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93,825贴子:73,972,736

回复:大唐天子!天可汗!贞观大帝!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晋阳起兵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7-08-18 11:14
回复
    四方征战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7-08-18 11:15
    回复
      2025-05-12 17:25:20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7-08-18 11:1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7-08-18 11:16
        回复
          玄武之变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7-08-18 11:17
          回复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7-08-18 11:18
            回复
              贞观之治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7-08-18 11:30
              回复
                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7-08-18 11:31
                回复
                  2025-05-12 17:19:20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7-08-18 11:3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7-08-18 11:32
                    回复
                      帝范教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7-08-18 11:33
                      收起回复
                        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7-08-18 11:34
                        回复
                          政治
                          1.任用人才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7-08-18 11:35
                          回复
                            2.完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7-08-18 11:35
                            回复
                              2025-05-12 17:13:20
                              广告
                              李世民雕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7-08-18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