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河艺术馆吧 关注:8贴子:245
  • 2回复贴,共1

转帖【收音机时代的邓丽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12-17 19:49回复

    2006年04月10日15:54 新世纪周刊
      收音机是人们最初接触邓丽君歌曲的途径,人们对着收音机边听边想象着歌声背后的美丽容颜
      邓丽君刚刚在大陆流传开来的时候, 广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播作用。很多人是从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她轻柔的声音,人们从同一台收音机里听到了完全不同的声音,和以前那些听惯了的铿锵有力的豪迈歌曲相比,邓丽君的歌曲让人们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得到了疏解。
      电影《甜蜜蜜》里有一组镜头,表现的是李翘和黎小军搭伙在香港街头卖邓丽君磁带的场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真实世界里,回国探亲的华侨、出海远航的海员从类似于李翘和黎小军摆出的摊位上买到了邓丽君的磁带,稍回来给亲朋好友。人们用当时算是奢侈品的砖头录音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靡靡之音”。那些家境没那么宽裕、买不起砖头录音机的,就用家家都有的收音机听邓丽君。
      那年月听着邓丽君的歌曲长大的人们,谁没有过从效果很差的广播里仔细品味她柔美歌声的经历呢?收音机曾经一度是他们最初接触邓丽君歌曲的最简单的方式,人们对着收音机一边听一边学唱,一边想象着歌声背后这个歌手的美丽容颜。
      澳洲电台:让邓丽君传遍中国
      现在供职于BBC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的王恩禧是早年邓丽君歌曲在大陆传播开来的关键人物,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通过广播节目为大陆听众介绍邓丽君的歌声,还曾先后4次采访邓丽君,其中两次是面对面,两次是电话连线。那是2 0多年前的事情,从台湾到墨尔本工作的王恩禧在澳洲广播电台(简称“澳广”)中文部创办并主持《您喜爱的歌》节目,在这个以点歌为主的节目里,邓丽君的很多歌曲一度成为点播率最高的曲目。
      1981年秋天,越来越多的听众来信希望邓丽君能走进《您喜爱的歌》节目,王恩禧利用回台湾的机会采访了邓丽君。那天,邓丽君正在台湾电视公司录制节目,在导播室里,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目睹了她独具的“大牌”风范,只有邓丽君如此敬业,在导演已经喊OK的情况下,自己还不满意,要求导演重来;也只有邓丽君可以做到让导演立即调动各环节不计成本重录一次又一次,毕竟,现场所需的干冰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材料。
      回忆初见邓丽君的情形,王恩禧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我被安排在‘台视’录制现场进行采访工作,由于现场较为混乱,效果不理想。邓丽君爽快答应了第二天到录音室再次采访的要求。她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子,平易近人,非常亲切,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还耐心为大陆听众签名留念。”
      这次采访在“澳广”播出后,一下子收到了10万多封听众来信,只好用卡车运输,来信基本全部来自大陆,大都是表达对邓丽君歌曲的衷爱并索取签名照片。由于来信太多,以至于王恩禧和他的同事们在节目里不得不恳请听众暂时不要来信了,因为当时‘澳广’每处理一封大陆来信需要1澳元的投入。即便如此,这样的火爆还是持续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些来信中,有一位河南农村的听众幸运得到了签名照片,之后他写信给王恩禧,说他收到照片之后,全村人都来他家一睹邓丽君的芳容,让全家人骄傲了很长时间。
      随后而来的1981年春节除夕夜,王恩禧透过电话与邓丽君连线,向大陆听众拜年。1983年,邓丽君的歌曲已经在大陆家喻户晓,趁邓丽君在美国巡回演出期间,王恩禧再次在节目中与她连线,报道演出的盛况。
      这几次采访的影响超出了王恩禧的想象。最近几年,他多次到大陆电台做客访问,曾在大连、昆明、乌鲁木齐等地遇到许多电台同行向他描述透过“澳广”从收音机里听邓丽君歌曲的情形,也有一些铁杆邓丽君迷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用卡式录音机录下来的这些节目的录音。王恩禧清楚记得他的同事们在上世纪80年代到大陆旅游遇到的趣事,由于当时大陆的交通不够便利,一旦遇到车票、机票紧俏的情形,只要拿出随身携带的邓丽君签名照片,便可以顺利解决问题。


    2楼2017-12-17 19:51
    回复
      这是邓丽君的歌声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带来的,是非常别致的体现方式,也是我们通过广播节目传播邓丽君歌曲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王恩禧说。
        1995年5月9日,王恩禧从“澳广”下班回家,接到了台里的紧急电话,说是邓丽君去世了,让他立即回电台直播。王恩禧想起1981年秋天第一次采访邓丽君时曾看到她因为哮喘往喉部喷药,没想到二十几年后正是哮喘让这位天才般的巨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一直以来,王恩禧身处收音机的另一端,广播人的独特身份让他亲眼目睹了邓丽君在大陆通过小小的收音机流传开来的全过程。他认为,中国大陆从清一色的样板戏过渡到丰富多元的听觉选择的过程中,邓丽君担当了非常独特的关键角色,没有哪个华人歌手在那个转折点上对中国人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她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特殊意义在于,让人们首先从收音机里找到了听歌的乐趣,抛开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找回了音乐本该有的功能。
        台湾电台:打开两岸沟通渠道
        与“澳广”一样,台湾电台对邓丽君歌曲在大陆的广为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吴瑞文在大陆拥有广泛的收听群体,他主持的《你我好时光》也曾多次为听众介绍邓丽君的歌曲。他认为邓丽君透过电波在大陆的传播几乎就是这些年海峡两岸逐渐沟通、互相了解的最佳见证。
        1979年开始,台湾电台开辟对大陆听众广播的《邓丽君时间》节目,这个节目每周播出6次,每次25分钟,一直持续到1995年邓丽君去世才停止播出。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播出方式有着当年特有的政治意味。吴瑞文说,《邓丽君时间》节目当年一直由台湾有关部门掌控,尽管这个节目只是介绍邓丽君的歌曲而已,但辗转而来的大陆听众来信必须由他们先行处理,之后才可以转到主持人手中。
        那段时期,海峡两岸尚处于对峙阶段,邓丽君歌曲在广播节目里的传播不免蒙上了政治的阴影。但吴瑞文认为,邓丽君歌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她跨越了意识形态的阻隔,用音乐最先打开了两岸沟通的独特渠道。
        吴瑞文现任台北一家电台的节目部总编导,近年来多次跨海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大陆广播媒体合作。他认为,邓丽君在台湾电台的传播历程让我们意识到,没有目的的传播是最好的传播。海峡两岸需要的是更多的沟通和了解,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环,只有交流才能产生激荡。吴瑞文说:“毫无疑问,邓丽君是海峡两岸‘从敌对到沟通再到了解’嬗变历程中最早的、也是作用最大的润滑剂。”
        过去20多年,邓丽君的歌曲在大陆广播天空中走过了峰回路转的历程,从最初一味的禁止到后来的逐渐松动,从早期的强调政治立场到后来逐渐还原其音乐本意,里面也浓缩了这些年广播传媒观念的不断进步。邓丽君去世时,大陆多家电台及时报道了这条消息,很多电台纷纷推出了纪念邓丽君的特别节目。
        20多年过去了,古老的收音机已经成为古董,但是,一旦提起邓丽君,人们还总是第一时间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段日子,大家纷纷把耳朵贴近收音机,里面传出的邓丽君的歌声让中国人听出了自己命运的改变,听出了新生活的滋味。
      作者:平客


      3楼2017-12-17 1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