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10日15:54 新世纪周刊
收音机是人们最初接触邓丽君歌曲的途径,人们对着收音机边听边想象着歌声背后的美丽容颜
邓丽君刚刚在大陆流传开来的时候, 广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播作用。很多人是从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她轻柔的声音,人们从同一台收音机里听到了完全不同的声音,和以前那些听惯了的铿锵有力的豪迈歌曲相比,邓丽君的歌曲让人们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得到了疏解。
电影《甜蜜蜜》里有一组镜头,表现的是李翘和黎小军搭伙在香港街头卖邓丽君磁带的场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真实世界里,回国探亲的华侨、出海远航的海员从类似于李翘和黎小军摆出的摊位上买到了邓丽君的磁带,稍回来给亲朋好友。人们用当时算是奢侈品的砖头录音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靡靡之音”。那些家境没那么宽裕、买不起砖头录音机的,就用家家都有的收音机听邓丽君。
那年月听着邓丽君的歌曲长大的人们,谁没有过从效果很差的广播里仔细品味她柔美歌声的经历呢?收音机曾经一度是他们最初接触邓丽君歌曲的最简单的方式,人们对着收音机一边听一边学唱,一边想象着歌声背后这个歌手的美丽容颜。
澳洲电台:让邓丽君传遍中国
现在供职于BBC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的王恩禧是早年邓丽君歌曲在大陆传播开来的关键人物,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通过广播节目为大陆听众介绍邓丽君的歌声,还曾先后4次采访邓丽君,其中两次是面对面,两次是电话连线。那是2 0多年前的事情,从台湾到墨尔本工作的王恩禧在澳洲广播电台(简称“澳广”)中文部创办并主持《您喜爱的歌》节目,在这个以点歌为主的节目里,邓丽君的很多歌曲一度成为点播率最高的曲目。
1981年秋天,越来越多的听众来信希望邓丽君能走进《您喜爱的歌》节目,王恩禧利用回台湾的机会采访了邓丽君。那天,邓丽君正在台湾电视公司录制节目,在导播室里,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目睹了她独具的“大牌”风范,只有邓丽君如此敬业,在导演已经喊OK的情况下,自己还不满意,要求导演重来;也只有邓丽君可以做到让导演立即调动各环节不计成本重录一次又一次,毕竟,现场所需的干冰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材料。
回忆初见邓丽君的情形,王恩禧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我被安排在‘台视’录制现场进行采访工作,由于现场较为混乱,效果不理想。邓丽君爽快答应了第二天到录音室再次采访的要求。她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子,平易近人,非常亲切,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还耐心为大陆听众签名留念。”
这次采访在“澳广”播出后,一下子收到了10万多封听众来信,只好用卡车运输,来信基本全部来自大陆,大都是表达对邓丽君歌曲的衷爱并索取签名照片。由于来信太多,以至于王恩禧和他的同事们在节目里不得不恳请听众暂时不要来信了,因为当时‘澳广’每处理一封大陆来信需要1澳元的投入。即便如此,这样的火爆还是持续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些来信中,有一位河南农村的听众幸运得到了签名照片,之后他写信给王恩禧,说他收到照片之后,全村人都来他家一睹邓丽君的芳容,让全家人骄傲了很长时间。
随后而来的1981年春节除夕夜,王恩禧透过电话与邓丽君连线,向大陆听众拜年。1983年,邓丽君的歌曲已经在大陆家喻户晓,趁邓丽君在美国巡回演出期间,王恩禧再次在节目中与她连线,报道演出的盛况。
这几次采访的影响超出了王恩禧的想象。最近几年,他多次到大陆电台做客访问,曾在大连、昆明、乌鲁木齐等地遇到许多电台同行向他描述透过“澳广”从收音机里听邓丽君歌曲的情形,也有一些铁杆邓丽君迷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用卡式录音机录下来的这些节目的录音。王恩禧清楚记得他的同事们在上世纪80年代到大陆旅游遇到的趣事,由于当时大陆的交通不够便利,一旦遇到车票、机票紧俏的情形,只要拿出随身携带的邓丽君签名照片,便可以顺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