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的力量:向全球渗透
以支付清算为例,最明显的莫过于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了。在中国占领了煎饼果子小摊的二维码,现在已经出现了欧美和日本的各大百货商场中。
据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截止今年 9 月,共有 70 个国家超过 8 万零售商签约接入支付宝服务,慕尼黑、东京以及奥克兰等 10 个国际机场宣布支持支付宝支付。上周五,支付宝所属的蚂蚁金服也与 DFS 集团达成合作,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开始支持支付宝服务。
早在2007年,支付宝就进入了香港市场。截止今年7月,香港已有近6000家线下实体店铺开通了支付宝付款,范围涵盖百货、便利店、超市、酒店和主题乐园等场景。随着8月底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的拓展速度将进一步提速。
境外旅游热是支付宝走向海外的催化剂。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5 年共有 1.2 亿中国人出国旅游,消费金额约 2000 亿美元。支付宝通过全力开展中国游客海外消费服务,反向促使海外商家与其合作。
欧洲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中国游客向往之地,伦敦Harrods商场接受了支付宝。蚂蚁金服也与法国的Ingenico Group SA建立了合作关系,其店内支付系统在欧洲商户中间应用普遍。蚂蚁金服也在与First Data Corp。以及VeriFone Systems Inc. (PAY)合作以吸纳更多美国商户。中国游客在使用优步(Uber Technologies Inc。)或在旧金山国际机场(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irport)购物时都可以用支付宝付款。
而在代购大国日本,热衷买买买的中国游客更多。中国游客比较集中的东京、大阪、北海道等城市里95%的门店也都已接入支付宝。目前,中国游客使用支付宝付款的比例已达 30-40%,促销活动期间可以达到 60-70%。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像蚂蚁金服背后有阿里巴巴这么强大的支持,也不是所有产品都像支付宝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16年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除了直接发展海外业务,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资本的方式来增强竞争力。
▼资本运作加快:硅谷背后的中国资本
金融科技的发源地美国硅谷自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众多创业公司被资本市场追逐,尤其是在时下火热的区块链领域。
2016年2月,宜信发起成立了一只总规模为60亿元的“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国内外金融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领域相结合产生的新机会。6月下旬,该基金披露了三项最新投资,分别是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领域——全球采购和供应商互联平台公司Tradeshift和美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公司Circle,以及美国关于互联网保险初创公司World Cover。
2016年7月18日,百度对外宣布,向美国金融科技公司ZestFinance进行数额未明的投资。ZestFinance在去年也获得了京东商城数额未明的投资。迄今为止,ZestFinance已经融资2.72亿美元。
而美国硅谷的一家区块链金融技术公司SnapCard则获得了国内移动金融科技服务集团“玖富”的战略投资。玖富的海外布局,也从香港延伸到了美国硅谷。玖富携手SnapCard,在硅谷共同发展区块链技术,并积极引入中国,加强科技研发,共同开发市场。
蚂蚁金服分别在印度和泰国收购金融服务持牌平台,欲将支付宝模式引进这两个国家。面对陌生的市场,选择本土公司是最保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