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学吧 关注:3,017贴子:22,228

无心,乃与道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玉蟾《修道真言》:
今人慕道者多矣,俗网牵人,是以道心不进。至人非不悯世,奈世人自纠葛何。今为学子脱此苦恼,略敷数言。夫心之动,非心也,意也。神之驰,非神也,识也。意多欲,识多爱。去此二贼,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爱何求。无贪无求,性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金丹可成,神仙可冀。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9-02 19:27回复
    意识本非神,言静修意识为用,是只知俗网智巧机心,根本不识本性。
    我在吧里一直强调炼己归于清净,跟俗流二货吵了又吵,其实真人一句话就讲明白了。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7-09-02 19:30
    回复
      佛教所言,无四相,即不取于相,何有贪求。言佛道相通,在于此处。不过佛教是否有炼气内容,还当别论。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7-09-02 19:34
      回复
        白玉蟾《修道真言》:
        凡人能治心,便是道中人。若全消俗障,何患乎不成。虚之又虚,与天合体。空空空,空中有实功。若还纯寂灭,终是落顽空。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7-09-02 19:35
        收起回复
          《易经》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跟一楼意思相同。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是这个意思。
          除去贪欲爱恋,即是无思无为。
          把无思无为说成是存想气穴后的一种状态,这是怎样一种滥竽充数和死不要脸?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7-09-02 19:46
          回复
            真性圆明后,再加炼气,空而不空,纯归寂灭,才是顽空。
            陈夫子所言,是心定静处,可没有教你大静之后寂灭一切。
            说这是顽空的,是既不了解适用于钝根漏体之人的温养守中,也不知上士清净自然之道。
            心死自然神活,体虚自然气运。
            顽空一是过于昏沉;
            二是空而不空后,仍将其归于寂灭。才叫顽空。
            把陈夫子长时间安于清净自然,说成顽空,既是无知,也是无德。
            殊不见张三丰《道言浅近说》云:
            气慧者神自清,气即人身之时神表也,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气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7-09-02 20:04
            收起回复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一、久坐必有禅
              诸子近日静养,无非从色身亡寻出真性出来,要做一次见一次功效,长一番精神,法身涵养久久始足昭高明广大之天。若真机初到遽行下榻,则真气未充,真神未壮,安能荡开云雾独见青天?从今后不坐则已,一坐必要将真神元气收得十分完足,自然真机在抱,不须守而自守,不费力而自在。俗云:“久坐必有禅”,询不诬也。又张三丰云,大凡打坐,去欲存理,务须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仗。此等语非过来人不能知也。吾教诸子静坐,始虽有思有为,终归大静大定。如此打坐,可以三五日不散。否则,忽焉而得,忽焉又失。如此行持一任干百次,坐有何益哉?望诸子耐心久坐,不起一烦恼心,庶几深远以道,此为近日切要,不似入门时但教之寻真机焉。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09-02 20:06
              收起回复
                若非次次静坐,养到气足神圆,根本不能入门。陈夫子所教,乃是纯一静处。可没有教人纯寂灭。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7-09-02 20:07
                回复
                  实则无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02 20:39
                  收起回复
                    陈撄宁《学仙必成》:
                    即就阴阳功夫而论,亦仅能施于初下手之炼精化气;及至中间炼气化神,阴阳功夫已无能为力,自然走到清静路上来了;最后之炼神还虚,更非清静不可。所以,此后专讲清静。
                    。。。
                    答:如此做法,只能去病延龄,使身体健康而享高寿,不能说几时可以成功。若要成功,必须功夫一步紧似一步,逐日增加时间。设环境适宜,功夫急进,一日不断,五年可成;若功夫缓进,偶有间断,十年可成。倘或中途发生魔障,即不能限定年月。所谓五年、十年其中有个计算,就是按每天增加之数,积累上去,到某种程度为止。并非随意虚拟一个数目,以宽自心。第一年,行立坐卧功夫,每天随意炼习,不拘时间。  第二年,上半年终,每天除随意炼习的功夫不算,正式功夫,必须做到接连二小时,静坐不动(最初从一个钟头做起,每天加二十秒钟,三天加到一分钟,三十天加到十分钟,半年一百八十天,加到六十分钟,即是加一小时)。第三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四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六小时,静坐不动(每天加半分钟,两天加一分钟,一个月加十五分钟,六个月加九十分钟)。第四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七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此种功夫,在夜间行之最便。因为昼间要饮食活动,不能久坐。
                    问:接连十二小时,静坐不动,身体如何忍耐得住?岂不是象受刑罚一样吗?
                    答:我所说的,已经比古法减轻一半。若是完全按照古法行事,功夫做到五年期满,可以说昼夜二十四小时,身体没有活动的机会。我改为十二小时,已经是大开方便之门。
                    问:这样做法,岂不是活死人吗?
                    答:神仙功夫,原来是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做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做主。若不经过此关,如何能成仙呢?
                    。。。
                    问:假使欲念旺盛,不易制伏,将如何办法?
                    答:欲念之起,有关于生理上的,有关于心理上的。如身中生精过多,刺激神经不能安定,这是生理作用。若是炼气功夫做得好,后天浊精自然就不生了。又如看见有诱惑性的书籍图画,心理上先受感触,而后影响到生理上,只要你永远禁绝不看,就无妨了。况且在山林中专做清静功夫,足迹不履城市,又与家庭隔离,环境上的诱惑也可以避免。欲念既无起因,决不至于旺盛到不易制伏地步,此属毋须过虑。饮食之中,含有兴奋刺激性的,宜勿入口。
                    庄子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漠漠。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
                    这跟陈夫子所教有什么区别?
                    不过是陈夫子把炼己一段省略了。
                    温养守中,本来就是钝根漏体者才需要的必修课。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7-09-02 21:36
                    收起回复
                      陈撄宁《学仙必成》:
                      凡遇良辰美景,日暖风和,宜到郊野空旷地方散步。务须缓缓而行,切忌奔跑喘汗。当其行时,不妨兼做神气合一、重心放置脐下之功夫。
                      偶或于松荫泉石之间,花草园林之际,小立些时,亦可做同样的功夫。但须注意身干要正直,两脚要站稳。预防功夫做得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松驰,不免有倾跌之危险。
                      至于坐的姿式,盘腿或垂腿,听其自便,总能以耐久不动为妙。功夫仍是神气合一。至少要静坐一小时,方可起身。效验常发生半小时以后,在半小时前难见功效。佛教跏趺坐,不适于用,长期下去,腿要生病。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7-09-02 21: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