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足征战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铩羽而归,情绪不满的媒体和球迷马上吵着换主教练,于是几个月前还被热捧的佩兰一下子变成中国足球的罪人,“输球怨教练”的剧情又一次上演。客观来说,教练员的集训水平和临场指挥固然重要,但国足长期以来成绩不佳,根本原因还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落后。很多人习惯于“以点代面”的思维方式,喜欢把全局性的问题归结于个人因素,把注意力过多聚焦在某个具体人物身上,却忽视了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在地震预测预报领域,这种简单甚至偏激的认识也非常普遍。
汶川地震之后,成都市地震局工程师洪时中成为公众批判的众矢之的,原因是他在2008年2月电视节目中否认当地会发生大地震,“我们都江堰地区也好,我们整个成都地区也好,不具备发生那么大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笔者认为,洪时中的言论现在来看是错误的,但这种错误并不是他个人杜撰的谣言或是臆想,而是当时整个地震学界认识局限性的体现。查一下以往的地学科技文献可以知道,汶川地震前地震学家普遍低估了龙门山地震危险性,虽对其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有所估计,但对潜在地震强度的估计也仅为7级。低估的最主要原因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只有2~3毫米/年,此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断裂滑动速率愈低,其地震危险性也愈低。其次历史地震记载时间短于强震复发周期,在汶川地震前约2000年的历史记载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过M≥7的地震。第三,世界上其他8级以上逆冲型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带上,而且发震逆冲断裂的倾角一般都在20度以下,而汶川地震发震断裂的倾角浅部达到了70~80度近乎直立,这是地震学家未曾遇到的一种新的地震类型。换句话说,当时如果换作另一位地震学家接受采访,他的回答应与洪时中并无二异。因此,不应该把汶川之殇视为洪时中个人之过,把他当做“罪人”进行个人攻击,应该谢罪是整个地震学界。
相比之下,网上对梅世蓉及唐山地震预报的批判则更具文革遗风,一些报告文学乃至纪录片所选择的角度,往往定性为“人事斗争”或者“瞒报”导致预报失败。梅本人不但被指责“对震情严重漠视,多次推迟震情会商,打压唐山地震预报”,还被认为“震后编造谎言,欺骗中央,称‘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掩盖真相30年”;于是梅世蓉被一些网民定义为“唐山地震千古罪人”,个人照片也被PS成挂牌批斗图在大小网站传播。
无论网上对梅世蓉的批判如何激烈,笔者不得不说的是,唐山地震距今已有近40年历史,批判者中的多数人对那个混乱年代仅有模糊记忆,更未经历唐山地震之前会商的过程,仅仅是基于几份报告文学和网络帖子罗织出一个“千古罪人”形象。这种一面之词的批判似有文革时期的洗脑效果,正如红卫兵将拳头砸向彭德怀、刘少奇的时候,无比坚信被批斗的是一个反革命分子。梅世蓉当年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唐山地震的预报是怎样过程,诸多细节存在很多“罗生门”式的争议,笔者无法也无意深究。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以梅世蓉为代表被口诛笔伐的那些地震专家,与1975年成功预报海城地震的是同一批人。海城的成功曾经给他们带来巨大荣誉和喜悦,梅世蓉提出的“空区理论”也逐渐成型,对于这些以地震预报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笔者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他们放弃再次成功的努力。同样的专家团队、同样的预报理论,同样的仪器手段,同样的观测数据,为什么梅世蓉和她领导的团队漏报唐山地震却能成功预报海城地震?漠视震情、打压预报、瞒报异常……,这些理由似乎都说不通。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地震学家的是非功过,必须对该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该领域的科学水平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唐山地震未能预报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远未掌握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中国的地震学者,根本就不具备预报唐山大地震的科学能力。不但当年不具备,今天也仍然不具备。只要地震爆发的规律性问题没有解决,仅凭各种经验,人类无法准确预报唐山大地震这样复杂的地震。地震预报进行了几十年的艰难探索,但收效甚微。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成为制约地震预测研究的巨大屏障。事实上,在地震学家所掌握的震例中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很难将对某一个地震的认识应用于另外一个地震。随着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地震专家总结出“小震密集-平静-大震爆发”的理论模型,也曾把对地震预报的盲目乐观推向了高潮。然而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几十天里唐山连一次1级地震都没发生过!大地爆发出的能量只用了23秒就打碎了地震工作者10年建立起来的几乎所有,包括工作经验、方式方法,当然还有个人名誉。正如梅世蓉之后撰文说,我们想等的东西,都还是些表面现象,真正的本质我们还没有抓住。因此,不着力研究临震现象的本质,提取出真正的临震信息,今后还可能吃亏上当。
对于上述观点有人可能持不同意见,并举出耿庆国、汪成民、黄湘宁等例子出来证明唐山地震被准确预报过,对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客观地评价。首先,这些所谓“准确“的预测意见实际上偏差很大,如汪成民的预测震级只有5级,与实际的7.8级能量相差数千倍,然而这种偏差在各类报告帖子中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次,零星的成功震例并不等于掌握了地震预测的客观规律。就以被网民奉为“国宝”的耿庆国来说,先后共填写过14张地震预报卡,全部为误报,然而这些情况并不为网民所知。第三,所谓“孤木不成林“,主震派的意见在唐山地震之前并未成为主流认识,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恰恰是当时地震预报整体水平的真实体现。当局无法仅根据单个学者的预测就制定具体的避震防灾政策。第四,地震发生后总有人翻旧账找出之前的种种“异常”,实际上这种异常往往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仅凭这些异常就敢于做出一次8级大震的预报,那么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就不用睡觉了。
同样,对于地震预报专家的水平也应有客观的认识。仍以中国足球为例,经常有人抱怨我们没有马拉多纳,也常有人说如果派某个球员上场,在某个时候、某个位置恰到好处地伸出一脚,最终结果会如何不同。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会知道这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以目前中国球员的整体水平,不可能出现马拉多纳那样的球星;并不是把那些灵光一现的球员串联起来,中国足球的面貌就可以改观。在关注地震预报的人群中同样存在这样一种类似观点,就是高水平的非主流预报专家,被低水平的主流预报专家压制。但真实情况是,主流和非主流专家的地震预测水平都很低;在地震科学的课堂里,所有人都是小学生。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让一群小学生做高等数学的选择题,选ABCD各种答案的都有,最后公布正确答案是B。如果你认为选B的学生水平比其它学生高就大错特错,实际上所有的小学生都不懂高等数学。换句话说,这些非主流的预报人员以及他们的神奇故事,不过是我们从历次地震预测失利中觅得的精神慰藉罢了。
总之,把地震预报的探索寄托于少数个人的灵光一现,如同把中国足球的发展寄托于某个球员的神来之笔;把地震预报失败的罪责强加于一位专家身上,亦如指责教练以遮掩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低下。笔者坚信人类会最终攻克地震预报的难关,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漫长和扎实的探索,而不是这种轻佻的思维方式和蛮横的逻辑定式。
对洪时中和梅世蓉的批判可以休矣!
汶川地震之后,成都市地震局工程师洪时中成为公众批判的众矢之的,原因是他在2008年2月电视节目中否认当地会发生大地震,“我们都江堰地区也好,我们整个成都地区也好,不具备发生那么大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笔者认为,洪时中的言论现在来看是错误的,但这种错误并不是他个人杜撰的谣言或是臆想,而是当时整个地震学界认识局限性的体现。查一下以往的地学科技文献可以知道,汶川地震前地震学家普遍低估了龙门山地震危险性,虽对其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有所估计,但对潜在地震强度的估计也仅为7级。低估的最主要原因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只有2~3毫米/年,此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断裂滑动速率愈低,其地震危险性也愈低。其次历史地震记载时间短于强震复发周期,在汶川地震前约2000年的历史记载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过M≥7的地震。第三,世界上其他8级以上逆冲型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带上,而且发震逆冲断裂的倾角一般都在20度以下,而汶川地震发震断裂的倾角浅部达到了70~80度近乎直立,这是地震学家未曾遇到的一种新的地震类型。换句话说,当时如果换作另一位地震学家接受采访,他的回答应与洪时中并无二异。因此,不应该把汶川之殇视为洪时中个人之过,把他当做“罪人”进行个人攻击,应该谢罪是整个地震学界。
相比之下,网上对梅世蓉及唐山地震预报的批判则更具文革遗风,一些报告文学乃至纪录片所选择的角度,往往定性为“人事斗争”或者“瞒报”导致预报失败。梅本人不但被指责“对震情严重漠视,多次推迟震情会商,打压唐山地震预报”,还被认为“震后编造谎言,欺骗中央,称‘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掩盖真相30年”;于是梅世蓉被一些网民定义为“唐山地震千古罪人”,个人照片也被PS成挂牌批斗图在大小网站传播。
无论网上对梅世蓉的批判如何激烈,笔者不得不说的是,唐山地震距今已有近40年历史,批判者中的多数人对那个混乱年代仅有模糊记忆,更未经历唐山地震之前会商的过程,仅仅是基于几份报告文学和网络帖子罗织出一个“千古罪人”形象。这种一面之词的批判似有文革时期的洗脑效果,正如红卫兵将拳头砸向彭德怀、刘少奇的时候,无比坚信被批斗的是一个反革命分子。梅世蓉当年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唐山地震的预报是怎样过程,诸多细节存在很多“罗生门”式的争议,笔者无法也无意深究。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以梅世蓉为代表被口诛笔伐的那些地震专家,与1975年成功预报海城地震的是同一批人。海城的成功曾经给他们带来巨大荣誉和喜悦,梅世蓉提出的“空区理论”也逐渐成型,对于这些以地震预报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笔者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他们放弃再次成功的努力。同样的专家团队、同样的预报理论,同样的仪器手段,同样的观测数据,为什么梅世蓉和她领导的团队漏报唐山地震却能成功预报海城地震?漠视震情、打压预报、瞒报异常……,这些理由似乎都说不通。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地震学家的是非功过,必须对该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该领域的科学水平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唐山地震未能预报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远未掌握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中国的地震学者,根本就不具备预报唐山大地震的科学能力。不但当年不具备,今天也仍然不具备。只要地震爆发的规律性问题没有解决,仅凭各种经验,人类无法准确预报唐山大地震这样复杂的地震。地震预报进行了几十年的艰难探索,但收效甚微。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成为制约地震预测研究的巨大屏障。事实上,在地震学家所掌握的震例中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很难将对某一个地震的认识应用于另外一个地震。随着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地震专家总结出“小震密集-平静-大震爆发”的理论模型,也曾把对地震预报的盲目乐观推向了高潮。然而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几十天里唐山连一次1级地震都没发生过!大地爆发出的能量只用了23秒就打碎了地震工作者10年建立起来的几乎所有,包括工作经验、方式方法,当然还有个人名誉。正如梅世蓉之后撰文说,我们想等的东西,都还是些表面现象,真正的本质我们还没有抓住。因此,不着力研究临震现象的本质,提取出真正的临震信息,今后还可能吃亏上当。
对于上述观点有人可能持不同意见,并举出耿庆国、汪成民、黄湘宁等例子出来证明唐山地震被准确预报过,对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客观地评价。首先,这些所谓“准确“的预测意见实际上偏差很大,如汪成民的预测震级只有5级,与实际的7.8级能量相差数千倍,然而这种偏差在各类报告帖子中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次,零星的成功震例并不等于掌握了地震预测的客观规律。就以被网民奉为“国宝”的耿庆国来说,先后共填写过14张地震预报卡,全部为误报,然而这些情况并不为网民所知。第三,所谓“孤木不成林“,主震派的意见在唐山地震之前并未成为主流认识,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恰恰是当时地震预报整体水平的真实体现。当局无法仅根据单个学者的预测就制定具体的避震防灾政策。第四,地震发生后总有人翻旧账找出之前的种种“异常”,实际上这种异常往往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仅凭这些异常就敢于做出一次8级大震的预报,那么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就不用睡觉了。
同样,对于地震预报专家的水平也应有客观的认识。仍以中国足球为例,经常有人抱怨我们没有马拉多纳,也常有人说如果派某个球员上场,在某个时候、某个位置恰到好处地伸出一脚,最终结果会如何不同。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会知道这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以目前中国球员的整体水平,不可能出现马拉多纳那样的球星;并不是把那些灵光一现的球员串联起来,中国足球的面貌就可以改观。在关注地震预报的人群中同样存在这样一种类似观点,就是高水平的非主流预报专家,被低水平的主流预报专家压制。但真实情况是,主流和非主流专家的地震预测水平都很低;在地震科学的课堂里,所有人都是小学生。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让一群小学生做高等数学的选择题,选ABCD各种答案的都有,最后公布正确答案是B。如果你认为选B的学生水平比其它学生高就大错特错,实际上所有的小学生都不懂高等数学。换句话说,这些非主流的预报人员以及他们的神奇故事,不过是我们从历次地震预测失利中觅得的精神慰藉罢了。
总之,把地震预报的探索寄托于少数个人的灵光一现,如同把中国足球的发展寄托于某个球员的神来之笔;把地震预报失败的罪责强加于一位专家身上,亦如指责教练以遮掩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低下。笔者坚信人类会最终攻克地震预报的难关,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漫长和扎实的探索,而不是这种轻佻的思维方式和蛮横的逻辑定式。
对洪时中和梅世蓉的批判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