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吧 关注:794贴子:7,486
  • 1回复贴,共1

李广首战杀了匈奴王?晁错《言兵事疏》记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广首战杀了匈奴王?晁错《言兵事疏》记载?
李广是汉朝最著名的大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了数千年,连我们的课本里也有李将军的事迹,《李广射虎》等。李将军的武功武德天下无双。
由于李广的个人能力太强,往往忽略了他辉煌的战绩和强大的指挥能力,以至于现在有些人质疑李将军的战绩。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李广是怎么样力挽狂澜,改变汉匈对战格局,重温李将军的丰功伟绩。
李广首次从军与匈奴作战,只有16岁左右,可以说是火线入伍。竟然杀了一个匈奴王,大败匈奴军。
史记原文: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这段原文应该有人读到过,背景是汉文帝十四年,老上单于率十四万大军入萧关,几乎打到了甘泉宫,文帝不得不紧急集中10万骑兵护驾。随后派出几十万骑兵和车兵部队,追击老上单于,一无所获。这段原文讲的是老上单于部队撤退的时候,被李广率军痛击的事迹,有人认为李广只是个人勇武,显然是不对的。从李广和李蔡同时被封为800是中郎,已经能知道这次的战功非同小可,因为文帝封官可没有武帝大手大脚,从平民连跳数十级,必然是有天大的功劳。接着再看晁错的《言兵事疏》,有更详细的补充记载。
原文: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无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因匈奴几乎打到甘泉宫,汉文帝震怒,准备集中几十万大军进攻匈奴,于是晁错上了这篇《言兵事疏》,汉文帝看了以后,果然没有出兵。这是文帝比武帝了不起的地方之一。这段原文写的是,吕后开始,陇西曾经三次被匈奴入侵,打了败仗,士兵百姓士气低落。
是李广,率领陇西军民,以寡敌众,以少胜多,不但是胜,而且是大胜,顺便杀了一个匈奴王,这也是自灌婴收复河南地后的首次胜利。李广指挥的这场大胜,是汉匈作战的转折点,汉军从弱势转为强势。老上单于不甘心失败,连续多次大举入侵,均被李广击败。
李广对大汉的贡献是巨大的,战功卓著,汉文帝说李广封万户侯都太少。当然,汉文帝没有给李广封侯,因为文帝按资历封侯,高祖时的臣子还没封完呢,李广功劳再大,也得等。实际就是高祖封侯太多,文帝力求节约,舍不得。
《言兵事疏》原文: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横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显然,晁错建议用良将李广,除了本部陇西军,还给他配了数千义渠胡骑,李广正是用这些人马,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兵力损失很大,到军臣单于时只能派出6万骑兵,以后数十年都不敢大举犯边。李广为大汉赢得了数十年的时间,使得大汉能够在七国之乱时,不被匈奴趁虚而入,七国之乱后,大汉能够安心的休养生息。
李广一生70余战,为大汉建立了天下无双的功勋,李广离世时,天下军士百姓都为其哭泣,民心所向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13 09:21回复
    东汉荀悦所写《前汉纪》中,清楚写明,《言兵事疏》是在汉文帝十四年到十五年间写的。这就证明了李广在汉文帝十四年确实大胜老上单于。杀一王,大有利。而之后的几次也是李广,连续击败老上单于的大举入侵。所以汉文帝才会说,李广的功绩超过万户侯。
    再看晁错,他是公元前165年被举贤良,向武帝上书国策后,任中大夫。这些国策中,应当就包含《言兵事疏》。
    也就是说《言兵事疏》是公元前165年写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13 0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