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大帝吧 关注:231贴子:1,712

【资料】奥斯曼土耳其细密画艺术概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难得上来发个帖子的人回来了……


IP属地:广西1楼2018-10-25 20:27回复
    奥斯曼土耳其细密画艺术概述
    原创: 雷传翼
    1. 奥斯曼土耳其细密画的源头
    奥斯曼细密画最初是在15世纪奥斯曼帝国逐渐包围并取代东罗马人的拜占庭帝国而自身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诞生的一种宫廷书籍插图艺术。在当今的土耳其人看来,其突厥民族的绘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至9世纪高昌回鹘的摩尼教绘画。


    IP属地:广西2楼2018-10-25 20:29
    回复

      图01/摩尼教细密画残页,Museum für Asiatische Kunst,Nr.III 6368


      IP属地:广西3楼2018-10-25 20:32
      回复
        德国考古学家阿尔伯特·冯·勒·柯克(A.von Le Coq)在高昌故城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摩尼教手抄本书页残片,如今保存在柏林国立博物馆内。图中身穿白衣、头戴白高帽坐成两排的回鹘书记员正在誊抄摩尼教经书,另外还有描绘参加庆祝纪念摩尼仪式的回鹘僧侣。出自回鹘艺术家之笔的这些细密画残页,与新疆回鹘壁画十分相似,人物造型都具有长发小嘴、脸颊丰满、鼻子细长、眼如杏仁、眉若弯弓的特点(图01)。
        远隔六个世纪和上万里距离的两种艺术之间必然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联结纽带,那就是塞尔柱克突厥人。兴起于中亚黑汗王朝南部的塞尔柱克人在11世纪统一了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和叙利亚地区后,12世纪分裂为四个汗国,安纳托利亚塞尔柱克汗国将巴格达画派和波斯艺术带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但由于后期蒙古人南下后战争不断,这一时期的壁画和书籍大量焚毁佚失,流传下来的作品极其稀少。


        IP属地:广西4楼2018-10-25 20:33
        回复

          图02/瓦尔卡与古尔莎,TSM H.841,fol.38v


          IP属地:广西5楼2018-10-25 20:49
          回复
            现藏于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图书馆的《瓦尔卡与古尔莎的爱情叙事诗》(Varka ve Gülşah Mesnevisi,TSM H.841)是现存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部完整的塞尔柱克时代的插图书籍。11世纪时,伊朗诗人阿依育奇(Ayyukî)将7世纪阿拉伯诗人乌尔瓦·伊本·希扎姆(Urva Iban Hizam)的作品编译成了波斯语叙事诗,并进献给了加兹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这部作品在13世纪的早期,由安纳托利亚塞尔柱克汗国的著名细密画师阿布杜姆米·埃尔霍伊(Abdülmümin El-Hoyi)在都城孔亚(Konya)完成了手抄本的绘制工作。书籍中的细密画作品在时间上属于塞尔柱克晚期,页面插图所占比重较小,艺术风格受到了摩尼教绘画和阿拉伯巴格达画派插图艺术的影响,并有所发展(图02)。画面色彩鲜明、构图简洁,极富中亚突厥民族的装饰性,是塞尔柱克突厥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细密画作品之一,也是留给奥斯曼人的一件宝贵的艺术遗产。


            IP属地:广西6楼2018-10-25 20:50
            回复
              2. 早期奥斯曼细密画:引进与模仿
              自奥尔罕加齐(Orhan Gazi,1326-62)在伊兹尼克(Iznik)崛起后,奥斯曼帝国的早期苏丹在政权逐渐强大后选择在布尔萨(Bursa)定都,这一时期宫廷已开始小规模地赞助插图版书籍的制作,但遗憾的是没有实物遗存保留至今。
              15世纪初,同帖木儿帝国热爱艺术的皇子们一样,穆拉德二世在其驻守阿马斯亚(Amasya)的皇子时期赞助完成了一部手抄本书籍。这部成书于1416的《艾哈迈迪的伊斯坎德纪》(Ahmedî İskendernâmesi,PBNF Turc 309)是第一部奥斯曼土耳其语的“亚历山大纪”,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书中21幅插图中只有三张是原始版本,风格更接近于小亚细亚基督教壁画,明显的奥斯曼风格尚未形成。画面空白处的硕大植物装饰图案和极简单的风景,让人联想到了塞尔柱克和巴格达画派的作品(图03)。


              IP属地:广西7楼2018-10-25 20:51
              回复


                图03/伊斯坎德纪,PBNF Turc 309,fol.24r,46r


                IP属地:广西8楼2018-10-25 20:52
                回复
                  15世纪上半叶, 穆罕默德二世(Fatih Sultan Mehmet,1431-1481)的横空出世让君士坦丁堡的上空开始响彻此起彼伏的悠扬唤礼。1453年以前,奥斯曼帝国首都位于今土希边境城市埃迪尔内(Edirne)。穆罕默德二世热爱文学和艺术,命人使用希腊语、土耳其语和波斯语撰写了三部史书。这一时期所制作的书籍大部分是没有插图的,插图版文学作品中,则以土耳其语和波斯语诗为主。有趣的是,这些书的内容并不是伊朗帖木儿和土库曼王朝赞助者们通常偏爱的波斯古典诗歌,而是15世纪的奥斯曼当代诗歌文学。
                  这位年轻的“征服者”自认为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也因此对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充满了好奇与渴慕。在与意大利艺术家的交往过程中,奥斯曼宫廷邀请了大量欧洲艺术家和商人来到伊斯坦布尔工作。穆罕默德二世还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有过几次联系,他曾向意方提出需要雕塑家、家具和木匠艺人为其服务,甚至还想要一名管风琴演奏家。1479年,梵蒂冈画家贝利尼(Gentile Bellini)带助手来到了伊斯坦布尔,他在这座百废待兴的大都市住了18个月,期间完成了大量来自皇室的订单,如穆罕默德二世的肖像银币、各类油画肖像(图04),另外还为苏丹画了一幅耶稣圣母子图。


                  IP属地:广西9楼2018-10-25 20:54
                  回复

                    图04/穆罕默德二世像,G.Bellini,1480,LNG,no.3099


                    IP属地:广西10楼2018-10-25 20:55
                    回复
                      受意大利画家的影响,奥斯曼宫廷画坊内也开始涌现出模仿油画半身像的细密画作品,如锡南贝伊(Nakkaş Sinan Bey)创作的穆罕默德二世肖像(图05)和被最新研究认为是其弟子艾哈迈德·希布利扎德(Ahmed Şiblizâde)完成的“虎嗅蔷薇版”苏丹坐像(图06)。有记载称时任宫廷画师锡南贝伊曾在威尼斯画家帕奥罗(Maestro Paolo)身边工作过,习得了阴影和透视画法。穆罕默德二世时代,来自欧洲各国的艺术家对本地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在奥斯曼帝国建立了肖像画这一新画种,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


                      IP属地:广西11楼2018-10-25 20:58
                      回复

                        图05/穆罕默德二世像,Sinan Bey,1460-80,TSM H.2153,y.145b


                        IP属地:广西12楼2018-10-25 20:59
                        回复

                          图06/穆罕默德二世像,Ahmed Şiblizâde,Albüm,1480,TSM H.2153,y.10b


                          IP属地:广西13楼2018-10-25 21:01
                          回复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白羊土库曼王朝(Akkoyunlu-Türkmen)被萨法维王朝取代,波斯画师开始进入奥斯曼宫廷工作,对宫廷画院产生了新的影响,与此同时意大利绘画也在不断地影响宫廷艺术。曾在热爱书画艺术白羊王朝苏丹雅古伯(Yâkub Bey,1478-90)身边工作过的书法家兼细密画家德尔维什(Derviş Mahmud b.Abdullah)从大不里士(Tabriz)移居伊斯坦布尔后,将白羊王朝的艺术风格融入到了奥斯曼细密画中,并对白羊王朝的传统风格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新的赞助者(图07)。


                            IP属地:广西14楼2018-10-25 21:08
                            回复

                              图07/马力克·乌密列王纪,Derviş Mahmud,1459,TSM H.1123,y.30b


                              IP属地:广西15楼2018-10-25 21:10
                              回复