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馆是在1985年所建“地质陈列室”的基础上,经过充实、完善而建立起来的,正式建于2008年2月。
馆名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科院地学部常委、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刘宝珺教授题写。
乘山东科技大学60年校庆之际,学院向各届校友发出了捐赠倡议书,各届校友以班级为单位或以个人名义纷纷捐赠了大量各类地质标本,丰富了地球科学馆的陈列标本,特别是煤田76班、煤田77班以及煤田80辛事福、煤田88焦雪峰等班级和个人捐赠了一批珍贵的标本,为地球科学馆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地球科学馆由主展厅(2楼)和分展室(3楼)组成,主展厅面积800m2,为地球科学馆的主体。分展室主要承担全校地质实验任务,目前部分展室对外开放。本馆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与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地球科学园区,主要以服务校内地矿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有关地质学类课程、并对其他专业学生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进行素质教育为宗旨,同时兼具对中、小学生和青少年以及各级干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功能。
地球科学馆主展厅分为4个展区和2个专区。4个展区分别是“地球形成与生物演化”、“矿物岩石与矿产资源”、“构造运动与火山活动”、“地球环境与地质灾害”。2个专区分别是“煤的形成与煤类”、“地质学科科研成果”。主展厅展示了矿物、岩石、生物化石精品,也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让参观者在浓郁的地球科学氛围中,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
地球科学馆自初建以来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地学科普活动,接待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参观与指导,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使地球科学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2010年被青岛市文明办、青岛市教育局确定为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是完善和提高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