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135贴子:817,788
  • 14回复贴,共1

两种中国文化的较量,胜出者将参加世界文化总决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一生下来就要满足自我的欲望,而在人类满足自我的本能之上安装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能量系统:第一种是通过先满足别人,然后再让别人回报自己;第二种是先满足自己,然后再推己及人。对于这两种生存之道,几乎每个人都会兼而有之,而以哪种方式为主导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人类文化分水岭。这两种能量摄取系统相生相克,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中国历史的变化发展,就是这两种文化互相较量的过程。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对此已有所描述,下面就试从《论语》宪问篇第24章的角度切入主题。
【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意译】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满足别人。”
在这句话中,孔夫子说的只是学习的目的,但其中的精神其实贯穿了整部《论语》。第一种的先满足别人再获取回报的能量系统可以命名为“取悦回报系统”,在《论语》的话语体系中它叫做“忠”。“忠”字从“中”从“心”,“中”是命中的意思,“心”是指心意,在这里特指别人的心意。因为自己的心意不存在命不命中的问题,别人的心意才有命中的需要,所以“忠”就是指迎合别人的心意,尽力地满足别人、取悦别人。第二种的先满足自己的能量系统可以命名为“推己及人系统”,在《论语》中它叫做“恕”。“恕”字从“如”从“心”,《说文》曰“如,从随也”,所以“如”就是跟随的意思。又因为“如”字没有特指的要求,故而这里的“心”字就是指自己的心意了,所以“恕”就是指跟随自己的心意,进而推己及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17 23:10回复
    一、取悦回报系统(忠道)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文化基本上都是以第一种模式为主导,即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通过先行满足别人或者说取悦别人,然后再获取别人的回报。比如说,我们会生产别人喜欢的产品、说别人喜欢的话、作出别人喜欢的行为,以期望获取别人的回报。这是一种交易,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因为有些生活产品自己做不出来,所以需要交易。这确实是一条提高效率的捷径,但问题是人们产生了路径依赖,想用这种方式解决一切问题,而这种方式的先天不足就显现出来了:路径的迂回产生了过多的环节,并由于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分离,无可避免地导致了产品不太适合使用的情况,在取悦他人和获取回报的线路上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损耗,取悦可能不太成功,回报也可能不太满意。人们吃科学家喜欢的食物、干老板喜欢的工作、买别人喜欢的股票、跟大家喜欢的人结婚……,这些会给我们带来满意的回报吗?科学家喜欢的食物好吃吗?老板喜欢的工作是人干的吗?刚买了别人喜欢的股票,而突然间别人又不喜欢了咋办?跟大家喜欢的人结婚,大家会给我幸福吗?……问题太多了!但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让少数幸运的既得利益者难以自拔,他们的“成功”也让“运气不佳”的多数人羡慕不已,于是这些少数人发明了各种思想、文化、道德和法律以控制这个取悦和回报的过程,让取悦行为得以普及、回报得到保证、路径得以维持。这些少数既得利益者是谁?就是上述的科学家、老板、证券从业者和各种带节奏的社会权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17 23:13
    回复
      取悦回报方式逐渐发育成一种文化系统,成为了人们的生存之道,整个社会就都按照这种方式来构造,从而织下了天罗地网,让人作茧自缚。它既是一个控制的系统又是一个依赖的系统,人们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控制。比如宗教信仰,信徒通过取悦崇拜对象以期望获得心灵的慰藉,信徒会通过烧香、跪拜、祈祷、诵经、持戒、奉献等手段去取悦神和控制、确保神的回报。没有回报的神谁信?所以不是真的信神,信回报而已。又比如科学信仰,人们将科学看作客观真理的代表,并想通过信仰来取悦科学,期待着科学的回报能够满足自己。科学是人类探索和改造自然的思想工具,但它充其量只是一件工具而已,怎么担当得起造福人类的期望?科学是无情的,它一边给人类带来便利,一边又给人类带来灾难,它并没有让人类幸福的义务。所以,科学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信的,当科学家宣布宇宙中存在黑洞的时候,那是科学,而当科学家宣布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黑洞的时候,那也是科学。相比于科学,科学家们看起来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灵感,只有科学迷才笃信科学,才以为科学能自动自觉地造福人类并最终带领人类殖民火星,这是天真的想法。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神也不是科学更不是其他权威,而是实践。谁的实践?人的实践,不单是别人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自我的实践!宗教、科学和权威都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超级取悦对象,以图创造超级的回报,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类也因此创造了超级的浪费和超级的灾难。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4-17 23:14
      回复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互相取悦而又互相要求,希望取得同取悦的努力相对等的回报。但取悦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取悦别人比取悦自己艰难得多、痛苦得多,为取悦他人而作出的巨大努力实际上都不能获得满意的回报。就算是其中少数的“成功者”,貌似比其他人满足得多,但他们所获得的回报也不过是他人的取悦行为而已,质量不高,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满足。这些人会发现,纵然他们地位优越,却仍然无法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和爱戴,别人只是把他们当成更有用的工具而已。“成功”意外地令他们陷入了更大的不满之中,因而怒气冲冲地发誓要去追求更大的成功,企图最终获取真正的尊重和爱戴,但这只是一个恶性循环。执着不断地追求更大的成功,正是“成功者”们并没有得到满足的有力证据。在取悦回报系统所主宰的文化氛围之中,只有偏执狂才会“成功”,而最“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最疯狂的人,他们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4-17 23:14
        回复
          依赖取悦回报系统的人认为自己的快乐取决于他人的回报,自己的身份需要依靠别人来定位。由于取悦的努力和回报的效果不对等,人们产生了不满和怨恨。无论是被取悦的人还是被回报的人,也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这个系统中通通都成为了人们自我满足的工具。比如一些有钱的人,他分不清身边的人究竟是喜欢他的钱还是喜欢他这个人。于是所有的人就都被当成了工具和商品而不再是主体,而沦为工具和商品绝对是痛苦的根源。取悦别人的时候需要虐待自己,确保回报的时候又需要虐待他人,因而身处其中的人既虐待自己又虐待他人更被他人虐待。处于多重和反复虐待的人,他不抑郁谁抑郁?他不生病谁生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4-17 23:15
          回复
            二、推己及人系统 (恕道)
            人类的前途难道就这样可悲吗?非也!幸好人类还有第二种生存之道,那就是中华本土古典文化所提倡的社会生态能量系统——推己及人系统,这是一种低投资高回报的超级系统。取悦回报系统的运作方式是交易,而推己及人系统的运作方式则是自给自足和友爱分享。在这一系统之下,人们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生产自己喜欢的商品、购买自己喜欢的股票、跟自己喜欢的人结婚……一切都以满足自己为先,关注自我、取悦自我、回报自我,从而获得自尊、自爱和自信,并进而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爱护他人。一个将快乐寄托在他人回报之上的人注定要过着“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的生活,而“知足常乐”则是指:一个知道怎样满足自己的人会经常处于快乐的状态。他总是自带发电机随时为自己充电,从而对取悦回报系统的依赖大大降低。且看那些脚踏实地、百折不回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淡泊宁静正是快乐和满足的状态,对别人没有太高的期望,自然就无欲则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4-17 23:18
            回复
              中华本土古典文化所推崇的圣人君子们无一不是使用推己及人系统的高手,他们之所以取得过人的成就并非由于他们特别刻苦劳碌(正好相反,他们大都具有悠然自得的气质),而仅仅是由于他们采用了推己及人系统。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人必定能找到仁爱并将它激活,因为仁爱是人的核心本能。在理想状态之中,圣贤君子的自信并不是从别人的回报那里获得,就算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肯定,也能从内心被激活的仁爱之中汲取能量,获得自信和满足,他们是“无待之人”。他们能主动地理解自己进而能理解他人,能主动地肯定自己进而能肯定他人。他们没有取悦别人的强烈愿望,而只有帮助别人的坚定决心。仁爱是效率最高的取悦,能最有效率地满足自己和他人。取悦必定企盼收获,而仁爱不求回报,正因为它不追求回报,所以回报要反过来追求它,故仁爱反而获得了最丰厚的回报。因此仁者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智慧、特立独行的勇气和连绵不绝的快乐。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们显得非常自我甚至“自私”;又由于“自私”而积聚的巨大正能量需要向缺乏能量的他人释放(还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他们同时又是非常无私的人,充满矛盾的品质在他们的身上融为一体,这就是中华本土古典文化的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17 23:20
              回复
                其实,成为圣贤君子比成为普通人要容易得多,可能只需花上应付高考的一半精力就能够明白真理,也可能只需用上还房贷的一半劲头就足以超凡入圣,当然前提是要选择推己及人系统作为人生的主导系统以保证能量的高效获取。君不见普通人活得有多累,而贤人君子们却淡定从容,历史上的那些圣者伟人更是年纪轻轻的就掌握了真理,一辈子都在教别人做人,这就是系统的优势。一个人在取悦自我的时候必定是优待自己的,进而也必定会优待他人,而这样的人也容易获得别人的优待。处于这种多重和反复优待之下的人,他能够不快乐吗?他能够不健康吗?他能够不明白真理吗?他能够不超凡入圣吗?未之有也!在这个系统中,自己和他人都成为了目的和主体,人不再被当成手段、工具和商品,从而由异化、变态、压抑、焦虑和不满之中解放出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4-17 23:20
                回复
                  原来推己及人系统这么好,真是值得拥有,但毕竟取悦回报系统用得久习惯了,一下转不过来咋办?不要紧,好在这两个系统是一阴一阳、相反相成,它们是兼容的,只要知道它们的关系是阳主阴从、夫唱妇随,就可以慢慢地、随意地转换成以推己及人系统为主导的状态,两不耽误。取悦回报系统是一种辅助性的、充当权宜之计的生存工具,无法舍弃,只是不能让它当家作主。科学家推荐的食品也可以吃,只要加一个前提,就是你也喜欢吃;老板喜欢的工作也可以干,只需加一个条件,就是你也喜欢干;顾客喜欢的商品也可以生产,只须加一条理由,就是你也喜欢这件商品……哎,为什么要加这条理由?顾客喜欢什么我就生产什么难道不对吗?就是不对!投其所好是一个贬义词,对顾客投其所好实际上是奸商行为,把顾客当成取悦的对象就是要利用和控制顾客。顾客喜欢省油的车,奸商就偷工减料降低车重;顾客喜欢便宜的食油,奸商就奉上地沟油;顾客喜欢鲜美的味道,奸商就掺入添加剂……所以,加上“自己也喜欢”这条理由就完美了。自己都不喜欢的商品,卖再多也不会有真正的满足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这就叫推己及人。子贡问:“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夫子回答说:“其恕乎!”《说文解字》说:“恕,仁也。”所以,“投其所好”是由取悦回报系统所操纵的行为,用“投其所好”来对待顾客和选民是属于“忠道”,其效率是无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恕道”相比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理并不是取悦人民谋求回报,而是因为热爱人民而自我奉献,它是不求回报的、是自我满足的,它的行为既是自我满足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结果,它来自于以仁爱为核心的更高效率的能量系统。只有全神贯注地跟从自己内心的人,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因为仁爱总是潜藏于内心而拥有向宇宙迸发的势能,只有关注内心的人才能将它激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17 23:21
                  收起回复
                    在家庭生活中,用“投其所好”的办法也是无法教育好子女的,在那些被百般骄宠的不肖子女背后,必定有着心灵缺爱的不成熟父母,他们对子女千依百顺,唯求子女感恩图报。可惜这些子女回报他们的很可能是更多的不满和抱怨,因为子女在百般迁就和物质补偿之中难以感受到爱,而只感受到了交易和对爱的索取。只有充满爱的家庭才是教育子女的圣地,只有充满爱的社会才是培养人才的乐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17 23:22
                    回复
                      三、结论
                      我们无法仅仅依靠交易的方式去获得真理而必须亲自追求。无论迷信神、迷信科学还是迷信权威,都只是一种低级交易,都无法达到真理,而信自己却可以!靠着交易、靠着取悦回报并不能照顾好自己,也无法照顾好他人,更别提造福人类了,而依靠取悦自我、自力更生却能够做到这一切。在意工资的保姆无法周全地照顾好孩子,而不求回报的父母才能够将孩子养育成人。父母不辞劳苦地养育儿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慈爱之心,因此,父母是真诚的。所谓的“正心诚意”,不就是完全地满足自己吗?所谓的“实事求是”,不就是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吗?只有真诚的愿望才能达至真实的效果。把自己满足得快快乐乐的,别人看见你也觉得开心,若是心怀不满、愁眉苦脸,别人看着也心烦。先把自己弄好,这是为人的本分,自己过好了,才能帮助他人。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会去同情和保护弱者,只有体验过幸福的人,才会去帮助不幸的人。倾听自己的内心、满足自我、取悦自己、推己及人,孔夫子“为己”“为人”之说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今之学者为人”一语可知,以仁爱和恕道为本的中华本土古典文化被逐渐背叛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它却没有被湮没,从孔夫子到毛主席,一直至今天,伟大的传统不绝如缕、一脉相承。几千年来,中国人在两个系统、两种文化之间挣扎求存,既历尽辉煌又受尽磨难。新中国能有今天之重新崛起,根本的依靠并非取悦西方和效忠超级大国的权宜之计,而是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全新思想,不会是以取悦回报为方式、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忠道”文化,而必定是以推己及人的“恕道”为指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掠夺与垄断,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则是友爱和分享。时至今日又到了取舍的时刻,或许我们已经打定了主意,取悦别人的生活苦不堪言,满足自我的日子其乐无穷。敢问天下大势如何发展?人类前途何去何从?那就要看看咱们中国人的手段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4-18 13:11
                      回复
                        补发第一条“取悦回报系统”中的后两段:
                        人们在聚会的时候为什么仍然盯着手机看?因为人们对现实中的取悦回报方式感到失望和厌倦,处于严重缺乏能量——即缺爱的状态,而在手机里可以取悦更多的人从而取得更多的回报,通过对更多人的关注和点赞,去博取更多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点赞。但是,既然人们对现实中的取悦回报感到失望,那么网络上更诱人的、更多的取悦回报就必然和只能带来更大的失望了,因为系统还是那个系统、方法还是那个方法。在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更多现实场景的人际交流之后,除了头晕眼花和颈背酸痛之外,得到的可能是更多的失望。尽管人们会继续发起新的关注和点赞以期待奇迹的发生,但这就好比更多的毒品并不能为吸毒者解决问题,而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和造成更大的伤害。单纯的取悦别人不会获得满意的回报和足够的能量,反而会因能量的损耗和缺乏而变得软弱。极端依赖取悦回报系统的人会因为失去自我而倾向于出卖自己以取悦他人,出卖灵魂、出卖肉体、出卖朋友、出卖组织、出卖国家,以此获得的回报必然是灾难性的。人类为了取悦他人和确保回报,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但却还是无法真正地满足自己,反而在贪婪、恐惧、失望和怨恨之中越陷越深。争面子与摆架子、攀比与炫富、吹捧与谄媚、引诱与欺骗、控制与压迫、威胁与惩罚、不满与报复,都成为了取悦回报系统里面麻烦和累人的固定套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4-18 22:01
                        回复
                          取悦回报系统需要划分人我的界限、量化交易要素,以便于实施和监控交易,这催生和促进了私有化。在私有制主导的社会里面,人们时刻计算着每次交易的投入与回报。而对每次交易的执着控制,实际上大大地延长了交易时间、大幅地增加交易成本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交易的效率。从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签份合同都可以把人折腾死,更别提合作中出现的分歧了。我们也知道,在私有制之下,有清晰产权的商品才能便于交易,但是,为了方便交易而造成的产权利益的人际割裂,实际上反而严重地限制了交易的流畅性,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能量交流,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让缺钱和缺爱成为私有化社会的不治之症。人们已经不懂得怎么样满足自己,只好傻傻地、焦躁地期着别人的回报,而别人也都同样处于缺乏能量的状态,正寂寞无奈地守株待兔和顾影自怜。由此导致的恩怨情仇,若有“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苦,又似“相煎何太急”的怨恨。私有制之下的交易是糟糕的交易,无人可以从中获得真正的满足。看似高效的自由贸易和看似繁荣的现代都市实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它是一种通过严重透支自然资源来发展的矿物文明,又是一种通过严重透支人类生命力来维系的疾病文化。透支自然资源导致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而所谓的新能源实际上都是由矿物能源维系的,因为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都是不能自我维系的,就好比当马和驴灭绝之时,骡子就再也不能繁殖了。当矿物能源枯竭之日,新能源的幻想亦将同归于尽。透支人类又导致抑郁、疾病、变态和随之而来的出生率下降。不想生孩子意味着日子难过,出生率下降意味着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当人口减少的所谓发达地区无法再从落后地区获取足够的廉价劳工和移民以供透支的时候,繁荣就会崩溃。对每周28小时工作制的极力追求和宅文化的盛行,表明人类对取悦回报系统已是多么的厌倦!综上可见,以取悦回报系统为主导的社会人生是多么的不环保和不靠谱,它就是一种弄虚作假的透支文化,它令人类的本能被不断地扭曲,在扭无可扭的时候,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4-18 22:02
                          回复
                            人们在聚会的时候为什么仍然盯着手机看?因为人们对现实中的取悦回报方式感到失望和厌倦,处于严重缺乏能量——即缺爱的状态,而在手机里可以取悦更多的人从而取得更多的回报,通过对更多人的关注和点赞,去博取更多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点赞。但是,既然人们对现实中的取悦回报感到失望,那么网络上更诱人的、更多的取悦回报就必然和只能带来更大的失望了,因为系统还是那个系统、方法还是那个方法。在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更多现实场景的人际交流之后,除了头晕眼花和颈背酸痛之外,得到的可能是更多的失望。尽管人们会继续发起新的关注和点赞以期待奇迹的发生,但这就好比更多的毒品并不能为吸毒者解决问题,而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和造成更大的伤害。单纯的取悦别人不会获得满意的回报和足够的能量,反而会因能量的损耗和缺乏而变得软弱。极端依赖取悦回报系统的人会因为失去自我而倾向于出卖自己以取悦他人,出卖灵魂、出卖肉体、出卖朋友、出卖组织、出卖国家,以此获得的回报必然是灾难性的。人类为了取悦他人和确保回报,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但却还是无法真正地满足自己,反而在贪婪、恐惧、失望和怨恨之中越陷越深。争面子与摆架子、攀比与炫富、吹捧与谄媚、引诱与欺骗、控制与压迫、威胁与惩罚、不满与报复,都成为了取悦回报系统里面麻烦和累人的固定套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4-19 01:11
                            回复
                              两种中国文化的较量,胜出者将参加世界文化总决赛!你支持哪一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8-05-02 00: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