我戏称他们踢8后卫。当时姜至鹏那条边路的压力非常大,对手常常2打1,而尹鸿博每一次有威胁的向前传球,都能够逼退对手两个压上的球员,然后对手拿到球打反击,他也能够高速退防协助姜至鹏,虽然他有点紧张,但是我觉得里皮对他的使用是很妙的一步棋。”
接下来国家队要打伊朗了,应该如何继续这种赢球态势呢?“我有过打伊朗客场的经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头大,伊朗客场老难打了,那个阿扎迪球场至少能坐7-8万人,关键全都是男的,你知道如果全是雄性生物聚集在一起,那就不是足球,感觉就像是随时要打群架,所以想要踢好客场,首先要在心理上对他们的主场气势有个准备,要放开胆子去踢,别被他们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