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事先声明,这是李老原版口述,那时候对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正面宣传多,加上老人感情,体谅一下)
二,在太平军的科班中
老师三岁那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1851年1月11日(清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起义之后,急速北上,所向无敌,只两年时间就占领了南京。于1853年3月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
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建立之后,洪秀全不但重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而且也非常重视文化上的宣传作用。英王陈玉成办的“同春科班”就是其中一例。
英王陈玉成在军中成立了“同春班”。招收健壮少年,一面习武,一面学戏。聘请著名艺人,一面传艺,一面演戏。就在这个时候,隐姓埋名的三老板参加了同春班。
同春班的学生不但要学戏、演戏,而且要出操、练队、随时出征。战争时站岗放哨,上阵杀敌;得胜后,演戏庆祝,慰问将士。三老板在“童子军”中虽然没参加过什么大的战斗,但他一路耳闻目睹,为他后来创作大型历史剧《洪杨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太平军重视同春班,更重视同春班教师的质量。所以请的教师都是大江南北的著名演员,这些演员大都是既能演戏、又能教戏的好佬。
教师中最著名的要算“江北三七”了。
文武老生老孟七,戏路渊博。他的长子孟鸿茂工丑角,搭俞振庭以《李逵磨斧》、《丑表功》、《发财回家》(即民国时名噪一时的坤伶玩笑粉戏《纺棉花》)等为拿手戏。五子孟鸿群工文武老生,是著名余派女老生孟小冬的父亲。孟鸿群向三老板学了不少戏,虽不是师生关系,但他们交谊甚厚。他兄弟小孟七唱老生,与三老板合作多年,表演上宗法其父亲老孟七。
大武生任七,小名任七十儿,功架、武打都很出色,当时武生受他影响不小,他是武花脸冯玉亭的外祖父。
架子花脸张七,唱念做打极为出色。
这三位著名的文武双全的演员能戏很多,尤其是对武戏有独到的研究。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七下江南,把武戏都带过去了”。
另外的教师还有:
老生刘廷玉,小吉瑞的父亲。
老生熊文通,熊志云的父亲。
小生李颜龙,是河南开封马道街,“封乐园”剧场经理,青衣演员李艳卿的父亲。
武生夏奎章,是夏月润的父亲,演马超戏最著名。
武生李春来,是江南武生派的创始人之一。
武生老活猴,是江南名武生郑法祥的父亲郑长泰。(其实郑老父亲的艺名是赛活猴,应是记忆有误。他还是《枪毙刘汉臣》里刘汉臣的生父,有空再说)
花脸冯志奎,是给夏奎章“傍角儿的”,经常扮演周仓、曹操等角色,是刘长林的父亲。
武花脸李春利,是“上海三利”之一(李万春老生父)
文丑杨鸣玉,是“同光十三绝”之一。擅演昆曲,后有“杨三一死无昆丑”之说。
武丑韩中和,是鲁豫一带名丑。外号睁眼瞎,与叶中定是师兄弟。
旦角有李永海和“一杆旗”。
三老板一面上场做演员,一面教比他年岁、艺术水平比他低的学员。武生、武丑、红生都教、都唱。
太平军每次打了胜仗,同春班就演戏庆祝,既慰劳将士、鼓舞斗志,也使老百姓受到革命教育。同春班演出的剧目,不管是传统剧目还是新编剧目,都非常重视思想性,就连开场戏《跳加官》中“加官条子”都和普通戏班不一样不用一般的吉祥话如“加官进禄”、“天官赐福”、“当朝一品”、“海晏河清”等,而是用“上帝赐福”、“天国万岁”、“忠勇永固”、“义气长存”等来宣传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
上演的剧目除传统剧目外,主要的就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洪杨传》了。
吴素秋《纺棉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