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60,019贴子:12,122,740
  • 13回复贴,共1

三国名将详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祖籍荆州南阳郡。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少年有力,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建安九年(204)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建安十年(205)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折冲(常胜)将军。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吴折冲将军、西陵太守。少有气力,好游侠。曾聚合一伙轻薄少年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后读诸子,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欲投江东但为黄祖留于夏口。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但仍不获重用,得苏飞之助得入江东。为周瑜和吕蒙所荐得以获孙权接见,其对答令孙权赞赏,受重用。后从攻曹仁于南郡,随镇益阳拒关羽,从攻皖城获朱光,于合肥奋战保孙权等战立功。濡须时更以百人袭曹营,事后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夷陵之战前病死,其军为潘璋所并。 
  孙权:“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韦曜:“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 
  陈寿:“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陆机:“……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 
  《旧五代史 卷五十三 李存孝传》:“(李)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 



1楼2009-03-08 18:33回复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汉族。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配偶:小乔 
      连襟:孙策 
      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 
      周瑜墓 周瑜墓 
      位于安徽庐江县城东1公里处。墓为圆顶,高2米,封以灰色麻布纹大汉砖,墓门朝东,墓周松竹环绕,墓前有明刻“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块。为明正统七年(1442年)立。墓前有清代立《汉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铭》。 
    [编辑本段]简明传记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编辑本段]演义形象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1、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5、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5楼2009-03-08 18:43
    回复
      身未升腾思退步, 
        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 
        星落秋风五丈原。 
        ——《三国演义》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个人资料 
        体态:身长八尺(约1.83米),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出自陈寿《上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附内容) 
        官职:丞相 领司隶校尉 益州牧 录尚书事 假节 
        爵位:武乡侯 
        祖上:诸葛丰(汉朝司隶校尉) 
        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配偶:黄月英 
        兄弟:诸葛瑾(兄) 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 诸葛乔(养子,实乃长兄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诸葛显(攀子) 
        躬耕南阳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楼2009-03-08 18:44
      回复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
          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三国演义》 
          吕布[1](?—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五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
        姓名:吕布 
          字 奉先 吕布
          终属 吕布 
          籍贯 [并州]五原郡九原 今蒙古包头 
          父亲 未知
          民族 汉
          义父 董卓 丁原(演义内容)
          容貌 身高一丈,气宇轩昂
          官职 东汉左将军、领徐州牧
          爵位 侯爵—温侯
          配偶 严氏 曹氏 貂蝉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董卓 丁原 王允 张辽 高顺 陈宫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丁原 董卓 吕布 
          曾依附势力 袁绍 刘备
          绰号:飞将
          兵器:方天画戟
          坐骑:赤兔马(有谚: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吕布简明历史传记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荆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怒,与司徒王允计杀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缺智谋,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
          简明演义传记
          吕布是骁勇善战的汉末诸侯,先后跟随丁原、董卓作战,并最终杀死了丁原和董卓。成为独立势力后,吕布与曹操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不敌曹操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吕布虽然勇猛,但是少有计策,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在演义中,吕布是三国中少有的一流武将,曾在虎牢关大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联手,大败而归,曾一人独斗曹操军六员大将,速败。著名的美女歌妓貂蝉上演连环计后,成为吕布的妾室。 
          吕布虽勇猛但政治经验比起刘备、曹操等人却少得可怜,而且他目光短浅,不具备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雄心壮志。


        7楼2009-03-08 18:58
        回复
          吕布的图片有点小。现在补发一张!
          其实我是故意让他小的,因为我不太喜欢他,第一吕布是三姓家奴,背信弃义。第二吕布有勇无谋,贪财好色。下面另外附加赤兔马的图片一张,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我看只不过是顺嘴才这样说的吧,因为赤兔不止老吕骑过,曹操灭吕布后为了笼络关羽,不就把赤兔送给了关羽吗,但是人中关羽,马中赤兔不顺嘴罢了。


          8楼2009-03-08 19:08
          回复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9楼2009-03-08 19:14
            回复
              魏延 - 个人档案
                蜀汉名将[1],字文长。初随刘备作战,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之计”,但没被采纳。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这个“叛逆”不是古代意义上的谋反,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小孩子挺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回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冤枉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说魏延谋反,则实在是冤枉,实际上魏延只是有争上位的意思,想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担任起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事事务(他确实有这个能力)。然而并不能因此就说魏延本人没有过失。 魏延败给了杨仪,很大程度上就是杨仪遵奉了诸葛亮的临终遗令——撤兵,而魏延却违背了它。魏延因为私人恩怨就率部攻击共同仕任于蜀国的杨仪(率先动手打自己人),而且还烧毁重要的栈道、并且还是在诸葛亮刚死不久的敏感时期、又是在大军撤退重要的时刻违背“断后”的命令(有被敌人从背后掩杀的风险),而且魏延平时又得罪过很多人、又时常发牢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比如说诸葛亮胆小,说自己多么多么怀才不遇)、在诸葛亮死后又很不谦虚的说什么“丞相死了不是还有我呢么?” …… 做了太多的瓜田李下、授人以柄的事。这些责任都在魏延自身。 可以说,虽然才华和所受的冤屈很令人惋惜和同情,但魏延的EQ(情商)的确很低,不能把责任归为诸葛亮排挤魏延,诸葛亮最多也就是和魏延不甚亲近而已。
                官至: 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 凉州刺史 汉中太守 前军师
                赐予假节(尚方宝剑)
                相貌:面如重枣,目若朗星
                性格:骄矜高傲、忠诚、思想开放(就当时而言有些过分)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 杨仪 马岱 王双 
                曾效力过的势力: 刘表 韩玄 蜀汉 
                子:魏容、魏昌
              [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魏延(电视剧中的形象 扮演者:王心海)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于杨仪,魏延因持功心有不甘而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史书上的魏延开始只是刘备帐下的一个“私兵”就是卫兵而已,后来因战功提升为牙门将军,简称”牙将“这是最低一等的将军其实就是一个在门口站岗的,地位比偏副将还低,就是在这样一个位置上魏延突然被提升为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而且还是抢了本来要给张飞的缺,一个站门的牙将突然走进大帐坐上主将的位置上,不要说关羽张飞了就是平时一起站岗的小兵会服从吗?所以任何常规的推测都已经不能说明了,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有超出五虎将的过人本领,才会让刘备看中和一向骄傲五虎将无话可说 
                到了诸葛亮时代魏延是行军司马(司马的意思是负责指挥骑兵,而骑兵又是古代战争的主力部队,所以司马就是司令) 是蜀军实际上的总司令,又是相当于总参谋长的前军师,蜀国此时的军师是魏延而不是诸葛亮, 所谓军师必须有足够的智慧要超出主帅,诸葛亮自吹是管仲乐毅,当然对军师一职格外重视不会轻易给人,说明魏延不只武力,在智力上也已经让诸葛亮折服,自认在军事方面远远不如 
                每次蜀军出兵总是魏延为前军先锋,退兵由他断后,有一些胜利过去都认为是诸葛亮事先设计好的,魏延执行而已,现在因为研究的深入才知道其实大部分都是魏延的计谋。可以说魏延才是蜀国北伐的真正指挥者,可惜他无权决定行军路线,也不能干预诸葛亮制定的一次又一次失败战略,他只能尽全力在战场上争取最好的结果,无愧于三国最强军团长的称号 ,刘禅在嘉奖魏延的诏书里写的很清楚,留下了一段珍贵史料,根本就没提到和那位诸葛大仙有什么关系“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 
                魏延最后的官位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持节领凉州牧,从爵位上说已经超过诸葛亮的武乡侯为蜀国最高(南郑是汉中首府武乡只是一个乡镇)最可笑的此时诸葛亮因为街亭失败自贬为右将军军职也不够,而且魏延也持节可以说诸葛亮已经没资格再指挥人家,刘禅只要还有一点主见就应该果断拿下诸葛亮的兵权,诏书只要加一句让魏延“持节都汉中陇右诸军事”就可以,诸葛亮要是真心为了蜀国好也应该有点自知之明主动让位,不放心你可以当军师,或者老实回成都去管理内政当好自己的丞相,那里才是最发挥他才干的地方 
                书上说魏延“身高九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羽”,两个人脾气也一样,应该一见如故关系很好,都是傲上而不欺下善待士卒藐视文官,魏延更甚连大部分武将他也看不起,这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致命缺点。 
              没找到好图片,不是太花哨就是不好看,这张还好点,凑合一下吧。


              10楼2009-03-08 19:19
              回复
                谢谢提醒,怎么把太史慈给忘了,下面补上,另外有的说不喜欢真三国的图片,但是除了真三国的漂亮些,别的都不好看,我不想丑化我们的三国英雄,所以只好。。。。。。
                人物简介
                  太史慈[1](166-207)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汉族。东汉末年江东军团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身长:七尺七寸(约合现今1.76米)
                  模样:美须髯 ,猿臂善射。
                  子:太史亨(也写作太史享)
                  曾效力过的势力:刘繇、吴
                历史传记
                  吴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李洪涛饰)建昌都尉。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因坏章,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乃突围求救于刘备,解围。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繇轻慈,不用之。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以礼降。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刘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慈猿臂善射,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赞慈诗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20楼2009-03-16 18:00
                回复
                  夏侯渊
                  个人资料
                    字:妙才
                    时间:?—219
                    籍贯: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1]官职:征西将军
                    谥号:愍侯
                    配偶:武帝内妹 
                    子: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惠、夏侯和
                    曹魏名将。字妙才,夏侯敦族弟,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亲生儿子。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随曹操而起,并常年转战各地,克昌豨,剿雷绪,攻马超、逐韩遂,灭宋建,平诸羌,当时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战功极多。封为博昌亭侯,征西将军,假节。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倾全国之军攻打汉中,次年于定军山为蜀将黄忠突袭,战死。
                  简明历史传记
                  夏侯渊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编辑本段]简明演义传记
                  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操同族兄弟,在曹操起兵时率众来投,从此随曹操南征北战。夏侯渊性格刚烈,十分勇敢,作战总是冲锋在前,先后参加官渡、赤壁、平马超、灭张鲁等战,战功卓著。后来,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军交战,在定军山中蜀将法正之谋,为蜀将黄忠突袭斩杀


                  21楼2009-03-16 22:09
                  回复
                    这两天我们这边网速不好所以没有更新,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23楼2009-03-23 19:57
                    回复
                      颜良三国群英传5中的颜良  简明历史传记 
                        颜良(?~200年)堂阳(今邢台市新河县)闫仙庄人,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下名将,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次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颜良是中国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 
                        200年,袁绍遣颜良将郭图、淳于琼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
                        夏四月,曹操北救刘延,荀攸对曹操说:“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引兵向西佯攻延津,袁绍听说曹操要渡河,分兵西应,曹操则引军东取白马,距颜良十余里,颜良才发现曹军,大惊,匆忙迎战。曹操遣张辽、关羽为先锋,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参考资料《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关羽传》《资治通鉴》) 
                        历史年表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颜良与郭图、淳于琼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自为后援,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使张辽、关羽先登,颜良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历史评价 
                        ◆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三国志·袁绍传》)
                        ◆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三国志·荀彧传》)
                        ◆荀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荀彧传》) 
                        简明演义传记 
                        颜良未参加关东联军,使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耿武欲行刺,颜良斩之。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曹袁交兵,颜良统十万精兵为前部,进攻白马,连斩宋宪、魏续,二十合败徐晃,曹军诸将栗然。关羽出战,颜良方欲问时,因赤兔马快,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而死。


                      26楼2009-03-23 20:41
                      回复
                        不是没了,是我发了之后显示审核,或者说我发的 是广告贴,这里面的 毛病在那,谁能告诉我。。谢谢。。


                        30楼2009-03-26 15:27
                        回复
                          想找好图片,可惜没找到帅点的,自己又不会做,所以只好拿小日本的东西借用一下,请大家体谅。


                          33楼2009-04-03 18:16
                          回复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容貌:身高八尺,姿颜雄伟   官职:牙门将军、偏将军、留营司马、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   爵位:永昌亭侯   谥号:顺平侯   子女:赵统(长子)、赵广(次子)   曾效力过的势力:公孙瓒、蜀汉
                            初平二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    张大可《三国史》赵云画像“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感动之余,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密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并不知道此事。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随他至荆州。
                             建安七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他担任军正。赵云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免除结党营私之嫌,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   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 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虽未谱金兰 前生信有缘 忠勇付汉室 情义比桃园   匹马单枪出重围 英风锐气敌胆寒   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   子龙 子龙 世无双 五虎上将威名传   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赞赵云诗   司马温公(应为司马光)有长阪词:   当阳草,当阳草,点点斑斑如血扫。   借问当时何事因?子龙一战征旗倒。   曹公军将魂魄飞,杀入重围保家小。   至今此血尚犹存,不见英雄空懊恼。   林汉泉古风:   当年玄德走江陵,路次当阳少甲兵,   忽被曹瞒驱铁骑,军民胆落尽逃生。   赵云独仗英雄气,舍命浑如落叶轻,   枪搅垓心蛇动荡,马冲阵势虎飞腾;   怀中抱定西川主,紫雾红光射眼明。   斩将夺旗世罕比,擎天保驾功业成。   我来少憩长阪下,斑斑莎草血犹腥。   子龙子龙在何处?仰天长叹三两声。   全忠全义真堪羡,永远标题翰墨青。
                            


                            45楼2011-07-28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