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我爸爸》、《我妈妈》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幼儿
作 者:安东尼·布朗 / 文·图
作者介绍: 安东尼·布朗,于1946年出生在英格兰的雪菲尔,自小喜爱画画与说故事。十六岁进入里兹艺术学院(Leeds College of Art)学习平面设计,并在美术馆里接触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法兰斯·培根的作品。十七岁那年,父亲在激烈的球赛后猝然离世,在安东尼·布朗心里造成极大的冲击。艺术家院毕业后,安东尼·布朗参加了圣巴瑟洛莫提供的医学绘画课程。从1971年开始,他为世界著名的Gordon Fraser卡片公司设计贺卡,得到大众喜爱之后,他又运用熟练的插车技巧制作图画书,开启了图画书创作的生涯。他自写自画的《大猩猩》、《动物园的一天》先后得到1983及1992年的格林纳威奖。2000年,他更获得图画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安徒生大奖。英国《卫报》称赞他是“天才”。英国《独立报》评价本书“插图令人激赏难忘,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颁扬了父母。”英国《妇女界》称许本书“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内容简介:
1、在人物表现上: 爸爸是很特别的人,外表强壮、有自信,不过却也有害羞、敏感的一面,有一点像我爱画的大猩猩。除了教我画图外,他还鼓励我做各种运动,像是橄榄球、足球和板球……”这些都是孩子们心中的爸爸,对“我爸爸”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树立起孩童时期爸爸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那是孩子对父母的极端的尊重和崇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爸爸”的形象越来越趋向于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可是爸爸对我的爱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2、在情感共鸣上: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深入理解文本后,再想办法引导孩子感受文本:由《我爸爸》,到“我爱爸爸”,最后到“爸爸爱我,我爱爸爸”的情感升华。
3、在画面处理上:教师真正被故事所打动,还要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所有的画面爸爸都穿了一件格子上衣,这是为什么?孩子课上也许会说爸爸变成了马的爸爸。这是因为孩子不了解画面背后的故事:这件上衣是作者安东尼的爸爸的遗物。作者在绘画过程中每一次画到这件格子上衣,都是对爸爸的一份思念和缅怀。
4、 继《我爸爸》2000r年出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作者应读者要求又推出了《我妈妈》。《我妈妈》和《我爸爸》的人物造型非常相似,妈妈也身着睡袍脚登拖鞋。不过妈妈的睡袍像是一座花园,拖鞋则是粉红色的,这种家居式的打扮,极具亲切感。相对于象征爸爸的太阳图案,用来象征妈妈的是红色的爱心,爱心和花朵一再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每个画面中。就像布朗其他作品一样,这本书的趣味主要由图画传达,因为他一向喜欢运用图画表达文字未竟之处,或是借着图画把文字作了扭曲、延伸,产生幽默效果。例如,文字说妈妈是伟大的画家,图画中的妈妈却不画画,而是搽口红,只是在还没有涂上口红之前,嘴巴居然是空白的,就像画家还没在画布上下笔一样。或者,图画中妈妈文字说妈妈是神奇的园艺家,手指变成了绿的,因为“绿手指”代表不论种什么都可以种活的人,而妈妈的绿手指竟然让睡袍上的花也长了出来,背后的花盆里也长出了不可思议的东西。还有,文字中说妈妈可以成为电影明星,画面中就出现了大家熟悉的玛丽莲·梦露,这些都是有趣的联想。
5、两本书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 布朗同样运用对比的句子,形容妈妈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妈妈的歌唱像天使,吼叫起来又像狮子;或者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又像犀牛一样强硬。此外,他也使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柔软得像沙发。可以显示出孩子对妈妈的深深的崇敬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