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当时的外交宣传便是,把中国东北变成对苏战争的桥头堡。
在意识形态领域与苏联对立的美国,对日军侵占中国东北表现出中立立场,“为了不引起日本的恼火,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并“呼吁”中日不要扩大冲突。英国也希望日本的扩张仅限于东北。
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在外部找不到任何依靠。而另一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感到孤独的国家,是被世界各国孤立的苏联。
因此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初,苏联在《真理报》上公开谴责“日本武装占领满洲,践踏中国主权”,并表示“同情中国人民”,立场与英美对比明显。这一表态虽在情理之中,但多少也有点在意料之外。因为三年前,中苏两国刚因“中东路事件”断交。
1932年,国民政府同苏联在日内瓦举行了恢复邦交并签订相应条约的秘密谈判。在谈判之初,国民政府提出两个底线:第一,联苏并非“容共”;第二,必须先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然后讨论复交问题。
日本获悉此事后,派出代表颂冈洋右途径莫斯科与苏联方面会谈,表示愿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国民政府知悉之后当即改变立场,电令颜惠庆“从速办妥复交手续”,于12月12日由中方代表颜惠庆和苏方代表李维诺夫向各国宣布:自即日起,中苏恢复正常的外交与领事关系。以此来避免被日本人捷足先登。
自此之后,国民政府开始制定“联苏外交”,以苏联遏制日本的侵略。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说:“余对于中俄两国重复正规之外交与商务关系极为满意……,深信定能于实现远东和平大有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