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在流泪吧 关注:503贴子:68,076

【周安士】《万善先资》白话解(贴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万善先资集卷一
【因果劝上】
总论
  (这一篇是戒杀的纲领)
  仁在五常首,慈居万德先。三教伟大啊,金口说玉言。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鸡见厨师来,惊飞在屋前。猪见屠户到,两眼泪如泉。心里很清楚,只因口难言。忽受刀杀苦,肠断命犹牵。白刃千翻割,红锅百沸煎。身受千刀剐,血肉成人宴。此事罪孽重,头上有苍天。古来杀生报,反复如轮转。从我年轻时,目睹深哀怜。搜罗今昔事,将满数万言。誓拔三途苦,历久志愈坚。落笔伤心处,一字一呜咽。印刷贫无力,劝募多幸艰。崎岖三四载,今日才流传。奉劝善知识,留神读此篇。
梦觉戒杀
  (出《梦觉篇》)
  交河人孟兆祥,万历壬子科举考试顺利通过。忽得脾疾,梦见自己到了阴府。冥王对他说:“你前程远大,可惜杀生过多,减损寿命。如果你现在开始戒杀放生,刻梦中语劝世,可以赎罪。”孟点头答应,但醒后就忘记了。有一天晚上,他又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大吃一惊。当时会试失败,急匆匆回家去完成这件事。孟回家后的那天晚上,他所住的旅舍,大梁折断倒塌,把他睡的床与竹席砸得粉碎。后来孟印刷流通《梦觉篇》劝世,考取了进士,官至理卿。
  世人因循随俗,蹉跎一生。孟君如果一念随俗,就与旅馆竹席床铺同为齑粉了!怎能再享后福呢?他所刻的《梦觉篇》,真是名副其实的《梦觉篇》啊!
冥主戒杀
  (见《感应篇广疏》)
  钱塘郑圭,在病中梦见已死孝廉陆庸成来访,气派超过他在世的时候。钱问他在阴间担任什么职务,陆回答说:“在阴间观政。”然后拿出两本书赠送给他。这两本书,一本是《孝义图》,一本是《放生录》。郑说:“这本《放生录》是莲池大师刻印的,您在阴间是怎么得到的?”陆说:“冥主遇到世上嘉言善行,随时命令记录,并且颁布遵行,只担心人们不相信啊!如果您能够奉行,病马上就会痊愈了。”郑醒后找到两本书仔细玩味,从此坚持杀戒,病果然就痊愈了。
  为人处世,只有仁与不仁两条路。戒杀就是仁!戒杀书是劝人共同来推广仁爱啊!一个人戒杀,他所体现的仁就小;劝大家一起戒杀,所体现的仁就大得多。莲大师本来是儒家麟凤,看破名利,舍俗出家,成为佛门的中流砥柱。大师祈雨,大地马上就会洒满甘霖,大师住山,猛虎就会隐蔽踪迹。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莲大师的戒杀一书,上天都不敢违背,何况于人呢!又何况于鬼神呢!
阻善被杀
  (见《证慈篇》)
  程嗣昌在密州的时候,看见胶西镇人爱吃生物,就夜拜星斗说:“我程嗣昌发愿为一切众生,并同七世父母因缘,把《戒杀图说》这本书印刷布施,今日真武真君下降,希望凭借圣力流通!”这本书流通后,彭景的妻子华氏,扯破丢弃到污秽的地方。第二天,华氏买鱼回家,举刀要切的时候,鱼忽然跳起来,划破华氏的眼睛,流血化虫,绕身咀嚼。事情发生传出的时候,监镇郭向看见神从天降,自言我是真武,考察到此地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杀图说》,华氏丢弃到污秽的地方,罪重当死,今后谁再重犯,同样重罚,等再降时施行。
  末世众生,恶业越来越多,善根越来越少。看见别人做一件好事,说一句好话,没有不阻挠的。例如,看见有人戒杀,一定说这是迂腐的做法,没有福气!一看见有人放生,就一定会说,放了也不会活的,放了之后回头就会被人抓去。甚至露齿讥笑,诽谤因果。或者在大庭广众之中,讥笑他糊涂。或者引出他其他的过失,指责他愚蠢。一直到使善人面红耳赤,内心惭愧,退去初心才甘心。唉!这样的恶人,天仙一见就会发怒,等于恶鬼野兽,一闭眼后,就不知会堕落到哪里去!敬劝善知识,凡是遇到这样的人,即使放肆诽谤,只可不予理睬,不可存忿恨的想法;只可劝化他们,不可夸耀自己;只可怜悯他们,不可萌发嫌弃厌恶的想法。看看华氏的例子,怎能不蓦然有所戒惧呢?
0.0.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7-10-09 10:28回复
    【劝宰官】
      (以下说当官不宜杀生)
    ...
    ...
    刻碑留世
      (出《旧唐史》)
      唐颜真卿,字清臣,精通书法,信奉三宝,曾经在湖州慧明禅师那里受戒。乾元三年,肃宗在全国设置放生池。在各地水陆交通要道,共设置八十一所。各地从颜公处请到御制碑文,刻碑留世,永垂不朽。颜公官至尚书右丞,封鲁郡公,成为一代名臣。
      设立放生池,必须奉命刻碑。一切渔舟网簖,都不能接近,这样才能保持长久。鲁公所请碑文,虽称御制,实际出自公手。自唐至今,已经千多年了,这中间所救无量物命,种无量阴功,都来自鲁公创始的力量啊!
    鱼哭记感
      (见《广仁录》)
      宋诸暨县令潘华,修普贤忏法,禁止捕鱼。后来奉诏补缺,梦见江河中几万鱼都哭泣说:“长者离开,我们就难以免除被烹杀的命运了!”哭声动天,潘华感到惊奇,写了一篇《梦鱼记》,嘱咐后来邑宰。
      圣人的心难道不就是想要保全物命以尽天年吗?羊猪之类,势所难禁。可兽类中的牛、犬等类,水族中的虾、鳝、鳖、螄等类,没有不可以禁止杀戮的。应当在几天前,先发布命令,凡违背禁杀命令,所卖之物,人人见而夺走,凭所夺之物,送官惩治。外面的过路人,也不允许买违禁之物。如有人买,也任凭路人夺去。一定要赏罚分明,善始善终。长此以往,那么捕杀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死后复生
      (出《感应篇广疏》)
      吴郡某司理突然死去,一个晚上后又醒来了,急迫地呼喊家人,赶快请太守及其部属来。太守一到,司理马上跪在地上,说:“我到阴司,乞求饶命,开始冥官不答应,后来说:‘你能够劝千人不吃牛肉吗?’限期三天。因此,今天侥幸再生,如果各位不为我遍劝百姓,我再也没命了!”大家假装答应,过了三天,司理真的又死了。郡守很震惊,召集部属共守此戒,又在交通要道、大庭广众中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共同签名戒食牛肉,获得数千人的签名簿,烧给阴司,过了一会,司理复生,说:“被鬼抓去,冥官发怒,正要责问,忽然黄衣人拿簿到,说是戒食牛肉人的姓名,冥官打开一看,非常高兴地说:‘不但再生,而且延寿七十二岁’”太守与群众都得无量福德,司理享寿百岁。
      近来为官者,也有人发令禁止杀牛,但措施不得力,所以布告虽然张贴,牛肉依旧满街。屠牛为业,本想得利,没有利益,自然会放下屠刀。应当多派衙役,轮流纠察。一旦捉拿,当即重罚卖主,赏赐衙役。务必使所赏之钱,高于屠户私下贿赂之钱。那么衙役都会乐于为官效力,不会受到他们的欺骗。否则,他们接受屠户的重贿,互相掩饰,为官者怎能知道呢?又怎么去发现呢?
    禁牛増寿
      (出《戒牛汇编》)
      嘉靖间,福建布政胡铎,设宴招待嘉宾。在座尚书公林俊,忽然昏死熟睡,大家都喊不醒,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说:“真奇怪啊!我刚才被喊到阴间,冥官是我的祖辈林聪尚书。他说,今天的阎罗王就是宋朝的范文正公,我是他的部属,因为你从前做县令的时候,没有禁止宰牛,应当减寿一纪,所以特意把你叫来。我辩解说,我担任某县令时,曾经发布了禁宰牛榜,案卷还在。林聪惊愕地说:‘难道检查失误吗?’赶紧命令再查。一会儿,县土神把我发布的禁榜呈复。林聪很高兴,仍旧代替我上报,还寿一纪,命令送我回归。”在座客人都为之震惊,一起发誓不再吃牛肉,林俊过了十二年后果然寿终正寝。
      贫人盼望富裕,富人盼望富贵,贵人就盼望长寿啊!冥冥之中,因为杀牛一事,当官者为此增寿的,不知有多少?为此减寿的,也不知有多少?可惜阴阳隔绝,我们不能觉悟啊!
    0.0.


    IP属地:黑龙江2楼2017-10-10 13:42
    回复
      【劝在官府的人】
        有些官府的公务员,看见人被捆绑,受鞭打,一点也不悲悯。把戒杀更看成是迂腐的事情。所以一到乡村,非常放肆,没有顾忌,见鸡抓鸡,见鸭抓鸭。甚至逼迫百姓卖儿卖女,满足自己吃喝玩乐。个人的欲望达到了,就又以此为傲自夸于同行。于是凶暴的风气一天比一天厉害。人们哪里知道天道公平,因果无爽?作恶必有恶报。有的被乱棍打死,有的身险囹圄,有的一代福已享尽,子孙变成乞丐,都是因为用心狠毒,以致于自食恶果。普劝官府善士,时时要行方便,看见受牵连有苦难诉的,就用好言好语安慰他,无辜受冤的,就在公庭上替他昭雪。至于口腹的欲望,永远没有穷尽,与其上犯天怒,不如惜福延年,繁荣后代。古人说,推人扶人,同样的动手,吃菜吃肉,同样的张口。明理之人,怎么不仔细想想呢?
      结党营私
        (见《观感录》)
        龙游邵秋芳在县府任职,崇祯甲申年,县府禁止屠宰,乡间屠户害怕衙役巡查处罚,贿赂秋芳来牵制他们,屠户因此就为所欲为。乙酉四月二日,秋芳死了七天后苏醒过来,说他自己到了阴间,看见冥官审理宰牛的事情,有牛来咬。有个屠户叫作王十一,想要嫁祸于人,牛刀血盆,忽然出现在他眼前。秋芳争辩,想要脱罪。冥官说:“虽然不是你亲手杀牛,但是当时如果没有你,这些人一定畏罪,未必敢再杀牛。”清查生死簿,寿命未尽,就先遣回阳,死后再处分。
        屠宰的事情,放开很容易,禁止很困难。一旦劝人放开,下辈子自己就披毛戴角变**了!出入官府的人,一定要慎重啊!
        补充:当今时代,要想禁止猪、羊、鸡等家畜的屠宰,已经不可能了。实际上,现在的农村养猪,农民自己一划算,并没有多少赚头,何必一定要走这条养猪的路呢?但是,由于惰性作怪,不想开辟其他财源,仍旧相沿成*,把自己引向死胡同。
        虽然无法禁止屠宰家畜,但是,禁止宰牛,在当今还是有条件的。牛的灵性很高,虽然口里不说,心里却很明白。1980年,福建福安赛岐一牧童对一条公牛说:“你明天就要卖给屠户了。”牛当即流泪跪下。牧童告诉父母及当地干部群众,大家一齐来观看,牛就向大家跪求,人们动了恻隐之心,集资买送支提寺放生。牛进寺后,喜欢听经礼佛。一见善信来寺,就知叩谢。临终之时,预知时至,自己慢步至旷野卧倒,半日后往生,时1993年农历10月13日,就地掩埋。放生之牛,可以往生。那么,屠杀一条牛,就是屠杀一佛子。罪可大啊!据说,现在台湾有专门的放生牛场,我们也可以仿效啊!
      【劝养亲者】
        (以下说在家不宜杀生)
        儿辈赡养亲人,办法各有不同。下养为小孝,次养为中孝,上养为大孝,最上养为大孝之大孝。为什么呢?下养只知道满足吃喝,各种吃喝补品,不致于有所缺乏,这已经是世间难以做到了,叫作小孝。次养就能体谅亲人的心愿,父母所爱我也爱,父母所敬我也敬,使亲人心里安乐,这就叫作中孝。上养就能劝告亲人明了大道之理,善就赞成,过就规劝,使父母用高尚的道德滋润身心,这就是大孝。至於最上养就更上一层楼,常常想念父母的恩情,同于天地,父母的寿命,与日随减,应当用什么办法,可以报答亲恩,什么办法可以延长亲寿,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出离生死,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罪障消除,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进入圣人之流,最终成佛。譬如战火临头,保护亲人逃入山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水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旷野,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辗转不安,一定要把父母放到最安全的地方。这就是最上养,也叫作无上养,也叫作超出一切世间养。难道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吗?如果杀物养亲,使物类抱冤来世,父母偿债多生,不正是用腐肉救亲饥,用毒酒止亲渴吗?多么大逆不道啊!怎么可以说是孝呢?有人说:读书人功成名遂,光宗耀祖,可以叫作孝吗?我的回答是:功成名遂,当然不错。如果依靠它去做好事,当然可以为亲人增光;如果依靠它去做坏事,不反而侮辱亲人吗?樊哙、严嵩的父亲,是宰相亲啊。假使今天再来,人们一定会厌恶他痛恨他了。因此,就应当知道孝子尽孝,为亲人增光,莫如积德,功名是次要的啊!
        补充:这里所讲的赡养父母亲人,包括四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四个层次可以相继归纳为养身、养心、养道、养圣。下等养身,只能给父母提供吃穿,使父母在物质上没有缺乏。但已经是世人难以做到的了。中等养心,即讨得父母欢心,不违背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在精神上愉快。上等养道,使父母明了大道之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最上等是养圣,使父母滋养圣胎,走上解脱道路,最终成佛。这四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于下等来说,只要稍加注意还能做到。对于后者来说,要真正赡养好父母,就要能使父母从根本上得到解脱。
      业钱养亲
        (见《好生录》)
        嘉兴一个老妇的儿子,以捕蟹为业,常用草绳缚卖,卖后买回柴米供养母亲。有一天,老妇生病,把草绳吞进肚中,吞后,又一节一节抽出,出后再吞,吞后再抽,肠肺间的血秽,都从口里牵出来。她说,儿子用杀生的钱奉养我,所以得到这个报应。如果不这样做,更加痛苦。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几天后,老妇死去。
        从前,世尊在王舍城中,看见捕在网里的一条大鱼,身上有很多头,每个头都长得不同。世尊看见后,进入慈心三昧,就喊此鱼,鱼即答应。世尊问道:“你的母亲在哪里?”鱼回答说:“母亲在厕所中作虫。”佛对各比丘说,这一条大鱼,在迦叶佛时,作三藏比丘,因为常常骂人,所以得多头报应,他的母亲这时受他供养,所以现在落在厕所中为虫。这样看来,用有罪的钱供养亲人,都不是孝子所应当做的,何况随从世俗偏见,杀生来供养呢?
      贪食业报
        (出《观感录》)
        常熟人顾顺之,住在无锡,一向吃素。康熙庚戌二月初一开始,昏睡七昼夜才苏醒。醒后说:“有个道人约我去听经。来到听经的地方,前法堂讲《金刚经》,后法堂讲《报恩经》。讲经完毕后说:‘吃素的人要坚心念佛,食肉的人要戒杀放生。这样做,一可超度自己的父母,二可消除自己的罪业。’一会儿,忽然看见母亲在血池中哭泣,螺蛳蚯蚓缠绕身体。道人说:‘你今生的母亲已经超度,这是你过去世的亲母。因为她贪食肥鸭,所以得到这个报应,必须念往生咒超度她。’于是就醒过来了。”
        世俗尽孝,只有一世,佛门尽孝,广利多生,所以是最大的孝。
      【劝爱子者】
        儿童杀生,由于父母兄弟不加以禁止,就*以为常。起初只是认为昆虫蝼蚁不足怜惜,接着就认为屠牛杀狗也不必阻拦。恻隐之心已经丧失,今后就会道德败坏,声名扫地,甚至于断子绝孙,一族受难。因此,就应该知道,人还在很小的时候,学善就善,学恶就恶,不可一天失教啊!普劝天下做父母兄弟的人,不要认为物命微小而不救护,不要认为儿童还小就不加防范。要使后辈见闻都是善行。即使已经养成不仁的品质,也还要诱导教育,何况品质本来就很好的呢!否则的话,从小失教,长大后再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
      汤公回忆到阴间
        (出《观感录》)
        溧水汤聘,顺治甲午年乡试,走出考场后发病,到十月六日夜半时分,全身僵冷,一生所做的事情,都出现在眼前。看到自己在儿童的时候,把一只鸡隐藏在沟中,作为戏耍,被黄鼠伤害。又杀死一窝蝙蝠。有一个仆人贪睡,点燃油纸烧伤了他的手。一会儿,看见蝙蝠等,都来讨命。心里很恐怖。其他善事,也一丝一毫记得很清楚。忽然想起《心经》中“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句子,感到心情渐渐平静。看见观音大士,杨枝一洒,就苏醒过来了。到辛丑年,考取进士。
        汤公藏鸡杀蝠,只不过是儿童时的事罢了!但刚到阴间,都来索命。于是可以知道,孩童时的杀业也不可宽恕!何况儿童所害,难道就仅仅一鸡一蝠吗?爱子之人,赶紧警觉加以预防。
        补充:开发了最高智慧,就知道罪性本空。既然本来就空,心中就没有什么挂碍了,一切颠倒梦想都会远离。这是就最高境界来说的。明了因果本是空,未了先要还宿债。
      掏鸟巢两脚烧枯
        冀州有一个小孩,经常去掏鸟蛋吃。有一天,来了一个人,说“有个地方有鸟蛋,可跟我一起去取。”于是,带他到了桑田中。忽然见到路边有一座城,繁华热闹,小孩感到奇怪,问:“这座城什么时候建在这里的?”同行的人要他不说话,牵他进了城。进城后,城门忽然关闭,只见满城都是烧红的铁和火焰,烫得脚痛不可忍。小孩大声呼叫,奔向城门,但四面八方的城门都已紧闭。这时,有一个采桑叶的人,看见小孩在田里号叫哭泣奔跑,以为他发了疯,就回去通知孩子的父亲。他父亲来了,叫他的名字,小孩应声倒地,城与火都不见了。父亲见他两个膝头以下已经烧焦。小孩将经过讲了出来,父亲抱他回家,请医生治疗,但两膝以下只剩下了骨头。
        地狱本是自心所造,自心所显现的。福力深厚的人,地狱就成天堂;罪业深重的人,天堂变为地狱。就好像害疟疾的人,一时冷得全身发抖,咬牙切齿,好象卧在冰天雪地之中,一时又汗流如雨,热不可耐,好象坐在火炉之中,而没有害病的人并不感到奇寒酷热。这就说明一切唯心所造。小孩听到有人说有鸟蛋,这是自心的无明所显现的声音;桑田边出现的城镇,是自心所现的冤业城;满城是火,这是自心所现的烦恼火;城门紧闭不能出来,这是自心所现的牢狱门。因此说,地狱不远,就在目前,随人的业报而显现。
      【劝妇女】
        女子以酒食为礼仪,所以屠割烹煮,往往*以为常。如果不是前世善业深厚,就难以毅然信从戒杀。既然主管一家饮食等事,那么一家的生杀大权,大部分就操在妇女手里。爱惜生命的人,难道可以不用慈悲的道理去教导她们,培养她们的美德吗?
        补充:《诗经》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淑女应当彬彬有礼,善良慈悲,特别是不敢杀生。如果一个女子,手拿屠刀,于所杀生命毫无怜悯之心,那么她就失去一个女人应有的本性。过去,女人虽然在家杀鸡杀鱼,但我们还很少看见女人作屠夫的。现在,女人作屠夫,也大有人在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温柔贤淑的性格,恐怕也是男人所忌。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去找一个凶神恶煞的妻子。人人喜欢淑女,而要作一个淑女,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做起。所以,我认为女人是特别要戒杀的。
        从佛法来说,已经身为女子,就要知道这是报应的结果。虽然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女人一样可以成佛,但在时间上终究有距离。所以,今世为女人,就应当处处为善,早日女转男身,解脱六道轮回。不过,我在这里,还要树立女人们的信心。女人在末法时代,慈悲心反而超过男人,解脱的希望比男人更大,信仰三宝,反而比男人更多。这是佛陀的预计,并不是我的捏造。现在,我们已经是末法时期,所有的妇女应当振奋起来,树立解脱的信心,早日找到解脱的道路。
      写经摆脱死后痛苦
        (出《法苑珠林》)
        唐龙朔元年,洛州的伍五娘,死了一个多月时间,托梦给她的姐弟说:“我幼年时患疮,杀了一只螃蟹涂在上面。病虽然好了,但我已经堕落到刀林地狱。现在有七刀刺在身上,痛不可忍,希望你做佛事救我。”姐姐就把她生前的衣服布施给净土寺,宝献法师为她书写《金刚经》七卷,写完后,又梦见她致谢说:“今天七刀都已拔除,蒙福托生了!”
        有补于病,都不能杀生,何况无故杀生啊!
        补充:现在有专杀蚂蚁作药的事件发生,还有其他杀生作药的事,这都有违上天好生之德。虽然救死扶伤乃大功德事,但以彼之命治彼之病,必得因果报应。何况那些药商其目的只为牟利,初无救死扶伤之意,其所酿果报痛苦就会更大了。
      蝇蚁索命
        (出《观感录》)
        明末,无锡余氏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持斋奉佛。但他平生最讨厌苍蝇蚂蚁,一见就杀。七十二岁时,病得很厉害,大喊有无数蚂蚁爬入口中,又喊有千万苍蝇都来索命。一会儿,他看见引魂童子来,就死了。
        从余氏平时喜欢杀蝇蚁以及临终恶报的现象来看,那么他一生所谓持斋奉佛,一定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否则的话,如来有无量威力,至心念佛一声犹能免除宿世重罪,哪有一生修持,反而不能免除现在之业啊!并且哪有真心奉佛,反而还要杀死蝇蚁啊!
      0.0.


      IP属地:黑龙江3楼2017-10-13 11:01
      回复
        【劝不要养猫】
          人造恶业,就像繁殖葛藤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例如,以养猫来论,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所造恶业只不过是捕鼠杀生罢了。如果以明眼人来看,就能知道会滋生无量恶业啊!今试略说一二。因为老鼠本来无意害人,但我们忽起恶意要杀它,这就是“无缘杀”。我们自己无法杀它就利用猫来杀,这就是“教他杀”。看见捕鼠心里高兴,这就是“随喜杀”。看见捕鼠口里称赞,这就是“赞叹杀”。驱使猫到有老鼠的地方,这就是“方便杀”。想要猫天天捕鼠,这就是“誓愿杀”。本想养猫用它来吃尽自家老鼠,而猫正想吃尽自家老鼠,这就是“正杀”,也是“通心杀”。本想养猫用它吃尽自家老鼠,但猫反去吃邻家老鼠,这就是“盗杀”,也是“隔心杀”。养猫只是为了杀鼠,但又烹鱼给它吃,这就是“增益杀”。使亲邻仿效,后辈仿效,这就是“辗转无尽杀”。如此无量恶业,都从养猫那最初的一念引发开来,怎么能够不警戒呢!
        老鼠报恩
          (出《古史谈苑》)
          李昭暇参加会试,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感觉不太好,就丢弃到一边,马上被一只大老鼠衔到枕边,丢了三次,老鼠也衔了三次。主考官很惊异就取录了他。发榜后问其原故,李回答说:“我家已三代不养猫了。”
          家中多养一物,就多造一种罪业。《菩萨戒经》说:“如果佛弟子长时养猫狸猪狗,就犯轻垢罪。”《优婆塞戒经》说:“养猫狸获罪,养猪羊等获罪,养蚕获罪。”经典记载很多,可惜世人无缘看见。爱惜物命的人,种花养鱼之类,都不可率性去做,因为会引来很多杀生的牵累。请仔细思考,不要认为是迂言。
        【劝生日祝酒】
          (以下说吉庆不宜杀生)
          生日祝酒,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应当想想,今天儿孙满堂,举杯祝寿的时候,正是从前父母悲伤、辛劳生我的日子。今人一遇寿诞,放肆杀生,广宴宾朋,无量亲恩,一点也不想报答,太奇怪了啊!呜呼!人子一生费父母无量精神,增父母无量烦恼,到白发苍苍,还要以杀业拖累亲人,怎能安心?在历史上,唐太宗位居万乘之尊,尚且生日不敢为乐,何况其他人呢?敬告仁人孝子,每逢生日,应当反省自己:今天不能寻欢作乐啊!当年父母,为了我这个身体,生死置之度外,正在这一天。今天不能寻欢作乐啊!当年过此日后,慈母夜夜朝朝,抱我乳我,推燥就湿,数年不能安眠。今天不能寻欢作乐啊!我现在儿孙满堂,安享富贵,不知父母托生何道,此时苦乐如何。应当多做善事,以资冥福,怎么还能忍心在母难之期,饮酒高歌呢?
        送经答谢
          (昆邑共传)
          昆山徐母许太夫人是翰林公锡馀之母。持斋好善,礼诵不停。崇祯丁丑冬是她的六十大寿。这一天,她只是修福斋僧,将亲友寿礼,刻《法华经》一部,回礼仍用素菜,把所刻的经,每人各赠一部。听到此事的人无不羡慕,夫人以后身体康强长寿,子孙发达。
          他人做寿时,用酒肉腥膻应酬客人,反招短寿之因。徐母用法味酬恩,就种下了长生之果。谁得谁失,何去何从,请平静心态,仔细思考。
        福事酬宾
          (思仁目击)
          昆山张冰庵,讳立廉,崇祯丙子年乡试考取。他家代代修德,虔奉三宝。张公尤其精通教乘,雅志禅宗。康熙已未秋是张公六十大寿,送礼的人接踵而至。张公就将礼金汇集起来印刷《普门品》、《大悲咒》数种经书。他的回礼也一如许太夫人盛举。片鳞只凫都没有伤害。
          亲友贺寿,世人都认为是喜祥之举,实际上完全不对。人若修善,自然享受长寿。何必大张旗鼓,人人称贺。唐虞以前,寿命都有百多岁,却无庆贺之名。此后福德渐薄,寿命渐短,所以受贺渐早。呜呼!这正是三灾将至、人寿短促的预兆,不可不知。先生所作所为,真是与平常人大不相同啊!
        布施寿礼
          (恩仁目击)
          武林袁午葵,讳滋,寄居昆地,好善不倦。康熙己卯孟夏,正值五旬之诞,与他有交往的社会士绅,聚集寿礼来祝贺。袁公无法拒绝,就汇集大家到景德寺,把所有寿礼全部布施救济贫人以及孤寡残疾者,并且又自己拿出几金,贮存到同善会中,以作答谢。
          果子成熟的时候,落地已经指日可待;树木长大的时候,砍伐已经就在近期。因此,聪明的人过了中年后,就应当把家室作旅舍想,把眷属作同伴想,把光阴作少水鱼想。如果等到眼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之后,还要放肆杀生,迷而不悟,那么此人也太愚蠢了。
        【劝节日杀生的人】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物遇之而心伤。为什么呢?人在此时,欢呼畅饮;物在此时,魂飞魄散。人在此时,骨肉团圆;物在此时,母离子散。人在此时,穿新衣,贺新禧,山珍海味,杯盘狼籍;物在此时,血淋漓,肠寸断,肝脑涂地,惨不忍睹。因此,节日杀生,是第一等残忍的事情。试于操刀的瞬间,蓦地回光返照,虽然佳肴在前,也必定黯然神伤了。《梵网经》有良辰吉日不敬戒,就是说的这样的事啊!
        鹅死救赵
          (见《戒杀现报》)
          明末杭州府庠赵某,仁慈不杀。要过年了,有人送来一只鹅,家人想要杀烹,赵极力阻止。除夕又请杀烹,赵又阻止。拖延到端阳节,家人又请杀烹,赵发怒,又被阻止。本月十七日,赵患病。到六月初一,病势危急。看见青衣鬼把他带到阴间衙门,有三人投诉,判官一一接览,又见某某,并杨氏老妇,也被抓来了。正要审讯赵某时,忽见一鹅,站起来说人话,对赵说:“你快走,我代替你了!”赵从原路回来,看见自己的尸体放在棺材上,以魂合体就苏醒了,而鹅在当天,已经自己扑杀在笼内,所见三人都在同**亡。
          生死之事,父子不能相代。赵虽然对鹅有恩,但鹅又怎能代赵而死呢?法性圆明,众生同体,互融互摄。精诚所至,怎能没有感应?鹅能救赵,不能说没有道理啊!
        【劝生子杀生的人】
          富家生一子,珍爱如宝玉;物类若繁衍,便作菜中肉。清夜一提醒,此心何太毒?愿将《地藏经》,与君三复读。经上说:“阎浮提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杀生,宴请亲朋。否则,就会使儿子和母亲都不得安乐。”由此看来,想要求得儿孙长命富贵,万万不能杀生啊!世人每遇生子,就有一种鄙夫,争着来讨喜酒。口中虽称祝贺,心内实为酒肉。愚痴的人不知不觉被他动摇,小则烹鸡烤凫,大则杀猪杀羊,致使来世今生,怨怨相报,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
        烹羊速报
          (出《法苑珠林》)
          唐显庆中,长安某氏,生儿满月,大宴亲朋。想要杀一头羊,羊多次向屠夫跪拜,屠夫不予理睬,竟然杀死。一会儿,羊放入锅中烹煮,产妇抱子观看,锅忽自破,沸汤冲入猛火,直射母子头面,顷刻都被烧死。
          佛陀在世时,一个鬼王有五百儿子,最小的叫作嫔伽罗。鬼母凶暴,吃别人的儿女。世尊把她的小儿子藏到钵内,鬼母飞行天下七天找不到,向佛陀询问。佛说:“你有五百儿子,仅仅失去其中一个,为什么就会愁苦忧虑呢?世人生子,难道就不爱惜吗?你为什么要吃他们呢?”鬼母回答说:“我今天如果能够找到嫔伽罗,从此以后就不再杀世人之子。”佛告诉她儿子就在钵内,鬼母同五百儿子取钵,用尽神力不能动一丝毫,就又来恳求世尊。佛说:“你如果肯受三皈五戒,我就归还你的儿子。”鬼母就在佛前受持三皈五戒。佛说:“好好守戒!你是迦叶佛时羯肌王的女儿,因为不持戒,所以得到今天的鬼道报应。”(详载《杂宝藏经》)噫!天下像鬼母这样的人难道还少吗?
        【劝祭祀杀生的人】
          (以下说祭祀不宜杀生)
          祭祀祖先,不过尽报本的想法罢了。至于祖宗是否来了,并未可知。为什么呢?祖宗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乐;造三途之业,必在三途受苦。总的来说,享乐的少,受苦的多。因此,孝子慈孙每遇节日忌日,只能虔诚斋戒念佛诵经,回向西方清净佛土,使祖先摆脱轮回痛苦。这才是真实报恩。至于杀生祭祀,只不过增加死者的业障罢了,明眼人看到这样的事,不胜悲悯。
          补充:杀生祭拜,经久不衰。众生六道轮回,若以福德生于天道,正在享受天福,人间祭祀的酒肉,天人感到污浊难闻,怎么还会来享用呢?若是生于恶道,虽是饿鬼,也无福享受。不管享用与否,只要杀生就会减损祖先的福德,增加他们的罪业。今人更是愚蠢,以为杀生祭拜是佛教所流传。农村中除杀生祭祖以外,还有杀生供养菩萨。有些人也懂得佛教戒杀,但他借言佛菩萨有大神力,有起死回生之术,我们杀生不会有罪,佛菩萨已经担当起来了。甚至有人说,我不杀它,别人同样杀它。我杀它,正是为了他早日解脱。这都是一些糊涂想法。
        杀生拖累死人
          (出《竹窗随笔》)
          钱塘金某,吃斋戒杀,非常虔诚,死后魂识附在一个小孩身上说:“我因为善业不深,没有往生净土,但现在阴间,也已经很快乐了,来去都很自由。”有一天呵斥他的妻子说:“为什么在我坟墓前杀鸡作食,今天已有人监视我,不像从前那么自由了!”媳妇怀孕,去问他,他说:“生第一个男孩没有问题,但以后生第二个男孩时,母子都会死。”大家感到惊奇,就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了。
          祭祀不用素菜,但最低要做到三净肉(不听见杀的,不看见杀的,不为己而杀的)。世上有些科名得志的人,杀猪杀羊祭祀祖宗,洋洋得意,以为如此就是光宗耀祖。旁观者也纷纷注视,啧啧称赞,非常羡慕。请问,祖先此时果然能够享用一块肉吗?结果只是杀害物命,招致父母堕落。死者有知,必定捶胸痛恨于九泉了!反而不如贫寒人家用蔬果祭祀以表达诚意啊!
          补充: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处正是此意。本为好事,实际上变成了坏事,本是坏事,实际上变成了好事。人生得意,虽是好事,但杀生祭祀,大吃大喝,奢侈挥霍,好事就变成了坏事。贫寒人家,粗茶淡饭,安份守己,虽无得意之事,却会一生平安,善始善终。
        0.0.


        IP属地:黑龙江4楼2017-10-16 10:58
        回复
          【劝祷祀神祗者】
            世俗认造罪为烧香,以逆天为修福的事,莫如祷神还愿。祷神中,最可恨的,莫如代人保福。因为寿夭生死,都来自宿世之因,业果已定,不可再逃。譬如官吏奉旨抓人,难道因口腹之故,代犯人击鼓上闻,挽回圣旨吗?所以厅堂中祭神,室内人已气绝,到处都有。沿*成风,都是口腹小人引起的啊!小人见人有病,就收钱杀物,讨好邪神。主人愚痴,不知得病的人已经酿下祸患,反以为积下功德。这样的人不也太可怜了吗!普劝世人,凡遇到有病的人,应当劝他作善消灾,诵经礼忏。如病势危剧,一定要劝他专心念佛,发愿往生。这才有无边功德啊!千万不要听信巫卜妄言,使病人以苦入苦。
            补充:有了病,杀生祷神,是世俗迷信。如此,反不如打针吃药。若有善根,念佛忏悔,也是治病之法。但必须有信心。若无信心,只能泛泛种些善因,难以愈病。同时,有病之际,忏悔过去所做之恶,做些好事,于病必有补益。这些好办法不去做,反而浪费财力,祈神求福,不也是太愚蠢了吗?
          祭天遇佛
            (载《法句经》)
            佛世有一国王,名叫和墨,奉事外道,举国信邪,杀生祭祀。母亲患病,经久不愈。国王就召见婆罗门询问得病原故,回答说:“星宿倒错,阴阳不调,所以患病。”国王说:“有什么办法,能使病痊愈呢?”回答说:“要准备牛马猪羊百头,杀以祭天,然后就能痊愈。”国王就如数牵到祭坛。佛怀大慈悲心,怜悯国王愚迷,前往国王住所。国王遥见佛来,为佛作礼,对佛说:“我母亲患病很久了,今天想要祭天,为母请命。”佛说:“要得谷食,就要种田;要得大富,就要布施;要得长寿,就要大慈;要得智慧,就要勤学好问。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杀生求生,祭祀淫乱,以邪为正,离生道远。”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国王听法睹光,惭愧悔过,就不再祭天。母亲听法后,精神愉悦,病患消除。国王从此以后,敬信三宝,爱民如子,常行十善,五谷丰登。
            生天宫的人,都有清净色身,光明耀目,没有脓痰涕唾、大便小便。所食甘露,自然化成。下看阎浮世界,荆榛遍地,腥膻恶臭,不想闻见。希望天人乘云来享人间肉食,怎么可能呢?鸡虽然爱吃蜈蚣,难道它可以衔起来塞进人口吗?如果说天人只吸气味,则普天之下,到处肉气薰蒸,时刻不断,天人也已经吸取很久了。如果说只有特意为天而杀的天人才能享用,那么和墨国王,祭祀仅有一天,过此以后,天人就天天饿肚子吗?“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书》言可考。“东邻杀牛,不如禴祭。”《易》有明文。只可惜读书的人不善于体会罢了。
          祭树变羊
            (载《杂宝藏经》)
            佛陀在世时,有一个老人,家庭很富裕,忽然想吃肉食,就指着田头树对儿子们说:“我家薄有产业,都是由此树神赐福所致,可在羊群中,杀一头来祭祀他。”儿子们听从他的话,马上就杀了一头羊,在树下祈祷,又在树下,建立神祠。以后,父亲死了,就投生在自己家的羊群之中。遇到儿子们想要祭祀树神的日子,把他抓来准备要杀,羊忽然自吐人言:“此树无神,我过去因为想吃肉,才叫你们祭祀,没有想到我比你们先行偿债。”当时有一位罗汉来化缘,用他的神通力量,使儿子们都看见了自己的父亲。儿子们即毁此树,悔过修福,不再杀生。(在七卷)
            《增壹阿含经》说,有五种布施,不能得到福报。第一,以刀施人,第二,以毒施人,第三,以野牛施人,第四,以**施人,第五,建造淫祠(在二十八卷)。世上有那么一些无知之辈,遇上三宝福田,不肯布施,对于鬼神庙宇,反而就欣然建造,实在是因为慧眼未开罢了!一祠已经建成,就在栋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建。”此人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经施财作福。可悲啊!他哪里会去想一想,从此以后,大则猪羊鹿兔,小则鸡鸭鱼虾,哀鸣于白刃之下,跳跃在沸汤之中,不知几千万万啊!造如此无量杀业,正是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了。孔子说,不应当祭祀却去祭祀,名叫淫祀,淫祀无福。伟大啊!孔圣人的话,就像佛陀亲口所说啊!
          东岳(泰山之神)受戒
            (出《传灯录》)
            唐元珪禅师,俗姓李,伊阙人。永淳二年,受具戒,后拜见安国师,得真宗心印。选择到泰山庞坞居住。一天,有异人来访,戴着高高的帽子,车马随从,不同凡响,问:“禅师认识我吗?”禅师说:“众生平等,我对一切众生都平等看待。”神说:“我是岳帝,可以主宰人的生死,怎能与平常人看待呢?”禅师说:“我本不生,你怎能使我死呢?我身如虚空,你怎能坏空呢?”神即叩头说:“我的聪明正直,胜过其他神明,愿大师授我正戒,使我摆脱轮回。”禅师于是正襟危坐,神态庄严地说:“受你五戒,你能不淫吗?”神说:“我已经娶妻。”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没有邪淫罢了。”神叩首说:“能。”又问:“你能不盗吗?”神说:“我并无缺乏,怎么会偷盗?”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不因接受祭祀而使坏人得福,不因没有祀奉就使好人得祸。”神叩头说:“能。”又问:“你能不杀吗?”神说:“**生死之权,怎能不杀?”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无滥杀误杀疑杀混杀罢了。”神叩头说:“能。”又问:“你能不妄语吗?”神说:“正直之神,怎能妄语?”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你的言语前后都能与天心相合罢了。”神叩头说:“能。”又问:“汝能不酗酒吗?”神叩头说:“能。”禅师说:“如上五戒,是佛戒之本。”禅师开示了很长时间,神说:“我受师教,当报师恩,敬请大师命我作世间事,现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都生信念。”禅师推辞,岳帝坚决请求。禅师就说:“东岩寺周围,空旷无树,你能把北山的树移到东岭吗?”神说:“知道了!只是晚上必有喧动,请大师不要惊骇。”就作礼辞去,禅师送出,向外一看,只见仪式威严如帝王,一路云霞瑞霭,环佩幢幡,向空中隐没。这一天晚上,果然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第二天早晨一看,北岩的松柏已经全部移到东岭,密密麻麻一大片,就好像种植的一样。开元四年丙辰,嘱咐门人说:“我生前住过东岭之寺,死后可在此建塔。”说完,安然化去。
            水陆神祗,宿世也曾修福,只因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一受福报,便又昏迷,不再记得前因。世上有些持戒的僧人,转世后地位显赫,大权在握,就饮酒食肉,毁谤三宝,都是因为他们前世修行时只修福却不修慧的原故。从前世尊未成道时,在菩提树下端坐,魔王波旬,害怕他成道,带领八十亿部下想去害佛,对佛说:“悉达太子,你赶快起身离开,若不走的话,我就要抓起你的脚,把你抛到海外去。”佛告波旬:“我看世间一切众生,没有谁能把我抛到海外。你在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布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第六欲天,作大魔王。而我无量劫以来,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你怎能害我?”波旬对太子说:“你所说的话,有什么证据吗?”佛指着地说:“此地为我作证!”话一说完,大地震动,无量地神,从地涌出,胡跪合掌,对佛说:“世尊!我为作证,如佛所说,真实不虚。”(详载《杂宝藏经》)因此,应当知道福和慧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东岳圣帝,可以说不昧正因了!所以他有垂训说:不因祭祀而降福,不因不祀而降祸。这明明是岳帝受戒后说的话,世俗不察觉,滥杀物命,太使人悲痛啊!
          关公护法
            (见《道书关帝经注》)
            关公讳羽,字云长,后汉人。死后奉玉帝之命,掌管文昌府,主管人间功名、禄位等事,以及人间善恶簿籍,历代都有封号。归依佛门,发度人愿。明初,曾降笔到一显宦家,劝人修善,说:“我已归依观音大士,与韦驮尊天,同护正法,祭祀我的人不要再用荤酒。”因此,远近流传,寺庙中都塑尊像,显应事迹很多。
            我阅读道家书籍,看见有《文昌忏》三卷,是帝君降笔。语言纯用佛书,虽不及《梁皇宝忏》圆融广大,但他归信三宝,却不逊于关公。因而感叹,二帝现在掌管文昌府,一切人间功名、禄位都由二帝取舍定决。他们出天门,入地府,威权如此显赫,尚且倾心皈依,那么佛法的广大,不待分辩就可知道了!孟子认为伯夷太公是天下人的父亲,说天下人的父亲都归依了文王,他们的儿子还能跑到哪里去呢?我认为关公、文昌二帝也是这样。
          0.0.


          IP属地:黑龙江5楼2017-10-17 10:26
          回复
            【劝避难人】
              战乱之际,世人避处深山旷野,颠沛流离。望旌旗,则母离子散;闻金鼓,则胆落魂飞。如此流离失所,虽然是国家定数,但也是自心恶业所感招。慈受禅师偈说:“世上多杀生,才有刀兵劫。杀生必抵命,欠财必还债。离散你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由此看来,无论杀身亡家,都是前业所定。就是伤一指,失一针,以至于一瞬间的恐怖,都有前因。普告世人,一旦遇上刀兵战火,就应当回心转意,好好思考:“我还没有被抓时,尚且如此恐怖。那么物类被抓之时,恐怖更当如何?骨肉还没有分散时,尚且如此凄惨。那么物类分散之时,凄惨更当如何?四体还没有被宰割时,尚且如此悲苦。那么物类被宰割时,悲苦更当如何?因此,过去杀业,必念佛超荐,未来杀业,当直下斩除。如此用心,则来世必生太平年代,必不生危乱之时。即使生到危乱之时,也必不生到战火之地。这难道不是避难的最上策吗?爬山涉水,不是万全之计。古德说:“世上欲无刀兵劫,须是众生不食肉。”
              补充:《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说明天下战乱是难免的,由乱世到治世,再由治世到乱世,众生常在痛苦中徘徊。难道我们就没有永久的和平和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它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心中。内心平和,不起杀心。这就是永久的和平之方。人类没有认识这一点,以强凌弱,以众生之肉来充自己之腹,视为当然,这是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所以,人类没有永久的和平。谋求永久的和平就从戒除杀生开始。
            刀兵偿报
              宋徽宗时,外敌入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安阳镇受祸最惨。当时有一位僧人,能在定中观察前因后果。众人拜见他询问此事。僧人进入定中,知道了原委。就说:“此乡所造杀业,惨於他处,故受报也惨於他处。但业报还未尽,怨敌一来,他们就不得安宁了。”后来连年兵火,人民屡遭屠戮,果然没有一人遗漏。
              人见渔翁撒网,忽得大鱼,必定鼓掌称快。不知道此时又增加一怨敌了。悲怜救解都来不及,为何反而称赞羡慕呢?称赞就是赞叹杀,羡慕就是随喜杀。慧眼一看,都是刀兵种子啊!
            龙子救难
              巢江水暴涨,不久江中有巨鱼,重万斤,三**,全郡人抢食。只有一个老婆婆不食,忽然遇到一位老人告诉她说:“这是我的儿子,不幸遇难,唯有您怜悯,我会好好报答您。如果东门石龟眼睛变红,您就赶快出城,城就要陷落了。”老婆婆因此每天前往看龟,有个小孩很惊奇,老婆婆就把实情告诉了他,小孩想戏弄老人,偷偷用红色涂抹龟目,老人一见,急忙出城,遇到一个青衣童子说:“我是龙子。”带老人登山,城果然陷落为湖。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大臣,看相的人判定他一定被杀死,他就非常警惕戒备,日夜以兵自卫,以至于带剑睡卧。有一天,大臣请佛在早晨赴斋,佛不接受,告诉国王说:“此臣今夜必死。”这天晚上,有四个臣子,在大臣家防守。妻子看见丈夫熟睡,就代替他拿剑。没有多久,妻就睡去,落下的剑砍断了大臣的头。国王听说大臣死了,怀疑四臣与妇私通,就砍断了他们的右手。阿难问佛何因,佛说:“这个人前世是牧羊儿,他的妻子是白母羊,四臣都是盗贼,看见小儿牧羊,同举右手,指着白羊对牧童说:‘杀了它给我们吃。’牧童哭着听从了他们话。因此,今天辗转酬报。”(详载《杂譬喻经》上卷)以上童子用红色涂抹龟目,本想戏弄老人,实际上也是老人福力所感召,因缘会遇,自然而然,不可勉强。
              补充:诚实的人不用怕受欺骗,不诚实的人骗人实际上就是骗自己。世俗认为老实人吃亏,这是眼光短浅的表现。真正老实的人永远也不会吃亏的,那些狡猾的人自以为得逞一时,那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是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劝食牛狗的人】
              (以下说个人生活不宜杀生)
              劝人戒食牛狗,不如劝人戒杀牛狗,劝屠户戒杀牛狗,不如劝官长禁杀牛狗。为什么呢?劝人莫食,虽然有的表面上听从,但一摆到桌上,谁能自制?因此,劝人戒食,不如劝人戒杀。屠户能够劝改的,十中难有一个。如果不借官长威严,以严刑警戒,即使每天进屠门劝解,最终还是无益。怎能比得上政府号令严明,群凶藏刀呢?何况禁屠一事,贫儒也能得到官长的帮助。等到禁榜高悬,再严行纠察,奉为成规,虽不劝人戒,自然无牛狗可食了。可惜啊!当官之人,凡名利所在,就争先恐后,不知疲倦,遇到这样的事,就闭口卷舌了。
            命终酬业
              (出《颜氏家训》)
              齐贵人奉朝请,本性奢侈淫荡而偏爱吃牛狗,食必特杀。三十多岁时,有一天,看见大牛忽至,遍体痛如刀割,嗥叫发狂而死。
              物类有功的,莫如牛狗,杀食最损阴德的,也莫如牛狗,世人必定要沾上它的口味,为什么呢?
            戒牛得魁
              (出《广慈会要》)
              金陵朱之蕃,未考取时,梦见神说:“今年状元应当是镇江徐希孟,因与一女子私奔,除名,依次应当轮到你,但徐家三代不食牛,你父子未戒,如果能悔过,还来得及。”醒后告诉父亲,父亲不信。这天晚上,父亲也做了同样一个梦,大惊失色,誓不再食。当年果然大魁天下,徐只获得二甲第三。
              有人说,牛是祭神之物,只有大福的人才能享受,从这件事来看,就应当闭口不吃了。
            夜鬼坐船
              (出《观感录》)
              无锡书史王某,顺治丁酉因为钱粮问题,被捕死在北都监狱。康熙二年四月,苏州金太傅的儿子汉光,自京归家,他的船经过张家湾,有人在岸上呼号:“我是无锡王某,请求搭我回去。”汉光答应,但从船上看不到王来,船一出发,又像原来一样呼号。汉光责问他。王就把实情告诉他说:“我是怨鬼,船离岸远,故难登船。”船中人都很震惊。鬼说:“没有妨碍,我坐到船的角落就行了。”船靠近岸,似乎有人跳进来,刚行不久,鬼又叫起来,问他是什么缘故,鬼说:“遗失一个小袋子在岸上,里面有钱粮数目,归家质对,要以此为根据,请停船让我取来。”汉光依从了他。已经走了三天,快要天黑时,鬼说:“暂请停下来,这个地方普斋,我要去一去。”汉光问:“什么叫普斋?”鬼说:“就是世俗所说的施食。”去了一会就又回来了,说:“观世音菩萨主坛,我吃不到饭。我生前喜食牛肉,因为菩萨临坛,凡嗜好牛肉的人,都不得食。”当时汉光正喝醉了,听到他这样说,拍案惊呼说:“天下有这样的奇事吗?我平素也喜欢吃牛肉,现在就应当引以为鉴了!”过了一会,鬼大哭起来,问他,说:“天上戒坛菩萨到,我不能在此了。”汉光说:“你怎么回去呢?”鬼说:“要等其他的船了。”汉光停船,鬼就悄悄地离开了。汉光戒牛肉的话,刚从口里说出来,而戒坛的神就已经到了。可见举心动念,天地都知。记过记功,一丝一毫不会有差错。
              施食法会,普济人天众生,上到天龙八部,下到地狱鬼畜,都在所施之内,哪有菩萨主坛,嗜牛肉的人不施与的呢?王鬼不能得食,只是自己的业障所阻碍罢了!饿鬼长年累月,听不到水浆的名字,即使行走在水上,在他的眼中也只是看到脓血,难道不是业力所引发的吗?从前目连尊者,以天眼观察世间,看见亡母在饿鬼中,就把一钵饭送给她。他的母亲左手持钵,右手取食,食未到口,变成火炭。目连大哭,向佛求救。佛说:“你的母亲罪重,不是你一人之力所能办挽救的。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天地,天地鬼神也没有办法。必须借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才得解脱。目连于是大兴佛事,供养僧众,他的母亲就在当天脱离饿鬼痛苦。(详盂兰盆经)从这里可以看出,王鬼不能得食,难道不是自业所招吗?有人说:“既然如此,那么世间施食,也大多没用了。”回答说:“众生与佛的关系,分有缘无缘二种。有缘的人,就能沾惠;不能沾惠,只是偶然无缘的人罢了!怎能一概而论呢?”(有信心,便是有缘;无信心,就无缘了。岂可不早发信心呢?)
            戏弄菩萨,速招祸殃
              (出《现果随录》)
              麻城有两个孝廉,一个信佛,一个谤佛。一起在地藏殿读书,有一个人送狗肉来了,信佛的人赶他走,不准他进殿,并且仓皇避于门外。谤佛的人说:“我信奉儒教,不知什么佛老。”就收肉进殿,夹肉戏献菩萨。刚刚举起筷子,感到空中有人推他,倒在地上就死了。一会儿,门外孝廉也死了。看见谤佛的人受尽百刑,颈陷火枷,遍体烧烂。冥王对信佛的人说:“你有信仰诚心,不应到此,叫你来的目的,是想要你看看他受苦的情形,传告世人罢了。”于是又回阳活过来了。
              地藏菩萨曾经发了大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世尊在忉利天宫说法,称赞他说:“假使十方诸佛,赞扬您的功德,经千万劫都不能说尽。”又说:“若有天人,享天福尽,五衰相现,当堕恶趣,看见地藏菩萨形像,志心瞻礼,这些天神就会转增天福。”又说:“若有众生,专诚供养,终身不退,未来世中,常在诸天受乐,天福纵尽,下生人间,还是帝王”(详载《地藏菩萨本愿经》)可叹啊!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力,名闻河沙世界,威震万亿诸天,一切众生闻名见形,都会获得殊胜的福报。一个娑婆世界的愚蠢凡夫,仅有那么一点点知见,就妄加讥毁,真如萤光敌日,蝇翼障天,也太不自量了。
              补充:有人或许会有疑惑,既然菩萨发大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为何反要把人打入地狱呢?这是不懂一切业障“唯心所现”的道理。此人被推入地狱受苦,是他自己的业障所招来的。地藏菩萨有如此大功德,如此威神力,闻名见形,恭敬赞叹,当然就获福无量。反之,当然就会罪过无量。一个同样的道理,从正面是这样,从反面又是那样。所以,毁佛者下地狱,并非佛菩萨把他推入地狱,而是他自己的恶心把自己推入地狱。佛菩萨大慈大悲,毁佛当然就是大恶大奸,哪有不下地狱的可能呢?


            IP属地:黑龙江8楼2017-10-24 10:35
            回复
              【劝勿烹蟹】
                人一听说地狱之苦,都以为渺茫难信,不知世人烹蟹就是沸汤大狱景像,只是*以为常没有觉察罢了。当柴火一烧,锅中发热,此时群蟹,恐怖惊惶,全身烦闷。接着更热,就绕锅循行,都想爬出。接着大热,就互相践踏,神识昏迷。此时,浮在水上大痛难忍,沉在水下大痛难忍,挤压不动大痛难忍。没有多久,锅中沸水绕身涌注。注目,则如热钉烙眼;注背,则如沸铁浇身。如此受苦无量,然后含冤命尽,全身发赤。痛苦啊!众生只不过为了瞬息间的美味,就造下如此无边业障。假使诸佛菩萨,用天眼来看,那么此人与蟹从无量劫来,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六亲,只因为改头换面,不再相识,因此互相造业,互相杀害,以至于互相报怨,永无终止。普劝一切众生要发慈悲心,先实行忠恕之道,彼此体谅,贪婪就化为慈悲了。
              蟹山受报
                (出《南阳广记》)
                湖州医,沙助教,母亲嗜爱吃蟹,所杀无数。绍兴十七年,母亲患恶疾而死。后来她的几岁孙子,看见她站在门外,遍体流血,对孙子说:“我因平生杀蟹,现在蟹山受报,赶紧告诉你的父亲,作福超荐我。”说完就不见了。
                腌蟹之家,把活生生的螃蟹腹部下面的甲壳剔去,粗暴地把姜盐塞进去,痛苦真不可形容。蟹山的苦报,是业力所感招。从蟹横行爬走来看,可以推测他宿生必走邪路,不走菩提正路。被绳子捆绑,可以推测他宿生必被爱欲迷惑,不能解脱缠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劝勿食蛙】
                捕蛙的人大约都是渔船上的无赖,劝他们戒杀,自然不会接受。但美味很多,数到青蛙时,已是劣等。吃的人少了,捕的人自然就稀了。
              蛙诉商冤
              ...
              0.0.


              IP属地:黑龙江9楼2017-10-25 10:16
              回复
                【劝爱惜蝼蚁】
                  积德之人,如兴家之子,暂时看不见变富,但日积月累,自成陶朱(富者)大业。丧德之人,如败家之子,暂时看不见损害,但日侵月削,便无立锥之地。因此说:勿以善小而不为。
                  补充:蝼蚁虽是细小昆虫,但一样是生命。六道轮回,生命有高低贵贱之分,均由众生自作自受。人类造业,自然就降低为低层次的生命。蚂蚁积德,自然就升为高层次的生命。所以,从生命的本质来看,蚂蚁和人类并没有什么区别。蚂蚁可以变人,人也可以变蚂蚁。当然从六道轮回的现实情况来看,生命层次不同,因果也不同。例如在我们人间,杀了人,一定要抵命;杀了蚂蚁,并不需要抵命。这是由蚂蚁的前业所决定的。所以,杀高层次的生命罪过就重,并且马上就会得到报应。例如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之僧,谁要是犯了其中的一项,死后即堕入无间地狱。我们应当想想,杀害圣人是最重的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圣人积德行善,爱心遍及一切生命。因此,圣人爱护生命,我们也应当爱护生命。蝼蚁虽是细小生命,但既然是生命,就一定有佛性,就一定能成佛。故爱护蝼蚁,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爱护一佛子。
                救一蚁王,解脱急难
                  (见《古史谈苑》)
                  吴富阳董昭之,过钱塘江,看见一蚂蚁在水中芦苇上走,想要把它救上船来,船上人都不许可。于是就用绳把芦苇系在船上,蚂蚁渡到了岸上。夜里他梦见穿黑衣服的人感谢说:“我是蚁王,不慎掉江,蒙您救渡,后有急难,可来告我。”过了十多年,董昭之因被诬为盗而入狱,想起蚁王的梦,但不知怎么送信。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从地上取两三蚁,放在手掌中告诉他们呢?”董就这样做了。夜里果然梦见穿黑衣服的人,说:“快逃到余杭山中,可免难。”董醒来就逃跑了,后遇赦得免罪。
                  不要以为蚁王报德太荒唐,微细昆虫,常常有不可解的事。从前苻坚与王猛、符融二人,在灵台密议大赦天下之事,正在拟定草稿时,忽然有大黑苍蝇,飞到笔端,声音很尖厉厉,一会儿全国就到处知道将大赦了。符坚想除了王猛、符融两人之外,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了。询问原由,有人回奏说:“前天路途中,遇到一个黑衣小人,长三尺,在大道上高呼:‘朝廷将赦!朝廷将赦!’说完后,忽然不见了。”符坚才觉察到就是飞到笔端的苍蝇。(出北史)天下之大,何所不有?蚁王报德,不足为奇。
                【劝猎人】
                  (以下说择职不宜杀生)
                  佛说:念念仁慈修善的人,造人天福德身;念念杀生食肉的人,造地狱**身。猎人自朝至暮,看见鸟就想射杀它,看见兽就想捕捉它,时刻都有杀心,所以冤仇连绵,辗转不息,沉沦亿劫,永无解脱之期。那些杀生如草芥的人,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呢?
                  补充:那么多职业可以选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打猎、屠宰等杀生的职业呢?珍稀动物一天天减少,生态严重失去平衡,政府早就明文规定禁止捕杀。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置国家法令而不顾,擅自打猎捕杀。不仅违反国法,而且酿下堕落之因。为眼前一点点利益,永劫堕落轮回,这又何苦呢?更有甚者,以杀生为娱乐。例如,现在钓鱼竟然是一种健身运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仁心何在?
                慈鸟感人
                  (见《后汉书》)
                  邓芝,出征涪陵,看见一只母鸟正在给雏鸟喂食。一箭射去,没有射中。母鸟因为雏鸟在,不忍远飞。邓再射一箭,射中。但母鸟仍旧带箭喂雏,又衔着剩余的食品在雏鸟旁边,呜呜教子取食,然后才哀鸣气绝。雏鸟们也哀鸣不停。邓芝悔悟,说:“我违物性,死期就要到了!”没有多久,果然被锺会所害。
                  天下最惨的事,莫如慈母中年离去。将要病亡之时,呼唤那些年幼的儿女到床前,握着他们的手就要永诀。眷眷叮咛,一语而愁肠百转;依依不舍,片时而泪水千倾。既怕他人欺侮,又虑后母行凶。见伶仃之状,魂魄因以悲怆;闻啼哭之声,肝心为之寸裂。此等惨事,都是前业所招,因此无由解脱。
                  补充:邓芝因有善根,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此时才有恻隐之心,有悔悟之意。但鸟已死于箭下,悔之晚矣。后来遇害,就是因果报应。
                生前打猎,死入油锅
                  (出《感应篇图说》)
                  汾州猎户刘摩儿与儿子相继而死。北边邻居有个叫祁陇威的,病死又苏醒过来,说:“在阴间看见刘氏父子在沸汤锅中,肉尽见骨。过了很久,又恢复原形。询问原故,说好用火猎,故受此罪。”
                  经上说:地狱之中,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从此死后,阴风吹活,再受痛苦。如果他的业报未尽,即使山河大地都坏,受苦却不曾停息。所以《地藏经》说: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坏时,更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哎呀!不思则罢,一想就确实可怕啊!
                人鹿同果
                  (同前)
                  庐陵吴唐,擅长射猎,常带着儿子同出打猎。有一天,遇到一只母鹿与鹿儿游过,唐一箭射死小鹿,母鹿悲呜而去。唐隐蔽在草中,等候母鹿。母鹿出来,舌头舐舔鹿儿,唐又一箭射死。一会,又遇上一鹿,唐一箭射去,射中自己的儿子。唐抱子痛哭,忽然听到空中喊道:“吴唐,母鹿爱子,与你何异?”惊视间,忽然一虎跃出,吴唐臂折而死。
                  有人要问:一人做事一人当,吴唐固然残忍,但他的儿子有什么罪呢?痛恨他的父亲就杀死他的儿子,阴间法网也太苛刻了!这是不知:行善的人,就会托生积善之家以享福;行恶的人,就会托生造恶之家以受祸。吴的儿子必宿世积恶,应毙于虎,故投胎吴氏以受灾祸,使天下人知道有所畏惧,他的父亲知道有所惩罚。这是因缘会聚,不可思议的业力所引招的啊!
                  佛说:劫要尽时,人寿十岁,众生相见,各生毒害杀戮之心,无慈愍意。就如猎师在山泽中看见各种**,惟起毒害屠杀之心。所以劫末七日内,草木土石,都变成了刀杖,互相残杀,此世命终,都堕恶道(见《起世因本经》)。普劝世人,对一切人类,都产生救度的想法。对一切异类,也产生救度的想法。无时无刻不在发菩提心。如此下去,即使有很多罪障,也好像日照冰山,渐渐消化了。
                【劝打鸟人】
                  禽鸟虽然微小,但是,雄鸟外出,雌鸟就唧唧悲号;母鸟不归,小鸟就嗷嗷待哺。此情此景,与人无异。如果离散他们的配偶,打死他们的后代,必定悲呜不食,凄惨无依。因此说:离散物类配偶,得夫妇分离报;伤害物类后代,得子孙夭折报。因果不爽,一点也不会错。
                  补充:有些鸟的感情比人类更坚贞,常见鸟儿徇情的事,怎不使人感叹?雌雄相爱,母子难分,对鸟儿们也一样。以己之心,体彼之心,平等心、博爱心就生起来了。
                三燕思恩
                  (出《证慈录》)
                  宋严州女王亚三,见猫捕食了燕子的母亲,就取饭饲养三只小燕,长大后,飞走了。这年冬天,亚三死了。第二年春天,三只燕子回来,飞绕不停。亚三母亲说:“燕子,你们是不是找亚三?亚三已死,葬在后园。”三只燕子就入园飞鸣,死在墓上。
                  人有思念旧恩,情义深重,如三只燕子的吗?从这件事上来看,我们就问心有愧了。
                  补充:人心不如物,是因为人心太险恶。如果人们能象这三只燕子那么单纯,那么人类就是一个温馨的世界了。
                喜鹊选葬地
                  (出《观感录》)
                  武进瞿公,一向德行好。曾经看见一只喜鹊,带箭哀呜,心生怜悯,对喜鹊喊道:“你想要拔箭,可以快点下来。”喜鹊果然飞下,武公将箭拔除,饲养几天,放它飞走了。后来武公葬亲选地,不知所选地的吉凶。正为难之际,有一群喜鹊叫着飞来,一只喜鹊啄着武公的衣服,三次往复墓地。武公说:“若果然是好地,再叫三声。”喜鹊就应声而鸣。地师察看,与穴法符合,就安葬此地。后来武公后代士达、士选,同举乡榜,子孙代代兴旺。
                  阴地生于心地,心外觅地是愚夫。
                  补充:心善必得好地。心不善,请再高明的地师,也选不到好地。即使是好地,也因心不善,而变成凶地。善业恶业,唯心而造;吉凶祸福,唯人自招。迷信地师,不如改造自心。现在坟山纠纷不断,死后大讲排场,墓地富丽堂皇,都因人们迷信而起。命运要靠自己改造,祖宗靠不住,坟山靠不住,惟有积德行善才靠得住。福地从自心而出,心外无福地。切记!切记!
                捉杀禽鸟,身得异疾
                  (出《拙庵日记》)
                  鄱阳染工董某,喜欢网罗禽鸟,用竹片将它们的头串起来,烤在茅柴上,去掉羽毛和柴灰卖出去,所杀无数。后来得病,遍体皮粗如树,奇痒难耐,只有拿干茅柴烤才能缓解。又患头痛,就叫人用竹片击脑,如此三年而死。
                  竹击茅烤是痛苦的事,但董某却视为一种享受,所为何来呢?其实,人性本善,射鸟网雏,是仁人君子所不做的事,那么竹击茅烤也是仁人君子所不愿发生的事。
                  补充:董某引火烧身,自我摧残,都是自作自受。当他痛苦到了极点时,只有用竹击茅烤,才能缓解病情,这是他自己引来的因果报应。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果报循环,丝毫不爽。世人见此,当深以为戒。
                众鸟啄身
                  (见《好生录》)
                  明末,武进顾某,捕鸟无数,病在床上,自言自语说:“今天有鸟啄我的手。”过一天,又说:“今天有鸟啄我的足”每天换一只鸟,遍身啄碎,病了四十九天,说:“今天有鸟啄我的目。”就死了,家人一看,果然没有眼珠。
                  把禽鸟抓起来养在笼中,虽然没有害他们的性命,但未必不是牢狱的因。戒之!
                铁珠入腹
                  (出《因果目击编》)
                  昆山龚福,擅长使用鸟铳。顺治壬寅夏,用灯火去照铳药,灯火爆入药中,一把大火烧尽他的须眉,铁珠自胸入腹,奇惨而死。
                  此等人必堕铁丸地狱。若生人中,就会得到三种果报,一是火伤,二是炮死,三是惊狂丧命。
                  释迦如来,曾在无量劫前,做忉利天王,与阿修罗作战,引兵将回,看到在大树上有金翅鸟做的窝,帝释想:“我的兵一到,鸟卵必坏。”即命车夫回车,修罗见帝释忽回,惊怖退去。因为慈力的原故,帝释得胜(详载《起世因本经》)。帝释尚且不忍一卵之伤,何况薄福凡夫,怎能视众生为草芥呢?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17-10-26 11:09
                回复
                  【劝屠人】
                    猪羊虽系物类,怕死与人相同。那些养猪人家,一收屠夫的钱,猪便流泪不食。虽口不能言,但心里知道命在旦夕了。所以,被缚之时,哀号动地;出门之际,徘徊发抖。走一步,就恐怖一步;见一人,则望救一人。等到已入屠门,看见屠夫挽起袖子,持刀相向,杀气腾腾,则大声高呼。叫天而天不借梯,号地而地不开洞。顾左盼右,无非杀己之人;视后瞻前,尽是伤身之器。一瞬间,仰卧朝天,尖刀入腹,此时如沸油灌顶,此时如万戟钩心,声因痛极而转低,眼为血流而紧闭。这样的痛苦,说不尽啊,说不尽啊!可怜啊!此猪宿世为人时,岂无父母珍惜如手足,为何屠夫视之如泥沙?岂无妻儿爱护如腹心,为何屠户杀之如草芥?前生恶业可畏,此时才知往昔盖世英雄而今不再存在。不求解脱,人人难免。如此一入轮回,时刻都有堕落的危险。因此,西方净土,是男是女总堪修;戒杀放生,若智若愚当自勉。各请直下回头,莫待来生后悔。
                    补充:有人说,世上如果没有屠夫,哪里还有肉吃?屠户说,我不干屠夫职业,我怎能谋生?这都是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的愚蠢想法。如果世上真的没有屠夫了,真的没有杀业了,那么世间就是净土了,还用担心没有吃的吗?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杀业,什么也不缺,人们永远健康长寿。所以真正弄懂了宇宙的原理,追求真理的人,是不会有这样愚蠢的想法的。
                  群猪讨命
                    (出《醒迷琐言》)
                    宋淳熙初,台州径山路口,有个叫赵倪的,世代杀猪为业。一天晚上,梦见百千头猪,都说人话,对他说:“我辈被杀,受尽痛苦,现在你罪已满,就要受罚了,我们就要离苦了。”第二天正要起床杀猪,忽然号叫发狂而死。
                    我听说屠户杀猪,尖刀刺心,猪才就毙。否则的话,还叫号不停。呜呼!此猪前世,吾料想他一定杀生。他之所以杀生,来源于心。我料想他一定食肉。他之所以食肉,来源于心。我料想他一定毁谤三宝。他之所以毁谤三宝,也来源于心。自心作之,怎能不自心受之呢?
                  嗔杀现报
                    (见《敬戒堂笔乘》)
                    浙江邵某,以屠宰为业。养猪数头,视肥瘦而屠宰。忽然一头猪跪下流泪,邵一点也不怜悯,反而嗔怒杀了它。那天,下着小雨,肉放在案板上,一天到晚也没有一人来买。邵很怨怒,穿着木屐站在凳子上,想把肉挂到梁柱的铁钩上,没想到用力过猛,脚滑凳倒,肉掉到地上,钩穿过他的掌心,人虚悬在空中。家人急忙抢救,已经痛极昏死过去了。当时家里正在酿酒,号痛时,就取酒与糟吃下去,臭汗淋漓,一身肮脏,就像一头猪,叫卧二十多天就死了。
                    世人没有不想富厚的,但屠人偏偏赤贫;世人没有不想善终的,但屠人必定横死;世人没有不想一家团聚的,但屠人偏会离散。何苦一定要作屠夫呢?
                    佛在世时,有一个屠夫,教儿子杀羊,儿子想要投佛出家,不受他的教法。父亲发怒,拿出一刀一羊与儿子关在一间房子里。说:“你若不杀此羊,就用此刀自杀。”儿子沉默了很久,认为与其破佛禁戒,不如自丧身命。就举刀自杀。一弹指顷,魂神即生忉利天受无量乐(详见藏经)。所以莲大师说:我劝世人,若无生计,宁可当乞丐。造业而生,不如忍饥而死啊!
                  0.0.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17-10-26 11:09
                  回复
                    【劝持斋】
                      (此篇是戒杀的究竟)
                      刀兵之难,在于人道,大约数十年一见,或数年一见。至于**道,则没有哪天不见。普天之下,晨鸡一叫,就有无数狠心屠户,手拿利刀,把一切动物,奋然捆缚。此时群类,自知大难已到,嚎叫跳跃,动地惊天。但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罗刹,裂腹刺心,抽肠拔肺,哀声未断,又投沸汤,受大苦恼。片刻之间,阎浮世界,几万万生灵,头足异处,骨肉星罗。积累它们的尸体,可以超过高山之顶;收集它们的鲜血,可以红遍一江之水;看这种情形,比战火屠城更加悲惨;听那种叫声,比晴空响雷更加惊心。造下这么大的杀业,追究根源都因为我们吃肉的缘故。因此,吃肉所感得的恶报,今后一定不小了。世人动不动就说,我未曾作恶,何必持斋?可悲啊!难道你患病卧床之时,即有素不相识的人,先为你造过恶业吗?又何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用异类血肉,供我滋养。曾见医书说:孕妇食蟹,多遭横产。又说:男子食雄犬,可以壮阳。因为蟹性横行,贪味的人,即得横行之性,所以横产。犬性最淫,食味的人,即得淫欲之性,故能壮阳。蟹与犬如此,则一切鸟兽鱼鳖也同样如此。今人自少至老,所食水陆之味,不可胜数。日积月累,则全身的血肉骨髓大可寒心。故知持斋一事,确是清净高风。未持杀戒的,不敢马上就以此勉强;已经持杀戒的,怎能不以此相勉呢?
                      补充:持斋吃素,自然就彻底戒杀了。但杀心是否从此消失了?事实并非如此。不杀生的人,却敢杀人,这是常发生的事。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小我之心未除,大我之心未生。有些吃素的人,其目的是求得来生福报,并未发一点菩提心。所以,不彻底弄懂吃素的意义,即使吃素也难于解脱。若人吃素都成佛,自古牛羊都成仙。现代居士丰子恺的房子(缘缘堂)被敌寇焚毁了,姑母说“佛无灵”,一同乡即作诗“见语缘缘堂亦毁,众生浩劫佛无灵。”丰子恺很反感,即专门写了一篇《佛无灵》的文章来论证吃素和戒杀的意义。他说:
                      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及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乐道,引为佛佑;(抗战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难者,时有所闻。)受了些小损失就怨天尤人,叹“佛无灵”,真是“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他们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诵经。但他们的吃一天素,希望比吃十天鱼肉更大的报酬;他们放一条蛇,希望活一百岁;他们念佛诵经,希望个个字变成金钱。这些人从佛堂里走出来,说的统是果报:某人长年吃素,邻家都烧光了,他家毫无损失。某人念《金刚经》,强盗洗劫时独不抢他的。某人无子,信佛后一索得男。某人痔疮发,念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痔疮立刻断根。……此外没有一句真正关于佛法的话。这完全是同佛做买卖,靠佛图利,吃佛饭。这真是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我也曾吃素,但我认为吃素、吃荤真是小事,无关大体。我曾作《护生画集》,劝人戒杀。但我的护生之旨是护心(其义见该书马序),不杀蚂蚁非为爱惜蚂蚁之命,乃为爱护自己的心,使勿养成残忍。顽童无端一脚踏死群蚁,此心放大起来,就可以坐了飞机拿炸弹来轰炸市区。故残忍心不可不戒。因为所惜非动物本身,故用“仁术”来掩耳盗铃,是无伤的。我所谓吃荤、吃素无关大体,意思就在于此。浅冗的人,执著小体,斤斤计较:洋蜡烛用兽脂做,故不宜点;猫要吃老鼠,故不宜养;没有雄鸡交合而生的蛋可以吃得。……这样地钻进牛角尖里去,真是可笑。若不顾小失大,能以爱物之心爱人,原也无妨,让他们钻进牛角尖里去碰钉子吧。但这些人往往自私自利,有我无人;又往往以此做买卖,以此图利,靠此吃饭,亵渎佛法,非常可恶。这些人简直是一种疯子,一种惹人讨嫌的人。所以我瞧他们不起,我懊悔自己吃素,我不屑与他们为伍。
                      真是信佛,应该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而摒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众生;至少,也应知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道。爱物并非惜物的本身,乃是爱人的一种基本练习;不然,就是“今恩足以及**而功不至于百姓”的齐宣王。上述这些人,对物则憬憬爱惜,对人间痛痒无关,已经是循流忘源、见小失大、本末颠倒的了。再加之自己唯利是图,这真是世间一等愚痴的人,不应该称为佛徒,应该称之为反“佛徒”。
                      因为这种人世间很多,所以我的老姑母看见我的房子被烧了,要说“佛无灵”的话,所以某君把这话收入诗中。这种人大概是想我曾经吃素,曾经作《护生画集》,这是一笔大本钱!拿这笔大本钱同佛做买卖所获的利,至少应该是别人的房子都烧了而我的房子毫无损失;便宜一点,应该是我不必逃避,而敌人的炸弹会避开我;或竟是我做汉奸发财,再添造几间新房子和妻子享用,正规军都不得罪我。今我没有得到这些利益,只落得家破人亡(流亡也),全家十口飘零在五千里外,在他们看来,这笔生意大蚀其本!这个佛太不讲公平交易,安得不骂“无灵”?
                      我也来同佛做买卖吧。但我的生意经和他们不同:我以为我这次买卖并不蚀本,且大得其利,佛毕竟是有灵的。人生求利益,谋幸福,无非为了要活,为了“生”。但我们还要求比“生”更贵重的一种东西,就是古人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这东西是什么?平日难于说定,现在很容易说出,就是“不做亡国奴”,就是“抗敌救国”。与其不得这东西而生,宁愿得这东西而死。因为这东西比“生”更为贵重。现在佛已把这宗最贵重的货物交付我了,我这买卖岂非大得其利?房子不过是“生”的一种附饰而已。我得了比“生”更贵重的货物,失了“生”的一件小小的附饰,有什么可惜呢?我便宜了!佛毕竟是有灵的。……
                      叶圣陶先生的《抗战周年随笔》中说:“我在苏州的家屋至今没有毁。我并不因为它没有毁而感到欢喜。我希望它被我们游击队的枪弹打得七穿八洞,我希望它被我们正规军队的大炮轰得尸骨无存,我甚而至于希望它被逃命无从的寇军烧个干干净净。”他的房子听说建成才两年,而且比我的好,他如此不惜,一定也获得那种比房子更贵重的东西在那里。但他并不吃素,并不作《护生画集》,即他没有下过那种本钱。佛对于没有本钱的人,也把贵重货物交付给他。这样看来,对佛买卖这种本钱是没有用的;毕竟,对佛是不可做买卖的。”
                      以上一长段话引在这里,很有助于我们弄清拜佛、信佛、学佛的本质。持斋吃素不是与佛做买卖。你不吃素,佛菩萨也没有办法,但因果由你自己负。你吃素,佛菩萨当然很高兴,但好处仍然由你自己得。若以此与佛菩萨做买卖,那就大错特错了。你吃素了,并不证明你真正学佛了。真正学佛,那就是“将此身心奉尘刹”。
                    梦感群神
                      (出《现果随录》)
                      昆山张迩求是冰庵先生之兄。笃信三宝,力行善事。曾经在崇祯戊寅冬,请三峰大树证和尚,在清凉庵起禅期。期间回家偶然吃了鲜鱼鸡蛋,这天晚上,梦至庵门,看见龙神八部,青发獠牙的样子,有五十多位,出门要离开,张仓皇询问。他们说:“我们是护道场神,你为禅期之主,回家食荤,所以我们就要走了。”张迩求在梦中,苦苦恳求,真诚忏悔,众神又进去了。因此,三月禅期,坚持斋戒。
                    破斋酬业
                      (下三事同前)
                      昆山魏应之,是子韶的同宗侄子。崇祯庚辰春,和子韶同睡,梦中忽然大哭念佛。子韶惊问什么原因,他说:“梦中到阴府,看见一官抱着生死薄过来,我的名字列在缢死薄上,下面有注说:‘三年后某天吊死在自己的书房。’我问是犯了什么罪,冥官回答说:‘定业难逃。’我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免难,他说:‘没有比长斋念佛更好的办法了,只要你精进修行,努力不懈,就可以免难了。’”于是魏应之就对子韶说:“小侄从此就要一心一意修行了!”就持长斋,一天到晚不断念佛,努力精进,过了八个月。后来他在文社的朋友对他乱说:“只不过是一个梦罢了,何必这么认真?”经他们一说,就渐渐开了斋戒,到癸酉春,无故打开书房的门,吊死在房里。屈指一算,离作梦的时间正好是三年。
                      这样的文人,世间的蠹虫,眼光如豆,真可哀怜,但比比皆是啊!
                    茹素延寿,破斋即亡
                      平湖给谏马嘉植,字培原,崇祯甲戌登第,操行清正。下县时,听从某官嘱咐,扑杀欠粮二吏。元旦扫墓,忽见二鬼诉冤。马公说:“这是某台之意。”鬼说:“我两人是替身,若能反问,即能辨明。只因为雷霆之下,不容置辨,故负冤而死。今我二人,虽不敢索命,老爷不久,也当谢世了,去做蒲圻县城隍。”马公以此为耻,顿思悔改,就持斋戒,礼雪窦石奇和尚披剃出家,法名行旦,号僧祥,清净修持,已十二年。偶然因为小病,吃了鸡蛋,夜晚时分,又见二吏说:“老爷因为破戒,已经难以留世,某日当赴蒲圻了。”至期而逝。
                    三年吃斋,一卖即死
                      麻城王某,吃了三年斋,忽然染上恶疮,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您是吃斋人,佛和上天会保佑您的。”王说:“吃斋三年,还得到这样的恶报,吃斋人有什么利益呢?”朋友说:“你如果后悔吃斋,可以把斋卖给我吗?”王问怎么个卖法,朋友说:“一天一分,三年就应当得银子十两八钱。”王一听就很高兴,写了卖斋券换回银子,打算在第二天开斋,但当天晚上就梦见两个恶鬼骂道:“十个月以前,你的命就尽了,因为吃斋的缘故,才延长到今天,现在你把斋卖了,你就反而超过了你的寿命。”要把他立即带走。王请求缓一个晚上,发誓退回银子,继续吃斋。第二天找他的朋友要卖斋券,朋友说:“昨天拿回去后,就在佛前焚化了。”王悔之晚矣,马上死了。
                    持斋免溺
                      (出《观感录》)
                      康熙二年,有一条渔船停泊于小孤山下,夜闻山神命鬼卒说:“明天有两条盐船来,当沉没捉拿。”到第二天早晨,果然有两条船到,风波顿作,沉没数次,过了好久才脱离危险。这天晚上,渔船仍旧停在原处,又听到山神责问鬼使违反命令,鬼说:“我正要拿下时,一船后有观音大士,一船前有三官大士,故不敢接近。”第二天,渔人追问盐船,盐船人不信,一思索,忽然醒悟说:“有一操舵者持观音斋,一拦头者持三官斋。”
                    0.0.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17-10-27 10:46
                    回复
                      释业重难逃之疑(六辨)
                        问:**遭屠宰烹煮是势所必然,逃不了的,我不杀它,别人也会宰它,我戒杀又有什么意义呢?
                        答:**被杀固然是业报,罪不可逃,难道你就不能逃脱罪错吗?如果因它们罪不可逃就加以杀害,那你将来就会与它们一样,遭受不可逃之罪了。你不想想今天遭果报的这些**,前世或许正与你一样造了“罪不可逃就杀它”的业,因此今世它才逃也逃不了的。想想这个,你怎不考虑早早从制造杀因中逃脱呢!
                        问:我是无可无不可,不起心念,非戒杀,非不戒杀。
                        答:以这种无心态度戒杀,功德当然不少,但以无心态度杀生,罪也不轻。如果强盗抢劫邻家财物时,误伤了你,你能原谅他的无心吗?
                        问:畜类众生很多是因为过去世欠了债,今世变盘中食物还债的,杀它们有什么罪呢?
                        答:变**还债是理所当然,但你宰杀它们,则有对受果报和非对受果报的区别。所谓对受果报,就是前世他曾杀我,欠我一命,今生仇家相逢,我便杀它,这是它应受的果报。所谓非对受果报,就是前世他杀了别人,今天该受报应,但他并非欠我一命,而是欠别人的,如果我杀了它,它受的就是非对受果报。世人天天杀生吃肉,往往一盘肉食就要牺牲许多生命,你哪能保证你杀的尽是对受的呢?实际上该还你命债的不过占其中千分之一、二,而本不欠你命的,因你而死,就是你反欠它的了。这些债未来世你都要一一偿还的。想到这里真令人毛骨耸然,太可怕了。
                        问:非对受者杀生,将来固然是要受报的,但如果是对受者杀生,欠命还命,理所应当,这样就不会再有杀报了,又有什么不妥的呢?
                        答:你没有见过人在街上斗殴吗,你一棍打过来,我一棍打过去,两人拳脚相加,落在对方身上,几时见过你打我一下,我再还你一下就心平气和住手的呢?冤冤相报,哪有终止的时候,菩萨正是因为对未来世的因缘果报洞若观火,所以遇到怨仇一律不报,就是为了避免生生世世为仇。
                        问:佛说畜类众生多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眷属,这话有根据吗?
                        答:众生从无量劫来就在六道中轮回,若以一劫而论,我们就有无数父母眷属,无量劫的父母眷属那就真是多于恒河沙了,又怎能知道眼前这些**在过去的生生世世中与你不是眷属呢?想到过去世的父母眷属今天沦为**,心中就不忍,如果今天你因认不出他们而加以杀害,或见他们被杀害而不营救,就能忍心吗。
                        问:既然过去世的六亲多,其中堕入**道的也就多,但既然都是六亲,与我就有缘,纵然为**,也未必会死在我手中。
                        答:你不知道六亲也是从怨家对头中来的吗?受了我恩惠的,就要来还我的债;施了恩惠给我的,我就要还债给他。即使至亲骨肉是因过去世的善缘才聚在一起的,也可能因爱得太深而期望过高,要求过严。一旦失望,自然产生意见与不满,以至生了怨怒。这一世稍有怨怒不满,就种下了下一世怨恨的因,到下一世就成了对头。这样就又种下第三世互相仇杀的因,以至恃强凌弱,以大吞小,无所不至。仇怨是由亲而起,人如无亲,就不会生怨,无怨也就无亲,怨不离亲,亲不离怨,因为有亲有怨,人就有了轮回的根本了。因此如来教导我们怨亲平等,不生分别心,就是为了让我们不再无休止地轮回于六道。
                        问:见别人杀生,虽想救护,但力不从心,该怎么办?
                        答:可在一旁默持任何一种神咒或念菩萨名号,或代它们发忏悔心,出世心,这样被杀的众生就能受益。
                      释宴请违俗之疑(四辨)
                        问:招待亲朋好友吃饭,如果只有蔬菜,气氛就不太欢快,要有好酒好肉才算尽了主人的责任。如果为了不杀生而牺牲宴会享乐,这就不符合待客的规矩了。
                        答:如果亲朋好友心地善良,就一定高兴我能戒杀,不会认为餐桌上没有肉就是轻慢客人。如果认为我这样做是待人不礼貌不热情,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贪图口腹之欲的小人,即使是轻慢了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冒着杀生的重罪而去满足别人的口腹之欲,这样的蠢事我是不会做的。
                        问:盛情待客,这是礼节,如果菜肴过于简单,在礼上是讲不过去的。
                        答:待客之礼与其奢侈不如节俭。摆了一大桌菜,鱼山肉海,这也是仁义之人所不愿意的。做人缺少仁义,在礼上也是讲不过去的。
                        问:现在社会风气以奢侈为荣,宴会越来越讲排场、规格,我即使想挽回这一风气也孤掌难鸣,怎么办?
                        答:没有能力挽回风气,难道就不能独善其身,先从自己做起?“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才是大丈夫。如果随波逐流,一味迎合,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什么区别?
                        问:为待客而杀生是不对的,但如果亲朋不期而至,来不及上市场买菜,又怎么办?
                        答:既然戒杀食素,待客的食物平常就应有储备,以免客至而失礼,怕失礼而又杀生,这就是不注意爱护生命了。愿云禅师有一首偈:“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经常宴请宾客的人应将它作为座右铭。
                      释荤血祷神之疑(六疑)
                        问:祈求神灵保佑生子,或求功名富贵,不献上牺牲,又如何能表达自己对神灵的敬意呢?
                        答:天地神明,好生恶杀,你屠宰畜类的子息以求得子,减损畜类寿命以求长寿,牺牲畜类以求名利,不但天理难容,自己良心也应有所不忍。这样做,不但得不到你所求的,还可能适得其反。命中本来有子,说不定反因杀生而绝了后,本可长寿,反因杀生而短命,命中本来有名利,反因杀生而折了福。这还只是今生的报应,更可怕的是因杀生而堕三恶道,与今世结的这些仇家冤冤相报,那就没有出头之日了。因一时顺应世俗人情而将来遭此万劫难出的恶报,真正令人叹惜。
                        问:如果父母重病,求医问药都没有效果,不算卦求神,难道就眼看着父母病死吗?
                        答:如果是人寿已尽,老天也救不了,何况鬼神。你杀生祈祷鬼神,这又增了业债了。如果亲情难舍,又不知是否还有救,可适当地用些蔬菜水果敬献神灵,不要听那些愚昧无知者的话而牺牲猪羊鸡犬的生命。
                        问:如果你家里本来是食素的,用素菜祭鬼神是可以的,但如果自己吃肉,用素菜祭鬼神就不恭敬了。
                        答:当喜鹊吞食一只老鼠腐烂的尸体时,凤凰是决不会与它争夺的。
                        问:享用血肉祭品的鬼神,将来会堕地狱,这是真的吗?
                        答:不但享用血肉祭品的鬼神将来会堕地狱,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福报享尽之后,也还要再受报的。昔日摩耶夫人问地藏菩萨,什么是无间地狱,菩萨回答说,不论男女,或龙或神,或天或鬼,都在此地狱中受报,因此称为无间地狱。(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神的福报尽了,根据业债轮回三恶道,这是理所当然的。
                        问:都是神,有的享用血食,有的不享用血食,这是为什么呢?
                        答:过去世为人正直,因此现世为神。虽然正直,但有的嗔心重,因此今世虽为神而嗜好血食。也有的是因过去世好布施,做善事,因此现世为神,但如果过去世没有接触佛法,不知道三宝,只修世间善法,那么就福多而慧少,必定堕入嗜血食一类。如果原来就深信因果,亲近佛法,并做佛事回向布施,那就慧多于福,也就一定不堕血食类了。
                        问:人的寿命长短,如果鬼神做不了主,祈祷就不会应验。但是世上有些生病的人,百药无效,一去问卜求神,病马上就好了,这就证明人的寿命长短掌握在鬼神手中。人们怎么不纷纷敬奉鬼神呢?
                        答:求鬼神而病愈,这就说明这个病是鬼神引起的。但病好之后享有的寿命,就不是鬼神所给予的了。如果人寿未尽,即使不求鬼神,病也会好;如果人寿已尽,就是求鬼神,病也好不了。病由鬼神而起,不过是那些嗜血食的邪鬼们见机而行,乘机赚些食物罢了。愚昧无知的人却因为一祭鬼神病就好了,便深信这是鬼神的功劳。见祈祷后不久病人死了,又说没有及早求神,以至病死。这种人,我相信他们将来会世世为**。《譬喻经》说,鬼神能知晓人的寿命长短及罪业福报,但鬼神并不能增长也不能减省人的寿命,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但却能令人作恶杀生。鬼神在人身体衰弱,精神萎顿时扰乱人,不过是为了赚取些血食祭祀罢了。
                      释孝亲祭祖之疑(六辨)
                        问:为祀神而杀生,现在知道是不可以的,但为奉养亲人而杀生,看不出有什么罪错。
                        答:这样做罪过更重。为儿女的,应该将善行归于父母,将过错归于自己。现在你不为自己杀生,单单为父母杀生,这就是将罪过归于父母了。譬如国家法律,自己不敢触犯,难道就可让父母去触犯?鬼神在享尽福报后还要堕入轮回,难道你父母的福就享而不尽吗?如果父母不能持素,可供给他们三净肉,或者买熟食也行。如果一定要自己屠宰,就真是用鸩酒为双亲解渴了。
                        问:听了这番话,有人生气地说,杀物奉养父母,天经地义,名正言顺,上天一定不会以杀生之罪加于孝养父母的人。至于被杀的**,谅它们也不可能以细小的怨恨而于未来世进行报复。
                        答:以你一个人的眼光看,应当奉养的不过是父母二人,若以天下人的眼光看,应当受奉养的人就多得数不清了。如果人人都为奉养父母而杀生,就会积骨如山,流血成海,难道这不是罪过?况且杀这样无量的众生,能保证其中就没有过去世的父母眷属吗,杀过去世的眷属奉养今世的父母,就已经是颠倒了,如果杀过去世的父母来供养今世的父母,不更是颠倒吗?如果说,为了奉养父母,上天一定会谅解,请问在这件事情上是单单体谅你一个人的感情,还是对世上所有因孝亲而杀生害命的人都予以谅解呢?看来只有糊里糊涂不去想它了。
                        问:祭祀去世的父母,是儿女的本份,父母在世时不吃素,今天以素食祭礼他们,就不随顺亲情了。
                        答:如果祖先要靠你的祭祀才饱,则一年之中,祭祖不过几次,其余350天,不会饿吗?如果其余350天并不饿,就说明祭祀祖先不过是尽子孙的一点心意罢了,尽心意并不一定要杀生造业。做儿女的,让父母一辈子操心劳累,生前不能尽孝,而死后又以这些虚名虚利,害父母欠下多生业债,这就真不配做儿女了,孝顺的儿女总是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来奉养父母的,在父母过世之后,杀生害命,将众生血肉呈献于父母前,这就太缺乏仁爱之心了。
                        问:子孙设祭,祖先会不会来享用呢?
                        答:先人如果投生鬼道,子孙态度十分诚敬,就会来享用。如果祖先生了天道,在天上享受种种快乐,就不肯来了。如果祖先堕入饿鬼、**、地狱三恶道,因正在受苦,也不能来。如果生在人道,另有亲眷,也不会来享用。子孙虽极为恭敬,不过自己得到孝亲的福报。这是《中阿含经》所说的。
                        问:如果祭祀时祖先不来,是否有别的神灵来享用呢?
                        答:《长阿含经》说,一切人所居住的房舍都有鬼神,没有哪里是空的。《优婆塞戒经》说,如果祭祀的地点靠近树林,树神会来受祭,如靠近江河泉井,江河泉井的神灵会来受祭。
                        问:历史上梁武帝萧衍信佛,祭祀时,用麦面做成牛羊猪的形状作为祭品,这大概是中国人以非血食祭祀的开始。后来梁武帝亡国,就是他祭祝缺乏诚敬的结果。
                        答:梁武帝曾杀皇亲国戚,水淹寿阳城,这都是他的不仁道处。但以麦面作为祭品,是开了好的风气,至今祭祀祖先的人还从中受益。如果没有这个办法,又不知道要牺牲多少生命,耗费多少财物了。武帝因一念慈悲,于无形之中,令天下人消除无数杀业,这功劳不可谓不大。至于武帝后来亡国,这是国运如此。如果说是不用血食的缘故,那么陈与隋都是用牛猪羊来祭祀的,为什么国家亡得那么快呢!可见国家安危并不寄托在祭祀用的牺牲品上。
                        按:梁武帝即位后,断酒禁肉,节俭爱民,即使在暗室中也衣冠整齐,夏天不敢赤膊,执行死刑的那一年必定先斋戒一个月,为判死刑的犯人流泪。不兴兵打仗,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天下为公,是从晋至隋这段时期少有的小康社会。武帝治国49年,享寿86岁,当时还没有哪位国君能比得上。他的子孙在唐代为官,有八人当了宰相。写史书的人因他信奉佛法而有意加以贬低,使他的功劳及长处不为世人所知,这真是太缺乏公正心了。
                      0.0.


                      IP属地:黑龙江16楼2017-10-30 09:46
                      回复
                        释古圣教杀之疑(六辨)
                          问:伏羲氏教人织网,捕鱼打猎,那么伏羲做得不对吗?
                          答:捕鱼网鸟,村夫童子都会,何必伏羲来教呢?大概洪荒之世,鸟兽繁殖,不加以提防,人将无法生存。伏羲教民防御,或未可知。否则,或佃渔之事,兴于伏羲之世,也未可知。如果说他教人杀生,那么渔舟无赖,都是伏羲功臣。而解网放生,反开罪不浅了。
                          问:伏羲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但西伯养老,定母鸡母猪之数,又为什么呢?
                          答:古圣的政治,有的应当继承,有的应当革除。例如,结绳变书契,巢窟变宫室,正是人们希望改变的。从前以后辈为尸,使父兄叩拜趋承于其下,何等颠倒?今只设虚位,何等相安?那么就知道不养鸡猪,是善于体会文王的心意。何况五鸡二猪的说法,不过是说岐周家给户足罢了。“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圣人难道还会去关心鸡猪的数目吗?文王“罔攸兼於庶言庶狱庶慎”,难道连鸟**配繁殖,也一定要去核准数目吗?动物多少不等,是常情,又哪能截然分为五、二呢?以理推断,一定没有这样的事。不然,文王的恩泽施及死人,死人已无知觉,无知觉恩泽尚且施及,有知觉的反要杀害,那么他的见识比小孩都不如了。故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问:孔子戒杀,不过“不纲不射宿”罢了,未曾废除钓和射,现在一并戒除,难道仲尼不足效法吗?
                          答:你知道孔子“钓”和“射”的深层意思吗?作“钓”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不要大肆捕鱼;作“射”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不要大肆打猎。后人说因养与祭而杀生,也太小看圣人了!试问,后世之所以尊敬夫子,是因为他擅长于钓弋吗?还是因为他的道德无以复加呢?若尊重他钩弋,则渔夫猎人,超过孔子的很多。若因他的道德高尚,请问您的道德已能赶上孔子吗?如果道德赶不上孔子,先以钩弋效法孔子,这就好像学颜子,只学他短命,学曾晳,只学他嗜羊枣。戴上头巾摹仿郭氏,改名换姓摹仿蔺氏,仍旧不是郭蔺。学习柳下惠的思想,才可以作鲁国的大丈夫。
                          问:君子以人为贵,以畜为贱,以贵杀贱,理所当然,等而视之,是否太迂腐了?
                          答:圣贤大道都说,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例如,人的手足,虽分贵贱,但不可以手断足。若只以眼前高下为贵,那么灶间奴婢,也知诃骂**,何待君子说贵说贱?
                          问: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在什么地方说过呢?
                          答:没有看过子思的言论吗?子思说尽其性,则能尽人性,尽人性则能尽物性。细细体玩几个“则”字,道理自晓。不然,致中何以天地位,致和何以万物育呢?
                          补充:《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最高峰,天地便各安居其位,万物也依其本性而生长了。)中和就是平等心,有了这种平等心,众生就无差别,天人也就合一了。“尽其性”,就是生起了平等心,平等心生起来了,人的本性就出来了,人的本性出来了,物性就出来了,万物皆备于我,我在万物之中,万物即是一体,这就是如来境界了。参到山穷水尽处,山河大地是如来。
                        释仁民爱物之疑(五辨)
                          问:君子亲亲仁民,仁民爱物,实施起来有一定次序,提倡戒杀放生,不是先从最后做起吗?。
                          答:孟子所言,是亲疏次序,不是先后次序。如果一定要按照此次序去做,那么从小失去父母,而利济苍生,未入仕途,而放生修善的人,反而得罪于您的父亲了!孟子哪里会有这样呆板的言论呢?又何况亲、仁、爱,意义本来是一样的,不宜分之为三。有子以孝弟为仁之本,这就是亲与仁不可分了。孟子说以羊换牛是为仁术,这是仁与爱不可分了。孔子说断树杀兽非孝,是亲与爱又不可分矣。譬如头与腿,虽有高下之分,但它们血脉贯通,相依为命,难道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吗?
                        真正实行仁政,必然先劝人爱物。您以满足百姓口腹为爱人,这是小仁小爱;我以爱心遍及一切生命为爱人,这是大仁大爱。
                          问:儒门戒杀,不过说到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佛教必定要一虫不伤,与墨子兼爱还有什么差别呢?
                          答:墨子在世时,何曾讲过戒杀之说?考证古书,都没有发现。何况他的学术错谬的地方,在薄亲,不在兼爱。若认为兼爱不对,则孔子说泛爱众,孟子说仁者无不爱,那么请问“泛”与“无不”异于“兼”吗?至于摩顶放踵之说,是好仁不好学所致。与从井救人,道理相同。自己虽死却无补于救人,其结果反而会归咎于仁。孟子看到了其中的流弊,所以予以斥责。这些话不可向无智慧人说。
                          补充:墨子的兼爱,西方的博爱,佛家的慈悲,儒家的泛爱,在含义上都差不多。但下手处不同,其效果就完全相反。所以,就“兼爱”这个词的本身并没有错,但如何去实现“兼爱”,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墨子“薄亲”,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怎能再升级为“兼爱”呢?其结果必然是“无父无君”,天下大乱。因此,如果按照墨子的想法去做,社会必然也是倒退,国家永无安宁之日。如此看来,他的“兼爱”就是永远也无法实行的乌托邦理想。
                          佛家和儒家都重视孝亲,佛陀说父母恩重难报,所以早晚功课都有“上报四重恩”。儒家重视“礼”,“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同样也强调孝亲。佛家强调缘分,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而亲人朋友自然是缘分最深的人,不先度他们出苦海,还去度谁呢?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有先后次序的。首先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怎能去管好一个家庭呢?一个家庭都管不好,又怎能治理天下呢?一个国家是由无数家庭组合起来的,家庭不幸福,天下就不会太平。
                          不管是儒家和佛家,其结果都是爱及万物,趋于“天人合一”、“众生同体”的最高境界。所以,孟子不仅认为仁爱应当遍及万物,而且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不管对方怎么对待我,我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奚择哉!於**又何难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经常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横蛮无理,那君子一定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不然,怎么会有这种态度呢?反躬自问以后,我实在是仁,实在有礼,那人的横蛮无理仍然如此,君子一定又反躬自间,我一定不忠。反躬自问以后,我实在忠心耿耿,那种横蛮无理仍然如此,君子就会说:‘这个人不过是狂人罢了,既然这样,那同**有什么区别呢?对于**又该责备什么呢?)
                          问:孟子说人疼爱自己兄长的孩子,与疼爱邻家的孩子,本来是有差别的,而佛氏有平等的说法,因此说佛家与墨家学说相近。
                          答:孟子这段话是从世情来说的,不是从道的本质来说的。没有看过孔子的言论吗?孔子说大道实行,天下为公。因此人们不单单是以自己的亲人为亲,而是以自己之亲推及别人之亲;人们不单单是以自己的儿子为子,而是以自己之子推及别人之子。现在大道已经渐渐隐没,天下划分成为一个个小家庭,各以自己的亲人为亲,各以自己的儿子为子。孔子又说,大道实行,我没有看到,但有志去实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孟子所微言抨击的,正是孔子所慨叹仰慕的,所立志想要实现的。把孔子的言论进一步发挥,那么就如上天无私地覆盖大地,大地无私地厚载万物,日月无私地照耀一切。把孟子的言论进一步发挥,那么疼爱自己兄长的孩子,又不如疼爱自己的孩子了。因此,孔子一念,可扩充,而孟子一念,就不可扩充了。何况名教之所以被破坏,都是因为人人争名夺利,过于自私,并非需要担心此心太公。那么孔子所言,正是我儒救时良药,而孟子所言,不过以水济水罢了!论道者应当以孔子为正。
                          补充:面对人欲横流的世界,孟子也感到大局难以挽回。所以从孟子当时说的那一段话的具体情况来看,他是怕世人被墨子“兼爱”所误导,以至于尊长爱幼的基本礼节都没有了。墨子“薄葬”,人们就不会尊重自己的父母。连父母祖宗都不要了,还谈什么兼爱呢?而孔子的话是从“道”的本质来说的。“天下为公”,名之为大同世界,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孔子的话代表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从《礼记》孔子所感叹的那一段话来看,孔子希望爱心遍及一切众生,一切平等,没有分别,与佛家的大慈大悲又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孟子不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所以孟子的下手处虽是从身边的亲人开始,但最终也是要把爱心洒遍人间和众生。
                        ...
                        ...


                        IP属地:黑龙江17楼2017-10-31 10:47
                        回复
                          释因果差别之疑(七辨)
                            问:护生救生的人得长寿,杀生的人命短,这是定理,但为什么有的人护生戒杀却命短,杀生的人反而命长呢?
                            答:一个人为善或为恶,是一定有报应的,但报有迟早,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这一辈子所做的善事、恶事,有今生就受报的,也有下一世再受报的,还有多生多劫之后受报的。护生戒杀的人短命,这是过去世的业债所决定的,如果他不护生,命一定更短。残忍好杀的人长寿,这是他过去世做了好事的善报,如果今生不是这般好杀,命还会更长。
                            问:某人也曾戒杀放生,诵经持咒,但不见有福报,这是为什么?
                            答:果报有迟早,要看条件是否成熟。条件还没有成熟就求马上有报,就好象刚下了稻种就要收获庄稼,当然不可能。何况是非官司、水火、盗贼、疾病这些人们经常遭遇的祸患,某某人今天统统没有遇到,这就有福了。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他戒杀放生、诵经持咒而在冥冥中获得的福佑呢!
                            问:只有今世作恶今世受报,人才知道畏惧,如果今世作恶后世才报,人们就以为渺茫不可信了。上天为什么不让作恶的人马上受报呢?
                            答:报应的或迟或早,这是自身业力决定的。善人虽今生为善,但过去世作恶所结的果今生已经成熟了,那就只能先受恶报;恶人虽今生为恶,但过去世所作善行之果今生已经成熟,也就会先受善报。这就好比果园里先种桃后栽李,桃已成林,李不过盈尺,虽精心浇灌,也一定先结桃后结李。所以一定要现世报应才肯信因果,这是太愚蠢了。
                            问:某人未修福时一切顺利,行善之后反而事事不如法,这是因为过去世作恶的业报碰巧现前吗?
                            答:如果不是过去世作业的恶报碰巧现前,就是过去为恶,应受重报,因为他现在行善,所以转重报而为轻报。正象判了死刑的囚犯,要到秋冬才执行,刑期虽没有到,但因有得力的贵人相助,改判几十棍棒,执行之后便获释放。
                            问:布施的人将来一定富贵,吝啬贪心的人将来一定贫穷,这是当然之理。但今天乐善好施之人大多贫穷,豪富又多半吝啬,这是为什么呢,
                            答:人处逆境则勤于思考,思考就能增长善心。人处顺境则快乐,快乐多了,自然就忘了善。忘了善就会起恶心,这是自然之理。何况轮回之事,互为因果,贫苦而吝啬,后世更贫苦,有钱而好施舍,后世更有钱,这样贫富就更为悬殊了。《业报差别经》说,如有人经常布施,但布施之后又后悔,来生先富后贫,如有人劝人少布施,但布施之后心中欢喜,来生先贫后富。有人过去虽曾布施,但未遇福田,所施不如法,因此果报微小,随得随尽,但由于有布施的习惯,虽处贫穷仍好布施。有人吝啬,但遇善知识开导,偶然布施一次,因布施得法,种了福田,因此来生富有,但因为并没有布施的习惯,虽然富有却很吝啬。
                            问:杀生的人,使畜类不能保存其子,应得到绝后的果报,渔民杀业最重,为什么偏偏子女多呢?
                            答:世间人的子女,有因福报而来,也有因孽报而来的。渔民为自己的衣食而广造杀业,因业力所感,就有恶眷属来讨债。吃他的,穿他的,使他昼夜辛劳而入不敷出。子女越多,负担越重。你不见猪狗羊这些**,一胎就生一窝,而天仙则永不生育,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其中的道理。
                            问:人生在世,应学古圣先贤,上效忠于国家,下造福于百姓,这样自然能得到富贵。至于因果报应之说,与世道人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答:因果的道理就是圣贤之道。儒书上说,“作善降祥,作恶降殃”,为善为恶是因,降福降祸是果。《易经》说:“吉凶消长”。佛经中说因果。其实讲的是一回事,道理一样,说法不同。末法时代,人心败坏,为非作歹,目无法纪,不顾廉耻,但夜深人静时能息下心来想一想,心中不安,因此不敢再继续为恶的,都是相信点因果,怕来生受报的人。如果说人死如灯灭,为善为恶没有果报,世人就无所顾忌,以为圣人贤人自讨苦吃,而违法乱纪无恶不作的则自以为得计,那么天下人都将效法恶人了。现在的人谈圣谈贤,总以不讲因果为高明独到,这种人与圣贤之道相距不知几千万里了!历史上晋永嘉四年,天竺国佛图澄来到洛阳,见石勒性格残忍喜好杀人,便想感化他。石勒问佛法有什么灵验,佛图澄知石勒不明佛理,只能先以神通令他信服,于是取一钵净水,焚香念咒,钵中长出一朵青莲花,使石勒敬服不已。以后每当石勒要杀人,佛图澄便对他讲因果报应,从刀下救人无数。又有南宋周颙,见明帝杀人用刑非常残忍,又不敢当面劝阻,于是读诵经中因果故事,明帝听了因害怕果报而有所改悔。因果学说就具有这种威慑力量,不用奖赏就能劝化世人,不用惩罚就能使人畏惧。因为相信因果,渐渐走上正道,却还不知因果学说出自何处,不知道这正是佛祖对世人的教诲。
                          0.0.


                          IP属地:黑龙江18楼2017-10-31 10:47
                          回复
                            【劝宰官】
                              (以下说当官不宜杀生)
                              普天之下,富贵贫贱,万有不齐。有的人,高车驷马,威德巍巍;有的人,负贩肩挑,伶仃孤苦;有的人,安富尊荣,金珠满箱;有的人,糟糠不继,哀乞穷途。这中间的贵贱荣辱真是相隔天渊啊!如果不相信佛家报应的说法,前世后世互相抵偿的道理,那么上天对待他的子民,也太不公平了!所以佛经说,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前世种了什么样的因,今世就得什么样的果。好像搞音乐的人,敲钟得钟声,敲磐得磬声。又如管理园圃的人,种桃必得桃,种橘必得橘。因此,就有富贵贫贱的悬殊了。敲得轻的,声音就小;敲得重的,声音就大。种一树,就得一树果;种十树,就得十树果。因此,富贵贫贱的程度就各有不同了。今天有些人年级轻轻就大考高中,享受高官厚禄,前世都是好善不倦,广修福德的人。否则,苍天为什么单单优待当官的人呢?但是,有权有势,顺风疾呼,做好事有力,做坏事也有力。例如参苓虽好,但治病是它,得病也是它。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也。地位高贵,那么日常生活,宾朋宴会,所杀尤广。身到一方,一方水陆众生,就要遭殃。当官一天,无辜物类,就要多杀一天。因此,过去的高官贤达,为保持仁心,处处警戒自己,在哪里上任,就在哪里设放生之河,经常张贴禁屠的告示。发一命令说,宰牛者罚,那么发抖的牛都会从屠店里逃脱;得一命令说,杀狗者罚,那么守门的狗就会在尖刀下活命。围山打猎,干水捕鱼,尤其应当严加禁止。一旦权势已去,即使有善愿也无善力了!普劝当官仁人,速种善缘,乘机作福。迎合上天好生之德,体谅朝廷平易之心。一操政柄,就应当广积阴德,挽救生命。不要无所事事,蹉跎岁月。地位尊贵的,就要晓谕部属禁止屠宰;地位卑下的,就要宣传法令禁止屠杀。如果终身奉仁,一定会名扬万世,名挂仙曹。即使恩泽一时,也可为后代积福。否则,不就是身入宝山,空手而回吗?


                            IP属地:黑龙江19楼2017-10-31 17:36
                            回复
                              【劝宰官】
                                (以下说当官不宜杀生)
                                普天之下,富贵贫贱,万有不齐。有的人,高车驷马,威德巍巍;有的人,负贩肩挑,伶仃孤苦;有的人,安富尊荣,金珠满箱;有的人,糟糠不继,哀乞穷途。这中间的贵贱荣辱真是相隔天渊啊!如果不相信佛家报应的说法,前世后世互相抵偿的道理,那么上天对待他的子民,也太不公平了!所以佛经说,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前世种了什么样的因,今世就得什么样的果。好像搞音乐的人,敲钟得钟声,敲磐得磬声。又如管理园圃的人,种桃必得桃,种橘必得橘。因此,就有富贵贫贱的悬殊了。敲得轻的,声音就小;敲得重的,声音就大。种一树,就得一树果;种十树,就得十树果。因此,富贵贫贱的程度就各有不同了。今天有些人年级轻轻就大考高中,享受高官厚禄,前世都是好善不倦,广修福德的人。否则,苍天为什么单单优待当官的人呢?但是,有权有势,顺风疾呼,做好事有力,做坏事也有力。例如参苓虽好,但治病是它,得病也是它。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也。地位高贵,那么日常生活,宾朋宴会,所杀尤广。身到一方,一方水陆众生,就要遭殃。当官一天,无辜物类,就要多杀一天。因此,过去的高官贤达,为保持仁心,处处警戒自己,在哪里上任,就在哪里设放生之河,经常张贴禁屠的告示。发一命令说,宰牛者罚,那么发抖的牛都会从屠店里逃脱;得一命令说,杀狗者罚,那么守门的狗就会在尖刀下活命。围山打猎,干水捕鱼,尤其应当严加禁止。一旦权势已去,即使有善愿也无善力了!普劝当官仁人,速种善缘,乘机作福。迎合上天好生之德,体谅朝廷平易之心。一操政柄,就应当广积阴德,挽救生命。不要无所事事,蹉跎岁月。地位尊贵的,就要晓谕部属禁止屠宰;地位卑下的,就要宣传法令禁止屠杀。如果终身奉仁,一定会名扬万世,名挂仙曹。即使恩泽一时,也可为后代积福。否则,不就是身入宝山,空手而回吗?
                              刻碑留世
                                (出《旧唐史》)
                                唐颜真卿,字清臣,精通书法,信奉三宝,曾经在湖州慧明禅师那里受戒。乾元三年,肃宗在全国设置放生池。在各地水陆交通要道,共设置八十一所。各地从颜公处请到御制碑文,刻碑留世,永垂不朽。颜公官至尚书右丞,封鲁郡公,成为一代名臣。
                                设立放生池,必须奉命刻碑。一切渔舟网簖,都不能接近,这样才能保持长久。鲁公所请碑文,虽称御制,实际出自公手。自唐至今,已经千多年了,这中间所救无量物命,种无量阴功,都来自鲁公创始的力量啊!
                              鱼哭记感
                                (见《广仁录》)
                                宋诸暨县令潘华,修普贤忏法,禁止捕鱼。后来奉诏补缺,梦见江河中几万鱼都哭泣说:“长者离开,我们就难以免除被烹杀的命运了!”哭声动天,潘华感到惊奇,写了一篇《梦鱼记》,嘱咐后来邑宰。
                                圣人的心难道不就是想要保全物命以尽天年吗?羊猪之类,势所难禁。可兽类中的牛、犬等类,水族中的虾、鳝、鳖、螄等类,没有不可以禁止杀戮的。应当在几天前,先发布命令,凡违背禁杀命令,所卖之物,人人见而夺走,凭所夺之物,送官惩治。外面的过路人,也不允许买违禁之物。如有人买,也任凭路人夺去。一定要赏罚分明,善始善终。长此以往,那么捕杀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死后复生
                                (出《感应篇广疏》)
                                吴郡某司理突然死去,一个晚上后又醒来了,急迫地呼喊家人,赶快请太守及其部属来。太守一到,司理马上跪在地上,说:“我到阴司,乞求饶命,开始冥官不答应,后来说:‘你能够劝千人不吃牛肉吗?’限期三天。因此,今天侥幸再生,如果各位不为我遍劝百姓,我再也没命了!”大家假装答应,过了三天,司理真的又死了。郡守很震惊,召集部属共守此戒,又在交通要道、大庭广众中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共同签名戒食牛肉,获得数千人的签名簿,烧给阴司,过了一会,司理复生,说:“被鬼抓去,冥官发怒,正要责问,忽然黄衣人拿簿到,说是戒食牛肉人的姓名,冥官打开一看,非常高兴地说:‘不但再生,而且延寿七十二岁’”太守与群众都得无量福德,司理享寿百岁。
                                近来为官者,也有人发令禁止杀牛,但措施不得力,所以布告虽然张贴,牛肉依旧满街。屠牛为业,本想得利,没有利益,自然会放下屠刀。应当多派衙役,轮流纠察。一旦捉拿,当即重罚卖主,赏赐衙役。务必使所赏之钱,高于屠户私下贿赂之钱。那么衙役都会乐于为官效力,不会受到他们的欺骗。否则,他们接受屠户的重贿,互相掩饰,为官者怎能知道呢?又怎么去发现呢?
                              禁牛増寿
                                (出《戒牛汇编》)
                                嘉靖间,福建布政胡铎,设宴招待嘉宾。在座尚书公林俊,忽然昏死熟睡,大家都喊不醒,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说:“真奇怪啊!我刚才被喊到阴间,冥官是我的祖辈林聪尚书。他说,今天的阎罗王就是宋朝的范文正公,我是他的部属,因为你从前做县令的时候,没有禁止宰牛,应当减寿一纪,所以特意把你叫来。我辩解说,我担任某县令时,曾经发布了禁宰牛榜,案卷还在。林聪惊愕地说:‘难道检查失误吗?’赶紧命令再查。一会儿,县土神把我发布的禁榜呈复。林聪很高兴,仍旧代替我上报,还寿一纪,命令送我回归。”在座客人都为之震惊,一起发誓不再吃牛肉,林俊过了十二年后果然寿终正寝。
                                贫人盼望富裕,富人盼望富贵,贵人就盼望长寿啊!冥冥之中,因为杀牛一事,当官者为此增寿的,不知有多少?为此减寿的,也不知有多少?可惜阴阳隔绝,我们不能觉悟啊!
                              0.0.


                              IP属地:黑龙江20楼2017-10-31 17: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