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xhlc吧 关注:18贴子:3,781
  • 1回复贴,共1

【乐谈】 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面对多年来很多国人都认为国乐不如西乐的看法,不禁有些愤愤不平,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大家共同交流进步. 

 
· 免费看电影的秘密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传统中国艺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它的立足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完善而使其对外界的感受更加锐敏,更加细微。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而不是西方艺术中的激情。 

国乐中很少有专职的大家,作曲家更是如此,仅在唐代诗人的作品里面知道几个器乐演奏的大家,如李龟年等人,而更多的人,音乐只是爱好,如同王维做为宰相一样,他同时也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画家,还有相当好的禅宗认识,但非专职无法阻碍他成为一代大家,相反因为他对国学的深厚功底,促成了他的艺术境界。他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展现,不是外在的反应。 

西方艺术家追求的是激情,以展现自己的感受为目的,而过份的追求视觉、感官、感情的冲击效果。因而西方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他的一切都是为他所要描述的对象而存在的,他所创作的作品是主体,而作者本身则成了客体。他的精神依附于情绪而存在,作品成了作者自身的异化。画家本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与作品是一种并非和谐的共震,进而这种共震又推动艺术家情绪的极端化,使作者本身的生命状态达到另一个不稳定的高度。作品表现的是欢快、愉悦时比较符合人的生命中美好的一面,负面的影响不会太大,但如果创作的作品是痛苦的,那完成它的过程,对作者本人来说,是一个极端痛苦的过程。长此以往,因而在西方艺术家里面,不管是搞绘画的,还是搞音乐的,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比较多,出现问题的不少。 

而在中国艺术家则走的是一条与西方艺术家完全不相同的路。中国艺术家家对外在的描写是返还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处,使自己的精神更加趋于平和,宁静,作品所产生的是一种和谐,作者本人与作品进行的共震是一种和谐的共震。对外界进行描述时是以自己为主体进行的,他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时,意识是独立于情绪之外的。在创作的过程中,情绪的表现,对于自己的意识来说,也是一个客观存在,虽然在作品中有它的存在,但他的作品是他的意识控制下的作品。他所描述的作品与画家本人是一种一而二、二而一状态。(这段意思我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请谅.) 

有个网友说过,中国画是精神的产物,文人画犹为注重人格的修炼和对人文立场的表述,其根性应该是对真与善的追问,是在不断自我省身和识世的层面上完成对艺术的品格塑造的。由之,人品几乎可以决定画品的高下与清浊,雅穆与偏狭。因为,东西方艺术的至高境界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法自然。 

我觉得说的比较正确,同样,音乐也是,艺术的提高,是在自我反省的层面上完成的,你的人品可以决定你的作品的境界。但关于“东西方艺术的至高境界都是和谐”这句话我不完全赞同,因为西方文化对艺术的认识并没有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它对艺术的认识早期是再现,后期是激情。他们认为艺术只是自身情感的宣泄,并没有回归到自身的修养的提高。 

关于人与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我赞同,人与人的和谐,“人善之,我善之;人不善之,我亦善之”。人和自然的和谐这方面,有些无处着手,其实这个方面,我们可以从道家文化老庄和马列的著作上找到它的内容。 

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进化到了自己可以认识自己的程度。我们只不过是自然中的一个部分,而非自然的主宰。从整个宇宙范围来讲,我们这个太阳系都是微不足道的,诓论人类了。意识到这一点后,对这一方面多进行一些思考,做为艺术家来说,这个东西并没有具体的用处,但在意识形态里,却能起到我们难以想象的作用。 



1楼2008-12-20 23:38回复
    D


    4楼2009-01-30 2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