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形识……。”
面前的尼姑一身灰布袈裟一尘不染,慈眉善目看不出年纪,她双手合十,佛经从唇瓣间朗朗而出,像小溪在山间潺潺蜿蜒,四周青山环绕,白云缥缈。我不禁闭上双眼,仿若置身其中。忽地诵经声戛然而止,溪流遇见了横拦的青石,我不自觉将刚刚听来的经文一字不差地重复诵读,清溪漫过青石,流向无穷无尽的远方。
尼姑却是大诧,原本平静的眼眸中波澜四起,念一声“阿弥陀佛”,转身对一旁的母亲郑重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女弟子。”母亲大惊失色,几乎是冲过来将我紧紧抱入怀中,腕上的翠玉镯子将我硌得很疼。
我是母亲的独女,掌上明珠,岂忍割舍?父亲大怒,命人将这胡说八道的尼姑赶出去。
我被母亲挡在身后,她发髻上的红翡滴金珠步摇一摇一摆,淡淡的脂粉香气沁入心间,我忽然心神大乱,大叫一声,“师太!”
尼姑的眼睛里好像有一种叫做慈悲的东西蔓延开来,“万勿读书识字,或许还可有三十年寿命!”
(二)
广陵历来是繁华风流之地,夜市百里不绝,千灯照彻云翳,笙歌犹自彻晓。这样的好地方,才子佳人层出不穷,人人至少粗通文墨。我堂堂广陵太守之女,若是大字不识,岂不遭尽他人耻笑?是以尼姑的话无人挂在心上。小青之才名日渐传扬开来。
太守府里千金小姐,我衣食富足,婢女成群,生活悠闲安逸,诗书为伴,琴瑟作友。然而我的心,一直以来都隐隐不安。有时合上双眼,几年前那个尼姑诵读的一段经文就在我耳边朗朗响起,声音渐渐空灵,低至呢喃,然后我的胸口就细细密密地疼痛。
院子里的白梅开得正好,微风一吹,几片花瓣轻盈地飘洒下来,落在我的脸颊。睁开双眼,密密匝匝的梅花迎着微暖的春光盛放,美丽至极。
丫头小碧看我神色异样,不解道,“早春万物复苏,小姐最爱的梅花开得如此之好,为何看起来闷闷不乐呢?”
我从躺椅上坐起身来,手心是刚刚飘落的梅花花瓣。“世人都爱枝头盛开的花儿,极尽欣赏赞叹。本同在花期,这些不幸被风吹落的残瓣又有谁来怜惜呢?”
“小青。”身后传来母亲沉静而饱含心疼的声音。
我回过头,早已为人妇为人母的母亲立于灿灿梅花之下,一袭淡色苏绣长衫,妆容精致,仍旧倾国倾城。只是望着我的目光复杂而深沉,暴露了她早已不是单纯少女的年龄。
“小青不必伤怀,有母亲在,便不会让你禁受风雨。”母亲过来揽住我,纤纤十指抚上我的长发。
我把头靠在母亲肩上,“您还记得那个尼姑吗?”
母亲笑了,“为了化缘胡说罢了。”我却感觉到她的身子明显颤抖了一下。
(三)
十五岁生辰也是好好热闹了一番的,许多亲朋好友也都来了广陵。我不知及笄礼上母亲的眼神为何那样伤感。是因为杨夫人邀我一起出游吗?“既然母亲不舍得,小青在家陪您就好了嘛。”我拉着她的袖子左右摇晃。“不,你去。”那时我不懂母亲深深的眼神,像是看一眼就要将我的样子牢牢刻在心里。后来我也有了一个那么难以割舍的人,也学会了这种眼神。
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别。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进军南京时,父亲曾带兵坚决抵抗。他登上皇位,下令将我们全族处斩。
得知消息之时我决定拼死回去见他们最后一面。杨夫人死死拦住我,“你父母早知有此一劫,才托我带你走。”
闭眼,仿佛看到家人被处斩的画面,刽子手里锋利的刀,市井百姓的哄闹,寒光一闪人头落,鲜血喷洒百步红。又仿佛看到母亲最后一眼望着我的方向,咬得流血的嘴唇轻轻颤动,“小青。”那是她最念念不忘的名字,是她最舍不下的人。
我不能回去送死,我要好好活下去。
慌乱中辗转,到了杭州。
(四)
杭州城里,举目无亲,杨夫人也是无奈,送我去一位和我父亲有过一些交情的本家冯员外家中。冯家经营丝绸生意,家大业大。
杭州景色自然是极美的,可是一夕之间从太守千金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纵然西湖朝霞夕岚,花木翠郁,又还有何心情欣赏美景呢?但觉天地茫茫,孑然一身,悲痛不尽。
转眼到了元宵佳节,府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我独自坐在房中,但觉外面嘈杂之音不绝于耳,始终难以如往常一般静下心来。怒了。便将自己摊在床上,锦被蒙耳。
杨夫人却来了。她已是我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人了。我虽心中抑郁,却也不会推却她,与她一同出来看灯。
杨夫人要我猜灯谜。我仰起头看那大红的灯笼,只觉得喜庆得刺眼。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望着这首绝具体的谜面,我一下子呆住了,辗转漂泊孤苦伶仃,夜半泪雨愁肠百结。难道在这整个天下都沉浸在喜庆气氛的节日里,竟有人有和我一样的愁思吗?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形识……。”
面前的尼姑一身灰布袈裟一尘不染,慈眉善目看不出年纪,她双手合十,佛经从唇瓣间朗朗而出,像小溪在山间潺潺蜿蜒,四周青山环绕,白云缥缈。我不禁闭上双眼,仿若置身其中。忽地诵经声戛然而止,溪流遇见了横拦的青石,我不自觉将刚刚听来的经文一字不差地重复诵读,清溪漫过青石,流向无穷无尽的远方。
尼姑却是大诧,原本平静的眼眸中波澜四起,念一声“阿弥陀佛”,转身对一旁的母亲郑重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女弟子。”母亲大惊失色,几乎是冲过来将我紧紧抱入怀中,腕上的翠玉镯子将我硌得很疼。
我是母亲的独女,掌上明珠,岂忍割舍?父亲大怒,命人将这胡说八道的尼姑赶出去。
我被母亲挡在身后,她发髻上的红翡滴金珠步摇一摇一摆,淡淡的脂粉香气沁入心间,我忽然心神大乱,大叫一声,“师太!”
尼姑的眼睛里好像有一种叫做慈悲的东西蔓延开来,“万勿读书识字,或许还可有三十年寿命!”
(二)
广陵历来是繁华风流之地,夜市百里不绝,千灯照彻云翳,笙歌犹自彻晓。这样的好地方,才子佳人层出不穷,人人至少粗通文墨。我堂堂广陵太守之女,若是大字不识,岂不遭尽他人耻笑?是以尼姑的话无人挂在心上。小青之才名日渐传扬开来。
太守府里千金小姐,我衣食富足,婢女成群,生活悠闲安逸,诗书为伴,琴瑟作友。然而我的心,一直以来都隐隐不安。有时合上双眼,几年前那个尼姑诵读的一段经文就在我耳边朗朗响起,声音渐渐空灵,低至呢喃,然后我的胸口就细细密密地疼痛。
院子里的白梅开得正好,微风一吹,几片花瓣轻盈地飘洒下来,落在我的脸颊。睁开双眼,密密匝匝的梅花迎着微暖的春光盛放,美丽至极。
丫头小碧看我神色异样,不解道,“早春万物复苏,小姐最爱的梅花开得如此之好,为何看起来闷闷不乐呢?”
我从躺椅上坐起身来,手心是刚刚飘落的梅花花瓣。“世人都爱枝头盛开的花儿,极尽欣赏赞叹。本同在花期,这些不幸被风吹落的残瓣又有谁来怜惜呢?”
“小青。”身后传来母亲沉静而饱含心疼的声音。
我回过头,早已为人妇为人母的母亲立于灿灿梅花之下,一袭淡色苏绣长衫,妆容精致,仍旧倾国倾城。只是望着我的目光复杂而深沉,暴露了她早已不是单纯少女的年龄。
“小青不必伤怀,有母亲在,便不会让你禁受风雨。”母亲过来揽住我,纤纤十指抚上我的长发。
我把头靠在母亲肩上,“您还记得那个尼姑吗?”
母亲笑了,“为了化缘胡说罢了。”我却感觉到她的身子明显颤抖了一下。
(三)
十五岁生辰也是好好热闹了一番的,许多亲朋好友也都来了广陵。我不知及笄礼上母亲的眼神为何那样伤感。是因为杨夫人邀我一起出游吗?“既然母亲不舍得,小青在家陪您就好了嘛。”我拉着她的袖子左右摇晃。“不,你去。”那时我不懂母亲深深的眼神,像是看一眼就要将我的样子牢牢刻在心里。后来我也有了一个那么难以割舍的人,也学会了这种眼神。
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别。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进军南京时,父亲曾带兵坚决抵抗。他登上皇位,下令将我们全族处斩。
得知消息之时我决定拼死回去见他们最后一面。杨夫人死死拦住我,“你父母早知有此一劫,才托我带你走。”
闭眼,仿佛看到家人被处斩的画面,刽子手里锋利的刀,市井百姓的哄闹,寒光一闪人头落,鲜血喷洒百步红。又仿佛看到母亲最后一眼望着我的方向,咬得流血的嘴唇轻轻颤动,“小青。”那是她最念念不忘的名字,是她最舍不下的人。
我不能回去送死,我要好好活下去。
慌乱中辗转,到了杭州。
(四)
杭州城里,举目无亲,杨夫人也是无奈,送我去一位和我父亲有过一些交情的本家冯员外家中。冯家经营丝绸生意,家大业大。
杭州景色自然是极美的,可是一夕之间从太守千金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纵然西湖朝霞夕岚,花木翠郁,又还有何心情欣赏美景呢?但觉天地茫茫,孑然一身,悲痛不尽。
转眼到了元宵佳节,府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我独自坐在房中,但觉外面嘈杂之音不绝于耳,始终难以如往常一般静下心来。怒了。便将自己摊在床上,锦被蒙耳。
杨夫人却来了。她已是我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人了。我虽心中抑郁,却也不会推却她,与她一同出来看灯。
杨夫人要我猜灯谜。我仰起头看那大红的灯笼,只觉得喜庆得刺眼。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望着这首绝具体的谜面,我一下子呆住了,辗转漂泊孤苦伶仃,夜半泪雨愁肠百结。难道在这整个天下都沉浸在喜庆气氛的节日里,竟有人有和我一样的愁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