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情怀吧 关注:330贴子:10,217

回复:【转】老广州之民国风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沙头火车站,又称广九火车站,1911年通车,在大沙头岛西侧对岸,即筑横沙南侧,成为了当时广州城东南方的城界标志建筑物。今已拆。

广九火车站正门


109楼2017-07-01 10:33
回复
    广韶段管理局位于当年黄沙车站内,广州到韶关铁路管理局。


    110楼2017-07-01 10:33
    回复
      粤汉铁路黄沙站,指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1900年动工,直到1936年才全线通车,全长1059.6公里, 前后经历36年,现为京广铁路南段。粤汉铁路初建时,南起广州黄沙站,北至武昌徐家棚。此为广州黄沙站台建筑。


      111楼2017-07-01 10:35
      回复
        石围塘火车站是广茂铁路线上的一座二等站,于1903年投入使用,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这里比邻江边,民国时期货运发达。


        112楼2017-07-01 10:35
        回复
          广花公路,广州通往花县(今花都)的公路。二十世纪30年代初开始筹建,江起鹏任筹建委员会主任,领衔向海外侨胞募资合股。抗战期间此路受破坏,民国35年,再次发起捐资修复通车。


          113楼2017-07-01 10:36
          回复
            沙河路,民国时期的沙河路,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广州市郊的道路。


            114楼2017-07-01 10:36
            回复
              靖海路,1930年,市政府扩展靖海门外靖海直街,建成骑楼式马路。


              115楼2017-07-01 10:38
              收起回复
                荔枝湾,是龙津路到多宝路一带,即泮塘周围的(上、下)西关涌,颂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民国时期也是中外游人游玩的景点。可谓花艇、酒家林立。

                荔枝湾上小艇穿梭

                荔枝湾燕珍居酒家


                116楼2017-07-01 10:43
                收起回复
                  小港风情,云桂桥一带风景。云桂桥是为明代时与海瑞齐名的清官何维柏始建的。何维柏在广州隐居于南郊20多年,并在附近的小港建有“天山书院”聚徒讲学。为了方便学生来往,何出资把附近的小桥改为石桥,时称小港桥。乡人特在小港桥头兴建"云桂发祥"牌坊,以纪念何维柏之功,从此石桥也称为“云桂桥”了。民国时期,也是游人往来之地。


                  117楼2017-07-01 10:48
                  收起回复
                    寺贝通津,"津"是码头的意思,在广州特指码头,不少在江边的小路都被冠以"通津"的名字。"寺"是指东山原有的一座寺庙:东山寺。"贝"通"背",根据广州市地名志的解释是:东山庙(俗称太监寺)背后,且曾为寺贝底村与山河村居民出入的通道。连起来的意思是"东山寺背后通往海边码头"的那条路。东山堂就是这条小路的地标之一。


                    118楼2017-07-01 10:55
                    收起回复
                      丰宁路,现为人民中路。这里是太平戏院路口“唐拾义制药厂”建筑工地景象。


                      119楼2017-07-01 10:56
                      回复
                        中华路,在明清时代已经是广州的重要道路。南段称小市街、中段称四牌楼。1930年扩建成马路,称为中华南路、中华中路及中华北路。“四牌楼”牌坊是这条路最大的特色,民国时期由于牌楼挡路,无法更好地通汽车,所以,把牌楼迁移到广州其他地方。四牌楼之地,1954年改名为解放中路,上世纪90年代扩路,把骑楼也拆掉了。

                        行人走在古老的牌楼下

                        四牌楼重重的感觉

                        牌楼与骑楼街景

                        中华南路(今解放南路)“昌华金行”、“永信祥金铺”、“富荣金铺”一带街景

                        中华路的大利公司荣华富贵铺票分厂

                        热闹的四牌楼街景


                        120楼2017-07-01 11:05
                        收起回复
                          永汉路,现在叫做北京路。民国早期叫"汉民路",为的是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后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汉路",原因是当时主政广东的是杨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广州的路名上以垂久远,但当时的规矩是只有已故的历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荣。杨永泰动了脑筋,就将"汉民路"改作"永汉路",又将相近的万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这样就把"永泰"两字嵌入了两条路名之中。1966年易名北京路沿用至今。
                          永汉路上庆祝双十节牌楼

                          永汉南路宜珍酒楼

                          永汉南路

                          大南路口与永汉路口交界处
                          永汉戏院


                          121楼2017-07-01 11:18
                          收起回复
                            杨巷布业市场非常兴盛,在广州商界很有名气。


                            122楼2017-07-03 10:25
                            回复
                              第十甫路位于下九路,这里有许多著名酒家,莲香楼、陶陶居,民国时期已经非常繁华。

                              一名交通警察站在第十甫路“美都专家腊味”广告前指挥交通


                              123楼2017-07-03 1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