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于归吧 关注:2贴子:2,008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04 14:12回复
    西安交大,年愈七旬的交大女教授即兴发表了一番感慨:
    《不能让下一辈看到的感概》
    已是几次住女儿家了。
    看到了孩子们的富足、前卫、潮流生活,很羡慕。
    但是,就是有那么点想不通:他们如此完美了,我们老人们为什么还要节衣缩食地"接济"人家?
    他们的化妆品有多少?随意买,经常买,刚打开又买,以至于一堆一堆地,过期了也不知道,而后扔掉,再扔掉……
    他们的衣服,自组织新家庭,就没有带来以前的旧衣服。全是新买的……
    他们的零食,五花八门,五湖四海。一袋袋、一瓶瓶、一盒盒、随意一款就是一袋白面与一桶麻油的钱。
    他们的冰箱里应有尽有,却经常去饭店。他们的工资,挣多少也是月光。
    他们给大人们的礼物,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我们,至今节俭,脑子里想的仍是——能省则省,不多花一分冤枉钱。买打折的、买低廉的、买一口口儿想吃的,攒下的大把的钱,然后悄无声息地,倾力补贴给儿孙们。
    下一代用得着吗?
    下一代理解吗?
    下一代感恩吗?
    是存在代沟?
    还是时代不同?
    但她们丰衣足食后,本应该从收入中提取起码的储备金。以保障赡养老人基金、孩子的成长教育金、自身的各种失业、意外、以及养老金……等不时之需。要承担他(她)们应担当的家庭责任呀。
    也许我们这一代并不知道,当我们奉为稀罕的食物,给孩子们带去后,人家至今在那搁着、晾着,根本不屑一顾。一旦忘记了,很可能会毫不心痛地扔掉。
    我们给人家的是当地的商品,而人家却想的是外地的商品; 我们好不容易去外地给人家带了礼物,人家却又说喜欢国际的。
    于是在这个清晨,我看到孩子们随意丢在沙发上、灶台旁的各种巧克力呀、甜点呀、零食袋呀,脑子里就出现一大块猪肉、各种袋面、各种蔬菜水果……
    我们为什么不在有生之年,大方一把吃尽自己所想吃的地方小吃、特色餐饮……走出家门去享受大自然,趁着腿脚还灵便,有计划地到全国各地逛一逛,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呢?
    我们有什么必要为他(她)们的不懂事而买单呢?
    我们应当教给她(他)们储蓄的方法,教给她(他)们放远格局谋化未来的道理。至于您的钱款财物,还是留给落后时代的自己吧……!
    赶快行动,从改变观念做起,全面改良自己的生活习惯。换一种活法,想方设法活出吾辈的精气神。不然就再没机会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8-04 14:12
    回复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
      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24 14:20
      回复
        帝王将相一捧黄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4-08 13:31
        回复
          征天镇海云散烟消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4-08 13:31
          回复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4-08 13:31
            回复
              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05 13:46
              回复
                魏国公徐达
                鄂国公常遇春
                信国公汤和
                郑国公常茂
                曹国公李文忠
                卫国公邓愈
                宋国公冯胜
                郢国公冯国用
                越国公胡大海
                黔国公沐英
                凉国公蓝玉
                蕲国公康茂才
                郧国公廖永安
                庆国公廖永忠
                颍国公傅友德
                韩国公李善长
                江国公吴良
                海国公吴祯
                英国公张辅
                成国公朱能
                荣国公姚广孝
                淇国公邱福
                融国公柳升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05 13:46
                回复
                  定国公世系
                  第一代:徐增寿,建文末以通燕诛。成祖即位追封武阳侯,谥忠愍。永乐二年进公,世袭。
                  第二代:徐景昌,永乐二年袭爵,禄二千五百石。成祖崩,因罪夺冠服岁禄。洪熙元年复。正统二年六月卒。
                  第三代:徐显忠,正统三年袭爵,十三年卒。
                  第四代:徐永宁,景泰六年袭爵,成化二年坐误毁制书,闲住。弘治十七年卒。
                  第五代:徐光祚,徐永宁之孙,弘治十七年袭爵,正德十五年领中军都督府,嘉靖五年加太师,八月卒,谥荣僖。
                  第六代:徐延德,嘉靖八年袭爵,三十年领中军都督府,隆庆元年卒。
                  第七代:徐文璧,隆庆二年袭爵,五年领右军都督府加太师。万历中领后军都督府,十一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三十年卒,谥康惠。
                  第八代:徐希,徐文璧之孙,万历三十年袭爵,崇祯三年卒。
                  第九代:徐允祯,崇祯三年袭爵,十六年加太子太保,十七年城陷死于贼。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05 13:47
                  回复
                    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汉族军事家、明朝开国功臣,曾任中书省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好友,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明仁宗之外祖父。
                    洪武十七年(1384年)患背疽;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
                    徐辉祖
                    徐辉祖,徐达长子。洪武二十一年十月丙寅袭,领中军都督府。建文初,加太子太傅。文帝卽位,削爵。永乐五年卒。徐辉祖,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有才气,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达薨,嗣爵。以避皇太孙讳,赐今名。数出练兵陕西、北平、山东、河南。元将阿鲁帖木儿隶燕府,有异志,捕诛之。还领中军都督府。建文初,加太子太傅。燕王子高煦,辉祖甥也。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久之,命帅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俄被诏还,诸将势孤,遂相次败绩。及燕兵渡江,辉祖犹引兵力战。成祖入京师,辉祖独守父祠弗迎。于是下吏命供罪状,惟书其父开国勋及券中免死语。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万历中录建文忠臣,庙祀南都,以辉祖居首。后追赠太师,谥忠贞。
                    徐钦
                    徐钦,徐辉祖子。永乐五年七月辛巳袭。九年,钦与成国公朱勇、定国公徐景昌、永康侯徐忠等,俱以纵恣为言官所劾。帝宥勇等,而令钦归就学。十九年来朝,遽辞归。帝怒,罢为民。仁宗即位,二十二年十月乙巳复故爵,是年十一月庚子卒。
                    徐显宗
                    徐显宗,徐钦子。洪熙元年三月戊寅袭。正统十三年卒。
                    徐承宗
                    徐承宗,徐钦子,徐显宗弟。正统十三年七月戊子袭,领前府。天顺初,守备南京,兼领中军府,公廉恤士有贤声。天顺七年十二月庚寅卒。
                    徐俌
                    徐俌(1450-1517),徐承宗子字公辅,凤阳人,徐达五世孙。成化元年(1465)袭爵。成化十五年,奉孝陵岁祀,掌南京左军都督府事。弘治九年(1496),掌中军都督府事,守备南京。弘治十三年辞解任,获准许,加太子太傅。正德六年(1511),仍奉命守备南京。徐俌先后历官数十年,性最孝,持身廉慎。对权贵,气刚严,不少抑,见者莫不畏惮。正德十二年七月十二日病卒于官。年六十八。赠太傅,谥庄靖。
                    徐鹏举
                    徐鹏举,徐奎璧之子,徐俌孙。正德十三年十一月,从祖父徐俌那里继承魏国公爵位。隆庆四年二月薨,享国五十七年。
                    正德十六年守备南京兼掌中军都督府事。嘉靖四年八月加太子太保,统领中军都督府。隆庆四年(1570年)二月初三薨。
                    徐邦瑞
                    徐邦瑞,徐鹏举子。隆庆六年四月丙寅袭。万历二年,南京中府佥书。十七年卒。
                    徐维志
                    徐维志 ,徐邦瑞 子。一作徐继志,万历十七年九月丙寅袭。十九年正月己酉协守南京兼领后府。二十一年八月癸未卒。
                    徐弘基
                    徐弘基,徐维志 子。万历二十三年七月己亥袭,佥书南京军府。三十五年协守南京,领后府。三十七年四月提督操江。天启元年,以疾辞任,加太子太保。崇祯十四年复守南京,加太傅。卒谥庄武。
                    徐文爵
                    徐文爵,徐弘基之子。崇祯末袭。在南京向满清投降,贬为庶民。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05 13:47
                    回复
                      1426年10月,明宣宗调集明军主力围剿安南救援明守军,但经“宁桥之役”中伏大败,明朝安南守军陷入孤立无援境地,黎利进而率数十万安南大军围攻明朝在安南军事重镇乂安。周安作为镇守乂安主将率所部明军与安南军激战,不料部分明将胆小怕死临阵叛变,战局恶化,黎利派人劝降周安,周安大骂不止,誓死不降,但终因寡不敌众,所部深陷敌阵,周安最后大呼“我是天朝的臣子,岂能死于贼手”(吾天朝臣子,岂死贼手),与指挥陈麟跃起夺贼刀,手刃敌军数人后皆自刎殉国,所部明军近万余人全部力战壮烈殉国。明朝政府感其忠烈,明宣宗乃追封周安为都指挥同知,并子孙世袭,其事迹载入《明史》。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12 21:33
                      回复
                        陈洽(1370—1426年),字叔远,武进人,洪武年间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系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吏部右侍郎,后多次随军出征,参赞军事。宣德元年(1426年)征讨黎利时,因带兵将领王通不听陈洽的建议,莽撞进兵,致使大军中伏,陈洽也披挂上阵,战死沙场。陈洽好古力学,与陈济、陈浚兄弟三人并知名,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12 21:34
                        回复
                          宣德元年(1426年),黎利的势力越来越大。陈洽上疏说:“贼人虽然请求投降,但他们内怀诡诈,到党羽逐渐壮大后,将不可控制。乞请传谕诸将从速灭贼,不要为贼人所收买。”明宣宗朱瞻基颁敕严厉责备陈智等人,令他们进兵,他们又败于茶笼州,朱瞻基于是削去陈智、方政的官职和爵位,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前往征讨,陈洽仍赞佐其军事。同年九月,王通到达交趾。十一月进军应平,到达宁桥。陈洽与将领们说地形险恶,恐怕有伏兵,应该驻扎下来察看贼人动静。王通不听,指挥部队径直渡江,结果陷在泥淖中。贼人伏兵齐起,官军大败。陈洽跃马冲入敌阵,因受伤过重而坠下马。左右想把他扶回去,陈洽瞪眼呵叱道:“我作为国家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就在今日,义不苟且而生还!”挥刀杀死数名贼人后,自刎而死。事情报到朝廷后,皇上叹道:“大臣以身殉国,一代能有几人?”赠少保,谥节愍。授予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12 21:35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9-18 16:47
                            回复
                              都督府箴
                              天命太祖,兴自武功,海宇既宁,武备实崇。皇祖皇考,敬绳祖武,兵戎之政,总以督府。朕嗣大统,祗率旧章,居安虑危,夙夜不忘。惟昔帝王,咸奋武卫,靖乱保民,安内攘外。凡今兵卫,布在四方,总制于中,有维有纲。惟是枢机,尔司其柄,宜敬念之,以修其政。将有才智,士有勇锐,部伍有训,储偫有备。除治戎器,豫戒不虞,政修兵坚,孰敢侮予!尔敬念之,毋忽毋怠,必壮其猷,以辅予治。
                              吏部箴
                              周官六卿,其长太宰,统治百寮,以熙功载。汉设选部,官置尚书,有佐有属,代袭弗渝。致治之本,实资用贤,甄拔简任,尔持衡铨。尔惟敬之,务公戒私,善尔勿蔽,才尔勿遗。必黜憸邪,必进忠贞,用舍适宜,治由汝兴。苟或贸贸,弗博询采,谋面而用,弗究其内,玉石不分,臧否莫明,治之弗兴,亦由汝成。度德定位,乃称任使,小知大受,官罔不阤。精尔识鉴,励尔正直,相予于治,夙夜无斁。
                              户部箴
                              君国之道,子民为先,黎庶既安,邦本植焉。相古地官,实尔之职,均节惠和,民乃衣食。赋税有经,徭役有常,民之所供,旧典式张。惟尔卿佐,暨乃攸属,庶几夙夜,恪谨乃服。民克阜殷,树艺以蕃,上下毕充,何有卒殚?惟公惟勤,惟时惟允,惟仁之溥,惟义之尽。 (「惟义之尽」,「惟」原作「而」,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改。) 秦之商鞅,唐之宇文,苛征暴括,邦以不振。尔惟鉴兹,毋纵掊克,毋诡于随,毋败于墨。予惟尔任,尔其懋哉,尚友古人,执德不回。
                              礼部箴
                              圣人立极,法天出治,为治之本,莫大于礼。稽古伯夷,为虞秩宗,所典三礼,宗伯攸同。既治神人,亦和上下,政本之地,实宣教化。惟我祖宗,承古之道,品节制度,式昭礼教。幽明崇卑,秩乎有序,大法大经,靡不备举。咨尔礼臣,夙夜惟寅,秉其直清,以交神明。安上治民,爰及四裔,祗循旧章,亦义之比。惟卿暨佐,予汝协恭,暨厥四属,于卿率从。治国去礼,犹耕无耜,咸笃敬之,以懋政事。
                              兵部箴
                              部以兵名,实古司马,诘是戎兵,以固华夏。凡厥武臣,畴过叙勋,乘马在坰,考牧用蕃。车驾舆服,城戍邮驿,守经制宜,皆尔之职。董之以卿,承以众寮,简畀维贤,庶其昭昭。尔宜懋兹,敬其朝夕,顾諟勿忘,以熙庶绩。书有明训,儆戒无虞,兹用敉宁,其可弗图?怠则隳政,贪则乱法,毋为泄泄,毋为沓沓。职所宜为,式克慎修,福禄攸集,永孚于休。思古良臣,鞠躬尽瘁,用是作箴,以励有位。
                              刑部箴
                              圣人制刑,辅治弼教,掌邦之禁,惟仁之蹈。咨尔刑部,卿佐暨属,惟公乃明,惟明能烛。匪廉弗公,勉笃于行,惟敬惟慎,毋忘哀矜。死狱求生,何昔之德,移情就律,何今之刻。深文巧诋,实民之贼,如鉴如衡,刑乃弗忒。毒威以逞,下情郁堙,私意以行,枉直失真。司命之寄,毫丝罔僻,罪疑惟轻,庶鲜寃抑。天不可违,民不可罔,断不可续,应则如响。往体予仁,钦哉勿渝,庶几祥刑,有永令誉。
                              工部箴
                              虞舜之世,垂若百工,暨于成周,乃设司空。汉置水衡,将作少府,备物致用,必谨其度。我朝建官,列次六卿,率属有四,各底于成。凡诸缮作,仪品有秩,辨其楛良,去华就实。凡厥有位,宜慎其官,顺理而治,勿苛以残。山泽之利,羽毛齿革,金矿丹漆,暨木与石,为所当为,毋耗于材,逸所当逸,毋殚其力。毋纵己私,纵则召灾,毋溺于贿,溺则取败。必祗必勤,必施以公,百役具宜,惟尔之功。其懋敬哉,视古仁智,率履弗愆,用保禄位。
                              都察院箴
                              历代建官,皆有御史,任之耳目,委以纲纪。纠违绳愆,激浊扬清,用献嘉言,惟直与明。祖宗之制,有长有贰,其下之属,凡十有四。敷达民隐,察举官邪,必究大体,毋克毋颇,必由中道,毋过不及,毋以贿迁,毋以势慑。敦仁之存,笃义之行,冰霜之清,松栢之贞。凡尔宪臣,敬慎以勖,庶几朝政,资尔以肃。媕婀缄默,徒取充位,职是用弛,国则何赖?必端诸心,必修诸己,庶懋尔绩,庶辅予理。
                              太常寺箴
                              为国之要,事神理民,太常典祀, (「太常典祀」,「典」原作「兴」,据明朱当㴐国朝典故本、明钞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式交百神。昔予祖考,致严祀享,厥有纯诚,敬恭协相。朕承丕绪,思用允迪,尔祗尔肃,以辅以翼。仪度必饬,粢盛必洁,无黩无慢,凛乎对越。事神之本,惟心之虔,岂直临事,平居有严。神之鉴矣,来歆来止,福之歆矣,民之福矣。无曰冥冥,洋洋有临,汝惟懋哉,其慎其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9-18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