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俩卡卡卡卡卡吧 关注:3贴子:442
孙赛赛,北京人,1982年出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还未毕业时就拥有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在新东方学校做英语老师。他办过一份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杂志——《LA VIE》......
孙赛赛的主要经历:
         2002年:曾在CCTV 杯英语演讲比赛取得优胜奖(每所大学推选一名,进入全北京市大学前18名。)注:从初中到大学,曾获得全国,市,区,校各级别英语奖项,在此暂不赘述。    
         2001年6月—9月,参加清华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共同合作暑假项目,任中文辅导(用英语教学)
         2001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演艺会议中担任口译。
         2003年1月,在双全地产太阳中心项目的国际招标项目评审活动中担任交传。
         2003年11月—12月,参与,主管中国最大的服装网站中国服装销售网的翻译活动
         2004年3月,曾给受台湾阶梯英语之邀,为其撰写学习英语经验。
         2004年10月15日早8点-16点,在艾威克大厦(AVIC)为国际航空质量组织(International Aerospace Qualityu Group)的年会做同声传译,这次会议的与会者是包含波音公司(Boeing),空中客车公司(Air Bus),劳斯莱斯(Rolls-Royce)在内的世界各国航空业界代表。
         2004年10月17日 11:00—2:00 代表新东方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第三届北京市民英语游园会上为公众做公开讲座。



1楼2009-04-03 16:59回复
    写作:
     1995年---至今,撰写的文章多次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上,曾刊登的媒体有:《北京青年报》,《戏剧电影报》(现《信报》),《网络报》,《银幕内外》,《视觉》等。
    媒体经验:
     1995年到1996年,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103.9(原北京儿童台)做主持人一年,主持晚7:00-8:00的电话热线节目:《大篷车》
     1996 年,从北京市万名10-18岁儿童中选出作为小记者与其它17名小记者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媒体采访福建西部地区。
     2003年7月,曾被《音乐生活报》录用做版面编辑
     2004年1月---2004年3月,为旅游卫视的留学栏目作翻译和记者采访法国大使馆科学教育处官员,CELA中心主任,英国龙比亚大学(Napier University)商学院院长以及中欧商会代表等人。
     2004年8月-10月,在CCTV-9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新闻中心做实习编辑。
     2004年10月—2005年2月,创办La Vie活法杂志:组建团队,策划杂志至出品150页杂志
     2005年,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纪事》栏目播出反映我和朋友创办杂志的40分钟纪录片《我和梦想有个约会》,中央1在黄金时间晚9点连续两天播出了20分钟精编版本。
     2005年3月至今,在《时尚先生》(Esquire)任编辑,负责服装、专题、科技、设计等,
     2006年9月,升任《时尚先生》策划部经理


    2楼2009-04-03 17:01
    回复
      我已经离开了新东方 
      大家好,这个暑假我正式离开了新东方。虽然不过一年,现在想起来那个奔波在北京各城区,北方各城市间火热的日子却早已远去。 
      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人,我的学生,我的同事。所有人都要长大,所有人都要远去。我长大了,远去了新东方,正如你们也会长大,远去你们熟悉的环境。 
      我在《时尚先生》工作也已经一年多了,每个月都像打仗一样忙碌,所已故不及大家。其实,在讲台上,我从来都不相信我真能够对学生的英语有多么大的帮助,毕竟学习完全是个人的事。但是,我希望我见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像我一样执著梦想。 
      我还在梦想…… 
      北大附中的同学,我已经找不到你的手机,但谢谢你寄来的DVD和你为咱们母校做的宣传片。虽然我在北大附中的日子充满了打击,但是那却是我最怀念的时光。我怀念已经被炸掉了的老红楼和秋天前面的一片片金黄的银杏树,怀念破旧的操场和更为破旧的围墙。然而,你见到的是全新的附中,虽然现代,却丢失了厚重,找不见了原来的痕迹。于是,当我和初中的好友在今年重游母校的时候就百感交集。 
      你真有才华,我是在单位带着耳机看得你的短片,看得我特别激动,好像自己不再年轻了一样…… 
      呵呵。真心谢谢你。 
      我在新东方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其中一个(吕杨巧)已经去了美国,另一个曹山也要在这个月21日飞了。大家都走了……我已经很少听到中学部的消息了。 
      新东方换了崭新的总部,咄咄逼人,我却都没有走进过,新东方就像北大附中一样远离了我…… 
      不过,我想告诉你,我还坚持我的梦想,也希望你能记住我课上的最后一句话。 
      祝你好,祝你一直都好。 
      孙赛赛


      3楼2009-04-03 17:01
      回复
        .


        4楼2009-04-03 17:02
        回复
          我与梦想有个约会 
           杂志是烧钱的产业,所以有句玩笑话就是如果要想让人破产,就让他去办杂志吧。 
            现在,有这么一群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们要办一份时尚杂志了。 
            孙赛赛还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时,就开始筹办自己的杂志了。赛赛给他们的杂志起了个法语的名字,叫做lavie,中文的意思是生活,因为他希望能通过这份杂志去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孙赛赛:“我们其实在做的就是一本生活方式杂志,我们最终就是想告诉年轻人,像我这样的八零前或八零后,怎么来生活,或七十年代的人怎么来生活。应该是你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你过得最好的生活。你可能没有钱,你可能没有车,你也没有特别好的房子,但你还是可以过得很舒适。我们告诉你哪个零食最好吃,你能上班的时候带这样的零食,这可能就是一个果丹皮,可能就是一两毛。你看杂志是为了什么,你看到杂志就看到这些梦想,那你看到这些梦想难道不想拥有吗?难道你不想亲自去看一看吗?” 
            和赛赛一起筹备这份杂志的大多是和他年纪相仿,经历相似的年轻人们。他们大多数现在还在读书。


          5楼2009-04-03 17:02
          回复
              孙赛赛现在除了办杂志的事情外,还兼职做着北京新东方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他在这里教的是高中英语听说,每次他带的班到最后一堂课的时赛赛总是会给学生说这么一段话。 
              孙赛赛:“电影有结尾,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电影的人,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梦,虽然电影有结尾,但是梦想没有。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做梦的人,爱做梦的人,并让这个梦想实现。所以你会发现我在给大多数人留言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做你自己,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人,做你在梦里想要做的人,做回自己。跟我读一下,电影有结尾,但梦想没有。希望每个人梦想成真,谢谢大家,再见。”


            8楼2009-04-03 17:03
            回复
              在新东方的这份工作之外,孙赛赛还因为外形不错被星探发现当过模特,给不少杂志拍过广告,这也让他在学校里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被发现做模特,应聘成为新东方老师,正是过去这些丰富的经历让孙赛赛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孙赛赛:“我觉得所有事所有比赛只要有我,就应该能拿一个奖,所有工作只要有我,就应该能录取。为什么一直觉得自己可以干成,就是因为我一直特别顺利。当你一直能够做成所有事的时候,你就不会相信你做不成一件事。” 
                虽然之前赛赛做过的事大多很顺利,然而这次办杂志却和他预期想的并不一样。现在杂志的内容已经制作的差不多了,但最重要的刊号和资金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这也让他们的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大家都很着急。杂志的编辑 编潘可嘉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名投资商,这天,她约好了孙赛赛一起去和投资商谈谈,一同去的还有他们的两个朋友。 
                孙赛赛对投资商介绍说:“我们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时尚杂志。La vie 是一个非常大牌的法语名字,它叫作生活,Vie是法语生活的意思,La 代表 the,等于是the life(生活)的意思,我们希望告诉大家另外一种生活,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时尚的观念,新的一种生活的观念。我们的口号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生活。我们的中文名字叫活法,如果看到活和法字的话,都会有两个三点水旁,这是我们做人的一种态度,我们觉得人生可以做山,像山一样,或像水一样,但我们觉得像水一样比较好。我们希望做人像水一样变通,所以活和法都是水字旁。又因为La vie是法语,所以活法用了法这个字。代表我们的一种时尚的倾向,我们是偏欧洲的,偏美国的,偏一级时尚的。而不是偏日本和韩国的二级时尚的。”


              9楼2009-04-03 17:03
              回复
                投资商:“我的测算,像这样的杂志,最少得烧一千万,最少得烧一千万。” 
                  潘可佳:“跟我们的测算差不多。” 
                  投资商:“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重要,我们只找盈利模式,因为做商业化的东西内容做得再漂亮,全国人民都说它好但是不掏钱,也不行,是吧。我们就讲盈利模式,做企业来讲我们就认准一个事情,就考虑盈利模式,回报周期。如果说投资回报率太低,这也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如果不赚钱,会做得很不舒服,因为我们做企业,我知道,有一个月两个月不赚钱,或者三个月不赚钱的时候,做得很不舒服。就是烧钱我们现在公司有钱,非常有钱,但我们觉得选择烧钱也不太好。你要做得很舒服,我希望是这样,不是给你们泼冷水定位的问题,你们可以再考虑一下。” 
                  这天晚上,和孙赛赛一块去见投资商的朋友,和他就白天的事聊了起来。 
                  赛赛的朋友对他说:“我今天讲的道理是什么你知道吗,你今天为什么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出现,就因为人家并没有给你杂志提任何要求。如果说你今天安排了中间的一个钟头,是为了你谈投资的事情而空出来的,你就要以一个寻求投资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场合里,你知道吗?不能说什么时候都只有你孙赛赛,你要学会变通,这就是你不会变通的这一点,你今天臭个脸,最后说了一句让人特别尴尬的话,我觉得 天啊,孙赛赛怎么能说这种话,对不起,我要先走了,那边好多人等着我呢,那边几百个人等着我呢,就感觉把你自己说成一个大人物,有几百个人在等着你。”


                10楼2009-04-03 17:03
                回复
                  孙赛赛:“你从这个人的言谈举止,从他说话的内容,你就能判定这人不靠谱。” 
                    朋友:“不对,孙赛赛,你这观点不对,我为什么要转变你这个观点,人是不可以貌相的,或者说不可以以你单方面的思想,来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 
                    孙赛赛:“我知道,因为我跟这样的人接触过。” 
                    朋友:“就算他说话再不靠谱,他办事靠谱就行了,他能投钱就靠谱了,他可以做任何一件不靠谱的事,就像潘可佳一样,任何事可以不靠谱,但这件事情她靠谱就ok了,你明白吗?你不能以你单方面的思想,我想这一类人就是这样,他也是这一类人。”


                  11楼2009-04-03 17:04
                  回复
                    孙赛赛:“就因为他在说这个之前,他说北京夜生活很火,不像你们在找投资,人家是竞标到五千万,那我就火了,凭什么一个杂志叫北京夜生活,它就能比我强,你不能瞎说,而且这事还是没有的,瞎说。 
                      朋友:“这就是你没有城府,人家再不懂一件事,再错的一件事,你也不能以正面的方式。” 
                      孙赛赛:“我刚才说了,我表述能力有问题,我之所以说那件事,就是来证明,我以前沉默过,但是沉默证明,我沉默是白沉默了。” 
                      朋友:“但是你知道吗,你今天后面这句话,你要学会变通,不应该那么说,好像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人家三十多岁了,比我们老油条得多,你说什么话人家会特别在意,你说这些话让人觉得特别难受,你干吗啊,人家可以完全说出一句,我有钱我也不投你们La vie,你再好我也不投。他现在不能投,但是你们找到别的投资商,做出一点成绩,你再找他,你说我们的La vie已经做出来了,那他们会觉得当初没投真是后悔了,然后你就可以说,我们还可以谈谈投资的事情,咱们不嫌钱多,咱们多一个朋友,也不要多一个敌人,明白吗?你应该以一个很好的状态出现,因为你是这个杂志的主编,你要比任何人都靠谱。”


                    12楼2009-04-03 17:04
                    回复
                      对孙赛赛来说,眼前除了办杂志外,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要毕业了。 
                        赛赛身边的同学大都找到了工作,而他自己除了办杂志外暂时也没有什么打算。随着毕业一天天的临近,家里人也开始有些为他担心了。赛赛的母亲是一名大学的老师,对自己的儿子,她一直都不满意。 
                        孙妈:“原来在北大附中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老想有个地缝钻进去,他老挨批评,我就想找个地缝。没见过你好好看过什么书,应该多看点书,没看过什么书,就英语稍微好点,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也没看他背过。” 
                        孙赛赛:“等杂志批刊号的时候,我天天在家,我妈说我臭家里了,别人问我妈我干嘛呢,别人家里孩子都是大学毕业,有的考研或者去外国读书,问我妈我干嘛呢,我妈说他臭家里了,没人要了。也不跟别人说我办杂志,也不跟人说我是新东方老师。” 
                        孙妈:“我干嘛说办杂志啊,也没办成,怎么说啊。郑宏威,人家出国留学,人家得好几个通知书呢。我们那今年有一个学生,我们专业有一个女学生,每年都是专业第一,今年她特牛,得六个通知书,你知道都是什么学校,斯坦福,都特名牌。后来他们都说,去哪个啊,不去哪个都遗憾。”


                      13楼2009-04-03 17:04
                      回复
                        和赛赛一同做杂志的许多人和他一样即将面临着毕业。原先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了杂志上,并不着急。觉得只要杂志能够出版,他们也就能给家里一个不错的交代。然而现在杂志一直找不到投资,出版也变的遥遥无期起来。随着毕业一天天的临近,大家的情绪变的开始有些微妙。这天,潘可嘉打听到了一些关于杂志投资出版的消息,于是大伙又聚在了一起。 
                          潘可佳:“我妈原来的同事,那个人在投资公司工作了好多年,他在瑞士的苏黎世大学学的投资。给他看了一下咱们的策划书,他给我讲让咱们把策划书改成,咱们现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写的,把咱们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但是他觉得不是一般的投资策划书的样子,一般人家要投一个项目的话,一定要看几项。咱们写得不是很清楚,虽然内容里面有,但不是条清缕析的那种,他说如果投资商一看就很清楚的话,就会觉得很规范。他就给我讲按照P E S T的写法,第一条,P political 政策。在运行杂志的过程中,可能要遇到各种政策面的消息,包括还有发行经营,还有广告管理上面的政策。然后刊号的问题,上级管理部门,我觉得啊,这是我觉得,一般的刊物都是有一个上级管理部门,你的上级管理部门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部委级的机关。比如时尚是旅游局管的,瑞丽是轻工局管的。咱们要去挂靠一个,体线就是体育局管的。” 
                          孙赛赛:“一定要去挂一个国家机关吗?” 
                          潘可佳:“也不一定,比如说文明就挂靠在北京市委下面。”


                        14楼2009-04-03 17:05
                        回复
                          孙赛赛:“那这个怎么找啊。” 
                            林锡丛:“如果你要一个新的刊号,你就要花钱,这个你搞定之后,还必须要挂靠在一个部委,上级管理部门。” 
                            因为杂志的刊号一直没有办下来,原本投资的公司打算收回赛赛他们的办公室了。这也让办杂志的事情变的越发琢磨不定起来,为了商量对策,也为了让大家能够安心,赛赛召集了一次策划会,时间定在了下午一点半。现在的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了,来得人寥寥无几,而负责写策划书的潘可嘉也没有出现,这让孙赛赛开始有些着急了。 
                            韩璐:“我就说嘛,林锡丛今天给我打电话,说她跟吴炜都不去,我说那谁去啊,那咱们下一步做什么,还等着啊。” 
                            赵北:“商量商量吧,咱们要有一个下一阶段的计划,不能再等着了,等到什么时候去啊。” 
                            孙赛赛:“我妈老说你去考国际公务员去,出国,国际公务员,去联合国当个公务员,一年二三十万美金,妻子家眷都有免费旅行。” 
                            韩璐:“那不是挺好的吗?”


                          15楼2009-04-03 17:06
                          回复
                            孙赛赛:公务员 ?还让我考公务员呢。我公务员? 就我这样,公务员!” 
                              韩璐:“我想的是这样,我觉得还是这样,要不然咱们约个时间,每个地方咱分布到各个行业摸爬滚打,花个五年, 二十六七岁,咱们有点资历了,有点资本了,然后你自己学到了东西,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单纯,你肯定以后处理问题或者再找投资,你处理会有一套方法,不像现在这么盲目,这闯一下 ,那闯一下,这等于是拿自己的时间拿自己的经历交学费,我还是觉得拿别人的心血交学费比较靠谱。” 
                              办杂志的事情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五个月了,自从第一次赞助商之后赛赛他们再也没有找到过新的投资,事情的进展和他们当初想的完全不同。现在,杂志的样刊还静静地躺在办公室里,而办公室也要被收回了。 
                              不过编辑赵北觉得办公室还有一丝被留下来的希望,他盘算着去帮赞助商卖一些广告牌,借此获得他们的信任。 
                              几天后,办公室最终被收回了。现在唯一留给他们的只有样刊了。 
                              赛赛为了让大家留个纪念,想尽量把这本样刊出版。在编辑林熙丛的介绍下,他去见了一个书商,希望能用书的形式来出版这本杂志。 
                              赛赛的杂志最终没能出版,不过他还是通过样刊获得了一本时尚杂志主编的认可,并且成为了那里的一名编辑,实现了他想做杂志的心愿。这天是他正式入职的日子。 
                              孙赛赛:“我成杂志人了。”


                            16楼2009-04-03 17:07
                            回复
                              孙赛赛:“当时觉得时尚杂志社是一个殿堂级的地方,然后刚到电梯,小姐当时还戴着耳麦,就觉得这么牛,特别有科技感,上去以后就被小姐轰下来了,她说你们干吗啊,我说我们就看看。” 
                                时尚杂志主编:“然后现在这个神话即将破灭。” 
                                孙赛赛:“不是, 即将现实。” 
                                主编:“会的 ,一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神话的过程。” 
                                孙赛赛说自己的杂志肯定要做,续找投资去做,找不着就卧薪尝胆,几年后再做,肯定要做自己杂志的。“其他几个人,其实林锡丛原来也有工作,韩璐去中演公司,这样对韩璐来说,其实比在我们这要好,因为中演毕竟是大单位,没有我们这么辛苦,林锡丛也肯定没问题,吴炜有自己的公司,然后潘可佳在教育台哪儿都可以。赵北和我,就这样吧。其实如果大家都有钱了的话,还可以再继续办杂志的,没问题,在最近几年,我觉得是这样。你,还继续拍你的纪录片。”


                              17楼2009-04-03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