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书名就能吸引人的眼球,例如《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再多,它们的根基都离不开哲学的管理等方面理论。管理理论门派各异,但本书的论述最为彻底,不掌握管理三原则,一切都是白搭。
金融实务讲得头头是道,管不住人民币、股市的涨跌,人们眼睁睁看着被捉弄。其实受损最大的是人们对诚实劳动、善、公正的信念,破坏的是整个社会环境,不可谓不是大恶,但人们为什么竟然忍受呢,为什么飞蛾扑火呢?因为人们至今还觉得没有出路。其实理论已经建立,办法已经指出,蓝图已经构绘,这一切都在《新哲学》,第十章,轻松阐释。
《新哲学》可以说是纯哲学,缺憾是例子少了点,但道理讲得相当浅显易懂。在你求全责备之前,不妨对比一下《纯粹理性批判》等经典,那才是难读。行家里手若拿纯批与本书(比如第二章)对比,会发现《新哲学》的学术性一点不差。《判断力批判》费好大劲论述美,正确吗?《新哲学》用很小的篇幅就讲清楚了,因为美不过是系统一部分。学哲学就得做一辈子迂腐书生?从入门到精通一本搞定三月完成不可思议么?那就读读《新哲学》吧——篇幅虽小内容很全,四十多万字书大系统。
许多事情会引起我们深思,比如博士生自杀,比如北大生拉黑父母,大学生在大学能学到道理么?思想教育可有谁关心?学哲学,解困惑,为生活。
《领导力21法则》等诸如此类的书籍,创造了许多法则或方针,致使人们招架不住,无法把握,但也许那不过就是一种说辞。例如盖子法则——领导力决定一个人的办事效力,其实就是“智慧(或者大智慧、决策能力)决定了行为。”像时机法则、根基(信任)法则等更是稀松平常。在另一本励志书里,有三小节是这样的标题:“所有的奋斗努力都有意义;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不要辜负你的大好时光。”句句都是大实话,看来只要是正向的论点都可以拿来写书。现实是复杂的,存在多种可能,人的行为皆出于综合权衡,事实是事实,诠释是诠释。畅销书中的许多例子其实是随意编排、牵强附会的。例如有书中讲到“放低自己的起点”,父亲通过卖菜死不还价导致卖不了烂掉的事情来教育儿子,但很明显的疑问是:要是蔬菜很顺利卖掉呢?
许多书籍说得好听点是讲得具体,说得实质点是讲得偏颇、局部,说点不好听点是换了个马甲。图书林林总总亿万部,或许大部分都是马甲。小品里说得好:“小样,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你啦?!”要论形象、具体,许多书都还可以看;要论总结、综合、元理,《新哲学》当仁不让。每本书都会承载一些信息,但能够提供知识全貌的,唯有《新哲学》。《新哲学》不同以往,独一无二。读了好书,只觉得有道理,再读《新哲学》,才会发现这道理属于哪个元理。读书像极了盲人摸象,谁不向往胸有成竹的境界?读了《新哲学》再去读其他书,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倍儿棒!比一比看一看,《新哲学》真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