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知识与西方社会文化:
商务英语知识部分,15个汉语词条翻译成英语30分,8个英语词条选择6个做解释30分,两道大题共40分,一个是绝对利益说和比较利益说的共同点,另一个是分析霍夫斯塔德的观点并说说中国人的文化特点;
西方社会文化部分,5个选择10分,5个英语词条解释15分,5个汉语词条翻译5分,大题是二选一20分,说一说美国总统function;还有一个是the power of the queen of Britain, give a brief comment.
对于这一部分我觉得是四场考试中最有话语权的一场考试,因为我记得初试和复试的所有考试题内容,并且成绩都是第一。当初听从学姐学长的建议,这门专业课复习的很认真很认真很认真,每一本书看了至少3遍,个别的看到了4-5遍,笔记总结了两次,写了3本复习笔记供自己后期查补缺漏,所以最后复习起来很顺手,事实证明这样的复习真的是给自己很大优势,进来的同学肯定看得到,我的政治和二外都很弱,唯独专业课很突出,考试也当然有所侧重,不然为什么叫专业课呢,政治和二外,专业课一二,孰轻孰重大家应该是可以分得清的。
关于这门考试,我给的建议就是:①.《国际商务英语阅读教程》这本书要认真看,文章确实很晦涩难懂,可以结合光盘里的译文和课件先整体过一遍,大致了解17个单元都讲的是什么,随后再一点一点的把书读厚再读薄,这个过程很煎熬,一旦遇到瓶颈,一个单元一个星期也很难掌握的很好,所以当初我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可我却看了有5遍,事实证明正是这本书救了我。课后的term需要自己整理,但是也不是漫无目的的看到什么都全部整理下来,重点的经典的总是那些,还有一些就是拿来充数浪费大家时间的,所以大家要学会总结重点,不要盲目的总结和背诵,这样既浪费时间有没有太多的回报,增长知识固然是好,但是这是考验,你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所以别做无用功。课后的判断题是考察你对文章细节之处掌握的好与坏的一个标准,98%的题都会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但是我觉得有2%的题有可能答案会有错误,总之我并没有尽信答案,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可尽信其书,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这本书更厚,全书400多页要不要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答案是要,而且要很真的看,并且不止一遍,我看了至少3遍才有很深很深的印象。在看书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单词不会就猜测意思,这样很容易混淆知识点,事倍功半,我的建议是要查词弄懂各个国家的政治概况,因为我们不是歪果仁,不了解他们的国家,这很正常,但是我们要通过书了解更头疼,所以弄懂每一个意思在后期大题的作答上能帮助你很多很多,同时在看书的时候要不断地做笔记。这里呢,我建议大家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再做笔记,第一遍就是通读全书,不认识的单词要查,不懂得句子要翻译,完全读明白,这样为第二遍做笔记查补缺漏做好提前准备。重点放在美国和英国的全部章节共10单元、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和少部分的文化。因为说实话,今年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出题很随意,整张卷子上没有书上原题,但是即便这样,书后的判断和选择大家也要好好看,因为东财出题随意,今年没考但是至少去年前年考了,虽然今年考试变幻莫测,不管是初试还是复试,都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但我们还是要看,整本书的习题没有1000也得有800道,我在复习的时候,随便拿出一道题,选择题我可以当成填空题做,判断题我可以当成选择题做,总之就是不管这些题怎么变换题型,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记住知识点,不管出题者怎么考你,你都能答上来,而且还要答的很漂亮,以至于达到让出题者一看到就很满意的目的。所以知识点要铭记于心,这样你才不至于在考场上紧张失神,这一点我做到了。③.再有就是《跨文化沟通》这本书,这本书是东财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本科院校曾经学习过同名的教材,但是不太一样,内容也有所侧重,但是我并没有在这本书上花太多的心思,当初本科的这门课我听的比较认真,在课上做了大量的笔记,所以考研复习的时候我就拿出了以前总结的笔记,多少有些帮助,而且实话说,考试试卷上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多数都是理解我们就能回答的问题,而且考试里的题很任性,不是必答而是八选六,如果不会可以跳过,和商务阅读知识那本书比起来,这本书的侧重点很少,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千万别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