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真的要赞一赞谭新义老先生,“广州茶楼王”这称号不是吹出来的。在东如楼选址上可以证实他的慧眼,在他称王的年代(清末民初),当时广州的城墙还未拆,更谈不上开筑马路了,东如楼选址开设在永胜街(应该也是在街口),街口前面横着一条东西向的文明里大街,对面便是三角市,三角市内其实有几条街巷的,因为很早前在东南角城墙外,小东门对出的东濠涌护城河旁这一三角形地域,自发的形成了一个若大的市场,人们看中的是这里水路交通发达,向南可以到珠江;向北可以到大东门、小北门;西入旁边的东水关可以直接进城,进出货物极之方便,这里是理想的货物集散地,市场主要经营以民生为主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多客广之地,茶楼的生意肯定火爆。客人饮完茶步出茶楼门口,向北走入永胜街、再穿过荣华里便到达大东门;向南横过文明里大街入三角市过永安桥 (小东门桥)便到达小东门,这是进入广州城的最近、最直接的街道。 (图8、9)
(图8):
(图9):
1920年,广州的城墙基本拆完,东面的原城基上先后修筑了东西向的文明路、万福路、南北向的越秀路。几年后,为了迎合东山的发展需要,在文明路与越秀路的交接点,原城墙外向东拆了文明里、复兴里、世仁居等街巷,开辟了东华路,直达东山龟岗。(图10)
(图10):
幸运的是;在拆文明里时东如楼逃过一劫,或者马路建成后重新在此兴建。遗憾的是,一代茶楼王谭新义老先生已看不到了,于马路建成的当年(1932年)仙逝了,然后或者之前接手谭老先生东如楼的老板是谁已无法查考。
金羊网于2004年5月26日发表了一编名为“叹茶”的作品,作者:赖海晏:“……欧阳山的《南中国文会及其他》一文就记了这事:“1927年3月14日,我们在东如茶楼太白厅(现在的越秀路……)定了一间房间,开了南中国文学会的成立座谈会。”……”
“(现在的越秀路……)”这句话应该是作者自加的,可以证实东如楼在1927年之前已经存在,但是,根据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夏(季)出版的《广州商业行名录》记载:东如茶楼地址在东门永胜街口。黄页所指的东如楼应该不会在现时的越秀南路的位置上。(图11)
(图11):
爱饮茶的鲁迅在1927年1月29日,由中央广东区委推荐、中山大学聘请,从厦门来广州就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初期居住在中山大学钟楼(今文明路鲁迅纪念馆)里。于3月29日迁居白云路“白云楼”西侧的26 号(现7号)二楼,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登上“山东”号轮船,离开广州去上海。他在广州度过了8个月零9天,其间经常上茶楼饮茶,他曾说过:“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在他工作的地点步行5分种就到了现在的越秀南路东如茶楼,搬迁到白云路居住后,上下班也必须经过越秀南路东如茶楼。但他为什么每次去饮茶或约人饮茶都舍近求远去别的茶楼饮茶而不进去东如楼呢?其实那时的东如楼不是在越秀南路。但是离永胜街的东如楼也很近啊,要知道,当时还未开建东华路,是隔着一条东濠涌的,或者正在兴建东华路,因施工关系也不好走动。(图12)
(图12):
有位广州街坊网友讲出了1970年代,我们所认识的越秀南路东如楼的情景“…东如茶楼坐落喺越秀南同万福路交界处嘅三角市口,就系而家嘅某某桑拿所在地喇;茶楼门口就系市场口、东濠涌。老窦饮完茶就顺便买埋餸返屋企。虽然嗰时市场卖嘅品种唔多,但因为买样样嘢都几乎要排队,所以市场人气好旺。不过旁边嘅东如茶楼更旺。茶楼系砖木结构,唔算大,楼下系小食部、点心外卖点,二楼先系餐厅;木楼梯,但凡雨水天会撒上木糠防滑。至特别嘅,唔系呢间茶楼人多,而系雀多。左手边面向马路嘅一排窗门挂满雀笼,画眉、相思仔……应有尽有,都系茶客带嚟噶。吱吱喳喳嘅雀叫声,高高低低嘅茶客倾偈声,手捧大托盘叫卖“叉烧包”、“牛肉烧卖”嘅叫卖声,服务员埋单时嘅唱数声,汇集成一幅鲜活嘅市井生活图景,融入我嘅记忆当中”。(南都网,2013年1月16日,来源:南方都市报。《东如茶楼》,作者:曾锦燊)
东濠涌,这条广州城曾经的护城河,实在太多的故事了。她曾经守护着的广州城城墙旁,实在太多历史景点了。但是,1920年前后,随着拆城墙筑马路的运动,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图13)
(图13):
下面借用了新浪网友“半帆烟雨349”的一张照片,这张航拍照片非常珍贵,真实记录了1929年12月海珠桥动工兴建之前广州市的容貌。照片右下方的东华西路还在建设中,清晰地看到横跨在东濠涌上的东华西路桥,桥的东面北侧一直到永胜街口都是块空地,而永胜街口的左边建有几栋骑楼,这几栋骑楼现在还存在。(图14)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