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珑斋吧 关注:40贴子:457
  • 14回复贴,共1

寻玉万里行│玉河求索之【求石玛丽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求石玛丽艳
——籽玉也分种族与年龄
大桥巴扎和总闸口是规范的原石交易市场,而有经验的淘玉人都喜欢到乡下碰碰运气,玛丽艳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产地,这里盛产漂亮的皮色料,玛丽艳,多艳丽。


1楼2017-06-19 11:11回复

    玛丽艳也唤作玛利亚,如果在地图上搜索这两个名字,你只能找到洛浦县的一所小学,还有一家莆田系的妇科医院。从二桥上西莎线,向东南方行驶约12公里到达恰尔巴格乡,左转穿越桥洞,再沿着乡间的柏油小路向北走七公里,就到达了玛丽艳。


    2楼2017-06-19 11:24
    回复

      在玛丽艳周边,还有英阿瓦提和苏牙库木两个能淘到石头的村落,但规模甚小,不作赘述。来玛丽艳,如果没有行内人带领,你很难只凭自己摸到这里,路旁被铁皮围起来的砂石料厂,调动着淘玉人兴奋的神经。在这偏僻的乡下,汉族淘玉人像极了行走江湖的侠客,或独步武林或三五成众,看石头的眼力是修炼的内功,谈价格的嘴皮是外在的招式,防晒服和强光手电算是吃饭的装备,看到心仪的石头就和货主杀他几个回合,实在累了就依在卖拌面的条凳上小睡一会儿,待稍有精神,就再次起身,冲进强烈的日光中,求石问玉。


      3楼2017-06-19 11:25
      回复

        玛丽艳卖石头的阿达西一般不超过十个,摊位上的石头有的也在大桥巴扎看过很多次,而淘玉人愿意来玛丽艳看一看的原因是,他们希望遇到这里不时冒出的新料子。附近的砂石料厂只要挖出了石头,会有人买下带到玛丽艳售卖,新石头可能是小贩握在手心里的一两个,也可能是大户盛在桶里的几十万通货。


        4楼2017-06-19 11:25
        回复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新料子都让人眼前一亮,眼前一灰的情况占了大多数。


          6楼2017-06-19 11:48
          回复

            作为村里的小型交易场所,玛丽艳不像大桥巴扎一样有安检和武警驻守,一些维族彪悍的作风在这里也就有些肆无忌惮。
            有一次我在玛丽艳看一块石头,我出到了两万三,货主最低价让到两万五,就在谈判接近成交的时候,旁边有一位看热闹的维族突然冒出来,打算充当黄牛的角色,我礼貌地告诉他不需要中间人帮我谈,可仍是阻止不了他的喋喋不休,最终石头以两万五成交,货主并没有给那位临时起意的黄牛任何面子,这时黄牛提出要看看我刚买的石头,待他拿到之后就开始抓在手里不放,并吆喝着要拍卖,此时周围聚集了很多阿达西,我表示“钱我已经掏了,石头现在是我的了,我不打算拍卖。”黄牛见捣乱不成,干脆直接向我要三百块钱作为他帮我谈价的好处费,不然石头就不给我了,我说:
            “石头我两万五买的,和你一分钱关系没有。”
            “你三百块钱给,石头我给!”黄牛开始耍横。
            “不可能!”
            “啊囊死给(脏话),不给的话今天你不想走了吗?”黄牛发出威胁。
            我指着他的胸口,低头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告诉他:“石头给我,不然今天你也别想走!”
            也许是做贼心虚,也许是忌惮我的个头,那位黄牛最终骂骂咧咧地松了手。虽说在特殊地区淘料子要注意安全,但是对于这种无赖行为真的没必要惯着,维族是一个崇尚勇敢的民族,如果你妥协于地痞的蛮横,看热闹的阿达西也会笑话你这个汉族。


            7楼2017-06-19 11:48
            回复

              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条河也蕴育了千万种石头,你是否想过,同样是产于玉龙喀什河,籽玉也有着种族和年龄之分。
              常年和玉龙河打交道的淘玉人都知道,籽玉的“种族”,即不同的河段出产的石头带有不同的特征。渠首多产白皮料,总闸口和佳木达挖出来的石头多是光白籽,或是挂着薄薄一层的红油皮,下游的玛丽艳和苏牙库木一带,盛产沁料和色彩浓重的皮色料。上图是紫珑斋选取的玉龙喀什河不同河段所产的籽玉,每一块都具备该河段所产料子的典型特征,虽然这些特征并不绝对,也常有穿插交互,但此图可以代表玉龙河出产籽玉的普遍规律。不难发现,从上游到下游,籽玉的皮色越来越重,由白皮——光白——红皮——黑皮依次递进。
              造成籽玉“种族”之别的原因是什么,迄今也没有人能说明白,而紫珑斋觉得这要从籽玉的形成原因说起。主流观念认为,籽玉是上游山脉所产的玉石山料崩落到玉龙喀什河,并经过长期冲刷而形成的次生矿,近些年也有人提出,籽玉应当是在新疆地区仍是海底的时候,岩浆喷发而形成的原生矿,个人认为此“原生说”更加切实有力,具体论据可参考蒋有儒先生的谈话。无论“原生说”与“次生说”的对错,有一点共识是:籽玉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玉龙河地质环境的影响。


              8楼2017-06-19 11:56
              回复

                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条河也蕴育了千万种石头,你是否想过,同样是产于玉龙喀什河,籽玉也有着种族和年龄之分。
                常年和玉龙河打交道的淘玉人都知道,籽玉的“种族”,即不同的河段出产的石头带有不同的特征。渠首多产白皮料,总闸口和佳木达挖出来的石头多是光白籽,或是挂着薄薄一层的红油皮,下游的玛丽艳和苏牙库木一带,盛产沁料和色彩浓重的皮色料。上图是紫珑斋选取的玉龙喀什河不同河段所产的籽玉,每一块都具备该河段所产料子的典型特征,虽然这些特征并不绝对,也常有穿插交互,但此图可以代表玉龙河出产籽玉的普遍规律。不难发现,从上游到下游,籽玉的皮色越来越重,由白皮——光白——红皮——黑皮依次递进。
                造成籽玉“种族”之别的原因是什么,迄今也没有人能说明白,而紫珑斋觉得这要从籽玉的形成原因说起。主流观念认为,籽玉是上游山脉所产的玉石山料崩落到玉龙喀什河,并经过长期冲刷而形成的次生矿,近些年也有人提出,籽玉应当是在新疆地区仍是海底的时候,岩浆喷发而形成的原生矿,个人认为此“原生说”更加切实有力,具体论据可参考蒋有儒先生的谈话。无论“原生说”与“次生说”的对错,有一点共识是:籽玉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玉龙河地质环境的影响。


                9楼2017-06-19 12:47
                回复

                  1、形状。
                  在地质运动与河水冲刷的过程中,所有籽玉的形状一定是趋向圆润的,无论最初的形态是多么奇特,最终都会被外部环境磨平,巴扎上也常见形状特殊的原籽,从大料上崩离下来不久,已磨掉一些棱角,但仍然保留着生涩的模样。籽玉的形状关乎年龄,是指受它到冲刷的时间长短,像上图这样,相对于左侧石头的奇特,右边圆润的石头就是一种“成熟”,石经磨砺而圆融丰满,人的成熟又何尝不是这样。


                  10楼2017-06-19 12:48
                  回复

                    2、皮色。
                    行内有句俗话“千年红,万年黑”,描述的正是籽玉皮色的发育过程,一块籽玉皮色的形成需要千万年的侵染,当我们把它从地下挖出来,就将它的自然生长定格在那一刻,我们没有看到过去千万年里它的逐渐变化,也终止了它未来继续发育的可能。
                    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油库皮”,在刚面市的时候很多玉友由于没有见过都当做假皮看待,其实如上图所示,在很多红皮、黑皮和秋梨皮的底部都有类似“油库皮”的黑色点状皮子存在,是否可以大胆推论,油库皮只是一种皮色的中间状态,如果我们没有打断它继续成长的过程,随着地质运动和矿物侵染,会不会终有一天发育成另一番模样?
                    籽玉皮色的形成拥有一个发育过程,我们所见到的皮色,也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或是刚刚发育,或是发育成熟。如果把矿物元素的侵染比作人生中的挫折,经历挫折多的石头必然更加成熟,那些分布在玉龙河下游产区的石头,也多沧桑之色。


                    11楼2017-06-19 12:53
                    回复

                      3、毛孔。
                      由于形成过程中空间和时间不同,籽玉受到外力打磨的强度和持久度也不相同,其毛孔也必然会有新老之分。在玉质相同的情况下,那些受到河水冲刷较多的石头,毛孔普遍均匀细致,那些出产于陆地或沙漠边缘的石头,毛孔有可能粗大生涩,后者这种情况,如上图所示,就是所谓的“旱籽”“干坑料”“水返沙”。河流的磨砺,能够让一块石头的皮壳日趋熟滑,摸起来更加润泽可手,而少经磨砺的石头则略显涩手粗糙。
                      在和田,常常能见到阿达西用河里的泥沙用力磨蹭一块石头的表面,这样做可以去掉新石头的土皮,更重要的是对籽玉的皮壳进行初步打磨,让原本干涩无光的外表变得润滑发亮,很多玉友有这样的疑惑:玉质差不多的两块石头,为什么一块的油润感明显强很多?其实这很可能是“新石头”与“老石头”的区别,老石头出河时间较长,经过人手或者其他石头的多次摩擦,表面更加滑腻,而新石头出河以后未经盘玩,无论是视觉还是触感都略微涩手,如果一块石头人为盘玩久了,毛孔甚至会变淡几近消失。
                      毛孔的变化,也是一个受外界作用不断发育的过程,均匀细腻的毛孔比粗大生涩的毛孔显得更加成熟,有关毛孔的新老,还有诸如“夹缝皮”“茬口皮”等多种特例值得学习,紫珑斋在《小叙皮壳》一文中有着详细介绍,感兴趣的玉友可自行了解。


                      12楼2017-06-19 12:56
                      回复

                        4、玉质。
                        玉质的年龄即细度与糯性,这两个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籽料中所含有的阳起石,决定了其细度的优劣,阳起石含量高则石头细腻,颜色会偏黄偏青,视觉上有一种缜密成熟之感,反之阳起石含量低,则是松散苍白之感;而籽玉的交织度决定了其糯性优劣,交织度高的石头会有一种浑厚熟糯之感,反之交织度不够,则是水嫩清透之感。籽玉当中细糯俱佳的品种,可以称为“老熟料”,而缺乏细糯感的石头就略显“年轻”。个人认为,籽玉的细度与糯性更多是天生的,并非一些朋友理解的那样是河水泡出来的,一块干涩的卡瓦石,泡上一万年也不可能变得细糯从而进化成籽玉。


                        13楼2017-06-19 13:25
                        回复

                          玉龙河里的每一块玉石,由于时间与空间的不同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种族与年龄,品类繁多,琳琅满目。关于籽玉的种族和年龄并没有贵贱之分,以上只是为朋友们做一简单介绍,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籽料的多样性。
                          由于接触籽玉不多,很多玉友甚至玉商都没有见到过足够多样的籽玉原石,这导致了很多人对籽料的认知,还停留于只认识河坝上游所产的光白籽和聚红皮的地步,很多人没见过白皮料,很多人看到斑点状的铁锈皮就断定是二上,很多人见到粗大不规律的毛孔就当做是滚筒料,很多人至今仍固执地认为只有油皮是真的,市面上籽料的僵皮沁皮全部是染色……所有的这些,只因看过的东西不够多,缺乏对籽玉多样性的理解。


                          14楼2017-06-21 13:57
                          回复

                            曾见过一块渠首所产的石头,由于发育程度不够成熟,在形状上还有一些不明显的棱角,没有非常浑圆,沙漠边缘地质环境造成了它干坑料的毛孔特性——粗糙生涩,而皮色也只有一层淡淡的洒金皮,看到这块石头,不少朋友认为形状和毛孔不是常见的类型,淡洒金皮也只有薄薄一层缺乏层次与厚度,以此就判断是滚料染色。可是如果认真观察它形状的流线和毛孔的错落,是符合自然作用力结果的,而淡淡的皮色也只是发育年龄不够,还未形成多层次的积累,细看这块石头的裂隙并没有颜色堆积,茬口处有碱土,白僵部分也依然保留着白色没有染色痕迹,可谓粗看存疑,细看大开门。事实上,皮色淡未必是假皮,烧皮料一样可以厚皮重色沁入肉中十几毫米,毛孔奇特也未必是人为,反而喷砂毛孔才会均匀无比。如果能够结合渠首上游的地质特征,再从籽玉发育的年龄出发,就能理解这块年轻籽玉为什么如此特殊了。
                            用阿达西的话说:“河里的石头嘛,样子多呢,只有胡大知道呢!”


                            15楼2017-06-21 13:58
                            回复

                              玛丽艳卖石头的老人神色淡然,像块饱经磨砺的石头,气韵圆融,哲思深厚。都说人生参禅有三重境界,我想赏玉也大致如斯: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赏玉伊始,兴起心奇,乱花入眼,美不胜收。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吃药上当,方知有假,怀疑一切,草木皆兵。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还是水;玉道有成,知其所以,审美存丑,各安真伪。
                              朋友,你修到了哪一重呢?


                              16楼2017-06-21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