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修笔的老匠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北京的张广义老先生和上海的施天水老先生。由于楼主比较懒,虽然北京上海去过多次,却没有专门找过两位老人。此次去往台湾旅游,晚间有个项目曰逛花莲夜市,步行途中无意中路过一家卖钢笔的门店,于是记挂在心,吃完饭了专门回来看了一番。
店里的钢笔主要包括日系三家、低端派克、75飞行家系列、几支型号不认识的老西华,以及凌美狩猎者、otto、SKB,还有些不认识的牌子,但是没看到三文堂。
看店的是一位年纪30左右的大哥,因为晚上下着大雨,店里没什么生意,所以我一进来,他就注意到了,然后问我有什么需要。我之前看笔的时候大概换算了价格,和吧友熟悉的渠道相比确实偏高了不少(有一句说一句,第一实体店的成本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存在不同地区间价格的差异,第三实体店跟我们的渠道相比税负可能也不同,苛求价格是不现实的),所以已经打消了下手的念头,本来不想浪费人家时间,但是自己也想知道台湾从业者的看法,于是就聊开了。
我跟他大概聊了聊吧里对台湾钢笔品牌的认知,随后问他为什么店里没有三文堂。他回复曰老板觉得活塞上墨是落后的设计,已经被淘汰了,所以一律不卖。我脑子里一想这家店里确实一支活塞笔都没有 看来是真的有性格。然后他也问了我国产英雄和派克的情况,我就把吧里的共识说了,他很惊讶我的一些说法,比如老英雄新英雄的分野,还有我说的派克世纪的到手价格,说这个大概就是成本价了。
这之间我穿插试着了大哥所说的老板的专利产品:白金代工的可正反书写的钢笔,正面细尖反面美工尖。我看了一下整笔造型和白金短钢类似,笔尖是一个“P”的标志,标准的白金钢尖,看来所言非虚,不过这种笔尖设计以前也见过了,所以没有觉得特别惊艳。
后面聊着聊着我问道:你们这家店开了多久啦?然后大哥告诉我从老板开始算已经60余年了,说着唤醒了店里躺椅上小憩的老人,说来了个钢笔爱好者。
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个人就是大哥所说的老板,之前以为是他的家人(闽南、粤东地区个体户老人看小店还挺常见的)。他看上去头发灰白如银,精神还不错,他说刚才听到我问三文堂的钢笔,于是告诉我,在他看来,活塞是一种理想的设计结构,可以达到很大的上墨量,但是便利性和稳定性远不及卡水,属于被淘汰了的类型,所以他的店里一律不卖活塞和负压。
说这老先生拿来了店里的一个小册子,我认真地看了起来,原来他叫赖义山,册子里面有两篇媒体的专访、他的专利介绍,以及一些常见的钢笔知识,末了还有维修的费率,以及小店的信息(图稍后放上)。老先生告诉我,最早的圆珠笔是用来写复写纸的,因为钢笔会透,但是正规的文件,都应该用钢笔来书写。在他看来,圆珠笔写字是没有灵魂的,而且是一种浪费的做法,好的钢笔能用三代人,圆珠笔10块钱一根(新台币),写完就扔了,一年年下来不知道贵多少。一支钢笔,可能要500块,一般人会舍不得买,就像别墅一般人也住不起一样,只有有学问的人才会为了这个付出。而且花了这么多钱买的笔,才会去珍惜。
听老先生说了以后,楼主也把自己长大过程中周围人用钢笔的情况分享了一下,他听了后有点唏嘘,不过楼主说到中性笔能占领市场确实有过人之处,他也点点头。
说起一些市场上的著名产品,老先生说派克75是曾经白领的必备,然后百乐的74等都是“k金的好钢笔”。不过他觉得日本的牌子,做到最后,好的都在外表,塑料壳子啊,人工的漆啊,内在的区别不大。
问起老先生的从业经历,他说他大概二十九岁就开始卖钢笔,到现在六十多年了(我算了一下,应该是口胡了,十九岁开始比较接近),一直都在花莲的这个店面里。说实话这家店真的非常不起眼,里面的内饰也比较陈旧,我想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持这么久,真的是值得尊重的。
走的时候我向老先生鞠躬以示敬意,他也回礼感谢。
店里的钢笔主要包括日系三家、低端派克、75飞行家系列、几支型号不认识的老西华,以及凌美狩猎者、otto、SKB,还有些不认识的牌子,但是没看到三文堂。
看店的是一位年纪30左右的大哥,因为晚上下着大雨,店里没什么生意,所以我一进来,他就注意到了,然后问我有什么需要。我之前看笔的时候大概换算了价格,和吧友熟悉的渠道相比确实偏高了不少(有一句说一句,第一实体店的成本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存在不同地区间价格的差异,第三实体店跟我们的渠道相比税负可能也不同,苛求价格是不现实的),所以已经打消了下手的念头,本来不想浪费人家时间,但是自己也想知道台湾从业者的看法,于是就聊开了。
我跟他大概聊了聊吧里对台湾钢笔品牌的认知,随后问他为什么店里没有三文堂。他回复曰老板觉得活塞上墨是落后的设计,已经被淘汰了,所以一律不卖。我脑子里一想这家店里确实一支活塞笔都没有 看来是真的有性格。然后他也问了我国产英雄和派克的情况,我就把吧里的共识说了,他很惊讶我的一些说法,比如老英雄新英雄的分野,还有我说的派克世纪的到手价格,说这个大概就是成本价了。
这之间我穿插试着了大哥所说的老板的专利产品:白金代工的可正反书写的钢笔,正面细尖反面美工尖。我看了一下整笔造型和白金短钢类似,笔尖是一个“P”的标志,标准的白金钢尖,看来所言非虚,不过这种笔尖设计以前也见过了,所以没有觉得特别惊艳。
后面聊着聊着我问道:你们这家店开了多久啦?然后大哥告诉我从老板开始算已经60余年了,说着唤醒了店里躺椅上小憩的老人,说来了个钢笔爱好者。
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个人就是大哥所说的老板,之前以为是他的家人(闽南、粤东地区个体户老人看小店还挺常见的)。他看上去头发灰白如银,精神还不错,他说刚才听到我问三文堂的钢笔,于是告诉我,在他看来,活塞是一种理想的设计结构,可以达到很大的上墨量,但是便利性和稳定性远不及卡水,属于被淘汰了的类型,所以他的店里一律不卖活塞和负压。
说这老先生拿来了店里的一个小册子,我认真地看了起来,原来他叫赖义山,册子里面有两篇媒体的专访、他的专利介绍,以及一些常见的钢笔知识,末了还有维修的费率,以及小店的信息(图稍后放上)。老先生告诉我,最早的圆珠笔是用来写复写纸的,因为钢笔会透,但是正规的文件,都应该用钢笔来书写。在他看来,圆珠笔写字是没有灵魂的,而且是一种浪费的做法,好的钢笔能用三代人,圆珠笔10块钱一根(新台币),写完就扔了,一年年下来不知道贵多少。一支钢笔,可能要500块,一般人会舍不得买,就像别墅一般人也住不起一样,只有有学问的人才会为了这个付出。而且花了这么多钱买的笔,才会去珍惜。
听老先生说了以后,楼主也把自己长大过程中周围人用钢笔的情况分享了一下,他听了后有点唏嘘,不过楼主说到中性笔能占领市场确实有过人之处,他也点点头。
说起一些市场上的著名产品,老先生说派克75是曾经白领的必备,然后百乐的74等都是“k金的好钢笔”。不过他觉得日本的牌子,做到最后,好的都在外表,塑料壳子啊,人工的漆啊,内在的区别不大。
问起老先生的从业经历,他说他大概二十九岁就开始卖钢笔,到现在六十多年了(我算了一下,应该是口胡了,十九岁开始比较接近),一直都在花莲的这个店面里。说实话这家店真的非常不起眼,里面的内饰也比较陈旧,我想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持这么久,真的是值得尊重的。
走的时候我向老先生鞠躬以示敬意,他也回礼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