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吧 关注:770贴子:5,047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IP属地:河北1楼2018-02-10 17:51回复
    圣人本无心,因兹以生心。
    心生于物,死于物。
    机在心目,天地万机、成败兴亡、得失去留,莫不由于心目也。


    IP属地:河北2楼2018-02-10 17:52
    回复
      圣凡所共宝贵者,命也;
      贤愚所共爱惜者,身也。
      是故圣人以道德、仁义、谦慈、恭俭、天文、人事、预垂瑞兆以示君子也;
      礼乐、征伐、法律、刑典、鬼神、卜筮、梦觉、警象以示小人也。


      IP属地:河北3楼2018-02-10 17:53
      回复
        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
        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
        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
        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
        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
        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


        IP属地:河北6楼2018-02-10 18:23
        收起回复
          【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
          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人、华夏人、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中华世界重衣冠礼仪,《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
          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严格地以文化(服饰、礼仪、思想、道德等的综合体)严格区分先进的华夏族与落后的“蛮夷”,而不以血缘等单一因素区分。


          IP属地:河北7楼2018-02-10 18:39
          回复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鲍昱


            IP属地:河北8楼2018-02-10 18:59
            回复
              学生二十岁不狂,没出息;
              三十岁犹狂,没出息。


              IP属地:河北11楼2018-02-10 19:19
              回复
                规矩者,巧之从所出也。得规矩而失其巧,于义何居焉?
                欲其穷思毕精、驰骋于规矩之中,非欲其憔悴枯槁、窘束于规矩之中也。


                IP属地:河北12楼2018-02-10 19:23
                回复
                  教弟子如植木,但培养浇灌之;令其参天蔽日;其大本,可为栋梁,即其小枝,亦可为小器具。
                  欲其为几也,即曲折其木以为几,不知器是做成的,不是生成底,迨其生机不遂,而夭阏以至枯槁。


                  IP属地:河北13楼2018-02-10 19:30
                  回复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IP属地:河北14楼2018-02-10 19:33
                    回复
                      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运来乘龙坐,运去如山倒。


                      IP属地:河北15楼2018-02-10 20:25
                      回复
                        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
                        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
                        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
                        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
                        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
                        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


                        IP属地:河北16楼2018-02-10 20:47
                        回复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
                          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
                          故夫达者之算也,亦各有尽矣。


                          IP属地:河北17楼2018-02-10 21:00
                          回复
                            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IP属地:河北18楼2018-02-10 21:09
                            回复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但遭浊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IP属地:河北19楼2018-02-10 2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