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使巫女吧 关注:6,867贴子:62,893
  • 9回复贴,共1

【又臭又长,无理性】皐月夜見——剧情上的可悲和塑造上失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文章建立在我对夜见这个角色塑造失败和便当的悲愤基础上,发泄了一些不快和一些自己在角色塑造上的观点(私货和主观意见)。并不指向其他角色和作品,如若意见和讨论,还请不要把话题扩大。本文几乎不涉及剧透,轻微涉嫌其他作品剧透,如有敏感,请跳过下下楼的“第一部分”的内容。
我喜欢夜见这个角色,无论是上体下体,我都喜欢这个小姑娘,喜欢她的人设,心疼她的背景,悲伤她的结局,但是她在作品中没有获得一个应有的待遇,甚至没有获得一个身为重要反派应有的待遇,而是沦为了一个可悲的工具性角色,在作品中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以至于她的结局也是如此的令我烦躁。

(至少在游戏中还是会笑的,猛男落泪)


IP属地:北京1楼2018-06-19 14:05回复
    当我们去思考一个角色,试图产生移情的时候。
    我们应当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全部。
    并尽可能深入地,多元地,理解他们的心理与动机。
    这是我们应当做到的事情,也是创作者应当做到的事情,这是对一个角色最根本的尊重。
    23集播出了,夜见毫无意外的,如我一开始预想的那样死的透彻,但她的死依旧使我觉得很难受,对于关注这个角色的观众来说,这很可能是这几年以来最让人憋屈的一口屎。
    1. 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廉价悲剧原料设定的原型设计
    文艺作品之中常常有这么一种角色,他们愚忠,看似单纯。对上级下达的命令绝对服从,明知是错也要执行,其内在原因往往与荣誉、归属等情结相关。最著名的如《梦幻模拟战2》里青龙骑士团的团长里昂,他在游戏的正史线路中怀抱着荣耀与自豪在平原上与主角展开大规模骑兵对冲,壮烈牺牲。
    文艺作品中常常又有这样一种角色,他们可能很弱,却有着非一般的执念,为了自己的信念与目的可以忍受一切的伤害。而自己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却往往很简单。在最近接触的作品中,《素晴らしき日々 》(美好的每一天)里的橘希实香带给我的震撼最大,第二章和第三章中的优秀塑造使得这个姑娘成为了我近几年来最喜欢的角色。

    (素晴日第二章希实香结局,私以为是同类型角色中塑造最好的等级,她真可爱,她真迷人,她真有趣,我又要落泪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8-06-19 14:08
    回复
      这两种角色属性的统一并不少见,从广义上来讲甚至是一种很流行的主流,所以我在这里提取出几个关键词来稍稍限定下范围:无条件的信任,剧中实力并不强,执念,单纯的愿望。几个关键词一旦出现,不需要更多的刻画就足够形成一个惹人心疼的悲剧性人物,所以作品中这种人物也往往会成为廉价悲剧性人物。我印象比较深的比如《高达Z》中的莎拉,或者《秽翼的尤丝蒂亚》里的希斯蒂娜。
      希斯蒂娜是个和夜见相对接近的角色,她冷静沉默,忠诚可靠,在接受拖延时间的命令后面对大军嗑药抵挡,最后被砍的“失去了人样”。但是她和夜见的不同,在于她和她上级鲁基,是真正互相信任的关系,这使得她最终的牺牲变得令人可以接受了一些。
      而夜见则是为了一个到最后前一刻还在误解、愤恨她的疯女人。这明显是五组为了加深她悲剧色彩的刻意作为。


      IP属地:北京5楼2018-06-19 14:09
      回复
        2.为什么会这样?工具性角色的悲哀,塑造缺失导致的不解
        夜见有着一头苍白的银发,冷漠的表情,但是却莫名有一种让我觉得很乖巧的样子(纯主观),人设往往是令观众注意到一个角色的首要原因,而这样的她处在和主角阵营对立的位置上,又使我在进一步了解她之前就闻到了悲剧的味道。
        于是果然,实力孱弱,像武林败类一样的嗑药,放血自残的战斗,这个角色几乎从一登场就向着无法挽回的悲剧深渊疾驰。但她的忠诚换来的不仅仅是住进了病房,还有侮辱和毒打。
        侮辱、毒打、不被理解,即使如此她却仍然一根筋的承受着,不去解释原因,也不接受策反,不少观众们剧情从一开始的心疼她也渐渐开始把她当做是一个单纯的无药可救的恶人,开始骂她,厌恶她,不接受她的洗白。
        剧情直到她临死的时候,才吝啬的使用了几个短短的分镜(而且质量很差,除了最后那组“我回来了”和“你辛苦了”)解释了为什么她如此盲从于校长。但是仅仅是这样一个来自于长辈不怀好意的提拔,为什么使得夜见变得如此的忠诚?哪怕是被怎样恶劣的对待仍然不改初心?动画却不作出任何的解答。
        观众会对夜见的行为搞到及其的不解和烦躁,少数观众会为夜见的死亡和短短的过去经历搞得十分吃屎(然后去手游里当氪金母猪),这大概是剧本的唯一目的。夜见就是这样一个从开始出场活到22集唯一目的就是担当坏人角色并在死前恶心观众一下的工具。如果有第二个目的,就是让你赶快去玩手游抽夜见的4星main角色卡,里面有对夜见性格的一定补完,虽然依旧无法说明夜见在动画中行为的动机,却都是一些相对欢乐的剧情。


        IP属地:北京6楼2018-06-19 14:10
        回复
          创作者应该为角色塑造的缺失负责任,而不是去期待观众从悲剧中脑补角色的深度与广度。
          创作者可以引导观众去丰富角色形象,但是是在建立在角色多重角度的塑造上,而不是大块的留白。
          观众可以用脑补到的角色性格进行讨论,但是这并不代表作者对角色的塑造做到了丰满。
          试问从夜见的几个眼神,从她的“不打算被人制裁”,从她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从她最后的微笑中又能得到她性格与心理状态的什么呢?或许有,但却匮乏到了一定限度。
          你可能会自己脑补很多角色设定,根据校长是夜见在悬崖上拉了她最后一把的人揣测出很多的可能性,比如校长可能有那么一段的时间对夜见十分的温柔等等,但这些都不能解释一个正常人为什么会在动画正片里被如此对待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或心里斗争。
          唯一的解释就是夜见不是正常人,那么她为什么不正常?具体哪里不正常?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样性格的成因是为什么?本人对此的认识是什么?不但动画里没做任何解释,游戏里也没有。
          无口不代表没性格,电波也不代表不是人。在当今二次元创作角色同质化的今天,角色的性格塑造在很多人眼中看来似乎不再重要,因为他们看了很多作品,认识了很多相似的同质化角色,仿佛心理医师一般在看见新的角色时脑中便自动给她们分好了大类。创作者也乐得于此,他们不再思考角色性格形成的原因,也不再去尝试使角色在不同角度上丰满。因为只要有以往作品可以借鉴的行为,观众就会自动脑补角色的一切。
          而夜见塑造的丰满度甚至不如打她恨她的校长!想要分析夜见行为的原因甚至还要去仔细从校长角度剖析。塑造匮乏到了如此程度不是无口属性的原因!无口不应该背这个锅!!
          所以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小姑娘即使被虐待也依旧愚忠,仅仅是最有一句带有一丝丝安慰的话语,就可以使她放下所有的负担,不带有一丝遗憾的安然死去,她的一生,仿佛只愿试图获得一个人的肯定。五组希望在不解释背后逻辑的情况下让观众自己进行逻辑的自洽,毕竟多数观众在象征性的悲伤一下之后就去***了。甚至有观众还会觉得死的大快人心。


          IP属地:北京7楼2018-06-19 14:11
          回复
            3.怎么能这样?这不是你们的亲女儿吗?(无理性)
            以上种种情况的原因终归在于夜见只不过是个小配角,没有大反派的时髦值,也没有主角阵营的高人气,更何况无口角色塑造的相对难度,使她看上去成为了弃子。
            剧情中悲惨,塑造上失败。夜见毫无疑问是个可怜的孩子,是个在动画里被虐待,有着悲剧结局的角色。在制作组手里被抛弃,放弃塑造甚至被不少观众讨厌的角色。但她是我喜欢的小姑娘,我心疼的小姑娘。我觉得不公平,但是正如我前文所说,这种廉价的悲剧素材使得太多的角色被这样对待过了,没有地方为她们伸冤。
            但是她至少是个重要的反派吧?至少是手游里1/15的角色吧?为什么会被这样对待!这样是错误的!救救孩子!至少你们不能在游戏里再把她和结芽杀第二次!我为手游氪过金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一个角色的支持者!
            所有喜欢和心疼夜见的人们,我们应该在夜见下次出夜见新卡up的时候当氪金母猪,用实际行动告诉上面什么都不懂的大人们他们应当重视起这个人物!三单起步!十单不亏!



            (不亏的,SE手游质量骗过你们吗?)


            IP属地:北京8楼2018-06-19 14:12
            收起回复
              只希望游戏里能加点戏份


              IP属地:北京12楼2018-06-19 14:18
              回复
                24集的动画,1/15的小姑娘也不去刻画一下,明明稍稍多下一点点力度就可以让形象更丰满的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不做,放弃治疗放弃的那么彻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6-19 14:31
                回复
                  首先,楼上同为喜欢夜见的这个角色的同好我是十分开心的。
                  但是我依旧持有夜见塑造的很差劲还有以这种结局杀死了夜见的五组是人间之屑(主观)的观点,因为本身作为很容易关注并喜欢上配角甚至路人角色的我很能理解楼上的观点。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对角色脑补出来的很大一部分都并不属于原作的原角色。我将一条一条说明我的观点。
                  1.角色无罪,罪在作者。文艺作品作为由作者“独裁”的思想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其走向,角色结局,是作者一手把握出来的,不存在“角色”自己选择的结局,只有作者为其安排的命运。
                  2.在此基础上,罗兰的“作者死了”的观点是部分正确的,即作品创作出来后作品的理解和解释交到了读者/观众手中。但是在当代连载等条件下作者对于设定的补充甚至是强行修改依旧有着暴力的“专权”。
                  3.在以上两条基础上,为了达成对角色的共识,我们对角色的理解也应当遵守建构主义的观点,即对作品的认识是建立在作品已有内容之上,不得脑补出虚假的东西。比如一个角色在文中的表现是无口,我们可以推断出她是内倾的性格以及不爱说话的特征,但是我们不能擅自给她设定一个“过去有过不幸的经历”这样一个虚假的东西。
                  3.1.利用游戏中夜见的表现作为补充,个人的剧情中,夜见会对红茶做很深的研究,介绍的时候回滔滔不绝。夜见偶尔会爆出秋田方言,夜见害怕生剥鬼到听到名字会吓晕过去,夜见喜欢吃白饭裹白饭的饭团。这些都是游戏对角色作出的新设定,但是依旧没有剧情支持我们对她性格的内核作出构建,以得知夜见对校长忠诚的根源。
                  3.2为什么只在意夜见坚持的根源,因为夜见这个角色的矛盾点就在这里,而作品给出的解释远远不够。却要靠观众自己脑补。这本身就是作品的错误。
                  4.所以你可以推断出校长确实帮过月见,以及月见对校长感激且肝脑涂地这两点,至于为什么在被暴虐之后依旧坚持,这中间的动机缺乏联系。你是无法推测的,你可以觉得夜见看重感情,也可以觉得夜见愚忠,是傻,甚至可以认为夜见对校长移情产生了恋母情节,这些都是你的权力,但这是你自己的夜见,不是作品的夜见。除非游戏中作出了更多的解释。
                  5.无法推测出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描写,明明是一部有着24集内容的作品,却对应该解释的地方不作出解释,这样是错误的。
                  6.结芽和夜见在塑造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于结芽所面临的角色矛盾十分单纯,她只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夜见在此原因之上为什么在悲剧的道路上如此坚持不懈并未给出解释。
                  7.为什么是工具性角色?动画中很多的坏事基本上是需要有个人去推动,于是就交到了夜见这个小跑腿的身上,这个角色确实是很方便的工具,因为她能为了校长做一切的坏事,而作者也不用告诉你这是为什么。而这些事情对角色的形象造成了破坏,导致夜见从一个一开始人人心疼的姑娘变成了后期人人喊打的坏人。作为对角色的迫害和形象的崩坏还不够?
                  8.动作、台词对角色的刻画不亚于甚至是更重于纯心理的描写。但是五组真的没那么专业,五组的分镜还有作画的细节并不能对夜见性格的补完有决定性的效果。和业界大佬比一比,骨头社甚至日升的口水作品就能完爆。eg:参考骨头的《黑契》
                  9.综上,五组是使我老婆蒙上耻辱的人间之屑,我要去找他们摔跤。当然,这种结论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心中的夜见和他们创作的并不相同,本质上和楼上那种“我脑补,但我也接受”差不了很多。


                  IP属地:北京16楼2018-06-19 16:40
                  收起回复
                    吹了两天比,氪金的机会那么快就来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8-06-20 17: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