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专家吧 关注:45贴子:1,390
  • 0回复贴,共1

浅议陕西银锭(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泉院—
收藏,往往源于一时的心血来潮,笔者也不例外,由于一个很偶然的契机,开始涉猎陕西银锭的收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约一百五十枚左右的陕西银锭,那一段时间,脑子里想的都是陕西银锭,吃饭在想,走路在想,甚至连做梦都在想,这也符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在一个时期内,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情,并感到持续性的痛苦,这样才可能有所感悟。罗振宇在《怎样成为一个高手》中曾提到:学习绝对不可能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只有使得学习的过程长期处于“不舒适区”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在陕西银锭的研究领域,不乏令人望其项背的高手,因而本人绝无布道之意,也就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给同好分享,权当是一份学习报告吧。
下面我们就言归正传,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陕西银锭的形状偏于椭圆,由于其表面有一个四方形的戳记,像一个凹槽,所以陕西银锭俗称为“陕西圆槽银”,简称“陕槽”。由于是纯手工铸造,每一枚银锭的重量几乎个个不同,重量自三两到六两不等(陕西银锭的一两指的是35.88克),笔者过手的陕西银锭,轻者九十余克,重者可达两百二十余克。银锭是贵金属,属于称量货币,并没有纸币或铜钱的所谓“面值”,因而,是通过称重来进行交易的。由于不同省份之间的银锭,成色上还有一定区别,因而,不同省份的银锭在实际交易当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换算过程。北京的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银锭展区对这个主题有清晰的展示。
一、分区域谈谈陕西银锭
陕西通常分为陕北、关中、陕南等三大区域,虽行政区划统属一省,但其地形地貌、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皆有较大差异,下面就结合陕槽的发现情况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节 陕北
首先来谈谈陕北,“陕北”特指陕西北部的榆林和延安地区。清代,陕北与关中之间有群山横亘,交通并不便利,根据成书于民国时期的《陕西实业考察》(1932年)的记录,自关中到陕北,通常是沿着明清时期的“驿路”往北走,越往北,道路就越发艰险,所谓“愈远愈难”,请注意,这已经是1932年了,那么清代的状况想必不会比1932年好到哪里去,所以关中的商业辐射范围最北大约可以到达甘泉县,而再往北部的肤施、延长等县的货品几乎就全部来源于山西了;尤其是陕北东部,濒临黄河西岸,与山西隔河相望,且有渡口之便利,相比于关中之间的“道路备极艰险”,那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就现阶段陕北银锭的发现情况而言,其品种与数量大都集中在陕北东部、靠近山西的地区,例如宜川、延川、葭州(今佳县)等地;其中,宜川锭相对多见,葭州锭较为罕见,笔者曾旧藏一枚“葭州张恒”锭(图13),成色极佳。此外,榆林、靖边、安定(今子长县)等地皆有银锭发现,但存世极罕。从理论上讲,越是靠近山西的地区,其商业活动就越频繁,经济通常都相对发达,因此,银锭数量会多一些,从实际情况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有必要强调的是,为了输送军需用品,明朝政府非常重视关中通往陕北的“驿路”(又名“官道”)建设,时而修缮,所以这条驿路在明朝还是比较畅通的。有明一代,政府为抵御蒙古而在中国北部漫长的国境线上设置了“九边重镇”,其中,陕西就有四镇,即“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所辖范围极大,涵盖了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其中的“榆林镇”就位于今天的陕西榆林市;关中通往陕北的驿路主要是为了向“榆林镇”输送军需物资。到了清代,北方平靖,这条驿路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军事作用,因此清政府的维护也越来越少,尽管这条路仍旧继续作为关中与陕北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年久失修,艰险之处越发艰险难行,因此,其商业意义相对明代而言,肯定大大降低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4-17 21: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