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这两年的日子过的很清闲,他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了,在当世那个年代,这已经是高寿了。一般他这么大的老头儿,都该在家逗孙子玩了。王翦这几年仿佛也放下了战场上的杀伐,在家安享天年了。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被嬴政一纸诏书给打扰了。嬴政十八年,嬴政举全国之兵。以王翦为主将,发兵直取井陉。以杨端和为副将,发兵直取河内。秦军两路进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在邯郸城下会师了。
杨端和这一路没有任何意外,兵锋之快势如破竹,河内等地几乎不战而降。杨端和大军一路过去,很快就到了邯郸城下。这里他遇到了赵国大将司马尚,两人在城下对峙起来了。杨端和心里冷笑不止,我一个收拾不了你,等我会合了王翦我让你哭都没地方哭。杨端和怀着这种心理在邯郸城下住了下来,可他左等右等,王翦就是不来。不用说,王翦那边出意外了。
意外也很简单,李牧出现了。在得知秦军两路大军进攻的消息之后,赵王迁也不是傻子,当即也兵分两路抵挡。一路就是由司马尚率领,前来对抗杨端和。只是司马尚速度相对较慢,杨端和都来到邯郸城下了,他这才把他拦住。
李牧就不一样了,他率领的都是边境精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快速反应部队,王翦刚刚打下井陉,李牧就把他拦下来了。两人就这样僵持下来了,而且这时间还真不短,僵持了一年之久。
要说待了这么久,谁心里最着急?王翦吗?当然不是,他已经是名动天下的秦国名将,什么功名都已经有了。而且面对的是同属名将的李牧,这一战打输了也没什么不光彩的。而且就王翦的手段,最多打不赢,大败亏输是几乎不可能的。
那么是李牧吗?李牧自然是比王翦要着急的,因为这片土地终究是赵国的土地。不过细思起来,他也不应该着急。毕竟战争的主动权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打不打全凭自己说了算,而且只要托到眼前的王翦退军,他也就算是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