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法界吧 关注:242贴子:15,311

回复:小学生开一贴,分享学习,请无极师傅等大神指点,小伙伴们交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几次变更,1汉武帝,儒家法家的融合。2东汉末年,儒家和道家融合3朱熹儒家道家佛教融合。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19-10-09 03:21
回复
    奇怪吸引子,奇怪在哪里?它的维度不是整数是分数(它又不收敛到一点上平衡,又不发生爆炸无穷大,围绕哪里团团转),分型又有稳定性又有变异的能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19-10-10 23:01
    收起回复
      重新认识中国字。(5-14岁只学习字,其他文章都不学),中国字代表了中国的思想。1基础表达意思(一维)2文字表达的形象规律特点(二维)3语言述说环境和相互传承关系(三维)。人,一个人跟一个人就是从,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众(一个人在二个人的上面,总要有一个人当头,三人分开了就不是众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19-10-25 08:03
      回复
        农民起义的意义,在于有利的打击旧势力的力量,如果对旧势力无法严重打击,就无历史意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19-10-25 08:19
        收起回复
          历史的车轮,当刚开国的时候,土地重新分配,各个方面都没有寡头存在,这个时候只要肯干都是机会。发展起来后越来越私有化,阶级固化,人口增加,资源越来越少,竞争加剧,生存空间越来越少。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19-10-25 08:30
          回复
            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历史来看,所以的问题焦点,在于对财政的掌握。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9-10-25 08:35
            收起回复
              道理,道事物运行的轨迹,理事物运行的原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19-10-25 09:08
              收起回复
                人和人相处就二个字“舒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19-10-25 09:53
                回复


                  IP属地:湖北135楼2019-10-31 23:59
                  回复


                    IP属地:湖北136楼2019-11-01 00:17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137楼2019-11-01 00:17
                      收起回复
                        期货老前辈的故事:期铜大王逆市死扛,惨遭国际大户血洗
                        1996年6月14日,住友商事宣布:该公司有色金属交易部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从事的国际期铜交易,造成了至少18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此举当时被称为“前无古人”的世界最大的金融丑闻,成为期货市场的典型案例。那么滨中泰男是何许人也?他的操作手法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作以下描述。
                        1970年,滨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自此以后他在国际铜市上连续征战了20年。在这20年中,通过其自己的努力逐渐得到圈内人士的认可,这可从他的两个绰号中得知。当时,期市圈内熟悉滨中泰男的都知道他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绰号,一是“百分之五先生”,一是“锤子”。前者是圈内人对他能力的尊称,也代表了他的辉煌。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曾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在“控制现货的就是(期货)庄家”的期货市场,这一战绩足以使得他能够在交易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后者正刻画了他的性格。“锤子”是从滨中泰男的英译名称yasuo hamanaka演绎而来的,因为滨中泰男在英语中的读音与“锤子”十分类似。但这个雅号之所以能叫开来,更主要是因为它正反映了滨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锤子一般坚硬的性格。这种性格促使其取得重大的成功,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次事件全面爆发于1996年6月,但整个事件却持续了近10年。早在1991年,滨中泰男在LME铜市场上就有伪造交易记录、操纵市场价格的迹象,但是由于LME的特殊性,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直到1994年和1995年,由于控制了许多交割仓库的库存,导致LME铜价从最初的1600美元/吨单边上扬,最高达到3082美元/吨的高位。到1995年下半年,随着铜产量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卖空者加入到抛售者的行列81,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的金融大鳄,使得伦敦铜价从高点一度跌至1995年5月份2720美元/吨左右。但是,自信的滨中泰男继续投入几十亿多头头寸,利用他驾轻就熟的逼空手法开始操纵铜价,又将铜价在7、8月份拉升至3000美元以上。
                        人算不如天算。1995年10、11月份,有人开始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开始对住友商社在美国国债和铜期货市场的异常交易情况开始调查,在美国的通报与压力下,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开始了调查。
                        虽然经过滨中泰男的最后挣扎,使得铜价在1996年5月份维持在2700美元以上。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市场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四处流传,被滨中泰男一度逼到悬崖边的金融大鳄们终于发地动了强有力的反击,伦敦铜价从5月份2720美元/吨高位一路狂泄至6月份1700美元/吨左右,短短一个多月,跌幅超过1000多美元。事件发生后,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更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82。
                        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因其前任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10年来所进行的未经授权的铜交易,公司损失了26亿美元。1998年,住友商社声称对于滨中泰男的交易“不知情”,赔偿了美国和英国政府机构1.58亿美元解决了对其“操纵铜价”的指控。1年后,住友商社与另外三价金属贸易公司同意支付1.35亿美元赔偿了因滨中泰男操纵市场而造成亏损的一个投资者团体。滨中泰男于1998年被东京法


                        IP属地:湖北144楼2019-11-24 23:23
                        收起回复
                          期货老前辈的故事:中国第一位、辈分极高的操盘手--林乐耕的传奇人生
                          林乐耕:22年生,16岁入市,他舅舅就是当年上海交易所的创始人尹韵笙,民国时期就已是叱咤上海交易所的股票大亨。48年因牵涉到震惊全国的币制改革内幕交易,一起同杜月笙儿子、荣毅仁堂哥、纸花大王被逮捕,被蒋经国称为“四大老虎”,后释放。建国后隐姓埋名,88年中国尝试建立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最早的创始人们,例如管金生等老辈们都叫他老师,他开始叱咤风云,他收了两个徒弟,几年时间赚了十亿,但在1995年“3.27”国债中,大弟子亏10亿跳楼自杀,二弟子亏1亿,他从此重病卧床,一蹶不振。
                          故事要从深圳说起。
                          在1988年的某一天,深圳证券交易所走进来一位穿戴平常的老人,大约70岁上下,个子不高,但眉宇间透露着一股非凡之气。 老人径直走向柜台,递上一张买单。那头的柜台小姐扫了单子一眼,很快就疑惑起来。单子上填的是深发展(全称为深圳发展银行),然而,深发展的交易现价是每股80元,这位老人居然填了120元。就算求之心切,提升一下价位,85元、90元也绝对足够。
                          老人仿佛看出了柜台小姐的疑惑,态度坚定、掷地有声地说:“就这个价,给我拿两万股。”
                          之后,老人就从深圳消失了。这个轰动性的传闻随即传遍整个深圳:“一个大户120元买了两万股深发展,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
                          第二天,深发展股价一开盘就暴涨。
                          1990年刚开春,就在深发展股票拆细前,当它的股价涨至180元时,那位神秘的老人又出现了。他这次是卖出了两万股,竟然挂的是比市价低22元的158元。
                          第二天,随着这位老人的传闻再次兴起,股价应声暴跌。
                          这位老人的两次操作被后来人称做“天下第一庄”,也是有据可查的沪深股市上的第一次“坐庄”。其实,在深发展股票发行时,老人早已将货吃足,算是打好了“底仓”,当股价到了80元时,他高价买入两万股,股票一下子放量,股价自然凶猛飙升。当股价攀上180元高点后,他又开始慢慢撤退,他卖出两万股的那天,正好全部清仓离场,算是满载而归。
                          好事者们纷纷打听,才知道这位老先生并非等闲之辈,他的大名叫林乐耕,在民国时期曾当过“红马甲”-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老经纪人。1990年时,他已有68岁。


                          IP属地:湖北145楼2019-11-24 23:47
                          回复
                            林乐耕,1922年生,出生地已经不可考证。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1919年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这个交易所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所。1920年5月20日,召开了华商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在创立会上,范季美、张慰如、尹韵笙等7人当选理事。 至今仍可在汉口路(原名为三马路)一栋8层建筑脚下看到一块原址纪念石碑。很有意思的是,石碑上还刻着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的名字,他当时做的是理事,排在他名字前面的常务理事尹韵笙正是林乐耕的舅舅。尹韵笙的身份给林乐耕进入证券业创造了条件。
                            林乐耕借着舅舅给的机会16岁就到交易所实习,就做了红马甲,成年之后的林乐耕成了华商证券交易所的017号经纪人。20岁时就开了自己的证券号一九零号,做期货对敲。当年,林乐耕这些庄都在一个证券行里开户,租十几个写字间,装很多电话,光雇的人就有100多个。一个价格买进,一个价格卖出,做对敲,想把股票提高到什么价位就什么价位,兴风作浪呼风唤雨,每天可进账10根大条。有时候,“红马甲”还要“抬轿子”。诸如一个老板想把一只股票从5元抬到6元,但一个人抬不起来,就给“红马甲”一点好处-一般就是将股票的现价先折算给“红马甲”一部分,让他们能先赚一点钱,以便一起拉抬。当年的林乐耕就是这样的老板。
                            林乐耕还亲历过民国政府的金圆券泄密大案,是涉案人之一而被逮捕。1948年蒋介石为继续发动内战,决定在全国进行币制改革,明令实行金圆券币制。 1948年国民政府通胀严重,国民政府军节节败退,连年的征战使得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入不敷出。法币的发行量达到了六百四十万亿元,是1937年6月流通量的四十五万倍。当时的新币改政策是这样的,发行新的金圆券,金圆券一元折合法币三百万元,禁止黄金、白银、外汇的流通。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当时的政策要全国的银行、证券公司、银号、钱庄等统统停业三天,杜纬屏得知此消息之后在场外市场事先卖出了自己手中的一千六百万股,而多头就是林乐耕,当时林乐耕26岁,在这件事上还是看得出当时胆大却没有心细。
                            没想到国民党政府后院起火,上海《大公报》一篇《币制改革的事前迹象》的文章称早就有人提前获悉国家币制改革的核心机密。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受命亲临督阵,以上海237家金融股市交易所为突破口,兵分八路前往检查,俗称“打老虎”。 当时是190号经纪人的林乐耕就因查出有场外交易行为浮出水面。纪录显示,他在8月11日和12日两天,买进237号经纪人杜维屏的永纱股票 1 600万股。 警察迅速拘捕了林乐耕。此时,林乐耕一直是市场上的做多老手,正为政府公布币改方案后股票大跳水而不爽,由于政府公布币改方案,引发了股市连续下跌,林乐耕眼见自己股票大幅下跌,本就一肚子怨气,于是“竹筒倒豆子”,便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交代出来,被捕之后交代了他听到的一条市场传闻:有从南京来沪的某要员将证券交易所要停业的消息告诉了杜维屏、盛开颐、潘序伦三人,于是杜维屏等人纷纷抛空。而这个杜维屏正是蒋介石起家时的旧友、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的二公子。
                            林乐耕这次被抓,和杜维屏、上海纸头大王魏沛霖,还有荣毅仁堂哥荣洪源关了59天,当时号称“四只老虎”。1948年9月15日,国民党政府在上海公审此案,因涉及内幕的人员太多,所以仅对几名核心当事人处以公法,当时还是章士钊大律师特来辩护的,一场轰动全国的财政部币改泄密大案就这样结束了。林乐耕因为做多聚奎,所以幸运地被无罪释放。
                            之后上海解放,陈毅部下宋时轮在1949年6月10日指挥解放军包围了上海证券大楼,抓了238人,封掉了证券交易所。林乐耕正好不在所里,侥幸逃脱。


                            IP属地:湖北146楼2019-11-24 23:49
                            回复
                              新中国成立之后限制资本市场的发展, 林乐耕一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直隐藏身份,对外装着鞋匠,钱都换成了金条,藏在地底下,所以外人一直不知道他的来历,一直认为他是普通的小市民,家庭不富,所以文革期间,一直未受冲击。
                              建国前,林乐耕在证券界浸染了十多年,几经沉浮,对资本市场的很多规则烂熟于心。这样的资本高手,在获悉中国发行股票后,自然忍不住跃跃欲试。 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开始搞资本市场,这时的他深知机会到来,远赴深圳,做起了早期的私募.他在市场上的辈分极高,不仅给上海静安证券营业部出谋划策,还曾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者们的老师,当年并列的中国证券教父万国证券管金生、申银总裁阚治东、君安张国庆,都受过林乐耕的教导,称之为老师。毕竟像这样亲身经历过证券第一线的“活化石”在当时已经几乎没了。
                              他的一生只收了两个徒弟,第二个徒弟就是至今仍叱咤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钟麟,即上海麒麟上善资本公司总裁。1991年,25岁的钟麟已经有了“铁饭碗”,1991年农历八月十九,正好是南岳菩萨的生日,钟麟去衡山上玩,在藏经殿附近的梳妆台边上偶遇了两位来自上海的老人,一位是上海著名的气功大师,另一位则是新中国“坐庄第一人”林乐耕,林乐耕看到这位年轻人有想法,有魄力,就对他说,想投机资本市场,就来上海找他。但当时钟麟舍不得铁饭碗,就没找他,但开始对股票产生了兴趣,1992年11月他携带4000元,奔向上海,拜师学艺,从此成为林乐耕的闭关弟子,刚开始林乐耕给了他两万,让他随便亏,他几乎亏完,后来在林乐耕的指导下,1993年仅一年的时间内,通过股票延中实业,赚9000多万,成为了亿万富翁, 年纪轻轻就拥有巨额财富,93年亿万富翁,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的百亿富翁。
                              很不幸运,1995年,林乐耕的那派私募,在“3.27国债事件”中,跟随管金生大举做空,压上了身家性命,而后由于财政部的内幕干预,导致 林乐耕的那派私募 损失惨重,他的大徒弟损失10亿,跳楼自杀;二徒弟 钟麟损失1个亿,几乎殆尽; 林乐耕 也损失五亿多,几乎全尽,晚节不保,输光了所有的家当,从此他卧床重病,一蹶不振,后来就去世了。
                              只有他的二徒弟钟麟带着一点积蓄闯入上海滩,扎根立足。


                              IP属地:湖北147楼2019-11-24 23: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