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吧 关注:110,800贴子:14,306,646
  • 12回复贴,共1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说真正蕴藉着千古风流的,还得是魏晋文章晚唐诗.
小吓昨天写文,说是去了的话,问吧友可有什么话对她说.
这话可不好答,原来就不该这么想。
陶令的文章,最是冲淡平和不过了,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对于死亡,怎么想的呢?
平淡而豁达.晚年他写了拟挽歌辞三首


1楼2017-10-10 16:59回复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2楼2017-10-10 17:00
    回复
      在诗中,酒出现得非常多,陶也其实是个酿酒的好手
      每日里种田,酿酒,写诗,会友人,他的晚年,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地过了。
      近人有个叫陈翔鹤的,写了一篇文<陶渊明写<挽歌>>,行文也是很平和,不过居然受了批判,那是六十年代的事了,很快,六九年,陈就死了,他是一九零一年出生.


      3楼2017-10-10 17:08
      回复
        在陶的时代,向前推大几十年,看一下刘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是个天天喝酒的主,嗜酒如命,他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


        4楼2017-10-10 17:12
        回复
          其实在不同的年代,对死亡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句话叫做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当活着生不如死的时候,对死亡的想法就不同了,再说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才华最高,死得最早。
          锥子太锐啊,锋芒太露啊,管不住自己那张嘴和那双手


          8楼2017-10-10 17:21
          回复
            阮步兵则佯/狂避世,活得久些。


            11楼2017-10-10 17:26
            回复
              话说这个步//兵很容易想到东/洋的动/作//片,


              12楼2017-10-10 17:27
              回复
                令人不由得想起了我的那些青葱岁月,


                13楼2017-10-10 17:28
                回复
                  无@/马的叫步@/兵,有#/马的叫骑/兵.
                  爱/#步/兵,不喜*骑/兵


                  14楼2017-10-10 17:29
                  回复
                    啊,还好不好愉快的写文玩耍了,写了发不出去,说是广告


                    15楼2017-10-10 17:30
                    回复
                      刘伶跟阮藉是同类人,对于当时的司马氏篡曹,颇有非词.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这三人是一伙的
                      司马昭做掉了嵇康,刘阮两个人就不敢说话了,也不敢写,苦闷啊,那个时节又没爱情动作片可排遣,所以就天天喝酒,喝死算了


                      16楼2017-10-10 17:36
                      回复
                        还是风骨重要啊,骨头太硬了,
                        与新朝合作,就可得官,
                        比如七贤之一的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


                        17楼2017-10-10 17:40
                        回复
                          七饭去


                          19楼2017-10-10 17: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