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大酋长
本系列试图分析汉晋之间曹魏政权的兴盛衰亡,以经济,人事,军事等角度逐一展现其利弊得失。这是本系列的第二篇。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又云“富民之本,在於食货。”所谓食,即农业谷粮,所谓货,即布帛百工。而链接食货的纽带即货币。《汉书》曰: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本篇的主旨即围绕财货货币展开,尝试分析东汉末毁灭性的社会秩序崩裂和曹魏政权对恢复经济的努力。早先本人曾在贴吧发表《小议董卓钱政一文》当时并未兴起探究整个北方货币兴衰的兴趣,这次想仔细探讨一下来龙去脉,笔力有限,有错漏之处还请指正。
引子.董卓小钱与北方的经济崩塌
董卓其人暴虐贪婪,荒淫无道可谓罄竹难书. 而诸多恶政, 其害莫过于滥铸小钱.
董卓入西京之后,废除五铢钱, 发行小钱. 新币质量低劣, 面目模糊,造成币值与其购买力的严重不等,引发了一轮恶性通货膨胀。当时粮价到达了每斛数十万钱{1},而一斛数十万意味着什么,从秦汉时期的粮价上可略见一二(见图1);
按正常粮价千钱每斛算,物价飞涨有数百倍之多。小钱发行于初平二年,董卓死于初平三年,短短一年间关中的经济就被新钱这只怪物吞噬,其所到之处,生民涂炭,饥荒横行,乡邑残破,百不存一。百姓的血肉养肥了董卓,小钱甫一发行,就为董卓掠夺了惊人的财富,通过新钱的威能,董卓得以在眉县深沟高墙,构筑堡垒,并搜刮来足以支撑其使用三十年的粮食{2}。本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董卓打算在西京坐看风云起。然而其种种倒行逆施终于天怒人怨,初平三年,董卓死于政变。史书评价其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3}可谓一语中的。
天崩地陷,沧海横流,董卓死亡,并非劫难的终结,与此相反,更为苦难的乱世才刚刚拉开帷幕。伴随着小钱的诞生,新一轮的“劣币驱逐良币”正如火如荼的上演。新钱的淫威肆虐下,货币市场崩溃,官民拒绝使用新钱,社会倒退回以物易物的状态。而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更是雪上加霜。兴平元年,曹操与吕布展开兖州鏖战,其年大旱,秋粮被双方搜刮殆尽,最终导致“谷一斛五十万钱”{4}。早先关中的悲剧,仅仅是改头换面以另一种方式再次上演。随着战争的进程,其余各地的货币经济不断遭受败坏,初平三年,公孙瓒发布讨袁檄文,内有“绍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5}一条,管中窥豹,当时冀州仍有货币通行。到建安十年,在曹操平定冀州后颁布的新税法里,已然没有了货币的影子,曹氏税务全部以实物税的形式征收{6}。这其里缘由,不难理清,细查从初平三年到建安十年的十三年中,冀州先后经历7年的公孙瓒之战和6年的袁曹之战,各地饱受战火蹂躏,期间交战方各自掳掠百姓,饥荒一度蔓延,以至于要依靠野草充饥{7}。在此背景下,经济秩序的全面崩塌也就不足为怪。
一,曹魏早期对于恢复货币经济的努力
在货币经济崩溃后,衡量市场的等价物从钱币转向了原始的粮食和布帛。
兴平二年,汉献帝逃出长安,与官员,宫人一路东行。当时负责照顾皇后的中宫仆伏德一手搀扶皇后,一手抱着十匹绢{8}。可见早在此时绢布就已经产生了交换价值。
建安五年,官渡大战,当时的曹操在前线补给短缺,捉襟见肘。不断要求后方给予新的军资。而后方调运的李通正是运输绵绢为军资{9}。
建安十年,曹操赏赐新任的邺城令杨沛:十个奴仆,一百匹绢{10}。
建安十二年,曹操赏赐有功于塞外之战的田畴车,马,谷,帛{11}。
曹丕缺钱,想问叔叔曹洪借贷,所贷之物是一百匹绢{12}。
凡此种种,都说明社会拒绝使用新币,原始的财货成为用于交换的新媒介。因此诞生了实物税和粮食本位这样的权宜之法,在混乱的局势下,想要统一发行一种行之有效的货币无异于痴人说梦。自古破坏容易建设困难,十几年的战火岁月中,各地充斥着流民,焦土,盗匪。社会的成产力和购买力严重倒退,金属货币之所以被遗弃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种下的因果。
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征征塞外,彻底平定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担任丞相,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复钱之路。此次曹操充分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全面废除各地劣币,恢复使用五铢钱。然而时过境迁,小钱发行之初,几乎可以断言,紧随劣币之后的是疯狂的盗铸。因此,在经过小钱洗礼的中国大地,优良的五铢钱早已被驱逐出市场。这次的货币尝试,毫无疑问地走向了另一端的失败。苦涩的反面依然是苦涩,与董卓造就的通货膨胀恰恰相反,这次钱政酿成了通货紧缩{13}。究其原因,是旧有的五铢钱大量减少,而此时的政府无力铸造质量优良的新钱。一来,中国的铜矿主要集中在两淮,湖北,四川,此时的曹魏所控制的地区并没有优质铜矿出产。第二,当时的局势方心未艾,各地割据政权并未完全铲除,战争和农业依然是国家第一顺位考虑的东西,仅有的金属资源要优先投入军工和冶炼农具{14}。故而市面上流通货币数量远远不足实际需要。币值被过分高估,造成了粮价的颓势。古人云:谷贱伤农,在无比低落的粮价下,最受打击的自然是农业,而在一个随时会面对战争的政权眼中,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加可贵。经历一番波折后,这次革新最终被叫停{15}。
延康元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时年改元黄初,改国号为魏。魏国新建,作为缔造者曹丕,自然踌躇满志,渴望为新政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对此,曹丕开始从军事,人事,财政三个方面着手,推出全新的政策。黄初元年,曹丕亲自率军南征,黄初二年,正月,曹丕发布新的察举孝廉制度。黄初二年三月,曹丕下令回复五铢钱{16}。
这次新钱尝试对于一个使用了十年实物货币的国家来说,其影响和冲击必然是爆炸性的。虽然改革显然筹划已久,推出了全新的,属于曹魏政府铸造的五铢钱。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以黯然的悲剧收场,新钱甫一发行,便造成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同年十月,仅仅发行了半年的新钱就被魏国废除,新钱的尝试宣告失败{17}。
货币改革再次趋于寂灭,终曹丕一代,实物交易依然畅通无阻。
例如,胡威探望胡质,辞别时,胡质赠给他一匹绢作为路费。明确表明当时的绢可以当做以物易物的中间媒介使用{18}。
又鬷弘成功出使辽东,曹丕赏赐其车、牛,一百匹绢{19}。
邯郸淳做《投壶赋》,曹丕赏赐其一千匹布帛{20}。
赏赐张辽一万斛谷子,一千匹绢{21}。
本系列试图分析汉晋之间曹魏政权的兴盛衰亡,以经济,人事,军事等角度逐一展现其利弊得失。这是本系列的第二篇。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又云“富民之本,在於食货。”所谓食,即农业谷粮,所谓货,即布帛百工。而链接食货的纽带即货币。《汉书》曰: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本篇的主旨即围绕财货货币展开,尝试分析东汉末毁灭性的社会秩序崩裂和曹魏政权对恢复经济的努力。早先本人曾在贴吧发表《小议董卓钱政一文》当时并未兴起探究整个北方货币兴衰的兴趣,这次想仔细探讨一下来龙去脉,笔力有限,有错漏之处还请指正。
引子.董卓小钱与北方的经济崩塌
董卓其人暴虐贪婪,荒淫无道可谓罄竹难书. 而诸多恶政, 其害莫过于滥铸小钱.
董卓入西京之后,废除五铢钱, 发行小钱. 新币质量低劣, 面目模糊,造成币值与其购买力的严重不等,引发了一轮恶性通货膨胀。当时粮价到达了每斛数十万钱{1},而一斛数十万意味着什么,从秦汉时期的粮价上可略见一二(见图1);
按正常粮价千钱每斛算,物价飞涨有数百倍之多。小钱发行于初平二年,董卓死于初平三年,短短一年间关中的经济就被新钱这只怪物吞噬,其所到之处,生民涂炭,饥荒横行,乡邑残破,百不存一。百姓的血肉养肥了董卓,小钱甫一发行,就为董卓掠夺了惊人的财富,通过新钱的威能,董卓得以在眉县深沟高墙,构筑堡垒,并搜刮来足以支撑其使用三十年的粮食{2}。本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董卓打算在西京坐看风云起。然而其种种倒行逆施终于天怒人怨,初平三年,董卓死于政变。史书评价其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3}可谓一语中的。
天崩地陷,沧海横流,董卓死亡,并非劫难的终结,与此相反,更为苦难的乱世才刚刚拉开帷幕。伴随着小钱的诞生,新一轮的“劣币驱逐良币”正如火如荼的上演。新钱的淫威肆虐下,货币市场崩溃,官民拒绝使用新钱,社会倒退回以物易物的状态。而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更是雪上加霜。兴平元年,曹操与吕布展开兖州鏖战,其年大旱,秋粮被双方搜刮殆尽,最终导致“谷一斛五十万钱”{4}。早先关中的悲剧,仅仅是改头换面以另一种方式再次上演。随着战争的进程,其余各地的货币经济不断遭受败坏,初平三年,公孙瓒发布讨袁檄文,内有“绍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5}一条,管中窥豹,当时冀州仍有货币通行。到建安十年,在曹操平定冀州后颁布的新税法里,已然没有了货币的影子,曹氏税务全部以实物税的形式征收{6}。这其里缘由,不难理清,细查从初平三年到建安十年的十三年中,冀州先后经历7年的公孙瓒之战和6年的袁曹之战,各地饱受战火蹂躏,期间交战方各自掳掠百姓,饥荒一度蔓延,以至于要依靠野草充饥{7}。在此背景下,经济秩序的全面崩塌也就不足为怪。
一,曹魏早期对于恢复货币经济的努力
在货币经济崩溃后,衡量市场的等价物从钱币转向了原始的粮食和布帛。
兴平二年,汉献帝逃出长安,与官员,宫人一路东行。当时负责照顾皇后的中宫仆伏德一手搀扶皇后,一手抱着十匹绢{8}。可见早在此时绢布就已经产生了交换价值。
建安五年,官渡大战,当时的曹操在前线补给短缺,捉襟见肘。不断要求后方给予新的军资。而后方调运的李通正是运输绵绢为军资{9}。
建安十年,曹操赏赐新任的邺城令杨沛:十个奴仆,一百匹绢{10}。
建安十二年,曹操赏赐有功于塞外之战的田畴车,马,谷,帛{11}。
曹丕缺钱,想问叔叔曹洪借贷,所贷之物是一百匹绢{12}。
凡此种种,都说明社会拒绝使用新币,原始的财货成为用于交换的新媒介。因此诞生了实物税和粮食本位这样的权宜之法,在混乱的局势下,想要统一发行一种行之有效的货币无异于痴人说梦。自古破坏容易建设困难,十几年的战火岁月中,各地充斥着流民,焦土,盗匪。社会的成产力和购买力严重倒退,金属货币之所以被遗弃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种下的因果。
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征征塞外,彻底平定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担任丞相,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复钱之路。此次曹操充分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全面废除各地劣币,恢复使用五铢钱。然而时过境迁,小钱发行之初,几乎可以断言,紧随劣币之后的是疯狂的盗铸。因此,在经过小钱洗礼的中国大地,优良的五铢钱早已被驱逐出市场。这次的货币尝试,毫无疑问地走向了另一端的失败。苦涩的反面依然是苦涩,与董卓造就的通货膨胀恰恰相反,这次钱政酿成了通货紧缩{13}。究其原因,是旧有的五铢钱大量减少,而此时的政府无力铸造质量优良的新钱。一来,中国的铜矿主要集中在两淮,湖北,四川,此时的曹魏所控制的地区并没有优质铜矿出产。第二,当时的局势方心未艾,各地割据政权并未完全铲除,战争和农业依然是国家第一顺位考虑的东西,仅有的金属资源要优先投入军工和冶炼农具{14}。故而市面上流通货币数量远远不足实际需要。币值被过分高估,造成了粮价的颓势。古人云:谷贱伤农,在无比低落的粮价下,最受打击的自然是农业,而在一个随时会面对战争的政权眼中,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加可贵。经历一番波折后,这次革新最终被叫停{15}。
延康元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时年改元黄初,改国号为魏。魏国新建,作为缔造者曹丕,自然踌躇满志,渴望为新政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对此,曹丕开始从军事,人事,财政三个方面着手,推出全新的政策。黄初元年,曹丕亲自率军南征,黄初二年,正月,曹丕发布新的察举孝廉制度。黄初二年三月,曹丕下令回复五铢钱{16}。
这次新钱尝试对于一个使用了十年实物货币的国家来说,其影响和冲击必然是爆炸性的。虽然改革显然筹划已久,推出了全新的,属于曹魏政府铸造的五铢钱。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以黯然的悲剧收场,新钱甫一发行,便造成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同年十月,仅仅发行了半年的新钱就被魏国废除,新钱的尝试宣告失败{17}。
货币改革再次趋于寂灭,终曹丕一代,实物交易依然畅通无阻。
例如,胡威探望胡质,辞别时,胡质赠给他一匹绢作为路费。明确表明当时的绢可以当做以物易物的中间媒介使用{18}。
又鬷弘成功出使辽东,曹丕赏赐其车、牛,一百匹绢{19}。
邯郸淳做《投壶赋》,曹丕赏赐其一千匹布帛{20}。
赏赐张辽一万斛谷子,一千匹绢{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