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的首篇文思来想去还是想写写关于订阅号名字的由来。
“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出自诗鬼李贺《苦昼短》这首议论性极强的歌行体诗。·全诗分为三个部分,诗的开篇感叹了时光流逝,生命短促,中间部分描写如何解除“昼短”的苦楚,而诗词的最后一部分则是在讽刺求仙问道致长生的人终归驾鹤西去。
“惟见”时光,虽然转瞬即逝,但感受却是真实的。正是因为“月寒日暖”的温度变化,让诗人时时能感受到光阴的飞逝,进而更能体会到光阴的弥足珍贵。一个“煎”字,足够表现出对生命的可贵和虚度光阴的痛苦。时间是无形的,亦是无情的,然李贺将时光人格化,语奇意奇,势如万仞突起,崛峭破空,将时光描写得有形并且极富感情。古人云,李贺诗“每首工于发端,百炼千磨,开门即见”。这样的评论是十分准确。
与这首诗相遇却是十分偶然的。去年在微博见过一篇关于适合做个性签名的微博,9张大图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式古诗词,而我却只记住了这句“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当时并不知道这句诗的出处,只是单纯觉得用词精炼绝美,就将它摘抄下来。而真正了解却是几个月前网易云日推给我这首《苦昼短》,乍一听只觉平平无奇,然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却惊喜的发现,燕池淡淡慵懒的嗓音带着些许不屑反倒是唱出了李贺讽刺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刺史的荒唐地步。
我们能够与日月朝夕相见的时间不过三十万日有余,除去年幼无知韶华老去的岁月,不过寥寥十万余日罢了。这么算来,倒是能够理解帝王将相追求长生不老的心情了。可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人都遵循于此,我们要做不是逆天而为,而是活在当下,生命中每一个琐碎却又美好的瞬间都值得我们用心铭记,待到头发花白那日,温暖的午后阳光洋洋洒洒落进阳台,席地而坐,手里翻看着厚厚的影集或是手账,回忆着年少时酸甜苦辣,屋内孙儿们嬉笑追逐,大人们忙活着张罗可口的菜肴,这样的烟火气息足以掩盖老去的落寞寂寥。这或许是我对耄耋之龄最好的向往了吧。
最后附上《苦昼短》一诗: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