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鸟吧 关注:51贴子:245

回复:浅谈古颚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几维鸟与恐鸟
尽管二者生存于同一区域,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它们来自古颚类的两个不同演化支。众所周知,除了一些翼手目动物以外,新西兰几乎完全没有哺乳动物,因此在当地出现了大量的陆地生态位空缺。恐鸟被推测为先于几维鸟到达新西兰,分化出的9个种类迅速占据了从新西兰北岛奥克兰半岛常年温暖润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南岛寒冷潮湿的高山草地的多种生境,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较为巨大的巨恐鸟属物种占据了森林里的大型植食性动物的生态位(如亚洲象),而体型较小的高地恐鸟的生态位则类似一些山区的牛科动物(如臆羚)。而几维鸟来自于另一个演化支,很有可能是在2000-3000万年前才来到新西兰。在那时,很可能许多的陆地生态位都已经被占据,于是几维鸟只能寻求其他的生态位,最后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几维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类似于夜行性的穴居啮齿类的奇异鸟类。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9-10-30 15:57
回复
    䳍与美洲鸵
    南美洲在上新世之后,经历了一波大规模的物种更迭过程——北方的真兽类侵入,在几百万年的碰撞过程中,最终在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墨西哥南部形成了极具有特色的新热带界哺乳动物群,主要表现为北方迁入的真兽类和南美本土物种类群并存。
    关于美洲鸵的祖先何时来到南美洲,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是一个相当早的地质时期,因为早在5300万年前的南美洲地层中,类似美洲鸵的鸟类化石就已经被发现。至于美洲鸵如何在当时植食性哺乳动物众多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同样难以考证,不过类似非洲鸵鸟的原因是相当有可能的。但至少现在,美洲鸵是其分布区域内最主要的大型食草动物之一。
    䳍的化石记录出现得比较近,大致限于中新世以内的地质年代且均来自于现代的分布区内。有论文指出,䳍很可能是与美洲鸵竞争的失败者(原文已无从查找)。当䳍到达南美洲时,大多数的陆地生态位都已被占据,因此䳍也许注定不会成为不飞鸟。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不难发现,现生䳍的生活习性其实非常类似一类在全北区广泛分布的鸟类类群——属于鸡形目的雉科鸟类。新热带界并非没有鸡形目鸟类,凤冠雉科便是本区的特有科,同时新大陆起源的鸡形目鸟类齿鹑科在新热带界也广泛分布,然而不同于其他的鸡形目鸟类,凤冠雉科的树栖性相当强,而齿鹑科为一些小型的地栖鸟类。真正的雉科鸟类从未真正进入新热带界,如此一来,在新热带界便出现了生态位的空缺——保留一定飞行能力,体型适中,地面营巢觅食的杂食性鸟类。于是在新热带界,䳍便填补了这样的生态位,值得注意的是,䳍分布的最北限,几乎恰好与雉科鸟类或齿鹑科鸟类在北美分布的最南部重合。
    ps :根据最新的鸟类分类系统,原松鸡科与吐绶鸡科已并入雉科
    本楼为大家展示了齿鹑科以及分布最北的䳍——棕穴䳍( Thicket tinamou )的分布图。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9-10-30 16:35
    回复
      由于有关象鸟的生态学研究过少,难以获得有系统的信息,因此在这里暂时不对象鸟进行讨论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9-10-30 16:39
      回复
        在本贴的最后,我需要对两个名词作出解释,它们在汉语里都经常被翻译为“古颚总目”,而它们实际上涵盖范围是有不同的。Paleognathae包含了前文介绍的所有类群,而Ratites 则不包括䳍(曾经基于它们保有飞行能力而被单独划分出去),因此根据现代的观点,Ratites 由于是一个并系群而基本成为无效概念。
        关于古颚类的基本问题,我们就谈到这里了,日后有关于古颚类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将会在这里补充更新
        感谢两位正忙于考研的吧友对本贴作出的支持与帮助。
        由于主要面向大众阅读者,且参考论文信息过于冗杂,我在这里暂不列出参考论文条目,若有对某个细节的来源感兴趣的,我可以再提供。
        本贴大多数图片来自于Bing 国际版的搜索结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所有的气温降水曲线图均由本人制作,版权归本人所有。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由于本人水平实在有限,若有不妥之处,殷切恳请各位读者帮助指正。
        最后奉上古颚类的全家福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9-11-01 14: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