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在流泪吧 关注:502贴子:68,076

【僧璨大师】《信心铭》几位法师解读(贴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奥修《信心铭》译文···
·伟大的道·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对那些没有偏好的人来讲,伟大的道并不困难。当爱和恨两者都消失,每一样东西都会变得很清楚、很赤裸。但是如果你对它做出非常小的区别,那么天和地就被分隔得无限远。如果你想要看到真理,那么就不要持有赞成或反封的意见。内在喜欢和不喜欢的冲突是头脑的病。
·道是完美的·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当事情深层的意义不被了解,你就无法达到头脑的平静。道就像广大的天空,它是完美的,在那里不欠缺任何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多余的。事实上,是因为我们选择接受或拒绝,所以我们才看不到事情的本性。既不要生活在外在事物的纠缠里,也不要生活在内在空的感觉里。保持一种安详而不奋斗的心情,那么所有错误的观点就会自动消失。当你试图要以停止活动来达到被动,你的那个努力就充满了你的活动。只要你还停留在两极的某一极里,你就永远无法知道统一的整体。那些不生活在单一的「道」里的人,他们在活动和被动两方面,以及在主张和拒绝两方面都会失败。
0.0.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7-11-12 20:48回复
    ·真理无法被追求·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拒绝事情的真实存在就是错过它们的真实存在;断言事情的空就是再度错过它们的真实存在。你越是去谈论和思考它,你就越远离真理而误入歧途。如果你能够停止谈论、停止思考,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不能够知道的。
    ·回到根部·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回到根部就是找到那个意义,而去追求那个表面的现象就是错过了根源。在内在醒悟的那个片刻,你就超越了外表的现象和空。看起来在空的世界里所发生的改变,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真实的,那只是因为我们的无知。不需要去找寻真理,只要停止去持有意见。不要停留在二分性的状态,要小心避免这种追求。如果有一点点这个和那个、正确和错误,心神就会丧失在混乱之中。虽然所有的二分性都是来自那个「一」,但是你也不能够执着于那个「一」。当头脑不受扰乱地存在于道里面,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冒犯它。当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再冒犯它,它就停止以旧有的方式存在。当没有去分别的思想升起,旧有的头脑就停止存在。
    0.0.


    IP属地:黑龙江6楼2017-11-13 20:00
    回复
      ·「空」的统一·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两同,齐含万像。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当思想的客体消失,思想的主体也就消失了,当思想的主体消失,思想的客体也就消失了。东西之所以成为客体是因为有主体;头脑之所以成为头脑是因为有东西存在。要去了解这两者的相对性和基本的真实存在:「空」的统一。在这个空里,两者是不可分的,而每一个在它本身里面都包含了整个世界。如果你不去分别什么是粗糙,什么是精细,你就不会被引诱到偏见。
      ·努力达到没有目标·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心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沉昏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生活在至高无上的道里既不是容易的,也不是困难的。但是那些视界狭窄的人会觉得害怕而不敢决定,他们越是勿忙求快,他们的进展就越缓慢。执着是不受限定的,即使执着于成道的观念也是误入歧途。让事情自然进行——就不会有来,也不会有去。顺从你自己的本性,凡事合道,那么你就能够很逍遥而没有烦恼。当思想处于枷锁之中,真理就隐藏起来了,这样的话,每一件事都会变得昏昏沉沉而不清楚。一直以繁琐的方式来判断会带来烦恼和厌倦,从分别和区分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如果你想要进入「一的道」,你甚至不要去讨厌感官和概念的世界。事实上,当你完全接受它们,你就成道了。智者努力达到没有目标,而愚者却绑住他自己。达摩(道)、真理、法则只有一个,没有很多个,分别之所以升起是因为无知的人有执着的需要。想用分别的头脑来寻求宇宙的头脑是最大的错误。
      0.0.


      IP属地:黑龙江7楼2017-11-14 20:26
      回复
        ·所有的梦都必须停止·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眠,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宁静和混乱都是来自幻象,对成道来讲,没有所谓喜欢和不喜欢。所有的二分性都是来自无知的推论,它们就好像梦,或空中的花果,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想去抓住它们。得失和对错,这些思想到了最后都必须一次被废除。如果眼睛从来不睡觉,所有的梦都将会自然停止。如果头脑不去分别,那么万事万物就它们的样子存在,都属于同一个本质。了解这「一个本质」的奥秘,就是脱离所有的纠缠。当一切事物都以同等的方式来看,那个无时间性的——我本质就达到了。在这个没有原因的、没有关系的状态下,不可能有比较。
        ·真实信心的生活·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启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卢明自然,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把动看成静,把静看成动,那么动和静两者就都消失了。当这种二分性停止存在,「一」本身也就无法存在,对这个最终的究竟,没有什么法则或描述可以适用。对这个跟道一致的统一头脑来讲,所有自我中心的努力都会停止。怀疑和犹豫都会消失,然后真实信心的生活就成为可能。那么我们就能够免于枷锁,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执着于我们,而我们也不执着于任何东西。一切都变成空的、一切都变得很清楚、一切都变成自明的,不需要头脑的努力。在这种状态下,思想、感觉、和想象都没有用。
        0.0.


        IP属地:黑龙江8楼2017-11-15 20:01
        回复
          ·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在这个「如此」的世界,既没有自己,也没有不是自己。要直接跟这个真实的存在保持和谐,只要在怀疑升起的时候说「不是二」。在这个「不是二」当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分开的,也没有什么东西不被包含。不论在何时何地,成道都是意味着进入这个真理,在这个真理当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伸展或缩减,一念之间就是一万年。
          ·没有昨天、没有明天、也没有今天·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妄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在这里是空,在那里也是空,但那无限的宇宙一直都在你的眼前。无限大,同时无限小;没有差别,因为所有的限定都消失了——疆界也看不到;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形也是一样。不要浪费时间在与这个无关的怀疑和争论之中。一和一切一起存在,一起活动,互相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别。生活在这种达成里就可以免于对不完美的烦恼。生活在这种信心里就是到达非二分之路,因为非二分就是只有一种信任的头脑。言语!道是超越言语的,因为在它里面没有昨天、没有明天、也没有今天。
          0.0.


          IP属地:黑龙江9楼2017-11-16 19:18
          回复
            ···釋達觀《信心銘》解···
            ———信自心佛,心外無佛;是心作佛,念念銘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悟道不難,由心而悟;為何不悟,只在分別。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諸相皆幻,莫取憎愛;如實觀照,自然明瞭。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會與不會,一念之差;成聖成凡,天地之別。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若欲真現,唯除妄心;除妄之法,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妄起分別,違順成病;明真一如,不藥而癒。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不識要旨,如何起修;盲修瞎練,所做徒勞。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本心具足,圓同太虛;不增不減,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只因取捨,分別對待;所以不明,真如本心。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
            心莫攀緣,不執於有;心勿空忍;不執於無。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空有不住,平常心境;此無彼滅,相對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欲止妄念,由動歸靜;若止此心,妄念更動。
            【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止動求靜,唯滯兩邊;生滅打轉,怎知真心。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
            不明真心,如何下手;空有兩處,徒勞失功。
            0.0.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17-11-18 20:27
            回复
              【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遣有之心,有反不去;從空之心,空反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
              多言外求,多慮內思;識心更起,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絕言不攀,絕慮不妄;妄息真現,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
              回歸根本,便得要旨;隨塵而去,則失心宗。
              【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須臾返照,勝前空境。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
              前有後空,轉變之境;空有之相,妄見所起。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不用求真,真心本有;因妄迷真,息見則現。
              【二見不住,慎勿追尋。】
              相對不存,兩邊不住;了知此理,慎勿追尋。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若入二見,是非對待;便起紛然,失其淨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相對知見,一心而起;回歸此心,亦莫執守。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一心不生,諸緣不入;此心清淨,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萬法無咎,何用萬法;已是無心,不執清淨。
              0.0.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17-11-19 20:09
              回复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
                心隨境滅,境逐心沈;心本無生,因境而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境因心有,心能顯境;境本無分,因心而別。
                【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心境兩段,因緣所生;此為不實,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
                緣起性空,一空同兩;性空緣起,齊含萬象。
                【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自性本空,不存知見;無分精粗,豈有偏袒。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
                心量廣大,能包太虛;無易無難,唯嫌揀擇。
                【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小根之人,不信自佛;向外修行,越急越慢。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執法而修,失機自度;心已不正,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萬緣放下,一切自然;心體無住,任运而行。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
                任順本性,合道相應;逍遙自在,自絕煩惱。
                【繫念乖真,昏沉不好。】
                刻意繫念,乖離真心;放任隨去,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
                自然修行,不好勞神;道本平常,何用疏親。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欲取佛乘,一切無礙;心淨不染,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六塵無過,並非罪惡;能悟此理,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三界無物,故智無為;愚人誤有,自縛其心。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妄自分別,貪愛執著。
                【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真心本有,其心本淨;以心找心,豈非大錯。
                0.0.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17-11-20 20:43
                回复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心迷則生,寂靜動亂;悟無好惡,動靜自在。
                  【一切二邊,良有斟酌。】
                  一切對待,皆是二邊;妄心自分,思維斟酌。
                  【夢幻虛華,何勞把捉。】
                  身心世界,夢幻空花;虛妄不實,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得失之心,是非之事;一時放卻,便契大道。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眼若不睡,其人清醒;迷幻不起,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若見諸相,心不分別;萬法實相,本是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
                  歸一真如,體不思議;其心不動,萬緣忘卻。
                  【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萬法齊觀,其性平等;歸復面目,本來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泯除相對,破除分別;更不可以,計度比較。
                  【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若欲止動,無動可止;動止而靜,無靜可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
                  動止相對,既然不成;絕對一名,何有此事。
                  【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究竟之地,窮極之處;真心不存,一切軌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契入真心,一切平等;所作行為,全部俱息。
                  【狐疑盡凈,正信調直。】
                  妄息真現,疑惑盡凈;正信已立,心性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妄執以破,一切不留;心如虛空,無可記憶。
                  【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虛明如鏡,物來自照;不假方便,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真如體性,非思可量;真如妙用,識情難測。
                  0.0.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17-11-21 20:51
                  回复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真如之性,一真法界;無二無別,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
                    要契真如,急於相應;唯言此道,不二法門。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十方法界,不二皆同;森羅萬象,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十方智者,因悟不二;皆入此心,萬流歸宗。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心無時間,非促非延;一念萬年,萬年一念。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心非一物,故無空間;無在不在,十方即是。
                    【極小同大,妄絕境界。】
                    極小微塵,大同世界;妄絕境界,小大無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極大世界,同小微塵;不見邊表,大小無二。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有是緣生,無是本因;無是緣生,有是本因。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
                    修行境界,若不如是;切莫滯守,往前邁進。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由體而用,一即一切;由用歸體,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但能如是,依此而修;何憂何慮,道業不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建立信心,須悟不二;已證不二,真正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證道境界,無以言說;一念頓悟,三心不得。
                    0.0.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17-11-22 21:34
                    回复
                      ···倓虚大师《信心铭》略解···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至道者,理之极也,乃人人之本具,不待作为,故唯嫌拣择,而拣择者,出于憎爱之心,其憎爱者,如晴天之乌云,若求其洞然明白至道,但莫起憎爱之心,微已哉,憎爱之心,若有亳厘之差,岂只千里之殊,则与至道,即有天地之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欲得至道极理现前,切莫存顺逆之心,其违者背于顺,顺者逆于违。违顺在怀,不令自争,乃天然之心病,心为万法之枢,病则群机不行,莫论妙理,虽玄旨亦不得识,徒劳念念,静欲何之。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此指佛法大体,圆满与太虚空相同,无欠无余者,以表无大不充,无微不入,此是一切众生,本来面目,各自如如,何尝造作,由其造作取舍,不住本位,故「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于是有失,而转劝之,切莫逐妄迷真,于有所缘处,再勿住于空忍,得小为足,忍者地位之名,此空者非顽虚空,亦非断灭空,乃指析法真空,及体法真空,顽虚空者,乃凡夫的认识,断灭空者,乃外道认识,析法真空者,乃二乘圣人认识,体法真空者,乃通教的菩萨认识,妙有真空者,乃登地之菩萨认识,真空妙有者,乃诸佛认识,以此多言惟恐以紫乱朱耳,此指勿住空忍者,乃专指声闻缘觉二乘之圣人,得少为足,不再进求究竟佛道者,究竟佛道者何,乃是一种平怀,即观诸法,唯是一种平等为怀,方是泯然无物,自然净尽矣。(古德云,道人一种平怀处,明月青山影在波。)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佛法本自无为,而无不为,则可知知止,而无不止,非止动而后止,故止动归止,而止更发,弥满的动相,以其滞碍于两边,岂知一种,独立法门,不明独立,岂能平等,若一种独立不通,则中道何立,遂失去真谛俗谛两处之功能,以其不知妙有,即是真空,而竟遣有,以为没有,岂不从顽虚,断灭等空,而背于妙有真空,真空妙有者么,以是之多言,多虑,辗转越不相应喽,绝不如,绝言,绝虑,则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无处不通。
                      0.0.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17-11-23 20:18
                      回复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反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纔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沈。】
                        虽然归根得旨,犹须觉照之功,既用觉照之功,亦难免失于宗旨之时,此时须臾续加反照之功,亦胜却前者之析空观体空观之二乘圣人,然前空,亦有间断,转变之时,亦皆由妄见不清,则可知有求,必有能所,能所当体即妄,故曰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即是诸般能所之见,故曰二见不住,慎勿追寻,追寻无尽,皆属是非,所谓开口便错,举念即乖,故曰才有是非,纷然不止,即失本心,凡有名相,必以因由,故曰二由一有,然一亦非可守之始,亦属偏计执也,有执则障,故曰一心不生,而万法即无过咎,然无咎,亦无法,无法亦不生,不生亦不执,不执亦不以为心,能随所有之境灭,境逐能知之心沈。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凡一切法,皆无孤起,唯仗境生,境不自生,由能知之心而起,是乃一切环境,皆由能知之心而生,又能知之心,亦不自生,仗境方生,所谓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故曰「境由能境,」以有能知之心,方成所观之境,又曰,能由境能,以有所观之境,方成能见之心,欲知其两段之由,元是了不可得一空,一空而同两相之能境与境能,一齐同含宇宙森罗万象,而不见有一空之精微,及能境境能之粗相,岂有偏党之分。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大道遍一切处,体宽包一切有,有易,人皆成道,有难,谁成圣贤,大道非小见而可受,以狐疑心不定而难成,若狐疑者学之,非急则迟,岂知非急非迟之道,若执迟急,则不免失之过度,当然必入邪路,若放之于自然,则大道之具体,无来去,亦无住止,以其本是大而无外之体,岂有来去住止呢。
                        0.0.


                        IP属地:黑龙江16楼2017-11-24 20:58
                        回复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沈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吾人本具之天性,必须循性而行之,即合于道,若合于道,任运逍遥,永绝烦恼,若反造作,而特系其念,自乖真常之性,造作成劳,自取昏沈,当然不好,以此不好,妄作劳神,如是之法,皆属有为,以为去尘离垢,故用疏亲,遂成好恶,岂是一乘平等大道,若欲取一乘大道,不可厌恶六尘。此六尘者,乃大乘之妙有真空也,故心经云,无色声香味触法,承五蕴皆空,即指妙有真空者是,若知六尘,是妙有真空,则不恶之,六尘不可厌恶,则还同于本有正觉,乃智者之无为,即愚人之自缚矣。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妄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一切法本无异法之相,是人心妄自生喜爱着,岂可将自心,妄用自爱自着,将此本心,再用本心,岂非大错,迷之则生寂中之乱,悟则不生好恶之心,一切二边,易生障碍,不可忽略,实在要由此斟酌不可疏忽,世事如梦幻,富贵似空华,何可劳苦把捉,贫富得失,人我是非,应当一概即时放下。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人生于世间,如在睡梦中,若睁睡眼,诸梦自除,常心自守,若不变异,自然万法一如,一如之体了不可得,即谓之玄,了不可得,兀而不动,忘一切缘,万法皆作一齐之观照,而归复自己。则无所不然,泯尽其所以,至此境界,无方可比,欲想止动,根本无动处,诸动已止,再无所止。
                          0.0.


                          IP属地:黑龙江17楼2017-11-25 20:40
                          回复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两一既不成,独一何所是,究竟穷到极点,轨则无所用,故不存之,诸法皆契一心。已经超伦绝待,乃天然之平等何尝造作,故所作俱息,而狐疑无所起处,而自然净尽,正信一生,念念自然调直,一切曲折不留,当然无可记忆,只落得个虚灵明朗自照,不劳再用心力了。
                            【非思量处,情识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延促,一念万年。】
                            此一段文,承上截文,「虚明自照不劳心力」而来,故解释之,云何能虚灵自照,乃非思想度量所能明,更用情识亦难测,须知一切法,非如不真,欲真在如,故曰真如。诸佛十方法界,同是一个真如,所谓真如法界,无自他之名相,乃超伦绝待之义也。如何要与此相应,乃无第二之法,唯是开言即不二,不但不二,亦非是一,然不二法门,自古至今,无不包容,乃十方有智之者,皆入此不二为宗,(宗者尊贵之称)此宗非延长,非促短,一念之短,即是万年之长。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亡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此,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此虚明自照之功,乃无在无不在,识者即在目前,以极小,而同极大,则境亡而界绝,以何分别大小,以其极大,而同极小,不能见其边界,有所表明,以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作如是观,当然必不须守,何则,一即是一切,何可守一,一切即一,何守一切,但能如是解之,何虑其诸法,不已俱举,于是信心,不作二想,不二当体,即是信心,言语道断,三心了不可得,过去心已去,未来心未到,现在心不住,此作铁证,你还想什么呢。
                            0.0.


                            IP属地:黑龙江18楼2017-11-26 20:52
                            回复
                              ···耕云先生《信心铭》直解···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什么叫‘至道’?就是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水有源,木有本,所谓‘至’就是到达,‘道’就是践行的轨则,也就是法的极致、理的极则。通俗地说,至道就是真理,而真理是普遍的,因此真理是一切,一切不外真理。庄子说‘道在屎尿。’他强调‘道’是无所不在的。既然无所不在,何必去挑挑拣拣、取舍寻觅呢?根本就一切现成,放下即是嘛!怕就怕你妄加拣择。什么叫拣择?简单地说,就是妄想分别。倘能随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岂非一切现成?所以说‘但莫憎爱’,就‘洞然明白’了。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对于空,有人把它解释成虚无或断灭,实际上它是无尽藏,是存在的共相和实相,是象征著无量、无限的大有。它具备了向上发展,向前创进的无限可能,怎能说空就是没有?这就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的一个例子。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什么叫做‘现前’?就是说要想让真理展现在你的面前,就不可以有所选择,有所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元旨 徒劳念静】
                                内心如夹缠著两种概念,就会因矛盾而破坏了内心的统一、安祥,呈现出心智的分裂,这就是心病。
                                什么叫‘元旨’?‘元’是指最初的,‘旨’是宗旨、法则。最初的真理是原来如此的法尔。如果不了解原来如此、原本现成的真理,一个劲儿坐在那里静心息虑,并不是破除烦恼的根本之途。何以故?昧却正因,不明根本故。
                                【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是什么东西‘圆同太虚’?是当人原本的心,原本是圆满无缺,无欠无余,至真、至善、至美的;就像心经所讲‘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只是因为你横生分别取舍,自障法眼,才背觉合尘破坏了原本圆满的心态。所谓‘如’就是吻合、相应的意思,因为你有了取舍,生起边见,于是便情生智隔,与法不相应了。
                                【莫逐有缘 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
                                ‘有缘’与‘空忍’是相对的。所谓‘有缘’,是指有可攀缘。人们最易追逐、攀缘的不外声、色、名、利、得失、情欲……这些都是有缘可攀的。‘勿住空忍’是说也用不著强自压抑著,使心念不生,这跟解脱道是不相应的。
                                六祖说‘直心是道场’,但能平等说一切法,不生高下、取舍、爱憎之见,便是‘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了。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想念行为,由明心见性而存心养性,做到瞬有存、息有养,倘若强自压抑,使心念不起就成了自缚了。只要能保持一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心怀,一切二边、取舍、追逐、攀缘所派生的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0.0.


                              IP属地:黑龙江19楼2017-11-27 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