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本人就曾深有体会地说:“臣历数从来内阁之官,鲜有能善终者。盖密勿之地,易生嫌疑;代言之责,易招议论。甚非君臣相保之道也。”这种诚惶诚恐的心情,相信很多臣子都会有。
这两个人斗来斗去,最后死于嘉靖的折腾
他所精通的又一技巧,是运用自己态度上亲疏远近的细微变化,挑起大臣间的矛盾,制造不和,使他们彼此牵制、损害与消耗,然后在最后时刻,由他从中选择一个对象,水到渠成地将其除掉。
张璁在立首功之后,自然很想也很有把握当首辅。但嘉靖此时偏不遂了他的心愿,而是把已经退休闲居多年的老臣杨一清召了回来。之所以起用杨一清,也不是没有来由。因为杨一清离开政坛时间足够久,与京城没有太多瓜葛,又有资历和声望。所以,任命此人来出任首辅,首先不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固,并且十分符合礼制。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挫一挫张璁等人的锐气和骄傲。杨一清赴任之后,当然不难领会皇帝的用意,在一些问题上,总与张璁唱反调。
这样一来,张璁很难不恼火。更何况他原本就不把杨一清放在眼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嘉靖一面让杨一清当首辅,一面背地里经常撇开他,跟张璁掏心掏肺,这一点杨一清完全不知道。据记载,有一次嘉靖帝悄悄对张璁说:“朕有密谕,卿勿令他人测知,以泄事机。”这就相当于在暗示张璁,虽然首辅是杨一清,但我真正信任的是你。
不得不说,这一招颇有些阴损。张璁见如此这般,必然会趾高气扬,根本不把杨一清放在眼里。在嘉靖帝的暗示下,张璁果然按捺不住,公然地指责杨一清,嘲笑他“闲废之年,仍求起用”,控诉他排挤有不同意见的同僚。此时,嘉靖的反应更显其功力。他既不阻止张璁的攻击,也不怪罪杨一清,而是假意从中调和,说一些“同寅协恭, 以期和衷”之类不痛不痒的话。这样的行为,明显是鼓励双方继续争斗。果然,杨一清上了钩,跟着上疏,反过来揭张璁的短,说他“志骄气横”,对老臣“
这两个人斗来斗去,最后死于嘉靖的折腾
他所精通的又一技巧,是运用自己态度上亲疏远近的细微变化,挑起大臣间的矛盾,制造不和,使他们彼此牵制、损害与消耗,然后在最后时刻,由他从中选择一个对象,水到渠成地将其除掉。
张璁在立首功之后,自然很想也很有把握当首辅。但嘉靖此时偏不遂了他的心愿,而是把已经退休闲居多年的老臣杨一清召了回来。之所以起用杨一清,也不是没有来由。因为杨一清离开政坛时间足够久,与京城没有太多瓜葛,又有资历和声望。所以,任命此人来出任首辅,首先不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固,并且十分符合礼制。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挫一挫张璁等人的锐气和骄傲。杨一清赴任之后,当然不难领会皇帝的用意,在一些问题上,总与张璁唱反调。
这样一来,张璁很难不恼火。更何况他原本就不把杨一清放在眼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嘉靖一面让杨一清当首辅,一面背地里经常撇开他,跟张璁掏心掏肺,这一点杨一清完全不知道。据记载,有一次嘉靖帝悄悄对张璁说:“朕有密谕,卿勿令他人测知,以泄事机。”这就相当于在暗示张璁,虽然首辅是杨一清,但我真正信任的是你。
不得不说,这一招颇有些阴损。张璁见如此这般,必然会趾高气扬,根本不把杨一清放在眼里。在嘉靖帝的暗示下,张璁果然按捺不住,公然地指责杨一清,嘲笑他“闲废之年,仍求起用”,控诉他排挤有不同意见的同僚。此时,嘉靖的反应更显其功力。他既不阻止张璁的攻击,也不怪罪杨一清,而是假意从中调和,说一些“同寅协恭, 以期和衷”之类不痛不痒的话。这样的行为,明显是鼓励双方继续争斗。果然,杨一清上了钩,跟着上疏,反过来揭张璁的短,说他“志骄气横”,对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