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42,318贴子:15,305,774
  • 12回复贴,共1

中国主要城市抗震设防烈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


IP属地:河北1楼2017-08-17 17:05回复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喜山期以来,受印度板块的快速挤压,中国~东南亚一系列陆块被向南挤出,西部地区迅速崛起,古断裂带复活,形成规模巨大的地震带。地震的本质其实就是地壳的间歇式运动,连续地震的最终结果就是大陆漂移。


    IP属地:河北7楼2017-08-17 17:22
    收起回复
      上面这楼是从网上找的图,就是中国主要板块构造图。自古以来,中国主要陆块由北向南就是西伯利亚、塔里木~中朝、扬子~华夏,以及西藏川滇西的几个平行地块,具体叫啥没啥意义。另外有两个重要平移断层,一个是东部老妖,郯庐断裂带,一个西部的阿尔金大断裂。


      IP属地:河北9楼2017-08-17 17:33
      回复
        下面正文开始。楼主是搞工程地质的,主要依据就是《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这张图是区划图,找不到清晰的了,凑合看吧。


        IP属地:河北10楼2017-08-17 17:36
        回复
          1、华北地区


          IP属地:河北11楼2017-08-17 17:47
          收起回复
            内蒙的主要地震带是阴山南侧。西伯利亚地块与中朝地块的交界线是天山~阴山~大兴安岭,原本西伯利亚地块南部已经剥蚀成比较低的平原,受印度板块挤压,西部抬高,所以天山高高于阴山,阴山高于大兴安岭。
            华北山西地区原是中朝板块的核心地带,中部阜平群地层老至晚太古界。受印度板块及太平洋板块联合挤压,太行山两侧形成汾河谷地和华北平原两大沉降区,以及一系列东北~西南向断裂带。所以你看上去平平凡凡的河北平原,上面是黄河一次次的冲积,下面是板块一次次的地震。


            IP属地:河北12楼2017-08-17 18:00
            回复


              IP属地:河北30楼2017-08-19 17:36
              回复
                我国的构造体系很有特点,以贺兰山~龙门山~乌蒙山为界,西部以东西向为主(西南近弧形),东部以南北向为主(专业点叫北北东至南南西)。这是因为喜山期以来,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共同挤压的结果(我好像说了很多遍了)。各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大致是以南伽峰和南伽巴瓦峰为角点(这两个点似乎是印度板块突出部的结合点),以所在地区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中分线方向,辐射状分布,还是有点准的。
                贺兰山~龙门山~乌蒙山以西的地区,地震活动度高;以东的地区,除了属于太平洋岛弧的台湾(另包括吉黑两省东部,但活动度不甚高),以及板块内部构造带的华北和郯庐断裂带附近,其他大部分地区,分属于西伯利亚地块(内蒙古高原)、松辽地块(黑吉两省中西部)、鄂尔多斯地台(鄂尔多斯、陕北、晋西北)、扬子~华夏板块(四川盆地、汉中、贵州、两湖、两广、闽浙赣等地),都比较稳定。


                IP属地:河北33楼2017-08-21 23:39
                回复


                  IP属地:河北63楼2018-11-17 07:48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64楼2018-11-17 08:08
                    回复
                      华东大陆部分自南向北分属中朝、扬子、华夏板块,台湾省地处华夏至太平洋板块交界带。中朝至扬子板块分界线基本就是大别山至郯庐断裂带,扬子至华夏板块交界处在南昌至杭州一线。大陆三个板块拼合时间较早,除郯庐断裂外,均久已不活动,地震强度低,一般小于0.10g(大城市有加强抗震设防的考虑)。而郯庐断裂带上的潍坊、临沂等城市抗震设防烈度可达0.20g。
                      另台湾地区地震活动强度高,一般可达8-9度,海峡对岸厦漳泉至粤东断裂带强度也较高。(汕头为0.20g)


                      IP属地:河北65楼2018-11-17 08:21
                      回复


                        IP属地:河北67楼2018-11-17 08:39
                        回复
                          中南地区的陆块组成与华东地区类似,由北向南依次属于中朝、扬子、华夏各板块,其碰撞拼合时间分别为海西期和加里东期,联合古陆形成后均已稳定。进入燕山期以来,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影响,形成一系列东北至西南走向山脉(武夷山、罗霄山、雪峰山、南岭、大瑶山等)。而喜山期以后活动已渐缓。故中南地区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强度不高,仅南海北缘部分地区活动较强,属东南沿海地震带,如汕头(0.20g)、海口(0.30g)、徐闻(0.20g)等地。另如香港为0.15g,稍高于广州(0.10g)、深圳(0.10g)等内陆地区。


                          IP属地:河北68楼2018-11-17 1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