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的皇帝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李世民的策略是不和父亲争,和哥哥争。不是争皇帝的位置,而是争太子的位置。他心中理想的人物就是隋炀帝,取代了他自己的哥哥当了太子,隋炀帝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李世民也想当太子,第一个计划是用合理的政治手段夺取太子的地位,争取皇帝对自己的支持,暴露太子的缺点。结果互有胜负,有一段时间太子的地位出现动摇,皇帝曾经怀疑太子,但后来斗争的结果是太子越来越稳固,李世民越来越占了下风,以至于皇帝和太子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对有野心的秦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削弱秦王府的势力,拆散秦王府的人。秦王府有文人也有武将,朝廷采取瓦解秦王府的政策,把秦王府的人拉出来派到朝廷去做官,就不能再和秦王府有联系了,这是釜底抽薪的政策。在武德九年三月底发生了突厥入侵的事件,朝廷派齐王李元吉率领原来属于秦王府的官员去支援。这些秦王府的人一旦成为齐王率领的手下则前途未卜,很可能是被齐王收拾了。前线的总指挥有权处分手下,如果不听话或者齐王认为他们不听话,在战争状态下杀掉一些人也是有可能的。这是最坏的一种打算,秦王府应当怎么办?是任由宰割还是反抗?秦王府最后决定反抗,夸大了受到威胁的严重性,决定采取武力,设计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领一部分人马在玄武门设伏,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控制了朝廷,控制了皇帝。最难实现的是如何让太子和齐王进入伏击圈,李世民处理得非常好,他调动皇帝来为自己发命令。很巧的是武德九年六月三日这一天发生了一个天象,太白金星在天上晃动了一下,划过天宇。星相有变化在今天看来是无所谓的事情,在唐朝的时候,天象和人间的政治密切联系在一起,大家相信天相的变化和政治一定有什么关系,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唐朝法律规定,不是专业人士,不是太史级的人,是没有权利观望天象的。在唐朝的时候,半夜悄悄去山岗上看天象,如果被发现,就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会被认为你是在窥探政治秘密。太白金星一出现,一定是战争的事情,太史应当写个报告给皇帝。皇帝看后傻眼了,因为报告说“太白金星异常,秦王当得天下”。因为秦王在秦地,秦地和天象对应,太白金星的活动和西北有关,秦地就在西北。皇帝一看这不就是李世民要谋反的说法吗?李世民确实在预谋造反。皇帝把李世民叫到宫里,给李世民看这个报告,李世民一看太史报告,想:“坏了,自己的事情暴露了。”他很紧张,但他毕竟久经沙场,反应很沉着,说是他哥哥弟弟要陷害自己,忽然大哭起来,说:“我给国家立了这么多功劳,没有对不起哥哥弟弟,但哥哥弟弟非要置我于死地,我死了也无所谓,但在地下见了窦建德多没颜面,我没有脸去地下见他。”李世民先用了倒打一耙的计策,因为有可能太史的报告出来后皇帝会采取手段。李世民很聪明很迅速地利用了这件事,他先说是哥哥弟弟陷害他,然后又说或许是因为他知道哥哥弟弟淫乱后宫的事,哥哥弟弟想杀人灭口。这等于提出一个新的控诉,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这是很大的罪行:这两个人和皇帝的妃子关系不正常,很暧昧,公然给父亲戴了绿帽子。面对新的控诉,李渊立刻暴跳如雷。冲谁暴跳如雷,现在说不清楚,或许是对太子或许是对秦王,总之李渊生气了,并且立即做出一个决定:明天早晨三方会审,李世民、太子、李元吉、宰相都来,大家会审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件事。这个决定看来是针对李世民的,如果李渊确认这件事发生,正确的反应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公然对质。李渊肯定是不相信李世民的控诉,一定是暗自下定决心,你竟然可以不顾老父亲的荣辱,明天大家当堂会审,你要举证,举不出证来就是诬陷,你竟敢利用父亲的名誉。现在可以推断李渊暴跳如雷一定是针对李世民,李世民的说法太过分了,李渊没有想到这是李世民在利用他。李世民设了埋伏,要引哥哥弟弟进包围圈,最佳的人选就是李渊。李渊去告诉太子和齐王有事,兄弟两个人入宫要路过玄武门,进入了李世民的包围圈。当李渊很讨厌老二李世民时,李世民已经充分调动了李渊,让李渊成为李世民杀害哥哥弟弟的契机。李渊当天晚上就通知了太子和李元吉,李元吉去找太子说:“很蹊跷,应当在家不应当去。”如果听了李元吉的话,李世民就会麻烦了。这事怪太子李建成,他对自己有充分的把握,说长安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没有问题,要亲自去了解。于是哥俩及时准确地进入了李世民的包围圈。现在看,肯定没有淫乱后宫的事情,这是李世民的一个借口,通过皇帝来调动哥俩的借口,这招用得很险,但用得也很到位。李渊是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一个棋子,李世民把哥哥弟弟杀掉了,把皇帝控制起来,皇帝才知道长安和朝廷已经都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渊立刻同意了李世民的所有意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险胜,杀掉了两个兄弟及兄弟的孩子。贞观九年时李渊才去世,当了九年的太上皇,李世民获得了国家的统治权,就是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