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吧 关注:777贴子:3,297

柴窑,千万不要叫洋人叫我们如何认?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8 09:13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0-03 06:0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0-04 14:15
      回复


        5楼2017-10-12 20:29
        回复
          欢迎仿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0-14 21:44
          回复
            牡丹羞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0-16 15:49
            回复
              马末都先生百忙之余,也关心柴之挖掘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0-17 09:02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0-17 09:0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0-17 09: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0-20 09:54
                    收起回复
                      .博学厚识,洋洋柴思柴论俱透之,比之,激浊扬清才有可能。
                      比如,市场多以泛白影青入柴。
                      试问此君,何谓绝珍,个人小解:
                      绝珍者,古今传奇可为珍,千古难仿才言可。
                      至少,湖田,河南,陕西俱出,而且多为实用器示之市场,何可言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0-20 14:21
                      回复
                        柴汝不分天青过?
                        作者陈祖均
                        清代的蓝浦在他写的景德镇陶录中说过:
                        “同一青瓷也,柴窑汝窑云青,其青则近浅蓝色。”
                        意思是同样叫青瓷的,柴窑、汝窑说青色,比较接近浅蓝色。
                        但蓝浦在同一本书中又说道:
                        “雨后天青止柴窑器色,如是汝窑所仿已不类,”,
                        意思是雨后天青色是柴窑独有的,汝窑所模仿的颜色已经不一样了。
                        柴汝不分的前提是色,
                        对色的最大误导,多源于对欧阳修的柴诗的理解。
                        古人著书多为手抄本,如果代代相续,少字漏字不必说,音同字通就更是比比皆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25 10:18
                        回复
                          汝之天青,源于越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10-25 10:24
                          收起回复
                            血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0-26 15:49
                            回复
                              谁言“秘色四称名,
                              不及柴窑一片瑛“。
                              乾隆咏柴碗诗四,
                              终信越器久千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11-03 1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