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孙卫东口腔吧 关注:10贴子:77
  • 0回复贴,共1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孙卫东口腔医院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年来,由于口腔医学的高速发展,口腔医学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应用,广大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的高质量要求,使人们对口腔科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及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日益关注,成为关注焦点,引起了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和重视。在口腔治疗中,由于各种医疗器械与患者的唾液、血液直接接触并刺破口腔组织,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通过沾有病人血液、唾液的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污染的手传播而造成医院感染。因此,如何防止血源性和非血源性传染病的医源性传播,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口腔医学和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的一大课题。

口腔科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1.1 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未建立或虽有制度却不能很好地落实,致使口腔门诊工作人员的诊疗操作、个人防护、环境的清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清洗、灭菌程序等常规工作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因此,缺乏口腔科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或未认真落实和执行各项制度是造成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1.2 口腔器械及材料污染 口腔科设备、器械结构复杂,污染后不易彻底清洁,如:牙钻、手机、口腔种植体、印模材料、颌蜡、修复体及各种正畸矫治器等,使用前如不严格消毒、灭菌,易导致医源性感染。此外,手机供水系统和吸唾器治疗时会将含有病人口腔细菌的污染水回吸到手机内部,并附着于管壁上形成生物膜,当其他人再行治疗时导致病原微生物传播。此外,口腔门诊多无独立的清洗消毒室,污染的口腔器械不能彻底清洗和消毒,而造成医院感染。
1.3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多 口腔门诊医务人员在与病人直接接触中通过手、器械、空气等途径形成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特别是处于某些疾病潜伏期或窗口期的病人及带菌者的血液和唾液最具感染性。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均可以此类方式传播。而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和个人防护意识,工作中不戴口罩、眼罩、手套,或在治疗下一位病人时不更换手套,不注意洗手或工作中不慎锐器刺伤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
1.4 诊室内空气及环境污染 口腔治疗中牙钻、手机、高速涡轮机、超声洁牙器等器械在使用时产生的微小飞沫和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未经消毒的修复体打磨、洁治后的机械抛光等形成的微小碎屑,以感染性气雾的形式污染室内空气和周围环境,病人和医务人员接触或吸入,医院感染机会增加。口腔门诊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同一诊室内治疗椅较多,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在同一诊室,使用同一治疗椅。诊室内病人多,就诊时间长,且次数多,每一病人平均治疗3~4次,每次在诊室内平均滞留30min,每位医师日均接诊病人10余人次,诊室内如通风不良致使空气污浊,环境污染严重。

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2.1 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建立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为有效预防血源及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强调双向防护,加强隔离措施,严格诊室环境的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对口腔诊疗器材消毒、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2 口腔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消毒与灭菌 消毒原则:所有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只与皮肤接触或被感染性气溶胶污染的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中效消毒剂如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凡是穿破组织或接触黏膜的器械都应按照消毒―流动水冲洗―多酶液浸泡―超声波清洗―高压灭菌的程序进行灭菌前处理和彻底灭菌。
  (1)口腔器械按照危险程度、材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高危险物品必需灭菌处理。中、低危险物品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处理。
  需灭菌的器械与材料:手机、车针、牙钳、解剖刀、骨凿、钻针、根管治疗器械等凡是破坏口腔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器械;银汞充填剂、塑料器械等与组织直接接触的材料。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
  灭菌方法及程序: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在每位患者使用后应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手机内部水、气,同时也能将手机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排出。每次治疗后,凡是直接接触破损黏膜,带有血液污染的器械用后立即进行表面消毒,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并用多酶洗剂浸泡,以加快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清洗完毕后压力蒸汽灭菌,并分别包装、备用,使用前开封。手术使用后先进行表面消毒,流动水冲洗后在加入清洗酶的清洗剂中浸泡10min,打包后134℃、2.1kg/cm 2 、4min蒸汽压力灭菌,每锅记录,每月生物监测1次,详细记录。凡是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然后灭菌。
  (2)需消毒的器械与材料:技工材料、牙模、咬合器、固定或活动修复体、正畸用具等。
  消毒方法:技工材料等各种正畸用具在使用前应用流动水清洗后,再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在置于病人口腔内之前再次进行清洗和消毒。
  (3)一次性口腔医疗用品: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漱口杯、注射器、口镜、镊子、探针、小毛刷、强力吸引器、吸唾器等,用后置入黄色医疗**袋内按感染性医疗**处理。废弃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用后应置于防刺穿的锐器盒中,固体废弃物置于坚固的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
2.3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均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为有效隔绝皮肤与病人唾液、血液及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手的防护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在下一位病人治疗前更换手套,操作后脱掉手套洗手、肥皂冲洗。必要时可用手消毒剂,常用的有5000mg/L碘伏溶液或75%乙醇溶液。如发生锐器刺伤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包扎。诊疗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预防感染性气溶胶吸入和污染。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接种疫苗。每位患者在治疗前用0.1%氯已定液漱口,以减少患者口腔中的细菌含量。
2.4 改善口腔门诊诊疗环境 口腔门诊室内要保持清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1h,并保持通风良好。治疗台在治疗每位病人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综合治疗椅表面及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在治疗结束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必要时可使用一次性椅套。提倡单治疗椅小诊室,或设专门传染病人治疗室,以便于消毒隔离。大诊室内每台治疗椅占地面积应大于3m 2 ,两台治疗椅之间应间隔5~6m 2 以上,大诊室内应划分为消毒区、清洁区、污染区,病人就诊流程力求合理和安全。设立独立的清洗消毒室,采取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2.5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对口腔门诊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剂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日1次,戊二醛每周1次化学监测,紫外线灯每半年测定1次照射强度,低于70μw/cm 2 及时更换。各项监测如一项不合格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监测合格。同时各项监测必须详细记录备案。
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人文社会学等方面,只有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良好的医德认真落实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才能达到防止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目的。


IP属地:吉林1楼2018-01-18 13: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