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30日漏签0天
南部县历史文化吧 关注:72贴子:1,51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南部县历史...吧
>0< 加载中...

魏香庭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邬沁方
  • 杖击仙郎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魏香庭(1886—1962)人称“盖三省”(因艺盖云、贵、川三省而得名),石河镇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
魏香庭本姓赵,叫火娃,其父赵天凤以拉船养家,日子甚为艰难。赵火娃10来岁时,母亲王氏进城帮工,赵火娃也随母进城拜师学戏。他禀性聪慧,又勤奋好学,不久即能登台。19岁时,他随戏班在大竹县演出,被县太爷召到县衙里唱堂会,县太爷的奶妈见他模样清纯秀美,为人又乖巧灵,十分可爱,便将他认作儿子。奶妈姓魏,赵火娃于是改名魏香庭。
不久,魏香庭随奶妈到了成都,拜川剧名家为师边学边演。当时成都川剧名角甚多,只要有机会,魏香庭就悉心观察他们的演出。在名师的指点和众名角的熏陶下,魏香庭的演技提高极大,很快就在成都川剧艺坛崭露头角。
魏香庭学艺极为勤奋努力,真正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练功从不间断,从不松懈,甚至常常半夜醒来也练。他经常独自比划动作,时哭时笑,简直是人迷人魔,有人叫他“魏疯子”,也有人称其为“魏疯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魏香庭的演技日臻成熟,20多岁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峰。
魏香庭扮相俏丽,唱腔优美。他那一双闪闪生辉的秀目,更是美丽动人。时而含情脉脉,时而凝怒生嗔,时而喜色飞动,时而喷焰射火,把人物的心态及其变化,表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演文生,一身软功,走台步不显台步,潇洒飘逸,温文秀雅;演武生,刚劲有力,动作大方不粗鲁,器宇轩昂,英姿勃发。无论演文还是扮武,皆奇妙非凡,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魏香庭在川剧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誉满云、贵、川,所以人们称他为“盖三省”。
魏香庭善于吸取其他剧种的长处,对川剧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他主张吸取京剧优美之功架,武戏文唱之精华,学习秦腔音调激越高昂,节奏鲜明之优点。他还广泛向昆剧、汉剧、滇剧等多种戏剧学习过,创造性地将这些剧种的优点融入到川剧的革新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他吸取京剧武戏优点演出的《大平仓》,仿汉剧演出的《苦肉计》,都令观众耳目一新,贏得好评如潮。魏香庭在表演艺术上不断学习、创新,形成了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流派。
魏香庭早年足迹遍及云贵川三省,他唱到哪里,就在哪里引起轰动。27岁那年,他由昆明到贵阳,途经安顺,被安顺的戏迷们挽留,在那里唱了两个多月的戏,收入的钱修了一个戏院。初到贵阳那些年,魏香庭风华正茂,艺术上正是高峰期,他的戏出出皆好,场场俱精。只要魏香庭的戏牌一挂,无不场场爆满。每当演到精彩处和剧终谢幕时,剧场里总是掌声雷动,赞好之声不绝。真是响遍了贵州,红透了贵阳。
魏香庭不但对自己的演技精益求精,而且还大力促进川剧艺术的发展。在贵州军阀周西城的赞助下,他在贵阳办了一个“天曲社",招收青少年学戏,培养了许多川剧人才。后来周西城战死,“天曲社”失去资助,魏香庭独木难支,只好将其解散。
1952年,66岁的魏香庭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受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回贵阳后,他立即四处奔走,多方联系,办起了戏曲学校。晚年,魏香庭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了培养戏曲人才的工作中,即使在病中,也常到戏校为学生们作示范演示。
魏香庭不但在川剧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为祖内戏剧事业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虽已作古多年,但一提起“盖三省",人们还津乐道。
资料来源:《南部之光》


  • 邬沁方
  • 杖击仙郎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川剧演员,工小生、老生,兼长红生。四川南部县人。11岁随鼓师楚云亭学戏,19岁搭成都彩华班,拜刘育三为师。1911年赴昆明, 5年后应聘至贵阳,1927年在贵阳集资筹办天曲社科班,有学生近百人。抗日战争期间,到成都、重庆等地演出。在川、滇、黔三省都享有声誉。他唱做兼工,嗓音洪亮,行腔有韵味,念白有力,善于运用表演程式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红生戏中演关羽,气度雄豪,神态生动。能博采京、滇、汉各剧种之长,加以融化,形成自己的风格。代表剧目有《夜归》、《堂会三拉》、《勾践回国》、《江东桥》、《辞曹挑袍》、《斩黄袍》等。1954年当选为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贵州分会筹备委员会主席。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南部县历史...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