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30,621贴子:104,456,407

见愚人不说话;见君子说真话;见真人说天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见愚人不说话;见君子说真话;见真人说天机
http://xymz-mp3.net/media/w012-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3)
西游记小说,写什么都传神。却说那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也怪不得她找不到有德行的人,你看她和徒弟变作疥癞僧人在长安城转悠,整天所言所行都是跟世间人的观念相反的。眼见得江流儿和尚玄奘法师开坛作法,这菩萨又上街了。他们带着袈裟、锡杖上街做起流动摊贩来,沿街叫卖。
这菩萨没遇见城管一个,倒是颇遇到一些擅长做买卖的有钱和尚。话说甄选高僧,不少和尚就想着带上钱钞、来京城活动活动,就能选上高僧了。但是很遗憾,他们带来买头衔的钱没用上,正不知道如何花差呢,遇上了这破破烂烂的疥癞僧两个,这俩僧人潦倒,但是手头上的袈裟锡杖看上去倒是名贵货。
别看这有钱僧修行不咋地,砍价可是真精明。一看对方俩人的潦倒模样,就寻思着这俩人肯定缺钱花。你看他如何张口:“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他张口就喊人家癞和尚,你知道有多轻蔑么?你我都是佛弟子,怎么说也是同修,见面应先合十、应平等相待的嘛。他可好,这先声夺人,跟对方拉开距离,从气势上打击压倒别人,让人家没底气喊高价。
然后菩萨张口就是天价。这愚僧一听,马上想这遇到大骗子了这今天,居然给我这么高的报价来砍,看来这价钱必定要往死里砍。但是看这癞和尚肯定不是做买卖的料,于是遮掩不住的笑起来,且看我如何以抄底价来搞掂。
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你看他,首先贬低对方智商、再贬低货品质量、再贬低货品实用价值,让你再也没有能抬价的着力点。然后再来个欲擒故纵,不买了,让对方心里感觉自己手头的货品马上一文不值。
你看看,这有钱僧做买卖实在是精明透了,深得市井交易的精髓。换做一个普通做小买卖的,这三两句就把对方给糊弄住了。而且为了贬低袈裟的实用价值,这僧人甚至从对方也是一个和尚的角度来了一句釜底抽薪的话,那就是“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对于和尚来说,最高追求是什么?不就是长生不老、得正果成佛吗?切!少来,就算是达到最高追求目标,也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哈哈,你就看吧,果然如我所说,他以为这果位是可以用钱来买的。估计他师父就是这样糊弄凡俗信众,不断的让人家捐钱捐物,以换取什么进天国、得佛果的承诺的。这简直跟现在寺庙中那些法师大师什么的一模一样的水平嘛。
他以为这句话是给对方釜底抽薪,其实是抽了自家釜底的薪。他这一番自言自语、自以为得计的砍价高论,菩萨听都没听完就直接走人了。遇到这种愚昧的人精,花一粒唾沫都是白白浪费。
菩萨走着走着,就撞见了下班回家路上的丞相萧瑀。这邋遢窝囊和尚遇见大官,也不回避,大大咧咧的。但是你看那萧瑀,跟前面那愚僧的地位悬殊、高那么多,但是遇到这邋遢和尚却跟那愚僧是完全两极的相反的反应。
首先,萧瑀看见袈裟就自知是不凡之物,并不对和尚的外貌做任何偏见。和尚又开出了“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的天价。你看人家萧瑀丞相怎样对待。人家可是有涵养,看对方开出天价,就了解人家开高价的原因,给别人肯定自己价值的机会。菩萨闻言,就知道对方心意了。但是菩萨仍然不急于说好处,却说“有好处,有不好处。”哎,你见过这样卖东西的姿态么?并且菩萨居然还说“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为何菩萨如此说?这是买个破绽。把萧丞相领到了三岔路口。然后菩萨细述了好和不好,要钱和不要钱的理由。
萧瑀一听,知道这人不是脑子进水,而是遇到高人了。这萧瑀也不考虑自己丞相的身份,也不看对方的穷样儿,下马便施礼。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瑀之罪。”就是说萧瑀为自己开始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跟他说话而道歉!
并且萧瑀就直接说想这袈裟给做水陆大会的玄奘法师用。然后就直接带着这潦倒贫僧去见皇帝!你就想想吧,这皇帝可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么?但是萧瑀为什么当即就决定这么做了?因为萧瑀看人不是看外在,而是看对方的道德层面。他听闻对方的话,就知道对方是个有资格直接跟皇帝说话的贵人!萧瑀如此器量,菩萨心中也很愉快。
太宗见萧瑀引着两个疥癞僧人,立于阶下,唐王问曰:“萧瑀来奏何事?”萧瑀就说明原因。太宗很高兴,就问那袈裟价格。菩萨依然报出最高价。太宗就跟萧瑀一样,询问袈裟与锡杖为何这么值钱。菩萨就更加详细的道出了这袈裟、锡杖的真实来历。你看这唐王与菩萨,一个坚决不要钱,一个坚决要给钱。跟那愚人全然相反。其实呀,就算这袈裟可以售卖,那愚人就算富可敌国也不会卖给他,世上的多少钱财也无法跟这佛国圣物相比。
你看这菩萨,见愚人,不说话;见君子,说真话;见真人,说天机。


1楼2018-09-08 10:23回复
    中国人习惯的概念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5)
    还记得圣经中的《创世纪》,神首先说的是: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创世纪第二句是: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第二句的光,跟第一句的光不是同一个光。第一句的光组合创造出了第二句中的光和暗。第二句乃是中国人习惯的概念:阴阳,第一句乃是中国人习惯的概念:太虚、无极、道。
    《微漫注》
    绝不可能是真经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二回(6)
    太宗要求与玄奘结拜兄弟。你以为这皇帝能是随便给跟人结拜兄弟的吗?一国之内,再无第二人有此份量和身份跟皇帝对等的了。并且玄奘的外公乃是太宗的臣子、老爸是太宗的臣子,从年龄从辈分上都是俩人并不对等的。
    从人世间的层面上讲,太宗这是为玄奘西行开道。为什么呢?因为玄奘成为唐王义弟,所到的国家,君王都起码以唐王的代表来礼遇玄奘,如果哪个国家跟玄奘过不去,就等于跟大唐国敌对。这个事情玄奘可以想不清楚,那些他路过的每一个国家的皇帝,都心里清楚的很。
    从修行人的层面上讲,唐王身上系连着大唐国的每一个众生,唐王玄奘义结金兰,玄奘身上就同样系连着大唐国每一个众生了,这是等于说把全部大唐国众生的希望,都寄托给了玄奘。这一点玄奘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所以他马上说:“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从人的层面上,太宗保护玄奘,从修行人的层面上,玄奘保护大唐国。太宗根据菩萨所说的话“西天有经三藏”,钦定了玄奘取号“三藏”。什么是三藏?经、律、论,是为三藏。跟您说一个绝不可言传的、绝密中的绝密,菩萨与太宗,已经等于告诉了读者和玄奘,他将要取回来的,绝不可能是真经!


    2楼2018-09-08 18:18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4楼2018-09-09 18:20
      回复
        他们最能理解孙悟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8)
        为何佛和菩萨要用这么强烈的咒语法术来约束悟空?没办法呀!除了这个办法,那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消除孙悟空的罪业和邪念了,要么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投胎转生去,跟金蝉子一样,可是这一转世投胎,按照孙悟空的罪行,起码要在地狱里煎熬个几千上万年,等到他出了地狱,估计金蝉子得投胎转世几十辈子,别说西天取经,恐怕轮回转生中又造下了天大的罪业,早跟悟空一起地狱相会去了。
        如来只有这么大的法力,除了让悟空吃苦,没有更好的办法度化悟空了,对如来和菩萨他们来说,这已经是能给予孙悟空最好的解脱的方便了。所以说,修行苦呀。带着神通修行,同样是极其苦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已经是一般人天大的福分都换不来的。
        各位都知道现在演艺明星很潮很时髦,各位可知道他们的同行前辈何其苦?那些传统戏班的戏子,都是在猪狗不如的生活环境中、染一身疥癞整夜整日的无法入眠,天天在极其痛苦中练功学戏。三伏酷暑,武生穿着厚厚的戏服里面塞满了棉絮,一场戏唱下来浑身泡的发白死尸一样;滴水成冰的三九寒冬,那些小生小旦穿着单薄的衣服上场。戏台上帝王将相,戏台下则是人人看不起的下九流,学戏之人死了连祖坟都不能入……
        因此,几百年来,他们最能理解孙悟空。
        这没有的才是真宝贝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9)
        可是多年以来,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修行到底是怎么回事,非但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人怎么个修,不少修行人也不知道自己修行中具体是怎么个过程,更别说有人会知道修行中那些师父们是如何安排你的修行道路的,以及他们如何的给你创造修的机会,度化你的具体过程和方式。度化人的神,他们安排的事情目的之多层,运作方式之精妙,巧夺天工,真是大智大慧,远非我等俗人的俗念可以揣度。
        其实这个具体过程、具体方式,西游记中不但有,并且其真实度甚至是佛经道经等都没有的。可是这没有的才是真宝贝。知道了这个过程与方式,我相信读者再看西游记后续的章节,自然就能看到许多以往看了也不知所云的话真的是别有深意、也能看到许多曾经看也看不见的玄机。
        逆天之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四回(10)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百分之百都是有着多层内涵的,就跟汉字的结构一样,笔画各自有各自的意义,不同的笔画排列出来的字有多重的含义,并且笔画在字中不同的位置,与其它笔画的对比关系,也赋予这字非常多层面的含义。而这些文字堆叠出来的故事,其中的含义又能构成一层一层的字和文字,重重叠叠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字和神话故事特有的表里对应的结构。
        想不起来名字和作者的一本武侠小说中,有一个天资绝顶的牛哄哄的小和尚,仅凭一块残字木碑,就能反推出整个碑文,并且根据碑文修得绝世武功。世界上不会有如此天资,因为他如果要反推,必须深研后天易、先天易、后天先天易之间的互转,其实先天易早就失传了,更何况这个两易互换。懂得这个互换,那必然得具备看透天机的顺和逆的水平,这水平是不能天生的。
        可是中国正统文化中的古籍,却千真万确的是里面存在着这两种上下相反的天机的。但是的确是假传万卷书,真传几句话,说透了就一定会让你恍然大明白。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不妨按照前面研究第十四回的办法,研究一下你最感兴趣的那一本古籍。之前有网友推荐给我刘一明道长的《西游原旨》,刘道长就看见了西游记中的卦象与卦象演化关系,非常了不起。但是可能他是没时间多研究下去,再研究下去就会看到这卦象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有的是顺之机、有的就是登天大路的逆天之机。


        5楼2018-09-09 22:02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6楼2018-09-10 08:58
          回复
            悟空,你为啥这么喜欢恶作剧呢?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六回(3)
            然后,刚刚被那傻和尚连说了两句什么东西、丑头怪脑都没吱声、没表情、没想法的行者,开始折腾了。三藏叩头、和尚打鼓、悟空撞钟。人家三藏祷告完了,人家和尚也住了鼓,这行者却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不肯住手。你说你孙悟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了,浑身有劲儿没处使,需要折腾折腾,折腾的疲劳了才舒服呢?你看他这时候,整个就像一个精力过剩的小孩子、走路都忍不住要蹦着高、转着圈儿走的感觉。
            但是我看是悟空他故意的。你瞧那一寺院的和尚,果然不出他所料的,全都给吸引过来了。然后人家一看见他,果然被吓得落花流水、倒了一地。估计看见这后果,悟空哥哥才开心的抹了一把自己的小发型,满足的跟着师父去了人家后房。悟空,你为啥这么喜欢恶作剧呢?
            三藏跟寺中老僧会面,就攀谈起了宝贝来。然后那老儿就炫耀自己的袈裟,为了显示一下是货真价实的袈裟收藏家,天都那么晚了,他也不嫌累,还当场摆出来自己的七八百件袈裟来,好不得瑟。以三藏这么初浅的修炼水平,他还能一眼就看穿那老僧的怪诞,但是这时候,那道行高深的孙悟空,却一反常态,露骨非常的想要跟那老僧斗一斗、看谁的袈裟漂亮。并且这猴子,无论三藏怎么劝说都没用,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你看看这个孙悟空,简直是主动勾引盗贼。后面的和尚起杀心、庙宇遭到火焚、袈裟失窃,全部都是因为他这个炫耀引发的。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险恶勾当比这个还过份,非但是他的炫耀招致了一大堆不可预料的灾难,他简直就是故意在勾引和尚们犯罪。并且他还顺水推舟的顺便焚毁了整个寺庙,庙宇燃起大火的时候,他却坐在高高的房顶上,饮着小酒、哼着小曲儿,欣赏着红彤彤、黑乎乎的无敌靓景。
            嘿,我前面不还在把悟空说得简直是一朵花儿一样的,怎么转眼就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嗯,读着读着小说,我的观点起了变化……哈哈。
            十足十的贪婪奸伪之人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六回(4)
            三藏和悟空来到人家后房,吃喝一番,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就后厢被人搀出一个打扮很另类很有喜感的老和尚来。你看那小说如何描写他:“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怎么说他打扮很另类?按道理说,和尚穿衣从来都是以土气和不惹眼为主,从来都不会打扮的珠光宝气的。和尚们连脑袋上的头发都剔除了,为的就是断绝执着之物与执着之心,那些执着于财产、衣物、相貌、才智、本领、乃至出身的心,全部都要跑到九霄云外,什么都不要留恋了,才出家。这是为僧的首要前提,可是你看这老和尚,满身的珠光宝气、绫罗绸缎的,而且呢,为了追求名贵和醒目,浑身宝物乱缀一气,大白大绿大黄。这珠宝堆砌,浑身自然散发出来的土财主气息,加上这鲜亮衣物里面的一副皱巴巴的老棺材瓤子,对比真是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喜感。
            为了形容这老师祖的老态,还搭上了两个神仙给他做对比。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他满脸的褶子,关骊山老母什么事情了?骊山老母是谁?哎呀,根据传说,就是大名鼎鼎女娲娘娘啦。女娲娘娘怎么了?她老人家很老了么?一点没老。她创造了东方的人类,可是应该不知道有多少万年的岁数了吧,怎么不老呢?据说秦始皇遇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的模样呢!
            可是后来怎么忽然又被人认为她非常古老了?乃是因为秦王嬴政那厮,看见了青春年少的她,居然起了邪心色念,被她给狠狠的惩罚了一顿。自此之后,她再也没有以少年形像示人,而是显出一副老得让人担心的老太太的形像给她接触的人们看。所以,千百年下来,就以骊山老母的名号固定下来了。其实呢,从中国各种关于她的传说中,综合起来分析,这个骊山老母,并非一个人,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神仙用了这同一个名号,这骊山老母的称呼,似乎行成了一个职称。代有传人,传人中有男有女。女士修成了,就袭用这同一个名号。
            骊山老母是故意变出一副满脸的皱纹给人看的,可是这老和尚却是一脸货真价实的皱痕。骊山老母是不拘物象,而这老和尚却是沉迷物质享受。
            再说他那: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东海龙君就是东海龙王敖广了。敖广王是龙,龙嘛人家天然一双炯炯有神的超级大眼睛,神采非凡,很有派头。而这老和尚,怎么眼睛跟人家东海龙王有什么共同点了?那一定有两点得保证了:一,一样的往外突出,恨不能瞪出来眼睛框子去,干嘛?贪欲的所致。二,一样的巨大灯泡模样,哎呀他毕竟是人类之躯,不可能有大电灯泡一样的嘛,那怎么能算作大灯泡一样了?大肉眼袋呗。浑身上下都肌肉萎缩、皮肤松弛了,唯有一双贪眼,时时贪婪、时时死盯着美物,给锻炼得异常发达。
            就他这副外观和形像之突出、怪异,性格内心被露骨的烘托出来,连素来不会看人、不善察言观色的三藏,都给瞧得心里雪亮雪亮的了:这厮是个十足十的贪婪奸伪之人。
            徒弟,莫要与人斗富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六回(5)
            悟空要与那老僧斗富,三藏就拉他到一边悄悄的耳语,三藏所说之话,虽然因为他不明白悟空的计谋,却也是震耳发聩的至理名言。三藏说:“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贪婪奸伪之人,倒不一定是天生的贪婪奸伪,他们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贼匪思想,比前面三藏遇到的六贼还要汹涌强烈。这种人,本尊的意识已经完全被这些贼匪思想所控制主导。这是从人类应该有的正确区分姿态。可是你知道吗?现在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原则、商品制造原则、广告销售策略,几乎百分之百的,都是围绕三藏所说的这种“贪婪、奸、伪”而展开的,进攻的、勾引的、放大的就是受众们内心的阴邪方面的愿望。
            可能有人会觉得,离开这种物质的诱惑方式,那真的做不成生意了。其实不然,人的欲望和需求,仅可分为两类:正当的和不当的。当然这是我的理论,研究多年的理论,第一次公布哈。正当的需求和欲望给予满足,会给人带来生活的满足与阳光感,觉得生活得有意义、快乐。当然必定有人马上反驳我说,那些你认为不正当的需求和欲望,也会让人满足、觉得有意义和快乐。当然。可是,这种需求和欲望满足了,没有那种轻盈的阳光感,这个是绝对的。这个具体的不多说,不然那就不是研究西游记,就成了商业理论和商业伦理了。在中国和全世界,这个世界的沦落和崩毁,跟这种反人类的商业原则有着莫大的关系。


            7楼2018-09-10 11:13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8楼2018-09-10 18:28
              回复
                这是对好色者最好的形容:呆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八回
                而关于猪八戒霸占高老庄高翠兰的故事,这个情节在不同人的嘴巴里,却是颇有出入。
                根据高才耳闻目睹的故事: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三年前被一个妖精占了。那妖整做了这三年女婿。我太公不悦,说道:‘女儿招了妖精,不是长法:一则败坏家门,二则没个亲家来往。’一向要退这妖精。那妖精那里肯退,转把女儿关在他后宅,将有半年,再不放出与家内人相见。高才是从一个仆人的身份观察的,一开始就妖怪占了,二高太公不喜欢这妖怪女婿的理由之一是没有亲家来往。
                根据高太公自述:要招个养老女婿,撑门抵户,做活当差。不期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无牵无挂,愿与人家做个女婿。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根无绊的人,就招了他。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高太公说,一首先看到的这汉子是个相貌英俊的人,后来才慢慢显出妖怪模样;二招他是因为这厮没牵没挂。
                可是按照猪的说法:我虽是有些儿丑陋,若要俊,却也不难。我一来时,曾与他讲过,他愿意方才招我。今日怎么又说起这话!我家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他若再来问你,你就以此话与他说便了。根据猪兄所言:一高太公一老早就知道他是妖怪,作为条件是变化英俊了就当女婿;二高太公从来没过问过他猪仔的家世!
                通过这一番对比。大致脉络就出来了。高家招亲,只图没牵没挂肯苦力干活,的确是养猪仔的心态,他们没考虑过高翠兰的想法。猪刚鬣是他老太公首肯这孤身一人的猪头的,但是应该是私下谈判,就说你得变成帅哥模样,好好干苦力活,女儿就许配给你。然后后来高太公悔亲,实在是猪头不愿意天天变作人模样,这时候高太公受不了亲邻的冷言冷语了、开始后悔起来。所以他就跟别人到处说,这猪头没有家里人云云。其实猪头没家人是他看上的重要条件。
                猪头苦力活干的不错,挣得他们家富裕起来。但是这时候老丈人悔亲了,让猪头很是不爽,觉得老丈人不地道,所以就霸占着娘子不让她爹妈见,他也觉得自己理直气壮的。我想这猪头肯定觉得高翠兰会站在自己一边的,但是他这呆子,却忘记跟高翠兰就这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沟通一下了。
                猪头被称作呆子,这是对好色者最好的形容:呆。好色的人反应迟钝、智商严重下降,痴呆。


                9楼2018-09-10 23:32
                回复
                  你这老儿不知分限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九回(1)
                  你看这老猪,都出家了要跟着三藏去取经了,他还对自己曾经的老丈人恋恋不舍的,心里的话儿说个不停嘴。那八戒摇摇摆摆,对高老唱个喏道:“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你道这八戒,为何不牵着娘子的手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为何要对这老丈母爹说?我猜呀,这八戒跟这高太公是一路货,两个人一样的满心思的小九九,一样的斤斤计较些鸡毛蒜皮的小东西,要不然他俩怎么会看对了眼儿、当初在一起密谋。在跟高太公翻脸之前,我估计这翁婿俩应该是合作可默契了。只是后来高家财产大增、对面子和身份的需求强烈起来,猪头越来越显得看起来碍眼了,所以这喜欢小算盘的丈母爹就嫌弃起来这小家子气的老猪来。
                  悟空是心里雪亮的,所以他就在第一次赶跑老猪之后,看那高老太公要求对猪头“剪草除根,莫教坏了我高门清德”,心里就老大的不屑了,悟空就故意挑逗于那高老太公,行者笑道:“你这老儿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对我说,他虽是食肠大,吃了你家些茶饭,他与你干了许多好事。这几年挣了许多家资,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吃了你东西,问你祛他怎的。据他说,他是一个天神下界,替你把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儿。想这等一个女婿,也门当户对,不怎么坏了家声,辱了行止。当真的留他也罢。”
                  真人面前,岂敢再做假,这老太公就说了实话,老高道:“长老,虽是不伤风化,但名声不甚好听。动不动着人就说:‘高家招了一个妖怪女婿!’这句话儿教人怎当?”
                  而这时,三藏对于悟空的疑忌,跟高太公对八戒的疑忌,又是何其类似呀。也就是说,这时候悟空要收复的是猪悟能,三藏、高太公,要克服、要去除的是自己的心魔。
                  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九回(2)
                  老猪前世呢,是人类,他小时候就是个笨孩子,笨就笨吧,勤能补拙,可是他又很贪闲爱懒,几乎从来都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脑细胞呢,几乎从来都是闲置状态,什么修身养性、修佛修道,从来都是一听就哈哈大笑,觉得那种人真是傻极了。从表面上来看,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大傻。但是有一天他正躺在自己院子里低头数蚂蚁,忽然就数出来一双破草鞋。再往上抬头,原来还有脚丫子,再往上抬头还有腿,最后慢慢的等把脑袋都抬起来了,才发现是一个道人。道人风尘仆仆的脸上,一双殷切的、充满怜悯的大眼睛,正在盯着自己。
                  然后人家就辛辛苦苦的劝诫他跟着自己修道,为了打动小猪,不惜让他看到这样堕落下去的可怕后果。为啥这道人要辛辛苦苦的度小猪这么一个超级大懒蛋呢?因为小猪当时虽然后天惰性太大,他先天根基还是特别好,所以人家就看上他了,非要度他不可。唉,道家修行,这从来都是师父找徒弟,因为人家看徒弟看真正的根基,一看一个准儿,从来没有走眼的时候。而且呢,这道人教小猪学的,还真的不是特别苦的那种修行办法,是九转大还丹,九转丹内炼就是打坐、走脉、开穴、合五行、逆阴阳,外炼,咳咳,就是太极拳,当然我说的不是现在人们练的那种太极拳,那种太极拳没有心法,他们每一个动作,都不知道跟五行生逆的对应关系,练的再好也是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不是修炼。
                  但是你看小猪,他勤勤恳恳的修道,却只肯整日打坐,完全不肯外在的炼,不肯吃那个苦。结果呢?结果就是忽然有一天就开悟了、功行圆满了。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咦?你看我说的,小猪偷懒还偷对了,人家不辛苦照样得道嘛。错了。这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意思就是他甚至没有超脱三界轮回就修行结束了、修到顶了。唉!你说说,这叫什么事儿。他一来没有超脱三界,二来下界的情欲执着没有去、肉身没有彻底升华上去。但是他也只能这样了,于是没有果位的小猪,就跑到三界最高一层天,跑到玉皇大帝那儿做仙人去了。
                  玉皇大帝就封他主管三界的物质演化工作,这天河之水,一层层奔流不息的,乃三界内每一层天的本源之水的总源。按道理说,小猪每天统领亿万水兵,每天看着三界内滔滔的轮回和物质升降浮沉,应该知道,自己的修行,离真正的到底还差很远呢。
                  后面他醉酒之后调戏嫦娥,被投了猪胎的光辉事迹,就无人不知了。但是呢,按道理他在天上犯戒是应该砍头之后堕入下界轮回的。又是太白金星,出面保了他的小命,放生了他,不昧一性之灵的到下界呆着,连法器都让他带下去了。太白金星这是为了什么?是可惜他的好根基,还有修行上来的可能。至于重新修的机会,那就看天意吧。
                  不是眼盲,是心盲
                  选自《西游漫注》第十九回(3)
                  原来老猪这几年吃素,就是因为在菩萨规劝下受戒,为了等候取经人的。其实孙悟空早在听那高老太公介绍老猪的时候,就应该留心一下了,因为高太公说的很清楚,这妖怪食肠甚大,但是不吃肉呢:“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按照三藏和悟空的聪明脑袋瓜儿,当时他们应该就心里一咯噔才对:这妖怪居然吃素,莫不是同道中人哩……
                  所以有时候,有人就是对面不相识,就像京戏三岔口那一出,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几个人在摸呀摸呀,其实他眼前漆黑漆黑的。这不是眼盲,是心盲。如果老猪跟他丈母爹沟通一下为何待在人家这儿干苦力,估计后面就节省很多麻烦。如果高太公看老猪很奇怪的吃素,沟通一下,估计后面也就没了矛盾激化。如果老猪跟高翠兰沟通沟通,估计后果也会改善很多。如果三藏悟空听到老猪吃素,见到老猪之后谈谈吃素的问题,那估计打架的事情基本就可以免除了。话说老猪知道了三藏和悟空就是前往西天取经之人,也反问悟空:“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只倚凶强,上门打我?”而西游记中,一些应该可以事先沟通好的问题,往往没人先主动的坐在谈判桌上。所以就打呀、斗呀、磨呀,其实到了最后,往往还是要坐下来,还是要回到原点。这个世界上,基本上绝大多数事情,不管看起来多么的尖锐、无解,其实都可以通过谈判沟通的方式,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的,用俗话说就是能把一碗水端平。只是很多当事人不相信能谈判、或者说不愿意谈判,也就是说,有人是宁肯崩溃、不肯解决的。


                  10楼2018-09-11 11:26
                  回复
                    即为师徒,就要以性命相见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回(1)
                    我很喜欢电影《卧虎藏龙》中那些符合原著精神的情节和片段,很深沉。李慕白在决定要收服玉娇龙这个顽劣徒弟的时候,就跟玉娇龙当面说了这么一句话:“既为师徒,就要以性命相见。”李慕白是从修道的书中看到这句话的。从他能理解的层面上说,那就是师父以性命来担保成就徒弟,徒弟以性命许诺给师父修行到底。
                    可是从真正修炼的角度上讲,三藏的性命,是佛祖和菩萨给的。什么意思呢?三藏的生命,就是菩萨和佛祖的生命的一部份。三藏如果修不成,那菩萨将有一部份生命死掉,佛祖也将有一部份生命死掉。他们这部份死掉的生命,就是当三藏最早时候下定决心要西行取真经的那一瞬间,菩萨和佛祖就割舍出来的。你以为,你以为你修行,佛和菩萨就是简单的度一度你这么容易呀?他们已经舍弃了一部份生命给你。如果你修不成、不修了,那他们就死掉了许多层。是呀,真正的师父,对他的徒弟,那可是豁出去了的,如果你修不到终点,他们的损失之大,不是你我的损失能比的,你我用多少条命,都挽不回来的。
                    即为师徒,就要以性命相见。马上这就轮到猪八戒了。听闻唐三藏说:“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们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八戒这正肩头酸痛、燥热乏力、肚皮饥饿难当,一听三藏说要歇脚修行,这马上就跟吃了一大堆冰淇淋一样愉快啊,如释重负啊,八戒道:“说得是。我老猪也有些饿了,且到人家化些斋吃,有力气,好挑行李。”。不想八戒这本来情有可原的话,却马上被悟空无情的给当头一棒,行者道:“这个恋家鬼!你离了家几日,就生报怨!”三藏听孙悟空这么说,居然也顺水推舟的劝八戒回家去。八戒一听,吓坏了,赶紧重新申明修行的誓愿:“师父啊,我受了菩萨的戒行,又承师父怜悯,情愿要伏侍师父往西天去,誓无退悔。这叫做‘恨苦修行’。怎的说不是出家的话!”
                    这是八戒出家修行之后的第一关考验,还算过得不错,心神内敛。于是乎后面在跟虎先锋打架的时候,八戒立了一功。可是,可是,你知道,八戒说自己誓无退悔,谁都知道,他是只要一感觉取经没希望,就开始可着劲儿的猛敲退堂鼓的。也就是说,八戒对这个誓言的兑现、是兑了水的。
                    相貌是生成的,你教他怎么收拾?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回(4)
                    修行正法门,光有意愿是不行的。还要有解决修行路上具体麻烦的手段才行,路是脚丫子一步步走出来的,需要的是实在。可是这个三藏,这时候他修行的决心,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水平,不太喜欢结合实际问题,那王老汉一句不经心的轻飘飘的劝诫话,连一根羽毛的分量都比不上,可是就把三藏给挡住了,让他腼腆难言,半晌不答。
                    然后还是孙行者善于践行,三两句话,不但搞的让老汉从恐惧到一团喜笑颜开,还接纳了他们投宿。当王老汉的家人看见猪八戒,被吓得够呛,三藏和老汉一起解释了一下,也摆平了。可是这个孙行者和猪八戒的相貌,开始让三藏心生怨恨了。首先是孙悟空解决了他作为师父都解决不了的尴尬事情,其次是孙猪二人的丑陋,让三藏觉得自己深受牵累,埋怨的人心压过了修行人的正念,忘记了这两个人是有神通的自己的护法。三藏坐在他门楼里竹床之上,埋怨道:“徒弟呀,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这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
                    听到三藏这番埋怨,没想到这两个不识趣的徒弟不但不表示歉意,还嘻嘻哈哈的化解了他的埋怨。八戒调笑自己,道:“不瞒师父说,老猪自从跟了你,这些时俊了许多哩。若像往常在高老庄走时,把嘴朝前一掬,把耳两头一摆,常吓杀二三十人哩。”行者给笑得前俯后仰:”呆子不要乱说,把那丑也收拾起些。”
                    行者的话,被一心钻到牛角尖里面的三藏给抓着了把柄,三藏揪住了悟空话儿里面的荒谬之处,恨恨的挤兑:“你看悟空说的话。相貌是生成的,你教他怎么收拾?”三藏潜意识里,说不定就是要这两个徒弟忏悔自己的丑陋、最好是惭愧的流下痛苦的泪水,承认还是师父更帅更像个修行人。
                    唉呦,偏偏遇上这两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一点都不考虑三藏的小九九,一点都不考虑三藏的小面子。行者道:“把那个耙子嘴,揣在怀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那八戒十分配合,真个把嘴揣了,把耳贴了,拱着头,立于左右。这下三藏傻眼了,内心的尊严崩溃了。你看看,啊,整个这个前前后后,轮不到三藏这个师父说句话,要么被噎住,要么被呛住,前前后后,他总共才有机会说三四句话,其它的话,都让孙悟空猪八戒他们给抢走了。
                    就厉害到这种地步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回(5)
                    关于西游记,好像一直有高人从阴阳、五行、易经等等角度解读。这些角度,依鄙人的愚见,应该说都是很有根据很有道理的。只是呢,都不是根本的。根本是什么呢?依鄙人的愚见,仍然是修行人的修道之心。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宇宙的结构就是那样子的,阴阳五行层层推演升华,他的结构和运作机理就是那样的,不管你懂和不懂,信和不信,他都在那里。只要你的心思动了,你的心思就驱动了三界的机制,那三界之层层机制,就随着你的心思运动而运转不息,那就是阴阳、五行的变化和推演。
                    这阴阳五行的变化推演,高人能看得明白,所以看到了觉得触目惊心、精妙不可言说。可是不管你是否能看到,他就是那样运作着,永恒的在运作。尤其是关于修行人的心所驱动的物质结构的层层的演化、创世,那场景让高高在上的神仙看见了,都觉得惊心动魄、激动人心。当然了,这个过程,对于修道人本人来说,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甚至是压根儿就不相信。只是不管他知与不知,信和不信,一切都在精妙的、精密的发生着。对于这个过程,孙悟空是尽在眼底的,八戒沙僧是一知半解的,三藏则是全然不知的。而整个过程的操作者,就是观世音菩萨。
                    对于这个过程,过去的西游记研究人员,不管是不是修道人,顶多是从道理上能推理一下。因为呢,这是天机,所以是不让人世间的人知道的。可是这个西游记的作者太厉害了,什么都给写出来了。他的厉害不光是能写出来,更厉害的是,写出来了你也看不到,就厉害到这种地步。还有更更厉害的。
                    心经之要义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回(5)
                    佛教中流传的心经、西游记中的多心经,其实并不是佛教专有的修心之法。
                    基督教典籍中记载,有一天耶稣和门徒上了船,对门徒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他们就开了船。行船的过程中,耶稣睡着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风,风浪滔天,船将满了水,危险极矣。门徒惊恐的叫醒了耶稣,说:师父,我们要死了啊!耶稣被喊醒了,斥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了。看到门徒的不悟,耶稣很痛心,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要是你们对我的信有针尖那么大,风浪也就停息了。通过这个故事,你看看,不正是心经之要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犹太教旧约全书,记述了耶和华利用撒旦考验约伯。约伯是耶和华忠实的信徒,过着非常优越的生活。有一天耶和华和撒旦聊天,耶和华看着下界对撒旦说,不知你观察过没有,地上再没人象约伯那样完美正直且忠实于我的人了。撒旦说,那当然了,你赐福于他,让他应有尽有,岂可不敬畏你?如果你让他一无所有,他肯定会背弃你。耶和华对撒旦说,好吧,你可以去毁掉他的一切,但不可取其命,看最后如何。果然约伯立刻遭受了严酷的打击,灾难从天而降,在同一个时间不同人报告家产、牲畜、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全毁。约伯知道后,立刻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耶和华啊,这一切都是你恩赐的,收取也由你。我来时一身光,回去时也是一身光,主啊,我要永远称颂你。撒旦见约伯毫不动摇,便用了更进一步的打击,让约伯全身长满毒疮,生不如死。约伯的老婆动摇了。对他说你仍然守着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约伯说:“你说话象愚顽的妇人一样。嗳,难道我们只从神手里得福,不受一点祸?”所以圣经里说,在这一切事上约伯并不以口犯罪。紧接着,约伯的朋友听说到这一切灾祸降临他身上,便去看他。坐在约伯身旁(那时其痒难忍,只能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七天七夜。最后那三个朋友也熬不住了,就一齐和约伯进行了冗长的辩论,因为朋友们也开始了耻笑他。几天几夜,约伯为其坚定的信念辩论,告诉他的朋友们:我的嘴决不说不义之言,我的舌也不说诡诈之语。我断不以你们为是,我至死不以自己为不正!不敬虔的人,虽然得利,神夺取其命的时候,还有什么指望呢?灾难降到他,神岂能听他的呼求……最后耶和华在风中显现,回应了约伯的坚定、忠诚。并赐给了他真正的幸福,约伯也因此而获永生。通过这个故事,你看看,不同样正是心经之要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后汉书中有一个修道故事,东汉时,河南汝南城中来了一位卖药的老人。他的药可治百病,药到病除。他租了间屋子作为药房,一个葫芦悬挂在他的座位上方。人们都来找他买药,所以收入颇丰,但是老人每天只给自己留下很少的一点点钱,剩下的都随手施舍给了街头的穷人。最奇怪的是,每当日落之后老人就不见了,只看到空荡荡的屋子里挂着那个葫芦,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费长房是当地的小官吏,他发现了老人的秘密:原来每当日落之后,老人就纵身跳进葫芦里去了。他知道老人不是一般人,每天勤勤恳恳地为老人扫地送饭,老人也毫不客气地受用。时间久了,有一天,老人告诉费长房说:“天黑后没人的时候,你悄悄地来我这里。”晚上他去见老人,老人对他说:“你看到我跳到葫芦中去了,你也跟着跳,就可以跟着我进去了。”老人纵身一跃就不见了。费长房心想:你让我跳,肯定能跳进去!他纵身一跃,果然不知不觉中进了葫芦口。进了葫芦,才发现原来葫芦里竟然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里面五彩辉煌的重重楼台亭阁,曲折的回廊。几十名侍者随侍在老人左右。于是他就拜了老人为师开始修道。通过这个故事,你看看,不同样正是心经之要义。


                    11楼2018-09-11 18:20
                    回复
                      无欲则刚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二回(2)
                      说这么多道道,如果没有体验,听起来也是空泛的道理。那么说点实用的。作为不修行的朋友,怎么能体验体验这控制自己心神的妙处呢?其实也能。因为我们三界内任何一层面上的生灵,都同时具备三界所有层面的物质,每一层都有一个跟你的这个身体对应的身体。当你脑海里思绪翻腾的时候,就是你的本尊在三界内不同的层次面之间上窜下跳,一刻不消停的时候。晦暗低沉的时候,是堕入阴间层面去了,阳光明媚的时候,是上升到高层面去了。人世间的这个你看上去只是情绪的起伏、身体代谢的活跃程度在变化,其实呢,你的本尊所控制的那个层面的身体,却一会儿是高的,一会儿是低的,一会儿是大的,一会儿是小的。没听说自卑起来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渺小么。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的思虑越少,或者是思绪越是静止,脑袋里越是空空的,你自然的就在上浮。这时候,请注意这时候的轻盈的、那种愉悦的感受,跟抢到好东西时候的那种兴奋、亢奋的快乐的区别。其中一个最不容易于察觉的差别,就是那种兴奋感其实是里面有种沉甸甸的,让你兴奋之后有种负重后的疲劳感,跟那种轻盈的愉悦完全不一样的是,轻盈的愉悦似乎没有重量,却也不需要强力的强行的去努力维持。轻盈的感受中,却有种不变的刚在内、那种坚刚的感受,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所描述的一句话:无欲则刚。对!没有特意想要追求什么的时候,那种状态就是无欲的刚。
                      他违约了已经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二回(6)
                      你看我,把沙悟净的前世给描绘的如此英明神武,怎么他是三个徒弟中最不济的一个呢?这个就跟他被贬下界、遇到观音菩萨劝善之后的行为有关系了。
                      你肯定看见了,他看见唐三藏师徒时候的生猛表现: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抢唐僧干什么?当然意图很露骨:吃呗!
                      当第二次猪八戒跑到水中找打索打,他交代到最后自己流落流沙河的日子,就是来来往往吃人多。并且今儿个遇到了你这凶巴巴的泼猪头,肥肥胖胖,正好符合我填肚皮的需求。老大我不嫌弃你一身糙肉,就拿来拔了毛剁碎了做猪肉酱也好。说来说去,他的关键词还是一个事情:吃人。
                      怪物吃人,在西游记中很稀罕吗?当然不稀罕,简直是所有人都认为妖怪吃人是很理所当然的,要不怎么它们是妖怪、是怪物呢。可是,你还记得,当年观音菩萨解脱了他的罪愆之后,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也就是说,他早就承诺不再吃人、甚至吃素了。
                      小说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了他违约了已经,可是通过前后的文字对比,你看他的行为,是不是根本就没把对菩萨的承诺坚持下来?小说中也没有把他跟猪八戒对比,可是你再把他的行为,跟猪八戒对比一下。人家猪八戒本来也是吃人度日的妖怪一个,可是自从皈依,真的就再也没有吃人、而且真的坚持吃素了。在漫长和痛苦的流放生涯中,孙悟空是真的反思自己了,真的知道自己错了;猪八戒虽然没有这反思,但是菩萨指出他吃人犯罪,他确实是明白了自己在犯罪,并且当即表示希望能有机会走回正路。到得他沙悟净,则只有一句话:“我愿皈正果。”
                      巨大的飞跃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二回(6)
                      这些疑问,隐隐的在心中也变得清晰起来,里面的确有不能说的秘密。话题先进一步深入吧,来说说这流沙河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说也说得明白了呀,上下三千里,左右八百宽。可是你要知道,过得了这流沙河,是多么巨大的飞跃吗?下一回中已经交了底:过了这河,就到了西牛贺洲的地界了!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要知道,这四大部洲之间,本是有巨大的海洋相隔的呀。记得当年孙悟空如何从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的么?在大洋上顺着季风飘荡了不知道多远,才到了西牛贺洲的地界。现在,怎么,怎么度过了这流沙河,就到了西牛贺洲哩?
                      你说说,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当然了,这是一部修行故事,必须修行的路途都亲自走一遍,才会真的知道,小说写的并非虚言。唐三藏必经的这流沙河,是上下结构。孙悟空筏渡的大海,是平行结构的。唐三藏必经的流沙河,是他身体之内的世界结构,他从下而上、从人到圣必须构造融通的一层间隔。从流沙河的西岸、从西牛贺洲众生的眼中,看到这南赡部洲与所有众生,都是沙一样流动的。
                      除了倒插门、还是倒插门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二回(7)
                      到得流沙河要渡过的时候,三藏的取经团队这算是已经人数齐了。你注意到没有,他们每个人要成就的最终果位,虽然这个时候尚无定论,但是的确是已经都有了征兆,早就有了。之前说到过每个人入门修行的念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前因,因为入门的念,就是修行的誓约。如果在后面修行的道路上没有改变修行的念,誓约几乎就这样定下来了。因为对于所有超越人层面的众生也好、神仙也好,誓约就是生命的全部。立下的誓约,那是要用全部的所有、生命与历史、自己的一切去兑现的愿。
                      除了誓约,在立定誓约之前,一个人所走过的路,就是他将要立下誓约的前因。你看那八戒、整日的除了倒插门、还是倒插门,喜欢依附于别人,一点也不顾及一下自己男子汉的尊严,先是傍富婆卯二姐做女婿,后又是傍财主高老汉做女婿,自从卯二姐死了,他竟然连个随从小弟都没有,孤家寡人一个在云栈洞混日子,他从来都没有像孙悟空或者其他那些妖怪一样的啸聚山林、拉拢一帮小弟马仔,也就是说,他是个不喜欢做管理工作的性格,喜欢的就是无拘无束、不担负责任。
                      这个沙悟净呢,则更干脆,别说不招兵买马、连依附别人的兴趣都没有,甚至是,像猪八戒那样弄个像模像样的家的动力都缺缺,猪八戒还有个云栈洞安乐窝窝、还有个娘子家室什么的,他呢,在河里有个简陋的不得了的窝,在河岸的山上,估计连个窝都没有,更没有听说他有什么细软家当之类。遇到了取经人师父,挥一挥手、不留一片云彩,是因为连个破布片儿的家当都没有,简直是拍拍屁股走人就OK了。
                      所以他们哥儿俩个,没有成就佛果的根基和前因。但是或许有人立刻就想到了那个必须想到的人:唐三藏。唐三藏也是孤身一人呀,去上了取经路,连亲爹亲外公都不打个招呼。你说孙悟空本来就是王,带着对花果山所有小弟们了脱生死轮回的承诺和誓言,修成了自然成就佛果。怎么就这唐三藏比猪八戒沙悟净还光杆儿,他也成就了佛呢?对了,佛是法王,王的世界中众生无量,佛就是宇宙中一方之王,你的一切都是他的一念所铸,你的过去未来、生死轮回、成住坏灭,都在他一念之中,是他化成。
                      可是,人家唐三藏背负着整个长安国九州全体国民的福祉呀!并且,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能否修到最终的终点,唐三藏才是前提,唐三藏走到了修行的结束,那么他们就被带到了终点,唐三藏中途废了,他们三个就算本领通天,修行也是化为乌有。修行,看的不是神通大小,看的是人身、看的愿力。
                      九宫葫芦船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二回(8)
                      小说中还写到一个事情,观音菩萨给了惠岸行者一个红葫芦,吩咐他:“你可将此葫芦,同孙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只叫悟净,他就出来了。先要引他归依了唐僧;然后把他那九个骷髅穿在一处,按九宫布列,却把这葫芦安在当中,就是法船一只,能渡唐僧过流沙河界。”
                      而惠岸行者照着菩萨吩咐做了,果然成功接引了唐三藏过河。这个九个骷髅结的九宫葫芦船,为什么就能托浮了唐三藏的肉身凡胎过河呀?这九宫图,如果你当作是从上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原来是中宫是躯干,离火坎水是子午,震木兑金是卯酉,原来这是周天皆通的意思。周天一通,如果不加限制的话,那修道人还不霞举飞升了呀。可是唐三藏没有,因为他不走这一条霞举飞升的路。唐三藏周天皆通,身心净化、纯净的象一块无色的透明玻璃,可喜可贺呀。


                      13楼2018-09-12 18:12
                      回复
                        要成就伟大世界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三回(1)
                        你看那唐三藏师徒四人,三个徒弟均是来自道家修行阵营的高手。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他们三人在俗世间的修行,全部是一世而成,这个快速在佛门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这个师父唐三藏,累世修行了十世,也就是总共起码修了五百年才圆满成功。并且,孙悟空他们在天庭被打下界,也没有一个真的完全被埋入俗世红尘,却是带着生生世世的记忆、神通和法力、徘徊在俗世之外。正是这三个带着神通与所有天界关系的徒弟、还有同样是天界王子的白龙马,才保证了唐三藏修行的成功。特别是孙悟空的加盟,是三藏修行成功的根本保障之一。
                        为什么呢?一来是道家弟子向来注重绝好的根基选择,道家修行基本上都是一世即成。二来是道家修行跟佛门不太一回事儿,人家没有普度众生的宏愿,牵扯拖累少。第三,道家修行成功,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佛门则不同,一个人身上要修成本尊、要修出护法、要成就伟大世界。你看那悟空等人,依旧是依照道家神通行事修炼,而那唐三藏不管遇到多少妖魔鬼怪,从来还是坚持佛门的无为途径修行。还有,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修炼的事情,实在不是人世间凡夫俗子的那种划分,当然更不是什么多教同堂的梦呓之语。
                        断了线的风筝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三回(1)
                        或许有人不解,为何偏偏猪八戒那么色心难断,且总是藕断丝连,这跟他的栖身之所也有关系,你知道,贬他下界之后到了哪里了?到了乌斯藏界,这乌斯藏界是什么界?对应到真实历史和现实中,是西藏。历史中藏传宗教不戒酒肉、且可以不出家室。这是其一。其二,猪八戒之前如果上天之前真的没有去掉色欲执着,他是绝对不可能得道上天的。他跟沙悟净一样,是在天界的过程中,再次受到下界魔性侵扰的。上界超越下界、可以随意主导下界,但是下界却存在可以侵扰腐蚀上界的因素,或许你从来没有意识到西游记说出来这么一个严重的事情。这种事情严重到,它可以把上界的神仙或生灵拖下来。
                        色欲执着,向来是修炼界的大忌,这是世间人类困惑难解的一个事情。一些修道法门采用吓唬徒弟方式、什么粉骷髅、什么夺命刀,无非是希望弟子们远离,因为实在是惹不起,会导致修行彻底完蛋。可是为什么这样呢?没有一个法门说清楚。西游记中也多次写到猪八戒过色关、唐三藏过色关,强调的很重,只是并非看重。这又是为什么?
                        据我看,因为,色欲这相关的事情,是人体中一个造人时候的机关。这个机关,跟人类感知这个世界、感知看不见的事物有关,而色欲的魔性,则是试图封闭上这个机关,这个机关一封闭,人就马上失去跟这个世间的联系牵扯,马上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坠入地狱去了。地狱中,尽是筋脉皆断的生灵、残废品。


                        14楼2018-09-12 22:05
                        回复
                          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三回(2)
                          说者无心,听者心眼儿这多了去了。悟空的话,三藏还没来得及想明白,这猪八戒就被孙悟空话儿刺得浑身发痒、觉得悟空的话儿句句是冲着自己说的,忍不住了,他这个带着洞洞的破荷叶,就开始说漏风的话了:“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
                          其实八戒的话,表面上八面玲珑、密不透风,周整着呢,毕竟他的辛苦、说得句句属实。但是他心含抱怨的破洞洞,怎么逃得过悟空大哥的火眼金睛,于是立刻被孙悟空扽住小辫子了。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报怨之心。还像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跟前面一样,被孙悟空瞧见执着,被孙悟空一顿呵斥。但是这次唐三藏没有说话,人家一来正在忙着犯迷糊顾不上,二来三藏自己也被悟空说到心里正觉得惭愧不好意思插嘴。
                          八戒跟上次一样,仍然不悟,仍然抗辩,于是就采取外交部常用之反问质疑法,来试图证明自己有理:“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哥啊,你看看数儿么: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这一番有数据有证据的义正词严的表白完毕,老猪还不忘来个一锤定江山,采用外交部惯用之抢先定性法:“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这下孙悟空对俺执着的指责,应该可以被噎回去了吧!想到孙悟空马上就要生平第一次理屈词穷、面红耳赤屁股红的模样儿,八戒舒心的放下担子,拍了拍双手,耐心等待看悟空哥哥的好戏。
                          没想到猴哥真的好赖皮,明明我八戒是说他呢,这猴头居然脸上一点惭愧的颜色都没有,居然还拼命眨巴着眼睛、一脸坏笑的问:“呆子,你和谁说哩?”哎呦,猴哥,少来,你这一套油滑手段,在俺老猪这儿耍不动,再给他板儿上钉个钉儿:“哥哥,与你说哩。”
                          “错和我说了。”啊,好冰冷无情的硬邦邦的一句话,没想到这猴子耍不动赖皮,索性就撕破脸皮。然后那猴子话不停嘴连珠炮一样迸射出一串串冰块块:“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憎,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一听要挨揍,八戒当即就傻眼儿了,再不敢打孙悟空的歪主意,但是要尽快熄灭猴哥挥拳头的火星儿:“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然后猪八戒马上转移目标、寻找新的出气筒、他这就瞧上了不会说话、不会狡辩的白龙马:“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
                          然后孙悟空就告诉了猪八戒,这马也是神仙。原来,孙悟空这前面看似决绝无情的言论,实在是有着凡夫俗子所不能知的原因,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修行路上,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都是他自己修行路上必须走过的路,是他走向目的、圆满所必需的安排,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承担不得别人的修行:“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一扑一个空,一抓一手油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三回(3)
                          你看那八戒,在人世间可是称得上精明睿智、强于算计,如果做生意,最终肯定能进政协;如果进了党政机构,保证不是个省油的灯。但是,他在根本就没有心眼的孙悟空这里,孙悟空反而显得比油条还油条、比泥鳅还泥鳅,让我们的八戒哥哥一扑一个空,一抓一手油。多少人精研三国、深研红楼、并且把西游也给掘地三尺的细细的翻了个遍,却没发现,孙悟空说话,跟猪八戒说话,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孙悟空的话,包括他的行为,投影到猪八戒这个层面上、或者投影到人世间的一般层面上,似乎是有着这样的心计、那样的考校,并且会在人心中激起这样的憧憬、与那样的愤懑。然而,那只是投影,孙悟空的境界,不在这个层面。一方面是不知道一些事情其实只是投影,一方面,不知道一些隐隐默默而过的影子、飘忽而过的迹象,却是山雨欲来的征兆。
                          看不见的春秋笔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三回(3)
                          所以说,人说春秋笔法厉害,因为孔子作春秋,述而不作,其中的春秋大义,全凭观者自悟。而这个西游记,更厉害,热热闹闹的故事中,能暗含了很多你不琢磨根本就看不见春秋笔,你不琢磨吧,一样看得心花怒放,故事表面情节的精彩和有趣、老少皆宜,已经让中国人津津乐道了五百年了。可是你定下心来,刚一定住心神,忽然间一幅幅隐含的景象,就从文字中无声的浮现出来,让你目瞪口呆、惊喜莫名。就比如我看到有朋友说“我们普通人,要怎么能分辨得出呢?”不分是不是普通人,心神定住,自然很多事情就一眼看透了。以前小时候,我琢磨什么的时候,就算天塌地陷的动静也听不到、不知了。这不是长大了才知道,那时候是入迷了进去了。可是进去之后,真的是看到、感觉到许多许多别人无法感知的事物。
                          孔夫子的春秋笔,用人伦正统去比照,就会浮现出来。西游记的春秋笔,用每一层世界的天理去比照,也就出来。怎么去比照,我的方法说来也简单的很,从小说中每个人物应该具备的眼界,去评判他们自身各自的言行,就象拿着尺子量一样,尺子放过去,长短一量就出来了。每个人都有一把尺子,每个人都可以度量度量,内量自己,外量天地。


                          15楼2018-09-15 10:09
                          回复
                            哗哗的漏油一样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三回(4)
                            修道人看色念等相关物什,为什么那么看重,现代社会真的是从来没有人搞清楚。就是因为不清楚,加上被有人误导,用现代堕落的观念去看待修道人这方面的事情,造成了长久的误解。
                            色欲之念,不是正常的人都曾有的吗?为什么修道人避之如虎?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一向也强调要克制呢?这里说的,跟正常的婚姻家庭是两回事。实际上,色欲、惊恐、狂喜等,属于一类需要避讳和克制的欲念,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控制着人体进入一种极端消耗的状态,就好象油箱上戳破个窟窿在哗哗的漏油一样....
                            其它的人心欲念,属于耗油型意识。色欲、惊恐、狂喜,则是属于漏油型意识。修道人追求的,是杜绝漏油、减少耗油,人体的“储油量”显然是有限的。
                            上面的道理,是对于古之人来说。对于当代的人,就又有了另外一种变局,出现了偷油的油耗子,就是现代人的色欲,现代人这种色欲,你不知道,跟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色欲,都不是一样的了,是一个新出现的变异品种,就好比受了核辐射变成猪一样大的老鼠。现代人的色欲,被这种油耗子给控制和利用着,你的筋脉一张开,它们就疯狂的抽你的油,同时把你的皮给撑开,让你觉得自己意气风发、膨胀膨胀的。就这样。它给你插几根抽油管儿,一次一层的抽你的油,一反正你的身体也是一层一层的,一次两次也是抽不干的。
                            有机会你可以仔细的观察观察身边好色之徒的眼神、面容和动作,就细细的观察那些细微的变化,然后跟正常人比一下,你就知道那东西是怎么撑着他的皮在捣鼓了。如果您有能力,能知道他的身体是什么感受、他的脑海里都在翻腾着什么就更好了。跟你自己本身的感受细细的比较比较、跟自己的意识比较比较,看看差异在哪里。比较之后,自然就知道为什么好可怕了。
                            你投胎之前绝对发过誓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三回(7)
                            夫妻恩爱,对人来说,是属于对的、好的。夫妻是同命鸟,命运关联在一起了。有句俗话说:“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本来是谴责那些大难临头不顾配偶的人的,并非是肯定这种背叛誓约的人的。为什么夫妻命运被关联在一起了,就是这走向夫妻关系,是以命相许的誓为前提的,就算是没有发过誓,走向这种形式就是默认接受这个誓为约。有人说我根本就不当回事,没办法,你投胎之前绝对发过誓。没有?没有就不可能投胎做人,早就像八戒哥哥那样去了。


                            16楼2018-09-16 09:02
                            回复
                              越是要帮你的神仙、被你牵累的越凶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四回(1)
                              你瞧,一旦踏上真正修行的路途,真正的考验就开始了,这考验,他起于青萍之末,无人察觉之际,可是转眼间功夫就变得“巍巍荡荡飒飘飘,渺渺茫茫出碧霄。”咦?这不是前面说到黄风岭虎先锋的诗句吗?是呀。你可还记得,这小说描述到那黄风怪的怪黄风的时候,用了几乎是夸张得惊人的笔触吗?
                              冷冷飕飕天地变,无影无形黄沙旋。
                              穿林折岭倒松梅,播土扬尘崩岭坫。
                              黄河浪泼彻底浑,湘江水涌翻波转。
                              碧天振动斗牛宫,争些刮倒森罗殿。
                              五百罗汉闹喧天,八大金刚齐嚷乱。
                              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
                              真武龟蛇失了群,梓橦骡子飘其韂。
                              行商喊叫告苍天,梢公拜许诸般愿。
                              烟波性命浪中流,名利残生随水办。
                              仙山洞府黑攸攸,海岛蓬莱昏暗暗。
                              老君难顾炼丹炉,寿星收了龙须扇。
                              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风吹乱裙腰钏。
                              二郎迷失灌州城,哪咤难取匣中剑。
                              天王不见手心塔,鲁班吊了金头钻。
                              雷音宝阙倒三层,赵州石桥崩两断。
                              一轮红日荡无光,满天星斗皆昏乱。
                              南山鸟往北山飞,东湖水向西湖漫。
                              雌雄拆对不相呼,子母分离难叫唤。
                              龙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处寻闪电。
                              十代阎王觅判官,地府牛头追马面。
                              这风吹倒普陀山,卷起观音经一卷。
                              一个妖怪,一个泼妖怪,为什么这作者要这么近于吹捧似的去形容它的风狂呢?你看看,这妖怪能力之强悍,简直是把整个天上人间都给破坏了,海陆空、地狱、天宫、人间、神佛、……无不东倒西歪。不就是一只黄毛小鼠嘛,哪来这么大的威风?
                              哎呀呀,一个妖怪,不可能来这么大的威风的嘛,那这小说描述的这恶劣风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这个问题,还同样是完全不能离开修炼来谈论。
                              这风呀,其实是来自唐三藏,源头是他作为一个修炼人,他自行解体的念头、那些厌弃悟空、八戒这两个丑八怪的想法。他这些作为一个修行人完全不应该有的想法,真的就撼动了那漫天的同意他修炼、支持他修炼、已经誓言要保证他修行成功的天、地、神。
                              有些想法,作为一个人来说,无所谓,甚至无所谓对错。可是作为修行人,的确是不能轻易的去念叨那些想法的。对于一个一般人,他一动念,天地尽皆知,可是人家只是知道你这么想了而已,你的想法干扰不到人家。一个修行人,那就不止是漫天的神仙都知道了你的想法,而且你的想法虽然龌龊,但是因为靠山是你、那个龌龊的想法,被你的能量给加强得,犹如一只充足了气的皮球一样,膨胀又强悍,并且能严重影响到人家神仙、尤其是那些要帮助你的神仙,越是要帮你的神仙、被你牵累的越凶。
                              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四回(1)
                              八戒好色,但是八戒知耻。行者上前笑道:“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那呆子见他来抢白着羞,咬着牙,忍着疼,不敢叫喊。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呆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行者把那简帖儿递与八戒,八戒见了是颂子,更加惭愧。八戒道:“兄弟再莫题起。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
                              八戒不但知耻,还能够很难得的正面认识自己的这次出丑:“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换作一个心眼儿小的、心胸窄的,十有八九当时就折断担子,红着眼睛赌着气儿真的回家、真的不修了。
                              就是因为八戒一旦清醒过来,还知道羞耻。并且更难得的是能正面吸取教训。因此,尽管老猪他一路上经常拖后腿,但是人家那是在糊涂、执着迷心的时候,清醒过来还是继续坚持修行。当然了,他们三个都跟唐三藏不一样的是,他们都是出离人世的、相当程度的没有迷的仙人。
                              不是一个乐观阳光的哥们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四回(3)
                              从奇形怪状联想到了妖怪,接着就从妖怪联想到了自己被妖怪欺负,并且从自己身上延伸到徒弟们也会被妖怪欺负。这个思维,我知道,应该不少于九成的人类会有这种理所当然的推理过程。但是这种思维其实是一种不好的惯性思维,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出了问题来。
                              这种惯性思维,是一种负面思维,按照现在的观念说,会带来负能量,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作为修行人,那么这种思维,就等于是求魔的思维,等于是要求魔怪来折磨你。
                              这三藏,从精神层面讲,跟孙悟空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擅长这种负面思维,而且几乎是条件反射一样的、几乎是不需要大脑参与就能灵感一样源源不断的喷薄而出。在一般人中间,天性乐观、阳光的人,就不太容易陷入这种思维,从这一点上可以判断三藏的性格不是一个乐观阳光的哥们。并且从前前后后对他的行为描写,凡事不主动、温吞,是个有内向嫌疑的家伙,起码不是朝气蓬勃、或爽快的个性。
                              说起来,猪八戒也很擅长负面思维,只是老猪的这方面脑筋,淳朴的掉渣,像没见过世面的傻根儿一样好玩。也就是说,猪八戒的这方面思维会给他带来些不太好的影响,但影响不大,不是什么大问题。三藏就不同了,他的这种思维,在修行的路上,一直给他带来干扰,直到修到灵山走到凌云渡边上,他还在抱着这种思维的残渣,磨磨唧唧的。
                              负面思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遇到事情总是往坏的方面想,不往好的方面想。这个总是往坏处想的负面思维,跟遇到事情做最差结果的打算还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那种做最坏结果打算的心态,意思是连最坏的结果都在预期之内,都可以接受的包含着一种无执的大度和从容。其实人家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心态。


                              17楼2018-09-17 0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